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7 - 09-03 修回日期: 2007-09- 10 第 25卷 第 10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8年 10月 文章编号: 1006 - 9348( 2008) 10 - 0098-04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中的接触碰撞模型分析 安雪斌 ,潘尚峰 (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北京 100084) 摘要: 为了明确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时接触碰撞模型的选择依据, 对恢复系数模型, I M P A C T 函数模型, 迟滞阻尼模型三种 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指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最后以小球与平面碰撞问题为例, 通过理论推导与试验相结合 的方法确定了模型的参数, 在 A D A M S 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计算, 得到了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 恢复系数方法 只能得到碰撞后的速度; I M P A C T 函数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但是参数确定困难; 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可以解决恢 复系数接近 1的接触问题。 关键词: 接触; 恢复系数法; 迟滞阻尼模型; 动力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T P 391. 9 文献标识码: B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n t a c t Mo d e l i nMu l t i - b o d yS y s t e mD y n a mi c S i m u l a t i o n A NX u e - b i n , P A NS h a n g - f e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r e c i s i o nI n s t r u m e n t s a n dMe c h a n o l o g y , 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100084, C h i n a ) AB S T R AC T :I no r d e r t om a k ec l e a rt h eb a s i sf o r c h o o s i n gc o l l i s i o nm o d e l i nmu l t i -b o d ys y s t e md y n a m i cs i m u l a - t i o n , t h r e ek i n d s o f c o l l i s i o nmo d e l s i n c l u d i n g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mo d e l , I MP A C Tf u n c t i o nm o d e l a n dh y s t e r e s i s d a m p i n gm o d e l w e r ed i s c u s s e d , a n dt h ep h y s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p a r a m e t e r s i nt h ef o r m u l a s w a sp o i n t e do u t .F i n a l l y , t h ec o l l i s i o nb e t w e e na s m a l l b a l l a n dap l a n e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w i t hA D A MSs o f t w a r ea s a ne x a mp l e , m e t h o d s o f c o m b i - n a t i o n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 d e r i v a t i o na n dt e s t w e r eu s e dt od e t e r mi n et h em o d e l p a r a me t e r s , a n dt h r e ek i n d s o f m o d e l s w e r e u s e d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c o n t a c t f o r c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 t h e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me t h o dc a no n l yg e t t h er e s u l t s o f v e l o c i t yo f b o d ya f t e r c o l l i s i o n ;I MP A C Tf u n c t i o nm o d e l c a nr e c e i v eb e t t e rs i m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 , b u t i t sp a r a m e t e r s a r ed i f f i c u l t 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a m e n d e dh y s t e r e s i s d a m p i n g mo d e l c o u l ds o l v e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o f m o d e l s h a v i n gac o e f - f i c i e n t 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c l o s et o1. KE Y WOR DS :C o n t a c t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me t h o d ;H y s t e r e t i cd a m p i n gm o d e l ;D y n a m i cS i m u l a t i o n 1 引言 接触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 根据接触持续时间 的长短可以把接触分为静态接触和动态接触 1 。 静态接触 的作用时间较长, 接触状态变化缓慢或保持不变; 动态接触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碰撞, 作用时间都非常短, 在接触发生的 瞬间作用力很大, 动态接触过程要复杂的多。 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接触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 尤其是动态接触问题, 还 不能很好的解释接触的机理和特性。 具有运动学约束的机械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已经十 分成熟, 然而机械多体系统中纯粹的运动学约束是不存在 的,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仿真结果, 就要在建模时把物体和物 体之间的连接使用接触来建模, 而不是简化成理想的运动 副, 这就需要对接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本论文针对多体系 统仿真中的接触碰撞问题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恢 复系数模型, I MP A C T 函数模型, 迟滞阻尼模型三种接触碰撞 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比较了三种模型的优缺点, 并给出了 小球与平面碰撞问题在 A D A MS 软件中的计算实例。 2 动力学仿真中的接触碰撞模型 接触碰撞现象可以认为系统在碰撞的瞬间构型不变, 在 接触力的作用下, 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 接 触碰撞是一种单边约束, 两物体的外形边界不能相互侵入。 处理多刚体中的接触碰撞现象有两类方法 2 : 恢复系数方法 和等效弹簧阻尼方法。 2. 1 恢复系数方法 碰撞计算旨在由碰撞前的运动状态确定碰撞后的运动 98 状态。 恢复系数方法是一种简化的处理方法, 在真实状况下 影响碰撞行为的参数很多, 如相对速度、物体的形状、材料的 特性等, 恢复系数方法抛开这些因素, 仅用接触刚度和碰撞 恢复系数两个参数来计算碰撞行为。 如 1图所示两个球体 相对运动并发生碰撞 。 假设碰撞过程在瞬间完成, 在碰撞瞬间, 物体的位置保 持不变, 而速度发生跳跃变化。 恢复系数的选择有多种方 法。 最常用的是牛顿恢复系数 N, 假定碰撞前后的接触点 的法向相对速度可由恢复系数确定, 即: N E =- N N A ( 0 N 1) ( 1) 其中: N E碰撞前相对速度, N A为碰撞后相对速度。 泊松恢复系数 P是建立的泊松假设上的恢复系数。 将 微小的接触持续时间 t A, tE分为压缩过程 tA, tC和恢复过 程 t C, tE 。 压缩过程中储存的冲量在恢复过程中只是部分 地释放, 即定义压缩过程冲量与恢复过程中冲量的比值为泊 松恢复系数。 牛顿恢复系数与泊松恢复系数的物理意义虽 然不同, 但是二者是等价的。 另一种恢复系数是 S t r o n g e 提出的通过碰撞过程中能量 的损耗来定义的 1 , 即定义压缩过程中的能量与恢复过程中 的能量的比值为能量恢复系数 E。 由于恢复系数实质上是 碰撞过程中法向方向能量损耗的一种表征, 所以能量恢复系 数越来越受到重视。 恢复系数方法的特点是计算效率高, 但是恢复系数方法 认为碰撞是在瞬间完成的, 无法计算出发生碰撞时的接触 力, 速度为不连续。 仿真中恢复系数的选取是仿真的关键, 恢复系数不仅取决于碰撞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几何形状, 还与碰撞速度有关, 一般需要通过试验获得 3。 2. 2 等效弹簧阻尼方法 等效弹簧阻尼方法将接触碰撞现象处理为连续的动力 学问题, 将碰撞过程中接触力等效成一个弹簧阻尼模型 4 , 如图 2中所示。 图 1 两个球体碰撞示意图 如图所示 I 、J 两个的物体发生碰撞, 定义法向接触力 F n, 正值表示分离力; K 表示刚度系数; 为碰撞物体变形量, 或者为侵入深度; e 为渗透深度的指数, 简称刚性指数 ; D为 阻尼系数; 为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 则法向接触力的计算 公式为: 图 2 等效弹簧阻尼模型 F n=K e+D ( 2) 式( 2) 所描述的接触力模型可用于整个接触过程中。 等效弹 簧阻尼方法的关键是选择合理接触力模型, 通过建立接触力 的模型, 就可以求解接触碰撞问题。 H u n d 和 G r o s s l e y 提出了 一种如下形式的迟滞阻尼模型 5, 6 : D= e ( 3) 其中参数 被称为迟滞阻尼因子。 迟滞阻尼模型相应的接触力变形量曲线和变形量 时间曲线如图 3中所示。 图 3 迟滞阻尼模型的特性曲线 在图中 t (- ), t m, t ( + )分别表示初始接触时刻, 最大压痕 时刻和两球分离时刻。 参数 m, Fm由 tm时刻的压痕深度和 接触力决定。 在式( 3) 的阻尼接触力模型中, 必须设法确定 阻尼系数 D或迟滞阻尼因子 。 可以根据古典脉冲动量方 程和能量守恒估计估计参数 。 根据文献 6中的推导, 的计算公式为: =3K ( 1 - 2) 4 ( - ) ( 4) 其中: 为碰撞前后物体的法向相对速度之比, 即牛顿恢复 系数; (- ) 为碰撞前两个物体相对速度。 由于推导过程中假设 e 1, 所以得到的表达式只能适合 恢复系数接近 1的场合, 而当恢复系数比较小时的计算误差 很大 7 。 该文献中提出了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 修正后的迟 滞阻尼因子计算公式为 : =3K ( 1 - 2) e( 2 - 2 ) 4 ( - ) ( 5) A D A MS 软件中提供了一种用 s t e p函数表示的黏性阻尼模 99 型。 其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D =s t e p ( , 0, 0, d , C )( 6) 其中: C最大阻尼系数, 用于表征接触能量损失; d 是使阻尼 达最大值时的侵入深度; s t e p 函数为阶跃函数。 在软件中, 可以用 I M P A C T函数来 实现该模型。 I M- P A C T 函数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F n=K e+s t e p ( , 0, 0, d , C ) ( 7) I MP A C T 函数的力分为两部分, 弹性力和阻尼力。 两部 分的行为特性可分别如图 1( a ) 与( b ) 所示。 图 4 I MP A C T 函数的特性 图 4中( a ) 表示的弹簧的特性, 弹簧力为以指数函数。 图 4中( b ) 表示的阻尼力的特性, 随着接触变形量的增大, 阻 尼系数 D逐渐增大, 直到侵入深度为 d 时, 达到最大阻尼系 数 C 。 等效弹簧阻尼方法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较多, 计算 量较大, 速度为连续, 可以计算出碰撞力, 某种程度上可以较 真实地模拟出接触碰撞过程。 3 A D A MS 中的接触碰撞计算实例 碰撞种类繁多, 由于作用时间短, 瞬时作用力非常大, 仿 真计算比较困难。 其中接触式一维移动碰撞是最简单和最 具规律性的一种碰撞。 本论文选择了小球与平面的接触碰 撞问题研究不同的接触力模型的接触仿真结果差别。 一个 直径 20mm的小球, 从 3m/s 的速度与地面发生碰撞, 小球和 地面都为钢制材料, 假设地面质量无穷大, 碰撞后速度不变。 3. 1 接触碰撞模型参数的确定 根据赫兹弹性接触理论, 在接触体形状不过于复杂的情 况下, 如圆球面或圆柱面时, 可以由材料的杨氏模量( Y o u n g sm o d u l u s ) 、泊松比( P o i s s o n sr a t i o ) 推导出适合冲击模型的 接触刚度系数与刚度指数。 以两个球体的接触为例, 根据赫 兹弹性接触理论, 接触面为圆球面时, 法向接触力 P 与变形 之间有如下关系: P= 3 2 16R E 2 9 =K 3 2 ( 8) 式中, R= 1 R 1 + 1 R 2 - 1 , R 1, R2分别为两接触物体在接触点 的接触半径; E= 1- 2 1 E 1 +1- 2 2 E 2 - 1 , 1,2分别为两物体材 料的泊松比, E 1, E2分别为两接触物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因此对于两个球体接触, 有: K= 16R E 2 9 , e=1. 5 对于本例, R 1=10mm , R2=, E1=E1=2. 06e 5MP a , 于 是 K=4. 75e 5, e =1. 5。 接触刚度系数和刚度指数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得到, 而与 阻尼有关的阻尼系数和恢复系数则需要通过试验来获得 8 。 3. 2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在 A D A MS /V i e w中对小球与地面建模, 如图 5中所示, 小球使用 s p h e r e , 地面使用 b o x , 地面使用 F I X固定在地面 上。 二者的材料设置为 s t e e l , 并在在二者之间建立接触力。 A D A MS 中提供了两种接触模型求解法向接触力: I MP A C T 函 数模型和恢复系数模型 。 A D A MS 软件中没有提供迟滞阻尼 模型, 需要自己定义函数实现。 借助于 A D A MS中的距离测 量函数和速度测量函数 , 编写迟滞阻尼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I F ( D Y ( MA R K E R 9, MA R K E R 10)-20D V K ( a b s ( D Y ( MA R K E R 9, MA R K E R 10)-20) D V e )( 1+ 0. 75( 1 - D V e p 2)V Y( MA R K E R 9, MA R K E R 10) / D V v ) , 0, 0) 图 5 A D A MS /V i e w中建立系统模型 接触参数 K=4. 75e 5 , e=1. 5, 选择 S I 2格式积分, 仿真 结束时刻取 t=1m s , 步数为 5000, 分别使用 I MP A C T函数模 型, 迟滞阻尼模型, 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 对 =0. 7的情况 进行计算, 得到结果如表 1中所示, 绘制变形接触力曲线如 图 6中所示。 表 1 =0. 7时三种接触碰撞模型的计算结果 碰撞后速度 ( m/s ) 最大接触力 ( N ) 渗透量 ( m m ) 接触持续时间 ( m s ) I M P A C T 函数模型2. 03658730. 048959. 2 迟滞阻尼模型2. 34758520. 051757. 8 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2. 00757680. 048759. 2 100 修改模型参数, 对 =0. 3的情况进行计算, 得到结果如 表 2中所示, 绘制变形接触力曲线如图 7中所示。 表 2 =0. 3时三种接触碰撞模型的计算结果 碰撞后速度 ( m/s ) 最大接触力 ( N ) 渗透量 ( m m ) 接触持续时间 ( m s ) I M P A C T 函数模型0 . 67579070. 033381. 4 迟滞阻尼模型2 . 02157690. 048859. 2 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0 . 97364900. 038270. 2 由图中可以看出 , 当恢复系数接近 1时, I MP A C T函数法 的变形接触力曲线与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的结果曲线比较 相近, 但是当恢复系数比较小的时候, 两种方法的结果曲线 的差别较大。 I MP A C T 函数模型的适应性强, 但是模型的参 数确定比较复杂, 迟滞阻尼模型的参数确定简单, 但是用于 恢复系数远小于 1的问题时, 准确性稍差, 引入修正之后情 况得到了改善。 在含有接触问题的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中, 接触 模型的选取是仿真能否取得准确结果的关键一环, 而接触参 数的准确与否则直接影响到仿真结果准确与否。 经过以上 的对比分析, 可以根据三种模型的特点, 针对自己要分析的 问题选择合适的接触模型, 并且通过合理的接触参数得到足 够准确的分析结果。 4 结语 本文针对动态接触问题的中接触碰撞问题的三种建模 方法进行了分析, 根据三种方法的计算公式总结了各自的特 点。 恢复系数方法参数简单, 计算量小, 适合不需要确定接 触力的场合; I MP A C T 函数法收敛性好, 但是模型中没有考虑 碰撞速度对阻尼的影响; 迟滞阻尼模型法在公式中引入了碰 撞前速度, 更能准确的反应实际情况。 本文最后使用三种方 法分别对小球与平面物体的碰撞问题进行了计算, 验证了上 面的分析。 文中的接触碰撞模型认为碰撞物体的材料的内 部阻尼是能量消耗的主导因素, 即文中提到的三种接触碰撞 模型只适合低速碰撞场合。 当碰撞速度比较大的时候, 应力 波在物体内部传播造成的能量损耗占主要地位, 上述假设是 不成立的, 这时需要使用弹性体接触碰撞模型来处理 7 。 参考文献: 1 彼得 爱伯哈特, 胡斌. 现代接触动力学 M . 南京: 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3. 2 S u s e n d a rM u t h u k u m a r , R e g i n a l dD e s R o c h e s .A H e r t zC o n t a c t M o d e l w i t hN o n-l i n e a r D a m p i n gf o rP o u n d i n gS i m u l a t i o n J .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S t r u c t u r a l D y n a m i c s .2006,35: 811 - 82. 3 TW L e e , ACWa n g .O nt h eD y n a m i c s o f I n t e r m i t t e n t -M o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 , p a r t 1:D y n a m i c m o d e l a n d r e s p o n s e J . J o u r n a l o f M e c h a n i s m s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a n dA u t o m a t i o ni nD e s i g n ,1983, 105( 3) : 534-540. 4 刘才山, 陈滨. 多柔体系统碰撞动力学研究综述 J . 力学进 展, 2000, 30( 1) :7 - 14. 5 HML a n k a r a n i , PEN i k r a v e s h . AC o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农村行业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状况研究报告
- 2025年老年养护行业老年养护与老年服务研究报告
- 202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数字货币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麻醉科麻醉后并发症处理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医学实际操作技能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辽宁鞍山市铁西区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13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招聘(劳务派遣)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1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卫生健康局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财务管理年度工作报告
- 灌溉水量平衡分析报告
- 装修水电验收合同范本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验收报告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 印制电路制作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急性STEMI PCI术冠状动脉内溶栓共识解读
- 陪诊师备考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 热点内容挖掘-洞察及研究
- 安全生产反违章工作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