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_第1页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_第2页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_第3页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_第4页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经济学十大原理,1,引言,从词源上看,economy一词的词源来自希腊语“oikos”(家政、家务)和“nomos”(规则、次序)的组合,两者合在一起即家庭事务管理。在西方,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4年),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关于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认为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经济学十大原理,2,在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或者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晋书殷浩传“足下沉(深)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现代汉语中的“经济”含有节约、勤俭、理财和精心管理的意思。日本学者最早将西方著作中的economy一词译为经济19世纪下半叶从日本引入我国梁启超、严复则将economy译为生计,经济学的由来,重商主义1517世纪,重农主义17世纪下半叶,古典(政治)经济学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在流通中增加,获取财富(金银)的途径是开采金银矿和对外贸易,财富是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财富的创造即纯产品的生产,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增加财富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工人人数研究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和增长等问题财富的客观论,财富的主观论:有形商品带来的欢乐或效用才是财富的本质研究欲望与稀缺之间的关系,淡化政治因素,财富的客观论:马克思将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英国: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法国:布阿吉尔贝尔、西斯蒙第,经济学十大原理,4,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比如:人们决定购买什么,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消费多少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我们对政府政策的适当作用与范围的认识,0,课程内容,1经济学的十大原理2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3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4弹性及其应用5外部性6一国收入的衡量7短期经济波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5,主要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6,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8,本章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9,经济学十大原理,10,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比如:人们决定购买什么,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消费多少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0,0,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经济学十大原理,1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比如: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的时间学习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得休息时间减少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0,经济学十大原理,13,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效率vs.平等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0,经济学十大原理,14,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做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这是人们做决策的相关成本,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十大原理,15,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例如:上一年大学的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全部加起来,还包括由于没有工作而损失的工资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不仅是票价,还包括你呆在剧院的时间的价值,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十大原理,16,企业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例如: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成本例如:企业所有者时间的机会成本无论对于显性成本还是隐性成本,两者对于企业决策都是重要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在分析经营活动时的重要区别,0,经济学十大原理,17,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一个例子,你需要$100,000开始你的业务。利率为5%.情形1:借$100,000显性成本=$5000借款利息情形2:使用$40,000储蓄,并借$60,000显性成本=$3000(5%)借款利息隐性成本=$2000(5%)损失了你原本可以获得的$40,000的利息,0,在两种情形中,总成本(显性+隐性)都是$5000,经济学十大原理,18,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考虑隐性成本,因此会计利润要大于经济利润,0,办公室的均衡租金上涨了$500/每月在以下情形下,比较对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影响:a.你租用办公室b.你自己拥有办公室,主动学习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19,办公室的均衡租金上涨了$500/每月a.你租用办公室显性成本增加了$500/每月。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都减少了$500/每月b.你自己拥有办公室显性成本没有变化,因此会计利润也不会变。隐性成本增加了$500/每月(使用你办公室的机会成本是租用它的价格),因此经济利润减少了$500/每月,主动学习参考答案,20,经济学十大原理,2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十大原理,2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例如:当一个大学生考虑是否要多上一年学时,他会比较学费加上损失的工资和多上一年学所增加的额外收入当一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她会在增加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行比较,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十大原理,23,例:农民Jack的成本,农民Jack必须为土地支付$1000/每月,不管他种植多少小麦一个农场工人的市场工资是$2000/每月因此农民Jack的成本与他生产多少小麦有关系.,经济学十大原理,24,例:农民Jack的成本,总成本,3000,5,2800,4,2400,3,1800,2,1000,1,0,0,劳动的成本,土地的成本,Q(蒲式耳小麦),L(工人的数量),0,经济学十大原理,25,例:农民Jack的总成本曲线,经济学十大原理,26,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经济学十大原理,27,总成本与边际成本,$10.00,$5.00,$3.33,$2.50,$2.00,边际成本(MC),经济学十大原理,28,MC随Q的上升而增加,如:,边际成本曲线,$11,000,$9,000,$7,000,$5,000,$3,000,$1,000,TC,MC,3000,2800,2400,1800,1000,0,Q(蒲式耳小麦),经济学十大原理,29,为什么边际成本重要,农民Jack是理性的,并打算最大化他的利润。为了增加利润,他应该生产更多还是更少的小麦?为回答这个问题,农民Jack需要“考虑边际条件”如果多生产小麦的成本(MC)小于出售它的收益,那增加产量,Jack的利润也会增加,经济学十大原理,30,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降,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你准备出售一款1996年的福田野马,并且已经在这辆车的维修上面花了$1000。然而,车的变速器坏了,你能够选择再花$600将车修好,或者就此售出在下面的情形中,你应该把变速器修好吗?并解释A.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500。如果不正常,则是$5700B.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000。如果不正常,则是$5500,原理的应用,31,修理变速器的成本=$600A.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500。如果不正常,则是$5700修理变速器的收益=$800($65005700)因此,修理变速器是值得的B.如果变速器正常,汽车价值是$6000。如果不正常,则是$5500修理变速器的收益仅仅为$500因此花费$600修理变速器是不值得的,参考答案,32,思考:你最初花在维修上的$1000没有任何影响,重要的是边际修理(变速器)的收益与成本由A情形到B情形激励的改变导致你决策的改变,参考答案,33,0,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经济学十大原理,35,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原理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经济学十大原理,36,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或国家)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如果每个国家在一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并专门生产这种物品,那两个国家最终都将从贸易中得到利益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贸易的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不同),当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所有国家的总产量会更高,世界的“经济蛋糕”也会更大,经济学十大原理,37,阿根廷和巴西每个月都有10,000个劳动小时在阿根廷,生产1磅咖啡需要2个小时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在巴西,生产1磅咖啡需要1个小时生产1瓶酒需要5个小时哪个国家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哪个国家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如果这两个国家相互交易,每个国家将出口哪种产品?,37,经济学十大原理,38,巴西在生产咖啡上有绝对优势:巴西生产1磅咖啡仅需要1个劳动小时,而阿根廷需要两个阿根廷在生产酒上有比较优势:阿根廷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2磅咖啡,因为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而4个小时可以生产2磅咖啡巴西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5磅咖啡两国基于比较优势相互交易:阿根廷出口酒,巴西出口咖啡,参考答案,38,经济学十大原理,39,假设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L),两个国家(a,b)和两种产品(X,Y)Xa、Ya代表a国生产X、Y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Xb、Yb代表b国生产X、Y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绝对优势:XaXb或(Xa/Xb)1,表明a国在产品X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YbYa或1(Ya/Yb),表明b国在产品Y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YaYb或(Ya/Yb)1,表明a国在产品Y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经济学十大原理,40,比较优势:(Xa/Xb)(Ya/Yb)1,表明a国在X、Y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在产品X的生产方面比产品Y占有更大的优势,即比较优势。三种产品(X,Y,Z):(Xa/Xb)(Ya/Yb)(Za/Zb)1,表明a国在X、Y、Z三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且在产品X的生产方面占有更大的优势。,经济学十大原理,41,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市场:大量的买者与卖者(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谁将得到它们,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经济学十大原理,4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经济学十大原理,43,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经济学十大原理,44,但是,当物品没有价格时,正常分配资源的市场力量会失效例如,我们消费许多无需支付价格的物品:公园,国防,清洁的空气与水私人市场可能不能提供有社会效率的这些物品的数量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经济学十大原理,45,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政府的重要作用:保护产权(通过警察,法庭)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的制度,产权制度可以让个人占有和控制稀缺性资源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经济学十大原理,46,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原因: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比如,垄断)在这些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增进效率,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经济学十大原理,47,例: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国防基础研究创造的知识反贫困公共资源:在消费中具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清洁的空气和水拥挤的道路海洋中的鱼、鲸和其他野生物,经济学十大原理,48,物品的重要特征,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该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它的特性排他性:炸玉米饼,无线网络接口非排他性:调频广播信号,国防一种物品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该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它的使用的特性竞争性:炸玉米饼非竞争性:MP3文件的KanyeWest的最新单曲,经济学十大原理,49,不同类型的物品,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例如:食品公共物品: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如:国防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海洋中的鱼自然垄断: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例如:有线电视,经济学十大原理,50,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难以在私人市场上提供,这是因为搭便车者问题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如果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人们就会有激励成为搭便车者。这是因为企业不能阻止不付费者消费该物品结果:这种物品不会被生产,即使买者对于物品的集体评价要大于提供它的成本,经济学十大原理,51,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公共资源也没有排他性不能阻止搭便车者的使用企业没有激励提供这种物品政府的角色:确定它们的供给公共资源的附加问题: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政府的角色: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经济学十大原理,52,结论: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过度消费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因此没人能对污染者收费。结果:太多的污染没人能对从国防中获益的人收费。结果:太少的防卫政府能够用合适的政策潜在的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十大原理,53,公地悲剧,寓言说明了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背景:一个中世纪小镇,大家在公地上放羊镇上的人口增加,公地上的羊也在增加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由于过度放牧,土地上的青草开始减少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的使用)结果:人们不能再放羊,经济学十大原理,54,公地悲剧,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人们不考虑这种外部成本,导致了对公地的过度使用小镇上的人们(或者他们的政府)能为防止这种悲剧做点什么?,经济学十大原理,55,公地悲剧的治理,管制公地的使用(“命令与控制”的方法)对土地的使用征收一种矫正性税收,使“外部性内部化”拍卖使用土地的权利把土地分成小块,并出售给家庭;每个家庭将会有不过度放牧的激励,经济学十大原理,56,案例研究:“你有一封垃圾邮件!”,一些企业常常使用垃圾邮件来推广它们的产品垃圾邮件没有排他性:企业不能阻止垃圾邮件垃圾邮件有竞争性:随着更多的公司使用垃圾邮件来推广产品,它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效果因此,垃圾邮件是一种公共资源像大部分公共资源一样,垃圾邮件被过度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收到它的原因!,垃圾邮件通常以每个人都喜欢的美味命名,经济学十大原理,57,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以促进公平如果经济福利的市场分配结果不是合意的,税收或福利政策能改变经济“蛋糕”的分配方式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是由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了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是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的,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0,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经济学十大原理,59,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各国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收入的十倍以上今天美国的生活水平比100年以前大约增长了八倍,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经济学十大原理,60,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决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经济学十大原理,61,整体经济如何运行,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创造货币的速度越快,通胀率越高超速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每月通货膨胀在50%以上,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经济学十大原理,62,货币数量方程式,P=物价水平Y=真实GDPPxY=名义GDPM=货币供给V=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货币数量方程式:MxV=PxY,0,经济学十大原理,63,货币数量论的本质,1.V一直较为稳定2.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引起名义GDP(PxY)的同比例变动3.M的变化不影响Y:从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Y由技术与资源决定4.因此,P与PxY或M同比例变动5.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货币数量方程式:MxV=PxY,0,经济学十大原理,64,练习,2012年A国货币供应量为20万亿,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40万亿。假设2013年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问该国物价水平将如何变化?,64,经济学十大原理,65,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短期内(1-2年),许多经济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其它因素使这种权衡取舍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权衡取舍一直都存在,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学十大原理,66,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1958年,菲利普斯(A.W.Phillips)说明英国名义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960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与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发现美国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也存在这种负相关关系,他们把它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十大原理,67,菲利普斯曲线的证据?,通货膨胀率(年百分比),失业率(百分比),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策制定者选择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