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_第1页
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_第2页
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_第3页
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_第4页
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应对“小班幼儿焦虑”的六个小招式 应对 “ 小班幼儿焦虑 ” 的六个小招式 九月份的小班,是一个哭声连绵的世界,那一张张楚楚可怜的小脸,道出了孩子们的无奈、胆怯与焦虑 !任凭你嘴皮磨出泡,也说不进他们的心里去 !面对这么执着的小家伙,教师的应对策略对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景再现: 清晨,寂静的教室被一阵哭喊打破了 !厚德小朋友扯着大嗓门不停地喊着: “ 妈妈,我要妈妈 !” 豆大的泪珠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我赶紧抱起他,轻轻的拍拍他的后背,安慰他: “ 妈妈下了班,很快就来接你了,宝宝放心吧 !幼儿园有老师陪你玩,老师可喜欢厚德小朋友了 !” 他躺在我的怀里,哭声小了一些,可还是不停地抽泣: “ 妈妈几点来接我 ?我要回家 !” 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玩具、图书,故作惊讶的说: “ 哎,这个自行车的轮胎坏了,你帮我修修吧 !” 厚德瞥了一眼,看小朋友跑来修玩具,安静了两分钟又哭了起来,这哭声带着烦躁,带着悲伤,更带着他内心强烈的不安。 我牵着他的手和他商议: “ 你不哭,咱们就到院子里玩2 / 7 玩好吗 ?” 厚德点点头,我们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厚德不玩玩具,可也不哭。 当我提出回 班级时,他又嚎啕大哭起来,不依不饶的哭喊着小班幼儿的那句经典话语 “ 找妈妈 ” 。我灵机一动告诉他: “ 妈妈得到小一班去接你呀,我们赶紧回去吧,可别让妈妈找不到。 ” 连哄带骗的回到了教室,可厚德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有些依恋我了,拉着我的手不松开。 可我还要组织教育活动,于是我尝试着委托给他一个小任务: “ 请你帮老师拿着这个娃娃,一会上课要用,我向你要时就给我,好吗 ?谢谢 !” 接下来,厚德紧紧握住这个娃娃,目不转睛的盯着我,坐在小椅子上一声都没有哭,渐渐转入一日生活正轨上来。我心中一阵窃喜,成功在望,继续努力 ! 之 后,虽然早晨入园时他还是会哇哇大哭,可老师把他抱过来,哭声马上就停止了。第二天午睡起床后,厚德睡眼朦胧的来找我: “ 老师,那个 XX 小孩哭没哭 ?哭了就是不害羞。 ” 看似他在关心别人,其实也是在安慰自己。当有小朋友哭着问老师: “ 我妈妈什么时候来 ” 时,厚德总要上前用他那特有的乡音问一句: “ 俺妈妈什么时候来 ?给俺妈妈打个电话吧 ” 当我告诉他一个具体的时间,让他清楚妈妈会早早来接时,他就心满意足的走开了。 第三天早晨入园时,厚德抱着一大桶饼干,大步迈进了教室,没听到丁点哭声,主动走到老师跟前说: “ 我要给小3 / 7 朋友们饼干吃 ” 。几个小朋友围了过来,得到了厚德珍贵的礼物。 厚德小朋友逐步克服了入园焦虑,渐渐产生了安全感,逐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案例分析: 一、厚德小朋友入园焦虑产生原因 经过了解,得知厚德家是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在家里也是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从 “ 众星捧月 ” 到 “ 受集体生活的约束 ” ,对于 3 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定的难度。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对外界的接受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由于厚德对亲人非常依恋,适应能力跟不上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因此,他才会有郁闷、焦虑、紧张等情绪出现。 正如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人有生理、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当幼儿的需要未被满足时,跟不上环境的过渡与适应时,幼儿就会出现哭闹现象。厚德的入园焦虑说明他也有这些需要。可是,他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的不满,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通过哭闹来缓解内心的分离焦虑。 二、 “ 六个小招式 ” 应对厚德入园焦虑 如何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展现笑靥如花的笑脸呢 ?针对厚德小朋友这个案例,我们绞尽脑汁,施展了应对 “ 新入园幼儿焦虑 ” 的六个具体可行的小招式,顺利实现4 / 7 了我们班的 “ 笑脸计划 ” 。 1.肌肤亲近法:当我抱起厚德,轻声安 慰他时,他的哭声减小了一些,这种身体上的接近让他有了些许安全感,减弱了分离焦虑,我觉得可能是他与老师建立了信任的关系,没有了排斥,之后的适应也就随之而来了。当孩子哭闹不止时,我们可以抱起孩子,让孩子的头舒服的趴在老师的肩膀上,老师轻拍孩子的后背,边拍边安抚,孩子得到了类似妈妈或奶奶等亲人的安抚,他们的情绪会快速趋于平静。我们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和颜悦色的对待幼 儿,因为我们对幼儿的表情、态度比硬件更重要,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疏导孩子的情绪。通过真诚的交往,我们会走进幼儿的内心,建立起师幼间的情感,使其慢慢的将依恋对象转移到本班教师。 2.游戏转移法:游戏是幼儿宣泄情感,转移注意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有助于表达幼儿的想法,并从中得到安慰。当我拿出玩具、图书,以及吸引他修理玩具时,厚德的哭声停止了两分钟,看来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够转移他的注意力,尽管只是短短的两分钟,可也暂停了他内心强烈的不安,证明了这一招在他身上是有效的。于是我们继续寻找能够吸引他的兴趣源,来转 移他的入园焦虑。如:请他到娃娃家帮忙做饭,带着娃娃去医院打针等,很快他就被有趣的区角游戏所吸引。教师营造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就能牢牢抓住5 / 7 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之中。 3.亲近自然法:接下来带厚德到院子里散步,得到了他的认可,止住了那歇斯底里的哭声,广阔的空间,适当的活动,放松了厚德的警惕情绪,虽然他不顾的去玩那些新鲜有趣的户外器械,可他心理上觉得妈妈可能就在院子里,就算找不着妈妈,也比在活动室里呆着要舒服、安全一些,可暂时缓解一下严重的焦 虑情绪。我一边牵着他的手,一边随机引导他观察、交流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虽然他没有积极回应我,但我看出他在用心的倾听,情绪也平静了下来。 4.小小任务法:回到教室后,厚德拉着我的手不松开,这也是正常现象,是孩子依恋转移、寻找安全感的方式。可这也不是长远之计呀 !一是我还要照顾别的孩子,要组织教育活动 ;二是让孩子尽快适应,就一定要舍得放手,当厚德想拉我在他身边时,我委托给他一个小任务,给他一个有吸引力的小教具,让他帮老师拿着,用的时候交给老师,并且对他说: “ 谢谢你帮老师的忙,你真能干 !” 手里握着老师的信任与关 爱,孩子心里有了安全感,就会慢慢融入到集体中来了。我们经常给新入园孩子制造这样的机会,请他们帮老师拿本书、拿个杯子,给小朋友送个小玩具等等,一是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二是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获得了自信。 5.电话诱导法: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已融入到孩子们6 / 7 的生活中,他们经常玩手机游戏,给家人打电话,知道手机能帮助他联系到家人,所以手机是治疗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武器之一。当我打一个电话,告诉孩子妈妈: “ 宝宝可听话了,你下午一定要早点来接他哦 !” 他听了后总会满意的走开,因为孩子心里有了盼头,有了希望,知道妈妈总 会来接自己的,只是时间还没到而已。一个电话,可以让宝宝安心呆在幼儿园一整天,尤其是孩子刚与父母分开,哭闹正厉害的时候,用这一招很灵。 6.友情分享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能发展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利用孩子与孩子之间更容易亲近和相互影响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当厚德与大家分享饼干,得到小朋友的感谢时,他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这表情里含着内心的愉悦与自豪,这种分享让他初步体验了与好朋友交往的快乐。多年的带班经验让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那些经常哭的孩子一碰上带玩具、图书来幼儿园分享时,就会乐呵呵的走进班里,迫不及待的向老师、同伴介绍、分享他带来的东西,一种自豪写在脸上,这时如果再有别的小朋友来 “ 捧场 ” ,效果会事半功倍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安排互相要好的孩子两两结伴,如: “ 宝宝,你的好朋友来迎接你了,来,手拉手一起去活动区玩吧 ”“ 两个好朋友一起来看书讲故事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