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杨伟伟 (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 1 1 0 0 0 6 ) 摘要盘佛市地处辽河下游,土质盐碱,有 “ 九河下梢、十年九涝”和 “ 东北南大荒” 之称。盘锦市内有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等河流注入渤海,每年抉带大量泥沙,淤积 在沿海,使陆地和滩涂面积增加。新中国成立5 0多年来,盘锦人民已开发利用一部分滩 涂,同时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滩涂;开发;演变;盘饰市 1 盘锦市滩涂开发现状 1 . 1 滩涂总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是1 9 8 4 年经国 务院批准建立的省辖市。 位于辽河冲积平原的最南端, 地理 坐标在北纬4 0 0 4 1 - 4 1 0 2 7 , 东经1 2 1 0 3 1 - 1 2 2 0 2 8 , 之间。 西、 北邻锦州, 东界鞍山, 南临 渤海辽 东湾。 辖兴隆台、 双台子两区和大洼、 盘山两县。区域面积4 0 7 1 k 耐, 总人口1 2 4 . 3 万人。 盘锦市内有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等河流注人渤海。各河流多年平均人海径流量 1 0 亿m , 左右, 携带泥沙3 5 0 0 万t 左右。长期以来, 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人海, 受海水 岸流作用影响,沿海淤积,使沿海海底变浅上升,海水退后而裸露出地面,在洪积的作用 下成为陆地,盘锦市每年就新增加滩涂面积l 0 0 0 h m 2 ( 1 . 5 万亩)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来,测绘、海洋水产、农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对盘锦市滩涂 资源进行过多次测量和计算。2 0 0 1 年辽宁省盘锦市土地管理局完成 辽宁省盘锦市沿海 滩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调查标准为3 -2 m之间的范围, 评价结果为盘锦市滩涂 8 2 . 4 5 万亩,详见表 1 , 综合历次调查结果, 按可比口径比较, 盘 锦市滩涂面积从2 0 世纪8 0 年代初到1 9 9 7 年 1 5 年间减少1 5 . 0 9 万亩。减少的原因包括: 行政界限变化划归凌海市6 . 3 9 万亩, 1 9 8 8 年 以后围垦4 7 . 0 万亩, 以及滩涂自 然演化原因。 滩涂资源划分两大类:一类是与陆地相 连型 ( 简称陆地型) ;另一类是不与陆地相 连接的岛屿型。两大类滩涂均可细分为:泥 质滩涂、砂质滩涂、砾石质和珊瑚型滩涂。 表 1盘锦市滩涂资源情况表 类型 h mz万亩 陆地型滩涂 4 1 1 8 76 1 . 7 8 3 -2 m高程 1 5 2 9 22 2 . 9 4 2 一2 m高程 2 5 8 9 53 8 . 8 4 水下沙洲 1 3 7 8 12 0 . 6 7 盘锦市合计 5 4 9 6 88 2 . 4 5 注3 -2 m之间的面积包括已开发的虾池、苇地、荒地 和部分潮上带面积。 1 5 2 盘锦市沿海滩涂为陆地泥质滩涂和岛屿泥质滩涂两个类型。陆地型泥质滩涂可开发为耕 地、栽植芦苇和发展海水养殖业,岛屿型泥质滩涂只能发展海水养殖业。 盘锦市滩涂8 2 . 4 5 万亩中,其中已利用4 8 . 8 万亩,以水产养殖为主,未利用滩涂 3 4 . 5 万亩,以湿地利用或水产养殖为主。 1 . 2 陆地型滩涂 盘锦市现有陆地型滩涂( 潮间带) 6 1 . 7 8 万亩, 高程在3 - -2 m之间。可用于滩涂增养殖。 盘锦市海岸属淤泥质淤长海岸,滩涂比较宽阔,比降小,淤积速度较快,大辽河与双 台子河口区,由于靠岸的滩涂多数已修建虾池,因而宽变窄,一般宽度在 Am左右,比 降0 . 0 0 1 1 5 - 0 . 0 0 1 4 6 ; 局部没有开发的地段宽度在6 k m左右,比降0 . 0 0 0 8 1 。大凌河口 滩涂宽度为7 . 5 k m,比降0 . 0 0 0 5 5 -0 . 0 0 0 5 1 。滩涂多为泥沙底质,营养物质丰富,是文 蛤、规子、泥螺等多种贝类繁衍栖息的良 好环境。 盘锦市滩涂盐碱较重,p H值较高, 质地较粘,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N, P元素缺 乏,经常受海水侵袭,开发成为耕地难度较大,需要大量淡水灌溉洗盐。 盘锦市陆地滩涂中,二界沟以西至大凌河口段属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区和试验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按目前有关法规,应严加保护。任何开发活动均需征 得保护区管理部门同意,并报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准。 陆地型滩涂中,高程在3 -2 m之间部分的面积2 2 . 9 4 万亩,这部分现有虾田1 1 . 4 万 亩,荒地 3 . 9 万亩。虾田近年来由于病害问题未得到解决,养殖产量极低。未来几年,有 望恢复生产。荒地可部分开垦为虾田,另一部分种植芦苇或开发水田。 1 . 3 水下沙洲 ( 岛屿型滩涂) 总面积2 0 . 6 7 万亩,远离陆地,共分为7 块。绝大部分在大辽河和双台子河人海口之 间,属大洼县,面积1 7 . 5 1 万亩。少量分布在双台子河与大凌河人海口之间,属盘山县。 水下沙洲在低潮位时露出水面,高潮位时没于水面以下。蛤州岗子是最大的水下沙洲,海 拔高程在 1 米以下,距离岸线2 0 - 4 0 k m,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形状,总面积 1 6 . 5 7 万亩。 蛤俐岗子盛产文蛤, 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保存有天然文蛤资源的沙洲。2 0 世纪8 0 年代,在 天然文蛤资源已经很少的情况下,每年采捕 2 0 0 0 t 左右,致使资源量大幅度下降,至今没 有完全恢复。现在每年计划采捕 6 0 0 t 。近年来,大洼县开始搞苗种人工孵化,促进文蛤 资源增加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着文蛤增养殖要注意和解决资源保护;扩大人工苗种孵化 规模;研究自然环境变化对文蛤生长的影响,解决管理体制问题。 1 . 4 与沿海滩涂相连的苇地 盘锦市与沿海滩涂相连的苇地约为4 4 . 8 万亩, 其中盘山县境内的2 4 . 3 万亩处在双台 子河口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大洼县境内的2 0 . 5 万亩中,约有1 5 . 5 万亩处在双 台子河口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内 ( 其中约有5 万亩为中低产苇地) ,其余为处在自 然保护区外的高产苇地。 2 盘锦市滩涂开发历史概况 2 . 1 盘锦市滩涂开发历史概况 盘锦市地处辽河下游,土质盐碱,有 “ 九河下梢,十年九涝” 、“ 百里不见树,熬土可 1 5 3 成盐”和 “ 东北南大荒”之称。 盘锦市全境系河淤海退之地,自古以来人烟稀少,南部是盐碱滩,北部是一片大草 原,历史记载唐朝就有少数民族居住,到明清以后由大量汉人从关内移民,沿河定居和垦 荒耕种。中华民国建立后,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倡导下,对东北的垦荒视为当务之急,成 立拓殖协会,爱国将领张学良 在盘锦境内成立营田公司,开发滩涂种水田5 0 0 0 h m 2 ,“ 九 一八”事变后,日 本侵占盘锦,组建开拓团,强占营田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 收日 伪土地,为征得高额地租强迫农民耕种,实际耕种 6 0 0 0 多 h m 2 ,敌伪时期采取掠夺 式生产,滩涂开发几乎陷于停顿状态。 新中国成立 5 0 多年来,盘锦人民在盐碱滩上兴修水利,开荒种稻,发展 “ 五色农业” 和生态农业,昔日的 “ 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以后,盘锦出现 3 次滩涂开发高潮: 一是1 9 6 3 -1 9 6 4 年间,国家实行 “ 三自 一包”政策, 鼓励农民 个人 开荒种地,两年间开发成耕地5 0 0 0 h m 2 ;二是 “ 文革”期间,军队、机关、学校和工矿企 业执行毛主席的 “ 五七”指示及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 从1 9 6 6 - 1 9 7 6 年的1 0 年时间内, 共 开荒 2 5 0 0 0 h m 2 ,三是改革开放以后,实行联产承包到户政策,开垦荒滩、荒地近 2 0 0 0 0 h m 2 , 特别在1 9 8 8 年以后,国家将辽河三角洲列为全国首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1 2 年间投资6 亿元,先后完成了一大批综合开发的骨干工程,其中:修建三角洲防潮堤 3 1 k m,围垦滩涂4 7 万亩,修建、扩建水库5 座,增加库容 1 亿m 3 ,改造中低产田8 0 万 亩,开垦宜农荒地 3 2 万亩,增产粮食3 亿多k g 。现已收到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 2 滩涂面积变化的原因 引起滩涂面积变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 , 人为因素主要是围垦和开荒,从明清时期开始移民垦荒,到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开 发,使滩涂面积大幅度减少。 自然因素表现为滩涂向海延伸以及滩涂后部高程抬高,转变为潮上带。流经盘锦市的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沿海堆积,使陆地和滩涂面积每年有所增加。 2 . 3 滩涂变化的速度 盘锦市海岸线 1 3 6 . 6 5 k m,其中:大洼县7 6 . 7 2 k m,盘山县 5 9 . 9 3 k m。国家 1 9 7 5 - 1 9 8 7 年间的卫星相片资料分析,大洼县沿海岸高潮线平均每年向海推进4 6 m,盘山县平 均推进9 0 m . 仅双台子河口以东赵圈河至二界沟,9 年造陆3 0 . 8 k m 2 , 平均每年5 1 0 0 亩 左右。以此推算,盘锦市平均每年造陆面积在 1 3 4 0 0 亩左右。加上潮间带面积增加部分, 盘锦市沿海每年增加陆地和滩涂面积合计 1 5 0 0 0 亩左右。 全市水下沙洲面积 2 0 . 6 7 万亩,其中, 蛤咧岗子 1 6 . 5 7 万亩。1 9 8 3 年辽宁省农业资 源与农业区划调查时,蛤蒯岗子面积 1 1 . 5 万亩。1 7 年间增加 5 . 0 7 万亩,平均每年增加 2 9 8 2 亩。按此推算,全部水下沙洲每年增加约3 7 2 0 亩。 3 盘锦市滩涂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 . 1 缺乏统一规划与综合协调管理 盘锦市河口海岸线长,资源类型多,涉及水利、水产、海运、油田、农业等部门,各 行业按本行业要求编制行业规划,缺乏综合协调。虽然辽宁省曾编制 辽宁省沿海滩涂农 1 5 4 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 海上辽宁建设规划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渠 道不同, 各行业部门 从自 身的利益需要出发, 进行开发建设, 资金不能集中使用,分散开 发,尤其是前几年对虾养殖经济效益好时, 集体、个人一起上, 乱围乱垦, 有的侵占河口 行洪通道,有的甚至引起土地纠纷,缺乏综合协调管理,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及环境 恶化。 另外,与其他地区相比,盘锦地区滩涂开发起步较晚;区内还有国家一级自然保护 区,任何开发活动均需征得保护区管理部门同意及有关部门批准;锦州、盘锦两市为开发 大凌河口的滩涂资源,也曾发生过争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盘锦市滩涂治理、开 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3 . 2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盘锦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辽宁是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与亩均水资源量均为全国人均、亩 均的1 / 3 左右。盘锦市位于辽河中、下游,是严重的缺水地区。盘锦市没有独立水源,水 田 灌溉全靠省属几个大水库供水,境内平原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水,调剂水源,以丰补 歉,提高灌溉保证率。如遇中等干旱年,水田用水相当紧张。盘锦市现有水田1 3 8 万亩, 农业需水量每年约1 1 亿m 3 , 按目 前的供水能力 ( p =7 5 %) ,缺水量达6 亿m 3 。地下水 资源又有明显的分带性,北部为淡水区,中部为上咸下淡区,南部为咸水区,大洼县绝大 部分位于咸水区内,无浅层地下水可供农业及生活饮用。盘锦市靠抽取深层地下水供大洼 县及辽河油田用水,目前已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由于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着盘锦市 经济的发展和盘锦市滩涂的开发利用。 3 . 3 滩涂开发对生态环境有影响 盘锦市河口地区石油开采、苇场和水产业等开发活动已影响生态环境。苇田灌溉、全 部收割和春季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和繁衍。在保护区范围内修筑的虾池、鱼池、河蟹 孵化厂等水产养殖业,严重影响了野生鸟类栖息地的完整性, 且人类活动较多,乱捕乱捞 现象严重,破坏自 然生态环境,影响鸟类的栖息与繁衍。农业开发及道路建设造成湿地的 岛屿化严重,湿地整体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如已完成的大洼小三角洲围海造田项目,占 用保护区核心区滩涂巧万亩,水稻种植严重侵占了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围海 造田工程的大坝改变了沿岸滩涂湿地的水文条件,引起滩海小区干枯,造成黑嘴鸥栖息地 和繁殖地的实际丢失。辽河油田在保护区开采油井、筑路,车辆活动频繁,噪音污染等直 接影响到保护区内鸟类的生息繁衍,经油田污染的辽河水在保护区流人渤海,其水质污染 影响了渔业产量, 引起鸟类食物丰富度降低和质量下降。对浅海和滩涂, 环境监测力度不 够 ( 如发生赤潮和赤潮预测预报等) 。 3 . 4 盘锦市滩涂开发对防洪有影响 大辽河、双台子河河口两岸围筑了大片虾池、鱼塘、盐田和苇田,挤占了洪水人海出 路。沿海岸带滩涂的不断围垦向海争地的结果加快了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速度。辽河油田是 我国的第三大油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地区经济发展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但油田的开发除了对自 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外,沿海岸及滩涂上油田路的 修建引起了泥沙淤积,特别是垂直伸向浅海的路堤,截断了沿岸潮流,改变了水流和泥沙 的运动方向,路堤两边产生淤积,特别是背着潮流的一面,淤积更为严重。 1 5 5 3 . 5 现有工程标准低, 内部工程配套不全 盘锦市河口虽已围垦大量滩涂,收到了一定的效益, 但现有挡潮堤的标准较低, 一般 只能防御5 1 0 年一遇左右的风暴潮,遇较大风暴潮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