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_第1页
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_第2页
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_第3页
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_第4页
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 编码: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 学校全称: 华南农业大学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袁月姗 刘梓璇 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报送方式:省级报送作品高校直送作品说 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4.序号、编码由第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填写。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字数在8000字左右(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6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寄送。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姓 名袁月姗性别女出生年月1984-12-03申报者情况学校全称华南农业大学专 业生物科学现学历本科年级大四学制四年入学时间2003-09作品全称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毕业论文题目 喜树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通讯地址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政编码510642单位电话85288460常住地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凤岗脚23号35栋304邮政编码510000住宅电话34307731合作者情况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刘梓璇女21本科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 格 认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 是否为2006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中国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是 否若是,其学号为: 2003371128 (部门盖章) 2007年3 月12日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2007 年3 月12 日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4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作品全称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作品分类( D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喜树幼苗进行培养,通过化学成份分析确定幼根具有喜树碱合成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幼根从小苗上切分进行悬浮培养,结合根系生长量与喜树碱积累量两个不同范畴的检测指标开展试验取得数据,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资料。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科学:研究目的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符合细胞工程研究的规律;将根器官生长量和药用成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两个最重要的实验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可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优化的离体调控培养体系,为大规模的实用性生产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先进: 应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创新的分析方法。独特:多学科交叉的完整研究系统,紧密围绕中药生产现代化需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喜树是我国南方特有树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度采伐、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工培育技术滞后等原因,致使喜树药用资源供应十分困难。喜树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加之扦插繁殖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目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已可获得喜树种苗,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栽培周期过长,用于提取喜树碱的喜树原材料依然满足不了医疗需要。目前,组织培养已成为获取植物药用物质的又一途径。本研究所建立的技术体系和所获得的结果对应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离体根生产喜树碱具有指导作用。学术论文文摘本研究采用喜树的根为离体培养的材料,并利用仪器和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根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喜树碱生成情况进行试验分析,旨在了解离体根对培养条件的要求以及揭示喜树碱在离体根器官中的合成规律,为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喜树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资料。本研究采用了固体和液体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喜树根在离体生长条件下的生产状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化学技术和薄层色谱技术(T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试验确认了离体培养的根器官不仅具有生成喜树碱的能力,而且其能力还强于非离体的根,同时,试验还发现喜树离体根能够很好地适应液体培养的环境条件。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无鉴定结果无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1 王洋,于涛,张红等。碱法提取喜树碱工艺的研究。木本植物研究,2002,20(4):433-4372 Wall M E, Wani M C, Cooke C E, et al. Plant antitumoragents,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camptothecin, a novel alkaloidal leukaemia and tumorinhibitor from Camptotheca acuminata. J Am Chem Soc, 1966, 88: 3888 - 3890 3 Hisang Y H, Herizberg R, Hechts, et al. Camptothecin induces protein-linked DNA breaks via mammalian DNA topoisomerase I. J boil Chem, 1985, 260(27): 14873-148784 崔岚,戈升荣。喜树抗癌作用的研究。上海医院医学,1999,10(3): 8-125 张启香,方炎明。喜树组织培养初步研究。江苏林业科技,2005,32(3):1-36 Arjon J.van Hengel,Marien P.Harkes,Harry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lluse formation and camptothecin production by cell line of Camptotheca acuminate,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2, 28: 11-187 Lopez-Meyer M, Nessler CL, Mcknight TD. Sites of accumulation of antitumor alkaloid camptothecin in Camptotheca acumintata, Planta Med, 1994, 60:558-5608 Liu Z, Adams J. Camptothecin yield and distribution within Camptotheca acumintata trees cultivated in Louisiana. Can J Bot, 1996, 74:360-3659 Yamazaki Y, Urano A, Sudo H, et al.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alkaloids and strictosidine synthase activity in camptothecin peoducing plants. Phytochemistry, 2003, 62:461-470 10 Liu W Z. Secretory struc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ccumulation of camptothecin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 (Nyssaceae). Acta Bot Sin, 2004, 46(10):1242-124811刘文哲,王自芬。喜树幼枝的喜树碱积累及其组织内定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30(4):405-41212龚苏晓(译)。喜树中喜树碱的快速痕量测定。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1):43-4413张志信,张仕秀,宋关斌。从喜树叶中提取喜树碱工艺研究。生物技术,2003,13(5):24-2514刘展眉,崔英德,宾淑英。喜树基喜树碱研究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广东化工,2006,6(33):67-70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申报论文一篇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科研管理部门签章 年 月 日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喜树碱由于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而在近年来受到特别的关注。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的种苗快速繁殖。喜树的种苗繁殖的技术比较简单:在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可以取得侧芽的增殖;在不含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小芽条很容易生根形成完整的植株。第二是愈伤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的生成的研究。喜树嫩组织在高浓度的生长素或某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多种形态的愈伤组织,这些组织可以通过继代培养增殖或维持。虽然培养条件可以影响愈伤组织的次生物质的产生,但其形成量远远低于天然材料,目前还没有可行的能够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喜树碱生产能力的方法。看来,喜树碱的生成的器官特异性不容易改变。第三是用转基因的方法将发根农杆菌转化喜树。这个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但根据报道的文献资料看,所形成的毛状根的生长增殖速度并不快,喜树碱的含量也没有正常的根的含量高。目前对毛状根的喜树碱生产能力不高的原因还不清楚,但结构上的异常或许是原因之一。可惜的是,目前没有转基因毛状根和正常根的解剖学上的研究资料或比较结果。用转基因的方法将发根农杆菌转化喜树使其产生毛状根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发展思路,由于Ri质粒插入到基因组DNA序列上的位置的难以控制性,因此,多数插入事件难以得到体现,某些插入则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包括例如喜树碱的形成等。除了技术上的原因之外,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包括通过转基因手段获得的产品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由此也形成了对毛状根发展策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内容和以上的内容虽然有关联但有明显的不同。就我们所知,本研究所进行的离体根的液体悬浮培养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离体根的液体悬浮培养并取得了成功。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离体悬浮培养的根中的喜树碱含量比非离体的含量根更高,由此推测离体培养的根可能具有比非离体的根更强的生成喜树碱的能力,或者是由于非离体的根生产的喜树碱向其他器官转移的结果。和本研究有关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喜树碱的含量测定方面。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其他研究者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薄层色谱技术。标准曲线显示,我们的分析方法可以达到99以上的准确性,得到可以和高效液相色谱相媲美的分析测试结果,但却显著地简化了测试操作过程。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 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 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推荐者情况姓 名彭新湘性别男年龄45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政编码510642单位电话02085280186住宅电话02085281963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 (签章)2007年03月12日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申请者袁月姗同学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即进入植物学实验室,在吴鸿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植物学的实验;进入第二学期后,在吴教授的安排下到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在杨跃生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喜树的组织培养工作。参加者刘梓璇则是在第六学期才参加该课题的实验工作的。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该作品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该研究针对喜树资源匮乏和临床治疗对喜树碱的需求,应用生物技术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取得了液体培养离体的喜树根的成功并发现离体培养的喜树根具有相对更强的生成喜树碱的能力。该研究的技术水平先进,研究系统完整,取得的成果可推广应用于喜树碱的工业化生产。其它说明 (无)推荐者情况姓 名刘伟性别男年龄43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编510642单位电话02085288390住宅电话02085282300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 签章日期 2007年03月12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申请者袁月姗是一个思想活跃,做事主动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该生在低年级的很早的时间就已经进入实验室,在吴鸿和杨跃生两位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喜树组织培养和喜树碱的相关测试分析。由于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开展了3年以上,重要试验经过多次重复确认,因此本人认为该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该论文作品描述了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离体的喜树根和采用仪器分析方法检测离体培养的喜树根的喜树碱生产量的过程和结果。该研究体系跨越学科,研究技术先进,取得的结果对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工业化生产抗癌药物喜树碱具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它说明 (无)学校组织协调机构确认并盖章 (团委代章) 年 月 日 校主管领导或校主管部门确认盖章 年 月 日 各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评意见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审定意见 团 委 科 协 教 育 厅 学 联(签章) (签章) (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E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资格和形式审查意见组委会秘书处资格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形式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年 月 日组委会秘书处审查结果合格 不合格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F参赛作品打印处喜树根器官培养和抗癌物质生成的研究袁月姗 刘梓璇指导老师:吴鸿(教授) 杨跃生(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642)摘要:我国特有树种喜树产生的喜树碱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利用生物技术将有可能解决喜树资源匮乏的问题,生产出更多的喜树碱应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以离体根器官为材料,采用了固体和液体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喜树根在离体生长条件下的生产状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化学技术和薄层色谱技术(TLC)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试验确认了离体培养的根器官不仅具有生成喜树碱的能力,而且其能力还强于非离体的根,同时,试验还发现喜树离体根能够很好地适应液体培养的环境条件。这些研究结果为应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离体根生产喜树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关键词: 喜树 根器官培养 喜树碱 TLC含量测定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为珙桐科(Nyssaceae)植物,是我国南方特有树种1。199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级别为级。1966年,美国的WALL等人从喜树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抗癌活性物质,将其命名为喜树碱(Comptothecin,CPT)2。1985年,Hisang等人发现喜树碱作为一种拓扑异构酶(Topo)的抑制剂具有抗癌活性3,因而为喜树碱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经临床试验证明,喜树碱对30余种肿瘤均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喜树是我国南方特有树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度采伐、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工培育技术滞后等原因,致使喜树药用资源供应十分困难。喜树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加之扦插繁殖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5。虽然目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已可获得喜树种苗6,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及栽培周期过长,用于提取喜树碱的喜树原材料依然满足不了医疗需要。目前,组织培养已成为获取植物药用物质的又一途径,而培养材料的选择对最终产物的生成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关于喜树碱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场所的研究初见于1994年,该研究显示喜树的叶片不具有生成喜树碱的能力7;两年后由Liu 和Adams的研究结果显示喜树碱是在根中合成8。此后,Yamazaki等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喜树碱合成相关酶的分布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喜树碱的合成场所是在喜树的根部9。不久前Liu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喜树碱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进行研究,发现植物的茎和叶中的分泌道也有喜树碱分布,据此推测其喜树碱可能在根中合成,然后转移到茎和叶中,并在分泌道中积累10。综合以上文献结果至少可以认为,喜树根是喜树碱合成的最主要部位。本研究采用喜树的根为离体培养的材料,并利用仪器和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根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喜树碱生成情况进行试验分析,旨在了解离体根对培养条件的要求以及揭示喜树碱在离体根器官中的合成规律,为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喜树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资料。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种子采自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约20年树龄的喜树。 1.2方法1.2.1 植物组织培养 1.2.1.1材料采集和处理于九月份从树上采集果实,剥取种子。先用洗涤剂与清水间隔冲洗各三次,再用乙醇泡洗三十秒,最后用0.7%次氯酸钠溶液对种子进行10分钟的表面灭菌。灭菌后用无菌水漂洗三次,在无菌操作台中将种壳和种皮剥去,取幼胚作为培养的出发材料。1.2.1.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2);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度1500-2000Lx。幼胚萌发培养:以不添加激素的MS固体培养基接种120个幼胚,每个培养基培养3个幼胚。幼胚在培养基萌发,生长成为小苗。诱导增殖培养: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成分配制含有不同浓度IBA(2.0 mgL-1 ,1.0mgL-1和 0 mgL-1 )的3种培养基,将3个月龄的小苗从根茎部位切开成为2种外植体,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上。每瓶培养基接种3个外植体,设3次重复。 生根培养:将带有4到5片幼叶的无根幼茎接种到含有半量大量元素的MS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诱导不定根产生。1.2.2 根器官液体悬浮培养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采用液体培养基对根进行器官培养。采用3个因子,各设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实验。3个因子为: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A),蔗糖浓度(B)和激素引哚丁酸浓度(C)。大量元素(A)3个水平:A1、A2、A3,分别为半量MS、半量N6及半量B5。蔗糖浓度(B)3个水平:B1、B2、B3,分别为 2%、3%及4%。激素引哚丁酸浓度(C)3个水平:C1、C2、C3,分别为0.5mg L-1、1 mg L-1及2 mg L-1以上每处理设三个重复,共27组。1.2.3 荧光显微法观察植株中喜树碱的分布在培养结束后对生长情况相似的3个样品进行徒手切片,以标准品溶液抹片为正对照,在紫外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喜树碱的生成(喜树碱在紫外光下发蓝绿色荧光)以及喜树碱分布的部位。为进一步分析观察所得荧光是否属于喜树碱,将一幼根做成压片后观察荧光情况,照相;然后对其进行乙醇处理12小时以溶去喜树碱,再观察荧光情况并拍照。对比乙醇处理前后荧光亮度的变化。1.2.4 乙醇超声法提取喜树幼根中喜树碱准确称取新鲜喜树幼根1g,置于研钵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研磨成匀浆,超声提取5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收集上清液。重复超声提取两次。合并上清液,用真空干燥器浓缩至5mL,备用。 1.2.5薄层色谱法TLC测定喜树碱含量1.2.5.1标准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喜树碱标准品5.2mg于5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为溶剂超声溶解并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母液,备用。1.2.5.2色谱试验条件展开剂氯仿:甲醇=9:1,体积:10mL;检测波长:254nm;点样量:5L。1.2.5.3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mL并将其稀释至4mL,再以此为母液准确吸取2mL并将其稀释至4mL,如此类推进行逐级稀释共6次,最终得到浓度分别为1.625g L-1、3.25gL-1、6.5gL-1、13gL-1、26gL-1以及52gL-1的标准品溶液。按照上述色谱试验条件,分别取标准品及待测样品间隔点样,进行薄层色谱展开后分析,每样重复测定三次。 1.2.5.4喜树碱提取率的测定浓缩后的样品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析,计算喜树碱的浓度及含量。2 结果与讨论2.1 幼胚培养经过培养,幼胚的萌发率达到95%。而污染率仅为3.5%。本结果表明,在9月份取材得到幼胚进行培养是合适的。试验过程中发现,过早取材,胚胎过小,难以操作并且在培养操作时容易造成对胚胎的损伤;过迟则由于种壳过硬,胚胎和种壳紧密接触,很难以从种壳中分离出来。幼胚经过培养,可以生长成为健康的小苗;将小苗从茎部切开取上部芽条培养,芽条的基部能够形成多数的不定根(图1,图2)。图1 幼胚萌发所得幼苗 图2 芽条诱导产生不定根2.2喜树小苗幼根的喜树碱定性分析结合徒手切片技术以及荧光显微技术,参照标准品的荧光特征,对组培小苗根中的喜树碱分布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喜树幼根、幼茎及幼叶中均有喜树碱分布,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1(图36)。0.1mm1mm 图3 喜树碱标准品抹片 图4 喜树组培幼根压片 0.1mm0.5mm 图5 喜树组培幼叶横切片 图6 喜树组培幼茎横切片对比乙醇处理前后的喜树幼根中相同部位的荧光强度,初步确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荧光为喜树幼根中结构性物质及喜树碱共同作用产生的荧光(图 7)。0.1mm0.1mmbba 0.1mm0.1mmdc 图7:乙醇处理前、后,喜树组培幼根压片示荧光强度a, c :处理前; b, d:处理后2.3喜树碱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本研究通过大量重复实验证明利用薄层层析(TLC)对喜树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紫外光灯的荧光显色作用,用平面色谱图像定量软件ImageQuan处理,通过样品与标准品荧光亮度的比较,能够可靠地测定样品中喜树碱的含量12,13。 由于拍摄条件光线等差异,每次点样进行薄层层析均要同时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同一条标准曲线不能重复用于不同批次的数据分析。经反复验证,平面色谱图像定量软件ImageQuan法重复性好,精密度能达到较高水平。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相比,是一种较为有效价廉的定量方法(图8)。图8:喜树碱紫外荧光斑点从左到右分别为:标准品1、样品1-1、样品1-2、标准品2、样品2-1、样品2-2、标准品3.用平面色谱图像定量软件ImageQuan处理得到标准曲线如图9。 2.4液体悬浮培养的根的喜树碱定量分析在成功地对根进行离体增殖培养的基础上,分别测定组培小苗幼根与液体悬浮培养的根中的喜树碱的含量。根据薄层层析荧光显色结果分析,可得离体培养前后喜树根中喜树碱的变化情况(表1)。表1离体培养前后喜树根中喜树碱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离体培养前(固体培养)离体培养后(液体培养)培养前后之差喜树碱浓度平均值(gmL-1)0.7761.3750.599喜树碱含量平均值(gg-1 FW)3.686.9653.285表1的实验数据说明,离体培养的喜树根具有合成喜树碱的能力,表现为单位重量的喜树幼根中喜树碱含量的增加。其中,培养时间为30天,1克喜树根平均增加喜树碱约3.3微克。离体培养的根中的喜树碱的浓度比组培小苗的根中的喜树碱浓度要高的情况,可能和组培苗的根所合成的部分喜树碱转移至茎叶中去有关,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确认。2.5 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效果比较固体培养基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方式,但液体培养方式则相对更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14。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培养效果的比较如表2所示。表2 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比较培养方式长度增量(cm)喜树碱含量增量(gg-1 FW)幼根形态固体培养基0.62.90短粗,颜色较黑,活力较差液体培养基0.83.28正常 从表2可看出,液体培养基从多方面培养效果均优于固体培养基。这说明,作为木本植物的喜树的离体根也能够很好地适应液体培养的环境条件。喜树根的这种生长特性为液体培养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方便。由于时间关系,3因子3水平的离体根液体悬浮培养正交试验正在进行中。通过正交试验,将可以实现对培养结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子的优化,提高离体根的增殖速度和喜树碱的生成量。 结论:本研究对喜树根的离体培养特性以及离体培养的根的喜树碱的生成能力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确认了离体培养的根器官不仅具有生成喜树碱的能力,而且其能力还强于非离体的根,同时,试验还发现喜树离体根能够很好地适应液体培养的环境条件。这些研究结果为应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离体根生产喜树碱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Studies on Root Organ Cultu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Anticancer Compounds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Yuan Yueshan,Liu ZixuanAdvisors: Wu Hong (professor), Yang Yuesheng (professor)(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Abstract: Camptotheca acuminata is one kind of trees located exclusively in China and comptothecin (CPT) having anticancer activity is produced by these trees.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may solve the problem of resource deficiency of Camptotheca acuminata and produce more CPT to meet the demand in cancer treatment. The present research used isolated root organs as material and applied liquid suspension culture as well as solidified medium culture for the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wth of the roots. On the bases of the above experiments, the cultured roots were analyzed histochemically and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for CPT.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not only could the isolated roots produce CPT, the CPT production ability was even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non-isolated ones. In the experiment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isolated roots could well adapt to the liquid culture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PT by large-scale industrial means of culture of isolated Camptotheca acuminata roots.Key words: Camptotheca acuminate root organ culture comptothecin TLC analysis 参考文献:1 王洋,于涛,张红等。碱法提取喜树碱工艺的研究。木本植物研究,2002,20(4):433-4372 Wall M E, Wani M C, Cooke C E, et al. Plant antitumoragents,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camptothecin, a novel alkaloidal leukaemia and tumorinhibitor from Camptotheca acuminata. J Am Chem Soc, 1966, 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