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doc_第1页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doc_第2页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doc_第3页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doc_第4页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图1.1(杜文佳摄) 图1.2(杜文佳摄) 图1.3(杜文佳摄)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图4.1(杜文佳摄) 观察点5,经纬度N31.09573,E121.18553,海拔67m,这里是第三循回开始的地方,岩石为流纹岩,由于冷凝过快,呈玻璃质,颜色深而质量轻,如图5.1。倾向为234,倾角78。这里可见绿泥石化表面,是后期风化作用形成的。图5.1(杜文佳摄) 观察点6,经纬度为N31.09565,E121.18763。海拔70m左右。这里是第三循回里上部与下部的界限,这里的岩性为流纹岩,呈流纹构造,如图6.1。图6.1(杜文佳摄) 观察点7,这里有一棵构树,附近是一个逆断层,在岩石上有树枝形状的黑色物质,是风化作用时水中的亚铁离子沉淀下来渗入其中形成的,如图7.1所示。图7.1(杜文佳摄) 观察点8,经纬度为N31.09604,E121.18855,海拔85.5m,在天文博物馆附近。这里发育有闪长玢岩侵入角砾岩的现象,如图8.1。应该是在佘山形成后发生断裂进入的。倾向为345,倾角80。图8.1(杜文佳摄)结论或认识: 佘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岩性和现象,其上共有三层火山循回,是上海这个平原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