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述.ppt_第1页
经济学概述.ppt_第2页
经济学概述.ppt_第3页
经济学概述.ppt_第4页
经济学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经济学概述,目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2,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1、掌握经济学概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构成2、理解学习学习经济学的意义3、熟悉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理解什么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5、了解了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6、掌握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教学目标,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economy”源于希腊文o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oikonomia家产管理现泛指人类相互关联的生产与消费活动。现代汉语中经济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1、经世济民,治理国家2、节约、有效率“经济和经济学”可以引出各种各样的景象:,审视两个重要的思想:稀缺性与选择一、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稀缺性.人的欲望能否满足?请看: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1、资源一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投入,2、稀缺性,所谓“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于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价格为零时不能无限获取。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经济学的存在成为必要。,二、选择是每个经济社会的中心问题,(一)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即工资率、地租、利息和利润,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有所得必有所失,所失是所得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机会成本是无法避免的最高代价。资源的机会成本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将资源用于其它可选择的最好方向的收益。我们应树立的一个概念就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1996年的春天,一个19岁的大二学生刚刚掌握了经济学的入门知识就面临如下选择:是继续读两年大学还是参加全职工作_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球员.(老虎伍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选择的学问.有被称为研究快乐的学问.是研究使人们幸福的学问.,(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choice)行为的理论。更确切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2、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程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3、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4、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选择,在使用和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5、由资源稀缺和选择引发的大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稀缺性还引发了资源利用问题,所以,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说。,三、西方经济学的构成,1、微观经济学(虫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宏观经济学(鸟瞰)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s),(一)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研究的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的目标是最大化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1、均衡价格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者行为理论4、市场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6、微观经济政策,(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四、市场经济,四、市场经济,。,(一)个人所有在高度抽象的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归个人所有,(二)私人利益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理性人在现有约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因此经济学又有一种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理性人行为的科学。“屠夫、酿酒商和面包商并非出于乐善好施向我们提供产品,他们是出于其自身利益。”在国富论中,斯密描绘了一个过程:翻译过来是:(微观上)理性人(自私或自利)的个人追逐其自身利益的无序的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全体成员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个作用机制被称为“看不见的手”(aninvisiblehand),实际上指的是起到资源有效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假如另一个星球上的生物能俯瞰地球上发达的现代经济,他们可能会把人类的活动比作一个巨大的蚂蚁王国.这些奇怪的人似乎各有分工,有的负责警卫,有的喂养幼子,有的收集食物,有的分配食物.有些人蚁还花费大量的时间摆弄纸张,在书上作笔记,或者在电脑旁敲打键盘.另一些人蚁在工厂工作,拧螺丝、开机器等等。还有一些把物品从一处搬到另一处。”这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对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活动的一个描述。人类的享乐心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存在成本问题(稀缺性)于是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市场机制(经济学的核心)远古即是如此,儒学的限制,君子耻于言利.,(三)小型经济,补充:微观经济学的假设1、理性人的假设2、充分就业的假设3、市场出清假设4、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NormativeEconomics,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thewaythingsare;whatis)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理论的表述方式,(1)叙述法(文字表示法)(2)列表法(算术表示法)(3)图形法(几何表示法)(4)模型法(代数表示法),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oughttobe)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社会意义。(要作好坏的评价),2、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equilibrium)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者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边际(marginal)指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边际成本(marginalcost)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外在因素是已知的和既定的,来考察内在因素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均衡状态的情况。2、动态分析:考察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4、经济模型,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4个主要阶段: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国富论出版,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亚当斯密(1723-1790)苏格兰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国富论(1776年)成为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也被形容为:现代经济之诞生(1776);开启了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古典经济学把理论研究由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关注经济的增长。为此就必须增加资本积累,改进生产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张要有一种激励人的分配机制。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国家的职能是只需充当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即可。,斯密AdamSmith(17231790),起初教授逻辑学、伦理学。担任三年的家庭教师;之后花费十年时间创作了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1、生平和著作。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1773年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6年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国富论17765大篇32章共976页,但对“一只看不见的手”却只提到1次1.价值和分配之问题2.论资本累积3.论各国富裕之不同4.论重商及重农主义5.论国家之收入(含租税论),(1)简介。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2)利己心理论。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所谓经济人,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Rational),利己的,都是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基本的动力的。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理性的行为不一定自私自利,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一词,效用是指满足的程度,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满足。事实上,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以有多种动机,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人有理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会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因此,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2)完全信息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李嘉图生平和著作。,李嘉图,D.DavidRicardo(17721823)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身于犹太族家庭,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14岁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违反犹太族习俗,遭其父反对,与家庭脱离关系。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边际(marginal)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瓦尔拉斯(Walras):,公认三大家:(1)Jevons(英)杰文斯(2)Menger(奥地利)门格尔(3)Walras(法,瑞士)瓦尔拉斯3、现代经济之重构:边际主义&最优化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代表: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无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萨谬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主流学派。,马歇尔生平与著作:父亲希望其成为牧师(温暖之心,冷静的脑)。A、马歇尔对经济学的一个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Marshall,1938)马歇尔已把经济学当作“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部分”来看待;进一步,不仅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还可借助于对具有典型性的个体所进行的研究来推演出整体的行为。这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B、方法论之主张1.正名:以“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同韦伯):建立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2.局部均衡分析法:otherthingsbeingequal,出生于一个英格兰银行职员的家庭。1861年入剑桥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特别研究生,攻读物理,兼教数学。1867年开始研究经济学,翌年起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当时作为道德科学一个分支的政治经济学。1877年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接任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