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编制说明(报批稿)_第1页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编制说明(报批稿)_第2页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编制说明(报批稿)_第3页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编制说明(报批稿)_第4页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编制说明(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 GBGB 2440924409车车辆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报批稿)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92019 年年 9 9 月月 1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组人员组成及所在单位、形成每个阶(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组人员组成及所在单位、形成每个阶 段草案的过程等;段草案的过程等; (二)编制原(二)编制原则和确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试验、统则和确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试验、统 计数据等),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应计数据等),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应提出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提出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 (三)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三)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 (四)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配套推荐性标(四)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配套推荐性标 准的情况;准的情况;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 (六)实施标准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老旧产品退出市场时间、实(六)实施标准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老旧产品退出市场时间、实 施标准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 以及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的标准实施施标准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 以及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的标准实施 日期建议;日期建议; (七)实施标准的有关政策措施;(七)实施标准的有关政策措施; (八)是否需要通报的建议及理由;(八)是否需要通报的建议及理由;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准的建议; (十)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十)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十一)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2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组人员组成及所在单位、(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起草组人员组成及所在单位、 形成每个阶段草案的过程等形成每个阶段草案的过程等 1 1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涂料产品 结构的调整,传统溶剂型涂料逐渐减少,涂料产品向着低 VOC、低污染方向发展已 成为必然趋势。世界各国汽车涂料制造商都在努力开发水性化、高固体份化和粉 末化的环境友好型汽车涂料, 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用户对低污染汽车涂 料的需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欧美汽车厂为环保达标采用环保型汽车涂料 来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型汽车涂料。到 2001 年已采用水性中涂、底色漆的轿车 分别已占总产量的份额为:北美 7%和 43%;欧洲 32.5%和 36%。其中德国已基本 实现水性化,中涂占 80%,底色漆占 93%。随着近几年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实施,我国汽车涂料也在向着环保 型方向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目前,中国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在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车辆涂料工业 的快速发展;车辆涂料的大量使用以及车辆在制造、营运、维修、拆解等过程中 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对环境或人体有害的物质, 而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和破坏生 态环境。 近年来, 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持续雾霾天气, 挥发性有机物 (VOC) 作为 PM2.5 中重要的二次颗粒物,对雾霾形成和区域分布具有重大影响。涂料行业是大气污 染防治计划中的重点行业,其 VOC 排放是形成 PM2.5 的重要来源。加大涂料产品 中 VOC 的控制力度,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2018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 出台“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822 号) , 其中明确要求:2019 年底前,完成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 VOCs 含 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要求:实施 VOCs 专项整治方案;重点区域 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 VOCs 含量的溶剂型涂料、 油墨、 胶粘剂等项目。 2020 年, VOCs 排放总量较 2015 年下降 10%以上。 我国在 2009 年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 质限量 ,但仅对部分溶剂型汽车涂料进行 VOC 控制,对水性和溶剂型汽车涂料 进行部分限用溶剂和重金属含量的控制,未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涂料、摩托车、电 动车和自行车等其他车辆涂料,对溶剂型涂料外的其他车用涂料未限制 VOC,也 未对涂料中含有的卤代烃等有害物质进行限制,因此,急需对涂料工业中的重要 品种-车辆涂料进行有害物质限量规定,尤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控制 要求加严,对卤代烃等有害物质提出限定要求,因此,修订强制性安全标准势在 必行,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 需要。在人类对环境日益关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强制性安全标准的更 加先进可以促使企业研制新型环保型车辆涂料,对于引领车辆涂料技术的进步、 降低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减少对人类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产生的社会经济 效益是巨大的。 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做好强制性标准(含计划)整合精简结 论后续落实工作的通知 ” (工科函2017464 号)的标准计划修订要求,全国涂 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 2019 年 2 月初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修订强制性国家 标准 GB 244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建议,制定涉及面更广的强制性 国家标准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 2019 年 8 月 31 日,国家标准委下达了车用乙醇汽油等 13 项强制性国家 3 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项目编号为: 20192429-Q-339。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印发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专题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工科函2019776 号) 的精神,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与其他 3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 2019 年 9 月底前完成报批工作。 2 2 起草组人员及所在单位起草组人员及所在单位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要求 ,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车辆涂料中有害 物质限量的起草组成员的征集,成立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 检测认证机构、用户等代表组成的标准制定工作组。 为使该标准的修订能充分反映目前车辆涂料的质量现状, 并体现先进性, 我 们邀请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为了确保标准水平并考虑 标准发布后的影响,凡邀请的企业均是管理规范、已有相当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 率、具有良好社会形象、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行业中能引领技术进步、产品质 量达到较高水平的骨干企业。 主要起草单位有: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来涂料技术(上 海) 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江苏足迹 涂料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科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PPG 涂料(天津)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常 州)有限公司、湖南湘江关西涂料有限公司、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 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长春 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3 3 主主要工作过程要工作过程 为使标准的修订工作顺利进行, 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 究院有限公司和东来涂料技术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 汇总、分析了近几年车辆涂料的检验数据,并广泛征集国内行业专家的意见,在 此基础上,结合该标准近几年的实施情况,编写了标准修订工作方案。于 2019 年 1 月编写了标准草案和标准编制说明, 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向 上级部门提交了申报材料。 考虑标准的制定周期较短, 为保证标准编制质量和确保按期完成标准修订任 务,2019 年 2 月 22 日,编制组在江苏常州组织车辆涂料及原料生产企业、用户 等单位代表召开了标准制定预研会议,从产品范围、新增项目、技术指标、验证 试验送样方案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为后期标准的成功修订奠定基础;共有 30 多家单位的 35 名代表参与讨论。同时也收集一些车辆涂料生产企业的样品进行 相关有害物质限量数据的测试, 以进一步了解国内车辆涂料产品有害物质的含量 情况。 2019 年 4 月 10 日,涂料标委会在常州组织召开了标准修订工作组会议,参 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生态环境部等上级主管部门,中集 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 所、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4 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集泰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工艺部涂装所等涂料使用单位;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 研究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阿 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常州)有限公司、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立邦工业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湖南湘江关西 涂料有限公司、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江苏足迹涂料有限公司、 PPG 涂料(天津)有限公司、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涂料生产企业;伊 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等原材料生产企业;中国 涂料工业协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 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涂料工业信息中心、涂料工业杂志社、车用涂料 与涂装平台等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 共有约 30 多家单位的近 60 名代表出席本次 会议。 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和编制说明, 确定了标准制定原则、 项目设置、试验方法、部分项目的指标和验证试验安排等。通过讨论,会议达成 了以下修改意见: (1) 完善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完善部分术语和定义; (3)调整部分涂料品种的限量值指标; (4)其他编辑性修改。 起草组根据会议意见以及实际调研企业的意见, 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 说明。 2019 年 5 月初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将 98 份征求意见 稿发送给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料产品及试验方法分会和基础标 准分会的各委员及总会的部分委员以及工作组成员征求意见。 标委会秘书处同时 于2019年5月14日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挂在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的网站 征求意见。 涂料标委会同时将征 求意见材料通过石化联合会转交工业和信息化部。 截止 6 月 14 日共收到 85 个单 位的反馈意见,其中有 22 家单位提出了 91 条意见,其余单位均表示同意,有 13 个单位没有回函。经对这 91 条意见认真讨论研究后采纳了 37 条、部分采纳 21 条、未采纳 33 条,在对这些征求意见处理的基础上于 2019 年 9 月编写了国 家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 2019 年 9 月 24 日25 日, 涂料标委会在江苏常州组织召开了 4 项强制性国 家标准、1 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审查会。9 月 24 日上午对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 量进行了审查,参加标准审查的 TC5 委员共 23 名(TC5 委员总数 25 人) ,代 表们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和研究, 并提出了修改 意见(见审查会议纪要附件 3) ,到会委员对修改后的标准送审稿进行投票,结 果为:委员 25 人,参与投票 23 人,投票赞成的人数 23 人,赞成票数超过全体 委员的四分之三,审查结果为“通过” 。 根据审查会上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编制 组对送审稿进行了修改,于 2019 年 9 月 28 日前完成了本标准的报批稿,上报全 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 。 (二)编制原则和确(二)编制原则和确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试验、统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包括试验、统 计数据等) ,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应提出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计数据等) ,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应提出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 1 1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见第三章)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国内车 辆涂料产品的主要功能,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 2)根据车辆涂料产品的性质和用途,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确定涂 料产品的分类;以验证试验数据为依据,对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有害 物质规定限量要求。 5 3)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使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4)充分考虑车辆涂料产品未来的发展要求,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适用性, 使制定出的标准适用范围明确、项目设置合理,测试方法可操作性强,能反映目 前国内车辆涂料主流产品技术水平、 便于实际操作并能起到引导行业向更高水平 方向发展的作用。 2 2 技术内容技术内容的的变化变化 新标准在 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基础上,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 1 章;2009 年版的第 1 章);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250”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8170 2008 、 GB/T 97542007、 GB/T 9758.51988、 GB/T 97601988、 GB/T 23985 2009、 GB/T 239862009、 GB/T 239902009 、 GB/T 239922009、 GB/T 30647 2014 、GB/T 346752017” (见第 2 章,2009 年版的第 2 章) ; 修改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的定义; 增加了 “道 路车辆” 、 “轨道交通车辆” 、 “机动车” 、 “乘用车” 、 “客车(机动车) ” 、 “载货汽 车” 、 “动车组” 、 “铁道车辆” 、 “客车(铁道车辆) ”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 “货 车” 、 “专项作业车” 、 “低速汽车” 、 “挂车” 、 “底漆” 、 “中涂” 、 “清漆” 、 “效应颜 料” 、 “高装饰效应颜料漆” 、 “施工状态”的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2009 年版 的第 3 章) ; 修改了产品分类(见第 4 章,2009 年版的第 4 章) ; 修改了溶剂型涂料的“涂料品种” ;修改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 的限量值(见表 2,2009 年版的表 1) ; 增加了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限量值 (见表 1、表 3,2009 年版的表 2) ; 修改了溶剂型涂料的甲苯与二甲苯(含乙苯)总和含量的限量值;增加了溶 剂型涂料中卤代烃总和含量的控制项目(见表 4,2009 年版的表 1); 增加了水性涂料和水性辐射固化涂料的苯系物总和含量的控制项目(见表 4,2009 年版的表 2); 增加了非水性辐射固化涂料的苯含量、甲苯与二甲苯(含乙苯)总和含量、 卤代烃总和含量、 乙二醇醚及醚酯总和含量的控制项目(见表 4,2009 年版的表 2); 修改了乙二醇醚及醚酯的控制品种(见第 5 章,2009 年版的第 5 章); 修改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苯含量”、“卤代烃总和含量”、 “乙二醇醚及醚酯总和含量”、“重金属含量”项目的试验方法(见 6.2, 2009 年版 的 6.2); 增加了标准的实施(见 9 章) 。 3 3 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技术内容变化的依据 技术内容变化主要依据与国内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见第三章、第 四章) ,部分验证试验数据(见附件) ,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压力,因此对前版标 准进行改动。 3.13.1 产品产品范范围和围和分类分类变化的依据变化的依据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印发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专题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工科函201980 号) 中要求“注重相关标准对各领域产品的覆盖面”的要求增加了产品品种。 6 原标准仅涉及汽车涂料, 修订时根据名称和范围的变化增加了轨道交通车辆 涂料、轨道交通车辆用零部件涂料、其他车辆(专项作业车、低速汽车、挂车、 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等) 及其零部件涂料等。 为了更科学设置 VOC 指标, 将 VOC 接近的产品归为一类。 本标准依据产品配方体系对车辆涂料的类别进行区 分,首先将车辆涂料分为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然 后再依据用途进行细分,如水性涂料分为:汽车原厂涂料(乘用车、载货汽车) 、 汽车原厂涂料客车(机动车)、汽车修补用涂料、轨道交通车辆涂料动车组、 客车(铁道车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机车、轨道交通车辆涂料(货车) 、 汽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用零部件涂料、其他车辆(专项作业车、低速汽车、挂车、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及其零部件涂料等。 本标准中特殊功能性涂料是指聚丙烯底材用底漆(含 PP 水) 、侵蚀底漆、 消除新旧涂膜结合处痕迹的辅助材料(接驳扣水) 、打穿电泳层时用的修补中涂、 防(抗)石击性的涂料不含辅助防(抗)石击功能的涂料、汽车发动机和排气 管等部位使用的耐高温涂料、150以上高温烧结成膜的聚四氟乙烯类涂料(耐 化学介质、耐磨、润滑、不粘等特殊功能) 、弹性体用润滑涂料、电镀银效果漆、 自喷罐修补漆、标志漆等。这些特殊功能性涂料产品,虽然其 VOC 含量很高,但 由于其总量少和在现阶段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其在工业涂装过程中所排放的 VOC 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且符合国家、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等要求,所以暂 时列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VOC 项目豁免的涂料品种。 3.3.2 2 项目设置及限量值项目设置及限量值变化变化的的依据依据 目前涂料中需控制的有害物质一般分为三类: (1)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含量; (2)有直接伤害及有致癌、致畸可疑化学物质:如芳烃类、乙二醇 及醚类等; (3)有害元素及其化合物:如铅、镉、铬(六价铬) 、汞等。从上面介 绍的车辆涂料的组成可知,该类涂料中就含有需控制的三大类有害物质,因此在 现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如何逐步减少这些类别化合物对环境、人体的危害,又 能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就是本标准要解决的问题。 工作组将按照 VOC 减排的基本要求, 以及现行有效的车辆涂料产品标准中规 定的挥发分数值、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等进行综合分 析,结合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技术要求中的 VOC 限量值。 目前大部分仍以溶剂型涂料为主,且有些漆基品种必须使用芳烃类溶剂。据 了解国内某些企业为了满足施工方快干的要求亦为了降低成本, 还使用对人体和 环境危害更大的卤代烃溶剂, 如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1.2-二氯丙 烷等。 考虑到车辆涂料是一种工业涂料,根据它的品种特点和工业级溶剂的规格, 在现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苯系物、卤代烃、乙二醇醚类 溶剂直接规定了限量值,无需进行验证试验。 重金属限量值的确定则依据 ROHS 指令确定,无需进行验证试验。 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主要依据验证试验数据验证试验数据 (详见附件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详见附件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 限量验证数据汇总限量验证数据汇总) ,通过分析配方技术的极限,经过预研会议、工作组会议 等讨论确定的。具体项目的指标分析如下: (1 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包括碳氢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羰基 化合物、有机酸和有机过氧化物等。VOC 在阳光作用下与大气中氮氧化物、硫化 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此外有些挥 7 发到大气中的卤代烃能破坏臭氧层, 从而导致太阳的高能紫外线过量到达地球表 面,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直接影响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味和感官效应, 包括感官刺激,感觉干燥。黏膜刺激和其他系统毒性导致的病态,刺激眼黏膜、 鼻黏膜、呼吸道和皮肤等;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很容易通过血液大脑的障碍, 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使人产生头痛、乏力、昏昏欲睡和不舒服的感 觉,甚至产生过敏反应;3)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很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被证明 是致癌物或可疑致癌物,如: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三氯乙烯等。 VOC 的定义与采用的测试方法密切相关, 不同的测试条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 果。 本标准的定义采用的是在所处大气环境的正常温度和压力下, 可以自然蒸发 的任何有机液体和/或固体。GB/T 5206-2015,定义 2.270,对原版的定义及 测试方法都进行了修订。上一版 VOC 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 250的有机化 合物。但是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做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溶剂型车辆 涂料样品, 会存在沸点大于 250的有机化合物, 如果直接将其在挥发物中扣除, 可能会使 VOC 值偏低,而这些高沸点的有机溶剂在漆膜中可能会有残留。所以 为了更严格地控制 VOC,同时也为了适当简化过程,经综合考虑并讨论后决定在 VOC 的测试和计算过程,不扣除 250 度以上的化合物。 VOC 限量值的设置,考虑到目前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技术的进步, 各产品的 VOC 限量值在原 GB 24409 的基础上略有降低。增加了辐射固化型和 水性车辆涂料 VOC 限量值。 (2 2)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 主要影响造血系统、 神经系统, 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故对其含量应严加控制。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毒性没有苯 大,但也会危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对人体的危害呈相 加作用,由于这几种物质在涂料中可相互替代使用,故对溶剂型和辐射固化型非 水性涂料中的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作总量控制。 相比前版标准, 本次修订将甲苯、 乙苯和二甲苯总量指标由40%降为30%。 苯含量指标维持0.3 %不变。 (3 3)卤代烃卤代烃 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氟、氯、溴、碘)取代后生成的化合 物。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分别称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在涂料 生产中使用的卤代烃类溶剂主要是氯代烃类溶剂,如二氯甲烷、1,1,1三氯 乙烷、 四氯化碳、 三氯甲烷、 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等。 氯代烃类溶剂具有溶解力强、 不易燃烧,但毒性大的特点。 氯代烃溶剂均不能自然降解,排放后对空气、水体和土壤有较严重的污染。 四氯化碳和 1,1,1-三氯乙烷的挥发气体滞留在大气中,随气流上升,在平流层 受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作为一种催化剂,可长久的引发损害臭氧 层的反应, 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的作用降低, 对地球上的人和动、 植物带来危害。 一些溶剂在阳光照射下还会产生毒性极大的光气,有致癌作用。并且卤代烃经皮 肤吸收后,会侵犯神经中枢或作用于内脏器官,引起中毒。 鉴于卤代烃类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作用,本次标准修订,对溶剂型和辐 射固化型非水性涂料增设了卤代烃含量项目,控制品种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 8 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控制指标为八种卤代烃 总和含量不超过 0.1%。 (4 4) 乙二醇醚及其酯类乙二醇醚及其酯类 乙二醇醚及醚酯类助溶剂大部分会挥发至空气中, 造成涂装生产环境和大气 的污染。 乙二醇醚及醚酯类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对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循环系统及动物生殖系统均有极大危害,会影响男性 X 染色体,会导致雌 性不育,及胎儿中毒、畸形胎、胚胎消溶、幼儿成活率低及先天低智能等病状。 现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部分限制某些乙二醇醚及醚酯类的生产和使用; 而采用危害性较小的丙二醇醚类替代。 由于乙二醇醚及其酯类毒性很大,国外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中禁用该类物 质,HJ 2537-201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中对水性汽车涂料中五 种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含量的总和不能超过 100mg/kg。GB 24409-2009 中规定水性 和溶剂型汽车涂料五种乙二醇醚酯含量的总和不能超过 0.03%。本次修订,维持 乙二醇醚及醚酯总和含量指标为不能超过 300mg/kg,控制的乙二醇醚及醚酯品 种有调整,包括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 酯、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八种。 (5 5)重金属重金属 重金属对人类及动物的危害很大, 对水质、 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严重。 重金属元素一般指比重大于 4.5g/cm 3 的金属元素,约有 45 种,如铜、铅、锌、 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在所有的重金属元素,有些是生 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如锰、铜、锌等,不过大部分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铅、镉 等都是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而且所有的重金属元素在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都会对 生物体造成危害。重金属是一种难于控制的污染物,其毒性大、潜伏期长,且能 沿食物链富集,不易被人们察觉,而且一旦污染环境,就很难从环境中去除,是 人们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涂料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颜填料和一些助 剂。车辆涂料由于会添加颜填料,所以也会存在含重金属元素的可能。 本次标准修订,与前版相同,从对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而 控制铅(Pb) 、镉(Cd) 、六价铬(Cr 6+) 、汞(Hg)四种总的重金属含量,指标也 与前版相同。总的重金属含量测试时是将干燥后的涂膜,采用适宜的方法将被测 元素全部转化为适合测定的状态,然后采用合适的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处理后试验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 量。六价铬(Cr 6+)含量的测试按标准中附录 B 的规定进行。 (三)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三)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 1 1 国内外标准和法规国内外标准和法规 截止目前, 除了我国制定的 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外, 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车辆涂料制定的环保法规或安全标准, 有部分标准或法规涉 及了一些涂料品种,在确定技术内容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列举如下: 1 1.1.1 HG/T 5061HG/T 5061- -20162016汽车修补用涂料汽车修补用涂料 化工行业标准 HG/T 5061-2016汽车修补用涂料对汽车修补用底漆、中 涂和面漆都规定了施工状态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要求,其中溶剂型 涂料符合 GB 24409-2009 规定,水性涂料 VOC420g/L。 1.21.2 HG/THG/T 45704570- -20132013汽车用水性涂料汽车用水性涂料和和 HG/T 5180HG/T 5180- -20172017汽车塑料件用水汽车塑料件用水 性涂料性涂料 化工行业标准 HG/T 4570-2013汽车用水性涂料和 HG/T 5180-2017汽 9 车塑料件用水性涂料 对汽车用和汽车塑料件用水性涂料都规定了施工状态下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要求,即 VOC420g/L;或涂装过程中挥发性有机 化合物(VOC)排放量小于 35g/m 2。 1.1.3 HG/T 53 HG/T 5370370- -2012018 8自行车自行车用水性涂料用水性涂料 化工行业标准 HG/T 5370-2018自行车用水性涂料对自行车用水性涂料 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限值,即底漆和实色漆 VOC350g/L;底 色漆和罩光漆 VOC420g/L。另外对四种重金属的总量规定了限量要求。 1.1.4 TJ/CL 252.14 TJ/CL 252.1- -20122012铁路货车用水溶性油漆技术条件铁路货车用水溶性油漆技术条件( (暂行暂行) ) 铁道部标准 TJ/CL 252.1-2012铁路货车用水溶性油漆技术条件(暂行) 规定了铁路货车用水性底漆和面漆的 VOC 含量限值均为 VOC150g/L。 1.1.5 5 HG/T 5367.1HG/T 5367.1- -2012018 8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第 1 1 部分:水性涂料部分:水性涂料 化工行业标准 HG/T 5367.1-2018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 1 部分:水性 涂料中对轨道交通车辆用水性涂料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要求, 即底漆和中间漆 VOC200g/L、底色漆和实色面漆 VOC300g/L、罩光清漆 VOC 300g/L。对四种苯系物、甲醛含量、五种乙二醇醚酯、卤代烃和四种可溶性重 金属都规定了限量要求。 1.1.6 6 HG/T 5367.2HG/T 5367.2- -XXXXXXXX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第 2 2 部分:耐电弧绝缘涂料部分:耐电弧绝缘涂料 化工行业标准 HG/T 5367.2-XXXX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 2 部分:耐电 弧绝缘涂料中对轨道交通车辆用耐电弧绝缘涂料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含量要求,即中间漆 VOC120g/L、底漆和面漆 VOC410g/L。对四种苯 系物、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石棉和四种可溶性重金属都规定了限 量要求。 1.1.7 7 HJ 2537HJ 2537- -2012014 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性涂料水性涂料 标准中对水性汽车涂料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要求,即底漆 VOC75g/L、中间漆 VOC100g/L、面漆 VOC150g/L。对四种苯系物、甲醛含 量、五种乙二醇醚酯、卤代烃和四种可溶性重金属都规定了限量要求。 1.1.8 8 2002004/42/EC4/42/EC 号欧盟指令对号欧盟指令对某些色漆、清漆以及车辆修补漆中由于使用有机某些色漆、清漆以及车辆修补漆中由于使用有机 溶剂而造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限制及对欧盟指令溶剂而造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限制及对欧盟指令 1999/13/EC1999/13/EC 的部分修的部分修 改改的最大的最大 VOCVOC 限量规定限量规定 该指令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 2004 年 4 月发布,对车辆修补漆进行了 VOC 限量值规定,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原因,只要技术上或经济上可行,车辆修补漆中 的 VOC 含量应尽量降低。 (见表 1) 。 表 1 车辆修补产品最大 VOC 含量限值 产品分类 涂层 VOC(g/l*) (从2007 年1月1日 起) 1 处理和清洗剂 处理剂 预清洗剂 850 200 2 填充料 所有类型 250 3 底漆 腻子和通用(金属)底漆 蚀洗涂料 540 780 4 面漆 各种类型 420 5 特殊罩面漆 各种类型 840 * g/l 指备用状态。除 1 类外,任何备用状态产品中水含量应扣除。 10 1.1.9 9 逐步替代含铅涂料的政策研究逐步替代含铅涂料的政策研究 第三届联合国国际化学品管理大会于 2012 年 9 月 17-21 日在肯尼亚内罗毕 召开,将削减全球含铅涂料作为会议议题之一。会后,国家工信部高度重视国内 含铅涂料问题,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开发“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逐步淘汰 含铅涂料”项目。 当前涂料中含铅及其他重金属成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 4 个方面: (1)使用了含有铅及其他重金属杂质的原材料,如铝粉、锌粉、滑石粉、高 岭土、硅藻土等填料中带有一定量的铅及其他重金属杂质。 (2)使用了含铅的助剂,如以往使用羧酸铅催干剂、植物油制醇酸树脂的醇 解催化剂黄丹等。 (3)使用含铅及其他重金属的颜填料,如以前使用红丹、黄丹、碱式硅酸铅 白等, 现仍在使用铅铬黄。 据悉在生产黄色面漆时, 国内仍较多的使用铬黄颜料。 (4)使用含铬的表面钝化剂。 1.1.1010 关于对电池关于对电池 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 2015年1月26日, 国家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财税201516号文称, 为了促进节能环保,自 2015 年 2 月 1 日起,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对涂 料征收消费税,适用税率均为 4%。对施工状态下,VOC 含量低于 420g/L(含)的 涂料免征消费税。 1.1.1 11 1 限限制涂料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制涂料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标准 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 准司下达了制定国家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任务,以进一步加强行业污 染控制,规范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要求其在 2006 年完成,是必须强制执行 的标准。标准将规定涂料生产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置(控制)的污染物 排放限值、监测和实施监督,适用于我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涂料生产企业所 生产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置(控制)排放管理,但不适用于使用涂料的企 业涂装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的控制,分别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实施时根据建设项目分两个阶段,以 2008 年 1 月 1 日为界,针对现有企业和新、扩、改建企业分别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 给予现有污染源 2-3 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后仍执行统一的标准。 1.1.1 12 2 “高污染、高环境风险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产品名录 2008 年 2 月 26 日,国家环保总局(SEPA)对外公布了 2008 年第一批“高 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共涉及 6 个行业的 141 种“双高”产品。其中列入的涂料品种: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的腻子与涂料、酸 催化高含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木材涂料、 高含量高羟甲基三聚氰胺甲醛树 脂交联的涂料、含乙二醇醚及醚酯的聚酯树脂涂料、含乙二醇醚及醚酯的丙烯酸 酯树脂涂料、含乙二醇醚及醚酯的聚氨酯树脂涂料、含乙二醇醚及醚酯的环氧树 脂涂料、含有机锡防污涂料、含氧化亚铜防污涂料、VOC 含量超 75的硝基纤维 素涂料、 VOC 含量超 75的热塑性丙烯酸涂料、 VOC 含量超 75的氯化树脂涂料、 高温热熔融成膜的不粘锅氟树脂涂料、高温热熔融成膜的厨具用防粘氟树脂涂 料、 高温热熔融成膜的食品机械防粘氟树脂涂料、 冷轧钢板表面钝化含铬处理剂、 镀锌钢板表面钝化含铬处理剂、四氧化三铅、氧化铅 PbO、镉黄、镉红。该目录 将成为今后控制“双高”产品出口的依据, 同时针对名录中目前还享有出口退税 的农药、涂料、电池及有机砷类 39 种产品,环保总局向财政部、税务总局提出 了取消其出口退税的建议, 并向商务、 海关等部门提出了禁止其加工贸易的建议。 11 环保总局表示,此番公布“双高”产品目录,意为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贸易增长 方式奠定基础。制定该名录,不仅是限制“双高”产业和保护公众健康的迫切需 求,也是我国履行国际环保义务的实际行动。 2018 年 2 月 6 日,环保部发布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 年版) 。新版 名录中新增的“双高” (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达 52 种,其中新增 5 项涂 料类产品;此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热镀锌产品等也被首次划分为“双高” 产品。直接归入编码 2641 的“涂料产品”类别的有 47 项,较 2015 版增加 5 项, 分别为:含铅的道路标线涂料、高 VOCs 低固含汽车修补涂料、高 VOCs 低固含 集装箱涂料、高 VOCs 低固含工程机械涂料、含苯胺的环氧地坪涂料,含铅的道 路标线涂料的特性为“高环境风险产品” ,其余 4 个涂料品种特性定义为“高污 染产品” 。 1.1.1 13 3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2016 年版)年版) 2016 年 11 月 13 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国家鼓励的有毒 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 年版) (工信部联节2016398 号) , 引导企业持续开发、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减少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 量,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 1.1.1 14 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2018 年版年版) ) 2019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联合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 (2018 版) 。标志着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清 单包括“禁止准入类”和“许可准入类”两大类,一共 151 个事项,在负面清单 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其中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项目和限制类新建项目,在禁 止准入类清单中直接引用,不再逐条列出。有关部门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产 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新形势,及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作出修订的,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直接与之衔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涉及到 14 类涂料产品。 2 2 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与国际、国外有关法规和标准水平的比对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多数是通过法规或标准形式对涂料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进行限制,有强制性的,也有自愿性的。这些法规或标准主要是限定具 体涂料品种的 VOC 含量,通常将涂料分为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两大类,再分为水 性、溶剂型,然后按实际应用细分为底、面、内用、外用等制定 VOC 限量。与 VOC法规或标准相对应或配合的还有针对企业生产或涂装活动中产生的挥发性有 机化学物(VOC)或有害空气污染物(HAPs)进行限制的强制性法规。 与 车辆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有 “欧盟指令 2004/42/EC 对某些色漆、 清漆以及车辆修补漆中由于使用有机溶剂而造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排放的限制及对欧盟指令 1999/13/EC 的部分修改”等。 本标准与欧盟指令 2004/42/EC 等国外法规和标准相比:1)设置的项目较国 外全面,包括了涂料产品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有害物质,而国外的法规仅控制 VOC 排放;2)国外按照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分别设置 VOC 指标,而国内由于法 规不允许无组织排放,因此不按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分别设置指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指标与强制性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的指标、国外标准法规比对分析见附表。 国务院出台 “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 2018 22 号)中明确要求:2020 年,VOCs 排放总量较 2015 年下降 10%以上。本标准修 12 订时 VOC 指标有较大程度提高, 经分析计算标准颁布实施后车辆涂料领域 VOC 可 减排 16.5%以上。 (四)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四)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配套推荐性标准的情况配套推荐性标准的情况 1 1 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与有关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与其他相关强制性标准之间不 存在矛盾之处。本次标准的制定会进一步推动车辆涂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引导 车辆涂料行业健康发展。 2 2 配套推荐性标准情况配套推荐性标准情况 近年来,在国标委、工信部、石化联合会等上级部委的指导下,涂料标委会 建立了涉及绝大多数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标准, 基本满足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有 效实施。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及依据 暂无 (六)实施标准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老旧产品退出市场时间、实(六)实施标准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老旧产品退出市场时间、实 施标准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 以施标准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 以及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的标准实施及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的标准实施 日期建议日期建议 随着我国车辆行业的发展, 车辆涂料在我国涂料总量中占有很大的市场 份额,其中大部分是常规的溶剂型涂料。近年来,各地纷纷根据大气污染 防治法 和 打赢蓝天保卫战 出台地方或地区各自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 鼓励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涂料产品。 环保压力的加大,车辆涂料企业必须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传统的高风 险高污染的车辆涂料产品必然将逐步淘汰。 根据这些因素,建议标准的实施日期为 2020 年 7 月。 (七)实施标准的有关政策措施(七)实施标准的有关政策措施 本次标准的制定会进一步推动车辆涂料的技术进步和引导车辆涂料行业的 健康发展,可供各检验机构、涂料用户和生产厂家参考和使用。因此对于本标准 应积极推广和应用, 真正发挥标准的功能和应用价值, 规范防腐涂料产品的市场。 (八)是否需要通报的建议及理由(八)是否需要通报的建议及理由 需要,车辆涂料是一个使用很广的涂料大类型品种,国际知名公司均已 经进入中国,其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我国的强制性标准要求,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