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子学刊年第期 古代学术思潮 孔子礼治思想浅析 张培国 济南大学 , 山东 济南 摘要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 孔子生活在 “礼崩乐坏” 的春秋时期 , 孔子很崇拜周礼 , 主张 “ 复礼 ”、“ 为国以礼 ”,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 。 孔子提出的 “ 复礼 ” 的办法是 “ 正名 ”, 也就是 “ 君君 、 臣 臣 、 父父 、 子子 ”。 同时 , 孔子还提出了 “仁” 的思想 , 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 “ 仁 ” 的恐想是统一的 , 是相互渗透 、 相 往包含的关系 。 【关键词孔子礼治思想 “仁” 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发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 仪一习 一气巧 中国古代社会被称为礼治社会 , 礼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点 。 礼治是在西周时 期确立起来的 , 历史上有周公 “ 制礼作乐 ” 的说法 , 但到春秋时 , 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治 已遭到极大破坏 , 出现了 “ 礼崩乐坏 ” 的现象 。 孔子以弘扬西周的礼治为己任 , 不但继 承了西周的礼治思想 , 还提出 “ 仁 ” 的思想 , 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 , 形成了自己的礼治 思想 。 孔子的礼治思想对后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 礼的起源与原始的祭祀有关 , 说文释礼 , “ 礼 , 履也 , 所以事鬼神致福也 。 从示 从丰 。” 王 国维认为 , “ 丰 ” 是会意字 , 表示 “ 盛玉以奉神人之器 ”。 推之而奉神人之酒 醛亦谓之醛 , 又推之而奉神人事通谓之礼 。 因此 , 礼原指祭神的仪式 。 后来礼逐渐引伸 为社会政治制度 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 的行为规范等 , 成为全社会必须遵守 的根本原 则 。 在春秋时期 , 人们已普遍认同礼在治国中的作用 。 如左传 隐公十一年记载 “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有礼 。 礼 , 经国家 、 定社樱 、 序人民 、 利后嗣者也 。” 左传 襄公二 十一年载叔向云 “ 礼 , 政之舆也 。” 左传 昭公五年载女叔齐对鲁昭公说 “ 礼 , 所以守国家 , 行其政令 , 无失其民也 。” 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载子产说 “ 夫礼 , 天之 经也 , 地之义也 , 民之行也礼 , 上下之纪 , 天地之经纬也 , 民之所以生也 。” 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婴说 “ 礼之可以为国者久矣 , 与天地并 。” 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对 礼治的认识 。 孔子对当时的礼治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 , 形成了自己的礼治思想 。 一 、 孔子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认为礼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很久以前就存在 , 将来也会 永远存在下去 , 礼治是永恒的 。 论语 为政记载 , “ 子张 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 , 所损益可知也 , 周因于殷礼 , 所损益可知也 。 其或继周者 , 虽百世可知 一刊一 张培国一 , 男 , 山东寿光人 , 济南大学讲师 。 期介日简稿者收作 也 。 ” 就是说 , 孔子探究过夏 、 商 、 周三代的历史 , 得 出 “ 殷因于夏礼 ”、“ 周因于殷 礼 ” 的结论 , 三代的制度是相承的 , 一贯的 , 虽有 “ 损益 ”, 但基本的方面没有变化 。 因此 , 孔子认为礼治将百世不替的延续下去 。 在孔子看来 , 最能体现礼治基本精神的是 周礼 。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 , 主要是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 。 孔子的一 生更是服膺于周公 “ 制礼作乐 ” 的盛大成就 , 以弘扬周公奠定的礼治为己任 。 孔子说 “ 周监于二代 , 郁郁乎文哉 , 吾从周 。” 论语 学而 “ 甚矣吾衰矣 。 久矣 , 吾不复梦 见周公 。” 认为周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以服事殷 ,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论语 泰伯 但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 , 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治秩序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 当时的情况 是 , “ 周室衰 , 礼法集 ”, 王室衰微 , 礼法败坏 。 而诸侯也是贵族世卿专权 , 如齐之田 氏 , 晋之六卿 , 鲁之三家 。 正所谓 “ 世衰道微 , 邪说暴行有作 , 臣轼其君者有之 , 子狱 其父者有之 。” 孟子 滕文公下即孔子所谓的 “ 礼崩乐坏 ”。 目睹这种种现象 , 与礼 治下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对照 , 孔子非常气愤 。 当孔子听说鲁国三位权臣祭祀祖先唱着 “ 雍 ” 来撤除祭物时 , 就斥责道 “ 相维辟公 , 天子穆穆 , 奚取三家之堂 ” 论语 八 价 。 而当听说季平子竟然比照天子的标准 , “ 八恰舞于庭 ” 时 , 孔子更加气愤 , 说 “ 是可忍 , 孰不可忍也 ” 论语 八份面对当时如此不堪的社会现实 , 孔子主张 “ 克 己复礼 ”。“ 复礼 ” 运用到家庭关系中 , 就是要维护西周 “ 亲亲 ” 的宗法制度 。 运用到国 家统治方面 , 就是要恢复周礼 , 建立礼治秩序 , 就要 “ 为国以礼 ”。 孔子主张以礼来治理国家 , 要 “ 为国以礼 ” 论语 先进 。 孔子说 “ 能以礼让为 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 , 如礼何 ” 论语 里仁意思是 , 以礼让治国 , 并不 难 , 不能以礼让治国 , 就不能算用礼 。“ 为国以礼 ” 就是维护礼治秩序 , 也就是要维护 周天子的权威 , 做到 “ 天下有道 ,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 , 则政不在大夫 ”, “ 天下有道 , 则庶人不议 ” 论语 季氏 。 孔子认为 , “ 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只能使 “ 民免而无耻 ” 如果 “ 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就能使百姓 “ 有耻且格 ” 论语 为 政 。 孔子还认为 , 统者若施以礼治 , 百姓就能够听从指挥 。 孔子还说 , “ 上好礼 , 则 民莫敢不敬 ” 论语 子路 , “上好礼, 则民易使也 ” 论语 宪问 。 孔子主张以礼 来处理君臣关系 , 孔子说 , “ 君使臣 以礼 , 臣事君以忠 ” 论语 八份 。 在孔子看来 , 实施治国以礼 , 最重要的措施是 “ 正名 ”。“ 夫名以制义 , 义以出礼 , 礼以体政 , 政以正名 ” 左传 担公二年 , 就是说 , “礼” 和 “政” 都可以归结为 “ 正 名 ”。“ 子路曰 卫君侍子为政 , 子交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 顺 , 言不顺则事不成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 。 故君子名之必可行也 , 言之必可行也 , 君子于其言 , 无所苟而已矣 。 ” 论语 子路 子路向孔子询问何为治国最重要的方略 , 孔子说是 “正名”。 所谓名 , 就是体现 在礼治制度中的那套等级名分 。 孔子认为 , 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 , 是为了确定各人与其 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 。 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 , 所以说 “ 名之必可行也 , 言之必可行 也 。” 而所谓刑罚 , 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 。 如果礼治制度遭到破坏 , “ 名不正 ”, 就 会使 “ 礼乐不兴 ”,“ 刑罚不中 ”, 造成 “ 民无所措手足 ”。 孔子还打了一个比喻 , “ 瓤不 机 , 瓤哉机哉 ” 论语 雍也 瓤就是瓤 , 机不像瓤 , 那还是触吗 “ 齐景公问政于 孔子 。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 父父 、 子子 。 公曰 善哉 , 信如君不君 、 臣不臣 、 父不父 、 子不子 , 虽有粟 , 吾得而食诸 ” 论语 颜渊 “君不君、 臣不臣 、 父不父 、 子不子 ” 正是礼治遭到破坏 的写照 。 正名就是改变这种状况 , 按照礼治的要求恢复君 君 、 臣 臣 、 父父 、 子子的秩序 。 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 , 诸侯 、 大夫 、 陪臣的偕越 、 擅权 应该结束 。 因此 , “ 正名 ”, 是正礼治秩序之名 , 就是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 做到 “非 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 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 , 谨守各自的名分 , 不越位 , 不膺礼 , 也就是 “ 齐之以礼 ”。 孔子把 “正名” 应用于为政方面 , 认为为政就是要正己正人 , 而这两者中间 , 关键 是在位的统治者首先正己 。 孔子说 , “ 政者 , 正也 。 子帅以正 , 孰敢不政 。” 论语 颜 渊 “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 苟正其身矣 ,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 正其身 , 如正人何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 则民 莫敢不用情夫如是 , 则四方之民褪负其子而至矣 。” 论语 子路意思是如果统治 者用礼进行统治 , 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讲义 , 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 者讲诚信 , 百姓就没有人不说真话如果统治者做到这样 , 四方的百姓都会来投奔你 。 孔子把弘扬西周的礼治作为自己一 生奋斗 的目标 ,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他说 “ 苟有用我者 , 期月而已可也 , 三年有成 。” 论语 子路 “ 如有用我者 , 吾其为东周 乎 。” 论语 阳货 。 他周游六国 , 向各国统治者游说自己的治国主张 , 但并不为各统 治者所采纳 。 于是 , 孔子便以全部精力向弟子传布 , 向社会传布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 学生 , 并建立起自己的儒学 。 孔子修订整理了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 秋 , 即传统的六经 , 用以阐发自己的思想 , 并教育学生 。 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 “ 古 代诗三千余篇 , 及至孔子 , 去其重 , 取可施于礼义 , 上采契 、 后樱 , 中述殷 、 周之盛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 孔子删 诗的 目的 , 是为施于礼义 , 重点在于 “ 述殷 、 周 之盛 ”, 达到 “ 礼乐 自此可得而述 ” 的目的 。 孔子编诗 , 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 这就是 ,诗三百 , 一言以蔽之 , 日 思 无邪 ” 论语 为政所谓 “ 思无邪 ”, 何晏论 语集解引包咸解作 “ 归于正 ”, 即符合 “ 礼 ”。 孔子大力提倡 “ 诗 ” 教 , 引导人们 “ 迩 之事父 , 远之事君 ” 论语 阳货 , 都是要按照礼的规范行事 。 孔子还修 春秋 。 春秋虽是史书 , 但孔子按照礼治的标准 , 把褒贬的判断寄托在记事之中 , “ 上有三王 之首 , 下辨人事之纪 , 别嫌疑 , 明是非 , 定犹豫 , 善善恶恶 , 贤贤贱不肖 。” 一方面 “ 为尊者讳 , 为亲者讳 , 为贤者讳 ” 公羊传 阂公元年 , 一方面谴责 “ 乱臣贼子 ”, 维护礼治秩序 。 用 春秋的 “史笔” 褒贬 , 代替赏罚 。 所以说 “孔子成春秋, 而乱臣 贼子惧 。” 孟子 膝文公下春秋的褒贬也就是 “ 正名 ”, 其目的也是要使 “ 君 君 ”、“ 臣臣 ”、“ 父父 ”、“ 子子 ”。 孔子礼治思想的实质 , 就是依据嫡庶 、 长幼 、 亲疏等关系 , 确定贵贱 、 大小 、 上下 的等级区别 , 形成各种名分 。 按照名分 , 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 藉以制定有关社会 政治的礼法制度 。 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 , 等差有序 , 贵贱有等 , 各处其位 , 各奉其 事 , 每个人都洛守 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 , 遵循礼的角色规范 , 规范言行 , 履行义 务 , 即辨贵贱 、 明亲疏 、 别父子 、 识远近 、 知上下 、 使之长幼有序 , 做到 “ 亲亲也 、 尊 尊也 、 长长也 、 男女有别 ” 礼记 大传 。 礼记 哀公问说 , “ 民之所由生 , 礼为 大 ,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 , 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 , 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 兄弟之亲 、 婚姻疏数之交也 。” 这就是礼治的根本作用 。 后世儒者对为国以礼继续进行探讨 , 并把礼在治国中的作用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 度 。 孟子讲仁政 , 但对礼也十分重视 。 荀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礼展开的 , 是 礼治主义的典型 。 荀子 大略 说 , “ 礼之于正国家也 , 如权衡之于轻重也 , 如绳墨之 于曲直也 。 古人无礼不生 , 事无礼不成 , 国家无礼不宁 。” 礼记更是以大量 的篇幅 , 论述 了在治国中的作用 , 这里无须再引证 。 孔子主张实行礼治 , 因此反对只靠行政和刑罚来实行统治 。 孔子说 “ 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有耻且格 。” 论语 为政 治理国家 只靠行政和刑罚的手段是不够的 , 用行政和刑罚来约束人们的行动 , 能使百姓因为害怕 而不敢做坏事 , 却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 自觉不做坏事而施行礼治 、 德治 , 用礼来 统一人们的行为 , 用道德教化人们 , 却可以起到行政和刑罚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 能使百 姓有知耻之心 , 自觉从善 , 走上正道 。 但对于刑杀 , 孔子也不是完全不讲 。 他曾经肯定 了郑国 “ 尽杀崔符之盗 ” 的做法 。 孔子的思想里 , 关键是把礼治和刑罚结合起来 。 孔子 提出了 “ 宽猛相济 ” 的主张 。 他说 “ 政宽则民慢 , 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 , 残则施 之以宽 。 宽以济猛 , 政是以和 。” 左传 昭公二十年但他基本的思想还是重礼轻刑 。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就有道 ,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 。 ” 论语 颜渊孔子还说 “ 善人为邦百年 , 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 论 语 子路 “ 听讼 , 吾犹人也 , 必也使无讼乎 ” 论语 颜渊可见他还是希望用礼教 代替刑杀 。 孔子的理想 目标是建立一个消除了残暴行为 , 没有刑杀 , 没有诉讼的社会 。 “ 宽猛相济 ” 是根据当时社会现实而设想的一种过渡办法 。 在这两方面中 , 礼教始终是 基本 的 , 刑杀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补充手段 。 二 、 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 “ 仁 ” 的思想的关系 学术界通常认为 , “ 仁 ”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那么孔子礼治思想与其 “ 仁 ” 的思想 关系如何呢笔者认为孔子的礼治思想和孔子 “ 仁 ” 的思想虽有区别 , 但不是互相孤立 的 , 恰恰相反 , 孔子的礼治思想和 “ 仁 ” 的思想是统一的 , 是相互渗透 、 相互包含 、 互 为表里的关系 。 首先 , 孔子认为 “ 仁 ” 是礼治的基础 。 孔子说 “ 礼云礼云 ,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 , 钟鼓云乎哉 。” 论语 阳货这就是说 , 礼关于玉帛 即服饰 、 仪舆 、 钟鼓的规 定 , 只是礼乐的形式 , 礼乐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 孔子认为 , 这更深一层的内容就是 以 “ 仁 ” 为核心的人的内在道德情感 。 “人而不仁 , 如礼何人而不仁 , 如乐何论 语 八价一个人如果不具备 “ 仁 ” 的观念和 品质 , 是不能贯彻礼乐的 。 礼的种种规 定 , 也就徒具形式 , 失去了意义 。 孔子还说 “ 今之孝者 , 是谓能养 , 至于犬马 , 皆能 有养 。 不敬 , 何以别乎论语 为政 “ 礼 , 与其奢也 , 宁俭丧 , 与其易也 , 宁 戚 。” 就是强调行礼要有真实的道德感情 , 如果礼仪非常完备 , 而行礼时没有哀和敬 , 没有深厚的道德情感 , 还不如礼仪相对简易 , 而有真诚的哀敬之情 。“ 宰我问 三年之 丧 , 其已久矣 期可已矣 。 子日 食夫稻, 衣夫锦 , 于女安乎 曰 安 。 子日 女安则为之 。 夫君子之居丧 , 食旨不甘 , 闻乐不乐 , 居处不安 , 故不为也 。 今女安 , 则为之 。 宰我 出 , 子曰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 ,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 夫三年之丧 , 天下之能丧也 。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 论语 阳货 , 辛我以为服丧三年时间 太长 , 向孔子提出 , 能否改为一年 。 孔子先问宰我这样做是否心安 。 接着说 , 服丧三 年 , 不食稻 , 不衣锦 , 是因为出于对父母的爱心 。 在丧期里 即使吃美味也不觉香甜 , 听 音乐也不觉快乐 , 所以才这样做 , 不这样做就会于心不安 。 如果没有对父母的爱心 , 在 丧期里食稻衣锦也觉得心安理得 , 那么服丧三年的礼的形式还有什么意义 呢 其次 , 礼治是 “ 仁 ” 的目标和内容 。 在孔子看来 , 通过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 实现 恢复礼治秩序的政治目的 , 就是所谓 “ 仁 ” 了 。 因此孔子提倡 “ 仁 ” 的最终目的还是为 了恢复 “ 周礼 ”。“ 颜渊问仁 ,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 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 为 仁由己 , 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请问其目 。 子日 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 言 , 非礼勿动 。 颜渊日 回虽不敏 , 请事斯语矣 。 ” 论语 颜渊克己 , 就是 “ 非 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 一切按照礼行事 。 而如果一个人努力 克制 自己的行为 , 加强自身的修养 ,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 , 一切非礼的视 、 听 、 言 、 动都加以克服 , 就算有了仁德 。 要求人们 “ 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 动 ”, 这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 , 就是复礼 , 同时也就是仁的要求 。 仁与不仁 , 要看视听 言动是否符合礼的要求 , 如果违礼 , 也就是违仁 。 “ 孟鼓子 问孝 。 子曰 无违 。 樊迟 御 , 子告之曰 孟彭子 问孝于我 , 我对曰无违 。 樊迟日 何谓也 子曰 生 , 事 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 , 祭之以礼 。 ” 论语 为政提倡孝 , 是仁的表现 , 而孝就体 现在 “ 事之以礼 , 葬之以礼 , 祭之以礼 ” 上 。 可见 , 仁还以礼作为其内容 。 “ 仁 ” 要以礼来加以限制 。 “ 礼之用 , 和为贵 , 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 。 有所不 行 , 知和而和 , 不以礼节之 , 亦不可行也 。” 论语 学而意思是说 , 礼的作用 , 以 求和最可贵 , 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最可宝贵的就在这里 。 但是 , 如有行不通的地 方 , 为求和而和 , 不用礼来加以节制 , 也是不可行的 。“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 美目盼 兮 , 素以为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焦炭采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潍坊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 CN120203771A 用于医疗装置的形状感测系统和方法(巴德阿克塞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U盘课件在电脑上不显示问题
- 汽车电器考试题及答案
- CN120100742B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渤森动力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CN120079839B 多模交替式铅酸蓄电池板栅铸造设备的快速切换结构 (江西奥沃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 行业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指导作用
- 高一学生手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廉政参观活动方案
- 律师事务所客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件
- 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 erp权限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解读答案讲解(课件)
- 厦门垃圾分类题目及答案
- 湘美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 桑叶和蚕宝宝 课件T内嵌视频
- (中职)仪器分析技术(项目1-15)配套教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