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_第1页
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_第2页
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_第3页
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_第4页
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1 1 1 0 4 9 6 分类号 U D C 密级 番确罐壤霹囊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重构 作者姓名:篁堕壅 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 称、学位及单位地址:黑亨i 堂重球乏撰 西南政法大学 申请学位级别:亟专业名称 诉讼法学( 物证技术方向) 论文提交日期:堕Q ! 生垒旦且论文答辩同期:2 Q堡旦旦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 西南政法大学 年月日 中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英文笔迹鉴定,重点探讨了英文笔迹的特征及检验的一 般方法但由于作者对于理论的偏好,行文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在中英文鉴 定的对照研究上的,包括原理上的,也包括方法上的作者一直坚信,无 论是英文笔迹鉴定还是汉字笔迹鉴定,书写习惯的特定性和稳定陛是建立 笔迹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系的基石,并将传统汉字鉴定的理论模型试探性 的应用到英文笔迹鉴定E 来,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英文笔迹特征分类和鉴 定的舫法也进行了“汉化处理”,从而对英文笔迹鉴定的般性和特殊 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笔迹鉴定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科学的前提并不会必然导致有效 而严密的科学论证的存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我们遗憾的发现,笔迹鉴 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E 求助于鉴定人的经验,或者他的洞察力因为要让 法官完全信赖笔迹鉴定的结论,则需满足规范与标准的统性问题,即检 验的规范与结论的标准是统一的,而且是经过严密科学论证的。但由于书 写习惯涵盖了不特定出现的数以万计的书写对象( 比如汉字和单词) ,其自 身也具有多样性的特质,并不同程度的受到外界书写条件及环境的影响, 同一人书写同一字或单词的特钲表现会因场合的不同而出现微妙的差别。 这就导致构建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只能构建一种原则 性、非确定性的标准体系,列这种不确定陛的把握和实际实施只能由鉴定 人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也做出选择和判断因此,笔迹鉴定的先天缺陷就 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多样化和偶然陛的选择,鉴定人务必要使这种选择 排除在合理怀疑的范围之外,使自己的经验性思维符合科学性的般要求。 在被视为本文重点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存在两条线索,是横向上 的中英文歹对照比较研究,另卟堤纵向上的笔迹特征鉴定方法的基本研 究思路。 不同于汉字笔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复杂变化,英文笔迹具备自身的特 殊性,表现为书写动作主要表现为横向的环绕性动作、书写速度快、连笔 形式多而复杂、不同人的书写共 生大等。对于英文笔迹的鉴定,应方面 多角度解构英文书写动作,挖掘更多的书写习惯的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重 视综制奎验,对布局习惯、言语习惯、语法或拼写错误等特征的分析也可 以有助于形成较为确信的结论因此,传统的英文笔迹特征的分类多,体 系复杂,对于同一类书写动作可以从不同的特征角度去描述而目特征价 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个性化程度和出现的稳定性,即使那些 在汉字鉴定中被视为艘陛的特征,也可以构成鉴定的主要依据而汉字 稳定的特征类型般是起收笔和结构搭配,这是适用于大多数汉字笔迹的 另方面,对于特征的识别也不仅仅局限于形态学上的描述,还可以进行 测量,包括横向上的扩展距离、纵向上的垂直高度以及字母的倾斜角度。 但这种测量应是对书写人整体笔迹特征的般嗤:概括,不能陷入机械主义 的陷阱中 因此,对于英文笔迹鉴定中出现的特征差异,要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 因和性质,以及是否具备独立性的价值,是偶然的变暑哑是普遍的南滞陛 表现。对于那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要注意分析是否属于般人书写的共 性表现,是否在极细微处也有相同表现,如显兢眵态下的起收笔笔痕特征 英文书写动作的特殊I 陛决定了英文笔迹特征的分类及应用价值的特殊J 陆, 这些特殊性又决定了英文笔迹在鉴定方法上不同于汉字鉴定的特殊理念。 汉字笔迹鉴定给英文笔迹鉴定的启示是,在慨貌性的一般特征到个性 化的细节特征的认识过程中,可以建立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论证和说明 体系。而英文笔迹;鉴定能够借鉴给汉字鉴定的,除了对特征进行多角度、 全方位和全局性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英文笔迹的鉴定专家和法律学者从 来没有停止过对笔迹鉴定的经验性思维进行反思正像文中一直强调的, 汉字鉴定和英文笔迹鉴定应做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能够在更大程 度上车富和完善鉴定人的“经验”,或者说,使鉴定人的经验陛恩维与笔迹 鉴定的科学基础形成完美的契合 关键词:英文笔逝笔迹鉴定;笔迹特征;同认定 A b s t r a c t 皿凼p a p e ri sa i m e d 趾B 回曲h a n d w r i 血l gi d 倒i f i 咖w h i c hh a s d i s c u s s e dB 蚴h a n d w l i 血gc h a m a e l t 衄a n dt h ea 功j 玎蜘群蒯m d I 硼 w i t hc i i i p h a s i s B u ta sar e s u l to fa l | l l l o rI e 圈耐i n g 岫b y 曲撇,T h e 窘0 0 d a n i c J eb i 疵m 呦i st h ee s t a b l i s l t n n e n ti nt h eC l i n e s ea n dB 蛐群唧蒯 m p a I i s r e s e a r c hR 粥砌髑o fi sB 蛐h a n d w r 堍印p r a i s a lo rt h e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瞬h a n d w r 她礤嘲w 碰n go J s t o mm 掣呦a n dt h e 或a 蝴蛔a r et h ep r i n c i p l ea n d 由ec o m e r s t o n eo ft h eh a n d w r j 血】ga 1 ) p 蒯a n dt h e m c l | I 刚町嚼e 皿T b ea u t h o r 珥) p 蕊t h eU a d 【i t i o n a l ( m t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珥,p 蒯 曲a 陀6 c a lm o d e l 幻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E n g l i s hh a n d w r 崦 1 l l es c i e l 3 t i f i cn a t u r eo ft h eh a n d w r 堍印删i sw i 曲e tad o u b t B u tt h e 文抽n p r e n l i s eo 日切面1 1 1 ,c a r r o th m r i t a b l yc a u s ee l 鼬ea n d 岫s u i c ts c i e n c e p r o o fo 凼;6 e & T l 硷h a n d w 曲g 珥甲脚a nn o tb u ts e e kh e 肇i nt h e 饯蛐 d e g r e e t o a p p r a i s e s p e r s o n s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o n l yr e a s o n t h a t t h e j u d g e c o m p l e t e l y I r u s t t h e 疆卿m l 妇o f t h e h a n d w r i t 咄珥孵r a i s a l i s t h a t , 恤u n i q u e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B e c a m et h ew r i t t e nc u s t o mh a sc o v e t e dt h en I o u s a n d so fw r i t t e no b j e c t sw h i c h t m s p e c i f i d y 珥,p r ,t h ei d e n t i c a lw 她c h a r a c t e ro rt h ew o r dd 塌瑚d 既碰c 眦f o r I m n c e 锄b ed i f f e r e n ta st h es u b t l ed i ! f 受武m i nt h es i t u a t i o n , a n dt h e , , i ti s i m p o s s i b l e 幻c o n s l m c 担t h es t a n d a r d mb i l 血d e f e c to fh a n d w r i t i n g 印删i s l h ed i v 删o na n dt h ef o m t i t o e sc h o i c e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s c i e n l i f i cf o t m d a f i o n 1 l 七椰a t m ss h o u l dU yt om a k et h i sk i n do fc h o i c ew i t h i nt h er e a s o n a b l e s i m o n s c o p e , a n d c o n f o n n 此a 平a 融幻t h e 懿i e r 施c 群删砣q l 面明喊 R e g a 埘l i n g 勘掣i s I l 蛔曲吨硐埘w e s h o u l dr e c o n s t n 】dt h e 西曲 w 她m o v e m e n ti nt h eI 硼t i - a n 娜e si n eh a n d , 0 1 1t h e 劬盯h a n dt a k e s e x a m i n e o n 幻t h e 蹄l 1 蚰s i z e T h e r ea 陀m a n yt r 2 曲删E h g K s l lh a n d w r i t i n g d 均瑚| c | 瞻r i 照kc l a s s i f i 咖 o n sT h es y s t e mi sc o m p l e x , s 黜m g a r dt h ei d e n t i c a l k i n d so fw i i t t e nm o v e m e n tf r o mt h ed 觚e r e n td 均均西倒c 越I 翊c T h e r ei s c e 吐a i n l yr i ol m j q l 圯s t a n d a r di nt h e v a l u eo f t h ed 蛤均d 面s 峨m a i n l yd e p e n d e d0 1 1 f i l e 鼬| b i l i 钾a n dt h ed e g r e eo ft h e 缸d 鲥曲l a H t 、,N o tm e r e l yl i m i t e dt h e d 硇矗虻蜘s 酏r e c o g n i t i o ni n _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d e s c r i 砸o r t , b u ta l s oc a n y ( 3 1 1t h e 鲫v e y , 缸d l l d j 吨a | 陷油e 印锄嘶d i s t a n c e , b 喀两d i l l a l o nv e x t i c a lh i g h l y 罄w e l l 舔妇咄T 施虹缸o fs u r v e ys h o d d 嘣b e t h es m n n m yo f t h e O V t 搬a l ll b e 群删h a n d w r i 吐u gd m 国既翻蚶c ,a n dc a n n o tb e 舢e n 如幻t h et r a po f 恤m e c l l a 血锄p f 证c i l 慨 A s t o 幢衄酗哪d l 啪踟l i s 晒印p e ;缸吨缸勘渤l l 卸n d 吨a p p r a 砒 w e 幽伽| l da m l y s i st h e 托鹤a n dt h en a t u r ew h i c h 嚣撒瓤l i z e dt h e 凼晚犯瞩罄 w e l la st h e 如d c 私舶d e f 髓o ft b ev a l I l e ,i n c l u d i n gt h ev a r i a t i o n0 1 t h eu n i v e r s a l 咄p e 面咖锄阮1 b e 勘回j s h l l a n d 峨曲砌魄撼c 1 2 瞄幽碰锄d n 鹭 印p J i 洳V a h 砖 i s d e p c n d e d ( 3 1 1t h ep 日r 6 棚l a I i 缈o ft h eB 蛐w 血i n g m o v 饥x m tp a 啦蝴a n dt h e s ep a m 刈撕妇m a k e 勘哲曲h a n d 啦 衄轴e mi nt h e 铂呻i s a Im e t h o df l o r a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d e 埘丘洳s p e c i a l i d e 扎 W h 砒& 咄s hh a d w r i t i 避“。埘i f i 洳锄卿。疵丘啪幻t h e ( X n e s e d l 缸a 瑚盯p p r a 砒a 躜社t h en m J I i - a n g l e 卸蛐t Ot h ed m a c m - i s f i c s , o m n i 删a n dt h eo v e r a l ls i t l l “O I l 珊】d a 瓯缸峨m o 犯i m p o r t a n t l yi st h a t 勘羽娥h a n d 恤j d e 耐蛐卿a n d t h el e 鲫S d l o l 弱h a v en o ts t o p p e d a 吨。0 璐i 蛐t o t b e l l a 碰蛔碰n g i d 即碰k 甜o n a 甲既嘲】c i I 培l b o l 四眦 A sa 珈) b 越i z e di nt h e 锄6 c 峨t h e ( a l l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i d 印蠲c a d 伽a n dI l 】B B 蚴b a l l 】l I 她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s h o u l da c , h i f f c em u t u a l l y 删t a n t 蕾oe a c h 她锄d t b I 玛锄翱矗c l l 血a 口e 栅d c 磐c e 岫“a 驴e r j 晒”o f 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 a n di nt h ee n d , c a u s et h e 曰中a i e n d n gt h o u g h to fi d 目击五a l 五o na n dt h e i 酬矗c f o 删o n f r 宽m s o f t h e I m 证w r i i n g i d 既击丘d o n t o a p 蝴C O n j U I K 五O B I C e yW o r d s :酗;I l d 嗨胁n d 喊i d e 趟6 c a 蛐 a 埘翟蛔嫩I d 朗矗c a l 。0 粤l i z 撕o n 2 前言 笔迹,是书写符号的反映形象,其本质上反映了特定的书写动作习惯, 是一组动态的形象反映系统。笔迹鉴定就是根据这种动态的形象反映系统 进行回溯性的认识,并最终达到人身的同认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笔迹鉴定存在两个科学前提( 或称理论假设) :是书写习惯( 或称之为书 写动作体系) 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特殊性的相对稳定性,二是书写 - j 惯的反 映性前者是指书写习惯特殊性是一种基于书写人的书写动作而形成的特 性集合,稳定陛是这种书写习惯特殊J 陛的逻辑延伸;后者是书写 - - j 惯能够 被人g 千认识的必要条件目前这两个理论前提都能够被证实,这说明笔迹 鉴定是有科学性的但目前制约笔迹鉴定发展的瓶颈是对书写习惯锌漯全 面、系统和科学的认知不够,未能构建个严密、完整的动作反映形象体 系与基础理论建设的相对滞后相比较,实务鉴定中笔迹鉴定工作搞的如 火如荼,鉴定对象不仅包括中文笔迹,而且还涉及为数不少的英文笔迹。 这就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笔迹鉴定的相关基本问题,拓展笔迹鉴定的视野, 对鉴定的原理框架进行反思和重构,以期完善笔迹鉴定的科学理论 若要构建完整的笔迹鉴定的理论体系,就无法忽视笔迹鉴定的历史研 究。大多数理论学者倡导从文字的起源、演化的角度去梳理笔迹鉴定的历 史发展问题。文字作为人类交流的符号,其演变过程无不见证了一个民族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透视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传 统等因素这些因素自然会逐渐影响到书写动作的民族差异陛,进而形成 一种书写动作 - j 惯的民族特性。对中文和英文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 统进行比较研究,会清晰的发现逮种不同的书写 - - j 惯的民族特陛。 伴随着文字的悠久历史,笔迹鉴定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很古老的时期。 就中文笔迹而言,目前发现的比较典型的有关笔迹鉴定的记载,是在史 记中,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元鼎年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肚 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 帷中望见焉子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 日: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 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官,中为台室,画天、地、太诸鬼神,而 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佯不知, 言日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 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 矣”。另外,在三国志魏书国渊传里有这样的记载:“国渊出任 魏郡太守期间,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 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日: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 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入,临遣引见,训以所 学未及( ( 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 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 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典故,周 瑜摹仿曹操的两名大将的笔迹写了一封降书,故意让蒋干偷走交给曹操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这两名得力干将这里我们不讨论古人用以比对笔迹的 方法是否科学,但从E 述几例古例中不难看出,古人很早就具备用笔迹进 行人身识别的朴素观念了 与汉字相比,英文文字同样具有古老的历史英文文字属于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E 最大的语系,包括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语言,讲 印欧诸种语言的总人数约有十八亿七千五百万,占世界总人口的半左右。 早在1 7 8 6 年,英国梵文( S a n s k r i t ) 学者威廉琼斯爵士( s i r W i l I j a mJ o n e s ) 就指出:欧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数语言,包括古希腊语、古拉丁语 及古印度语属于同一“家族”一般认为希腊字母乃西方所有字母,包括 拉丁字母的始租。而希腊人的字母又是从距今约3 0 0 0 年左右的腓尼基 那 儿借鉴过来的。大多数考古学家相信,世界E 真正的字母是由腓尼基人发 明的与古汉字的起源一样,字母最初也是表象的,英语字母表中的每个 字母一开始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后演变为 符号但这些表象的字母的涵义较为简单,随着交流的日益深入,以不同 字母的组合来表意就显得合理了。汉字则不同,那些表象的文字一开始就 可以表示复杂的意思,对单字本身的完善便可最终达到表意的要求。这种 简单和复杂的对比,很可能源于印欧语系的民蕨在早期的生存环境较为恶 劣,在后来更是以航海和贸易为主,与中华民族的先天环境迥异,造就了 这种极具思辨意味的语言,催生并影响了印欧语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 理念 与英文文字的古老历史相比,有记载的关于其文字鉴定的资料却不多。 。中华笔迹学”网,笔迹鉴定, 同上 古例二则,h t t p :g r a p h o l o g y c m 2 早在1 6 7 2 年,就有欧洲人开始撰写关于笔迹鉴定方面的文章专门研究笔 迹鉴定的专家的出现,大概要追溯到1 8 世纪末1 9 世纪初,那时的专家多 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笔迹,凭借对笔迹的熟悉而出庭作 证,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式的比较。关于西方英文笔迹鉴定的发展历史,下 面会有专门的论述。现代社会的国际交流日益深入。面对英美国家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备领域的强势地位,国际交往中都普遍奉英文为首选的语言, 这是不争的事实水涨船高,在刑事犯罪和各类民事案件的审判中,笔迹 鉴定专家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入法庭,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法官进行事 实认定 本文就是着重解决英文笔迹鉴定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与 中文笔迹鉴定相比,英文笔迹鉴定受到争议的理由更充分,因为从符号的 角度讲,英文单词由英文字母构成,而2 6 个字母的笔画都比较简单,书写 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些在群体中趋同的特征,而缺少个陛因素,而汉字则 是由不同的部首构成,部首又可以解构成一些基本笔画,这样在书写时就 会形成精细复杂的动作体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汉字 的鉴定建立在相对科学的基础上先天的困难并不能阻止研究热情的减退 在有些案件中,笔迹鉴定甚至成为唯一的证据,这就促使每一个有责任感 的文件检验人员为每一次真相的发掘贡献自己的力量。出技术上讲,如果 能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去解读中英文字迹的鉴定,这对发挥笔迹鉴定在整个 证据体系中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举世瞩目的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与 其公公王廷歆之间的“豪门争产案”中,中国文件检验专家贾玉文教授和 国际笔迹鉴定的泰斗人物雷斯涅维奇就涉案的签名字迹的检验进行了一番 较量,这实际上就是中外鉴定专家以及两种笔迹鉴定理念的初次碰撞。由 于雷斯涅维奇并不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所以其结论并未被法官采纳,最 终以贾玉文教授的胜出而告终。这个案子虽然采信了中方专家的观点, 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英文笔迹鉴定的方法机械的运用于汉字鉴定是 错误的,但汉字鉴定的方法和理念是否适应于英文笔迹的鉴定呢? 所以在 上述种种原因的驱使下,有必要在个相对统一的笔迹鉴定的原理框架下, 认真阐释关于英文笔迹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并将汉字鉴定的相关理论拓展 到英文笔迹鉴定中,以期互相完善、互相发展。 张莉莉:“神探笔迹鉴定平息囊门遗产案”,北京科技报2 0 0 6 年4 月1 2 日,第二版 3 第部分西方英文笔迹鉴定的历走发展概况 英文笔迹鉴定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并没有脱离整个西方法庭科学的发 展历史的主线,或者再具体一点,没有孤立于人身同认定的大背景之外 法国人阿方斯贝蒂隆于1 8 7 9 年提出了一套能够进行人身识别的科学方法 人体测量法,通过测量人体的身高、坐高、头长、臂长等1 1 种数据, 以此来识别犯罪嫌疑入同时代的英国人威廉赫歇尔亨利福尔茨以 及弗朗西斯高尔顿等 通过深 研究指纹的特性和分类,将指甥鉴定技 术引入侦查破案当中。笔迹鉴定作发展成为- f l 专门技术也基本是与这 个时期,不过笔迹鉴定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应用于侦查破案中,还大量应 用于民事案件 虽然英文笔迹鉴定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很早,但开始比较系统的研 究英文笔迹的人当属意大利医生卡米洛巴尔迪,他于1 6 2 2 年发表了题为 叶艮据字迹判断人的性格和气质”一文,开启了研究笔迹的先河 1 8 7 1 年,法国神甫米尚( M i c h - - o n ) 成立了法国笔迹学研究会。米尚 是西方笔迹学的最主要创始人,是笔迹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欧洲笔迹学 之多P 此后,米尚发表了笔迹的秘密一文,并成立了笔迹学社,相继 出版了笔迹学实践体系、笔迹学方法等书籍。在米尚之后,法国人 雅曼发展了米尚的理论,建立了著名的笔迹分类体系,将笔迹分为七大类, 使笔迹学更趋完备规范。 1 9 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心理学教授W il h e l mP r e y e r 出版了笔迹 心理学一书,书中提出了最著名的警语:“笔迹乃心迹 拉敦兹克莱哥斯( L u d w i gK 1 a g e s ) 是德国第个笔迹学社团的创始 人,是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系统的笔迹学理论的人,也是第个认为人的 笔迹可以反映书写者的各个方面的人他成为笔迹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头 人o 罗亚平;物证技术及物证鉴定制度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P 3 2 马鹏程;。西方笔迹学的搿起和发展”,中华笔迹学,h t t p :g r a p h o l o g y c n 同上 4 德国海德堡大学心班心灵学院的教授R o b e r tH e i s s 在程笔迹解读一 书中将自己广博的心理学知识同笔迹学相结合,后来这本书成为欧洲笔迹 学研究的标准著作 匕述门I 彳立专家对笔迹的研究属于笔相学派的范畴,主要根据笔迹来分 析书写人的心理和性格,与传统的人身同队定为目的的笔迹鉴定有很大 的差另4 ,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利用笔迹进彳亍J 心理和生理分析同样能为侦查 破案提供线索和方向,笔相学派对笔迹特征的分类及统计分析的方法也对 笔迹鉴定产生了一定影响除了笔相学派,在纯粹依靠笔迹进行人身同一 认定方面,也涌现了一些杰出的人物。法国学者,人体测量法的创始人阿 方斯贝蒂隆在笔迹鉴定方面也有所建树,他著有笔迹的比对和同认 定一书物质交换原理的提出者洛卡德也在笔迹鉴定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o 在这一时期,也有许多其他的专业书籍出版,如英国的文书鉴定手册势 和可疑文书,俄国出版了文书的司法鉴定和书法的犯罪对策鉴定 等,在印欧语系的其他国家,一些专家学者( 主要是刑事侦查学家) 也纷 纷著书立说。 这一时期,笔迹鉴定领域里最引入注目的人物是出生于1 8 5 8 年的美国 人阿伯特奥斯本他是位成功的笔迹专家,于1 9 1 0 年撰写了可疑文 书一书,并由美国证据法泰斗约翰威格禺E 作序,这本书使笔迹鉴定由 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并使笔迹鉴定结论逐步为法官所接受 第二节英文笔迹鉴定的发展历程 笔迹鉴定的发展历程,实际也是笔迹鉴定专家的证言逐步为法官所接 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曲折和反复,从另个方面 也反映了英美证据法的变迁 1 6 世纪,英国审判制度逐步由纠问式遗强沩当事人主义的损辩式。1 8 世纪之初,法官一开始只接受证人亲自见闻的证言,只有证人亲自见证了 书写过程才能出庭作证,对他们熟悉撰写人笔迹的程度并无太高要求同 时法律还限制陪审员比对笔迹,这就是后来颇受争议的“限制比较笔迹原 则”口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方面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另方 罗亚平:物证技术及物证鉴定制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P 4 8 。 朱富美( 台湾) :科学鉴定与刑事侦查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杜,2 0 0 6 年版,第3 4 7 页 5 面交易的广泛性使得纠纷更多的交易发生在陌生人中问,这样斌使得熟人 作证的可信性被大大削弱了1 7 8 2 年,法官开始接受专家证人的意见但 直至1 8 3 6 年英国M u d dv S u c k e m o r e 案之后,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是否接 受笔迹专家的证言1 8 5 4 年,英国废止了上述限制比较笔迹的原则 探讨笔迹鉴定在美国的发展,要从两个案例说起。1 8 5 9 年,芝加哥发 生了一起被称为“桶尸的秘密”的谋杀案,在审判中控方提出了许多熟悉 被害人字迹的证人作证尽管案子并未聘请专家,但当时有些法院开始接 受笔迹专家的证言了到了1 9 0 0 年的 W i l l a mR i c e 之死”案,控方网罗 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笔迹专家,在法庭E ,专家提醒陪审员如何辨别书写着 将笔提起,如伺勇畅0 如字母i 上的圆点等细微特征,并最终作出了令人信 服的结论。 从2 0 世纪起,笔迹鉴定在美国开始了长足的发展。在美国出现了许多 专业的笔迹鉴定者,并形成了一定的专家圈子,有人著书立说,有人活跃 于法庭,笔迹比对在短时间内成为一门在民事及刑事诉讼中重要的科学证 据。但由于英美国家特有的诉讼模式和证据制度,笔迹鉴定从来没有摆脱 争议 1 9 3 9 年,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的弗雷德恩莹( F r e dI n b a u ) 为了验证笔迹比对的专业性以及非专家指认笔迹的能力,组织了1 8 个人 ( 包括三名笔迹比对专业人员) 进行试验由于试验设计的粗糙,所得数 据和试验结果的参考价值有限,但这已表明人们开始认真审视笔迹鉴定的 科学性和专业性了 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基金会( F S F ) 也组织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包括 1 9 7 5 年、1 9 8 4 年、1 9 8 5 年、1 9 8 6 年和1 9 8 7 年的五次试验,组织者向参加 试验的试验室邮寄笔迹比对材料,然后通过对他们寄回的结果进行分析以 得出结论。从这几次试验的情况可以看出,比对结果的对错与参加测试 者的资历、经验、从事笔迹鉴定业的时问、投入此次试验的时间并不一定 户有关联,这与法院向来认定资历深、经验丰富的鉴定人其结论较为可信 有出入 有学者通过对E 述几次试验的研究,详细分析了笔迹鉴定专家所提出 的专业知识所凭据的研究资料,发现无法证明笔迹比对的专业性,亦及在 同上,第3 5L 页 朱富美( 台湾) :科学鉴定与刑事侦查 ,北京:中田民主法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5 6 页。 6 经验上无法证实这些专家所称的专业知识 虽然E 述质疑引起了许多文书鉴定专家、证据法学家的注意,但尚未 使长期认同笔迹比对专业知识的法院改变态度,直到1 9 9 3 年I M u b e r t 案后, 事情才有所变化联邦最高法院在I M u b e r t v M e r r e l l D o w p h a r m c e u t i c a l ,I n c 案中,认为联邦法官应依1 9 7 5 年国会通过的联邦 政局规测第7 0 2 条的规定来判断科学证据,的证据能力,。并提出检验 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科学有效J 陛的标准:1 ,该理论或技术应能接受实证检验; 2 、该理论或技术曾否为同业检视或于专业期刊发表;3 、对于特别的科学 技术,法院亦应考虑已知或潜在的错误比率及有无建立客观的应用或技术 操作标准;4 ,该科学技术在所属的科学领域里是否被普遍接受也是考虑的 因素之一 I M u b e r t 案使得一向为法院接受的笔迹鉴定专家的证言受到越来越多 的质疑。而此后的1 9 9 5 年纽约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审理的U s v S t a r z e c p y z e l 一案则彻底将笔迹鉴定推倒了风口浪尖上。此案在审理中,控方提请了 许多笔迹专家作为证人,而被告则辨称笔迹鉴定并非科学,认为I M u b e r t 案确立的科学上有效”的四项标准适应于联邦政局规则第7 0 2 条规定的 所有专家证言。法官认为文书鉴定人是以科学为装饰,未缜密构建其主张, 既无严格的方法,有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无法确认其错误的比率, 所以认为笔迹鉴定依E 述标准不能被归入科学证据,但同时认为笔迹鉴定 专家是以其训练及经验为基础的实际技巧来帮助陪审员来认定事实,可以 将他们归入以经验为主的“半拐0 知谚? 的行列,从而保留了笔迹鉴定结论 作为专家证据的能力。 但争论远未结束,1 9 9 9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K m h oT i r e C o ,L t d v C a r m i c h a e l 一案中,认为D a u b e r t 案之原则不仅适用于科学证 据,还应适用于鼢识”和特别知识”受这个判例的影响,美国法 院对笔迹鉴定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继续允许笔迹鉴定专家作证,有的 则拒绝接受,还有的采取折衷办法,即允许专家比对笔迹,但对其结论持 保留态度这也是目前笔迹鉴定作为专家证据在美国的现状 上述几个案例基本匕串起了英文笔迹鉴定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脉络。 从中可以看出,笔迹鉴定有定的科学原理支撑( 这种科学原理将在后续 同上第3 6 1 页 朱富美( 台湾) :科学鐾定与刑事侦查,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6 3 页 章节中有相关论述) ,但缺乏种有效的方法来验证其科学性,在技术操作 规范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正是由于种种不完善的存在,才使我们更有必 要深入研究客观的讲,国外近乎苛刻的证据规劂影响了笔迹鉴定的发展。 英文笔迹鉴定从1 9 世纪末期的特征描述派发展成为2 0 世纪4 0 年代测量学 派,也在一定程度E 缘于这种影响。从理论匕讲,我们能够建立一套比 较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或者至少能构建一种相对概括的同认定的原则 性的理论。基于此,让我们先从英文笔迹鉴定的科学基础谈起 王冠卿:笔迹鉴定理论与实践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8 页 8 第二部分英文笔迹鉴定的科学基础研究 第一节英文笔迹同认定的基本原理 英文笔迹鉴定作为同认定的种形式,一方面在技术上需要科学原 理的支撑,另方面也应构建一种关于同认定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式, 从而指导技术方法的拓展与创新,完善笔迹鉴定的方法体系,并最终将鉴 定结论转化为具有较强可信度的专家证据目前被国内司法鉴定学界奉为 理论基石的同认定理论,基本匕继承了前苏联的研究成果这个理论的 基本观点是将两种反映形象进行比较,以判断它们是否出自同一客体。这 又引申出另个理论前提,即作为鉴定客体的书写动作习惯须具有特定性, 并在定程度匕保持稳定性这种客体的特定性、稳定I 生和反映J 陛就支撑 了同认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下面我们就结合英文笔迹鉴定具体阐述 一、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定性 ( 一) 特J 超陛的基本概念 特定瞰叉称特陛、特殊J 陛) 是事物存在的理由和根据,是一物区别予他 物的根本属性。在现代语词环境里,概念表达了事物的特性,当我们提到 某种事物时,就实际上指出了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事物 的特性即指它的差异性。特定陛可以通过客体的外在表现( 特征) 而被认识 特定性是对所有纳入到主体认知视野范围内的犄征综合的一种抽象概括 特性带有强烈的主体价值观念色彩,因为只有纳入到主体的认知范围内, 对其特陛的认识才有意义游离于认知范围之外的= 特I 陛也大量的存在,但 这就像一种浑沌状态一样,其特性表达与主嫩无关,在主体将类别标准赋 予事物之前,这种特性表达是模糊的。类别标准建立在主客观一致的基础 上,是主体对先验逻辑即规律的一种自觉把握,也是主体基于事物的发展 脉络而组织的认知体系 特定性( 或简称特性) 是抽象的,特征则是具体,表象的。特征因主 体的认知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特征强调一种征象,是可感 知的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各类特征来达到的当我们对事物的特钿j 越绗 了宏观的把握时,我们就已经接近事物的犄陛了特征是事物产生和发展 的各种根据的外在物质表现,这种根据是成体系存在的,因而特征也是成 体系的。特征体系应包括共性和个性两种因素。共性表明了此类事物发展 的般模式,个性则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参数的多样性。 ( 二) 英文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定陛 在这里拐耐英文书写习惯的特殊性,作者认为应结合书写习惯的稳定 性来阐述。英文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框架应遵循这样的模式,即文书写习 惯的稳定性+ 英文书写习惯的特殊性一英文书写习惯的反映性。o 在英文笔迹鉴定里,同认定的客体是英文书写习惯。每个人都有属 于自己的特定的书写习惯。国外笔迹鉴定学界认为书写活动是一种神经控 制的肌肉活动,书写动作习惯是肌肉活动长期练习强化的结果。这与国内 的“动力定型”的提法殊途同归有关动力定型的基本理论无疑也适应于 英文笔迹的鉴定 人类的活动,从神经控制的角度讲,可以分为非条僻扳射和条件反射 两类,前者是种群进化和基因遗传的结果,后者则指在后天学习中适应环 境而具备的自我调适能力。条件反射经过多次强化而获得巩固的功能性神 经联系,被称之为动力定型。条件反射是神经系统长期进化的功能性产 物,以人类为例,它的存在可以被这样解释:现实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人 随时作出反应,以实现趋利避害,当某个环境因素或刺激稳定的出现时, 机体不必再经权衡后再作出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条件反 射、动力定型和习惯是对这种神经联系的不同称谓。人类的进步是其条件 反射不仅仅能针对具体的刺激物作出,还能针对抽象的刺激,如图像、言 语甚至意识等等。 书写活动是一种言语行为,是经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书写习惯是由语 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共同组成的反射系统,这几 个功能区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书写动 作习惯体系的建立,是从书写人练习书写开始的。英文书写人在刚开始练 习时,通过视觉捕捉到字母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然后通过书写运动中枢控 制手、腕、臂的运动,以此来完成书写动作。字母的形态和结构虽然简单, 但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熟练而有技巧的运笔,以写出婉转流畅的字 母。书写入只有不断通过视觉来校正,使自己的动作趋向规范书写入在 视觉校正指导下的不断重复的练习过程中,对字母的基本形态的认识逐渐 深化,而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并初步形成自己的字母书写风格,包括慢速、 习惯的基本内涵就是稳定性,书写习惯表现为特定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邹明理:侦查与鉴定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4 年,p 4 0 2 1 0 快速条件下的不同的书写风格( w r i t i n gs t y l e ) 在由字母到单词的过渡 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字母联系方式,且在这一过程中,字母书写 会有局部的调整,以适应单词的连续书写这一过程同时又伴随着从单词 到短语的过渡,一些常用的短语的书写习惯( 主要是指单词间的联系方式) 也逐渐被固定化。 字母、单词和常见短语的基本形态逐渐在大脑中建立稳固的联系,即 视觉捕捉到的书写影像能较为准确的转化动觉表像,以此来调整和校正动 作书写动作由于长期书写而能熟练运用,但刚开始从视觉影象与动觉表 象的联系不紧密,书写活动还不能完全摆脱视觉的控制随着动作的不断 强化,动作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这样必然会形成动作的 动力定型( 这种神经联系及肌肉动作的定型,是长期练习所必然达到的一 种条件反射) 此时的书写的动觉表象的控制是主要手段,视觉表象的作用 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发音一开始就和字母或单词的形态结合在一起,书 写人在练习书写过程中不断强化字母或单词的读音,在动作熟练的同时实 际上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书写运动中枢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 同样的道理,在强化练习过程中,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和形态、发音建立稳 固的联系。最终,书写人可以完全脱离视觉的校正和指导,在发音或词义 的刺激下“自动书写”( 实际上是启动了源于视觉中枢固有联系的种记忆 影象) 在书写中,动觉影像的控制可以完全取代视觉控制。这样,语言中 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共同组成了个自动书写的锁链。 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启动书写动作的自动完成控制书写活动的运动中枢 由于长期使用而使功能固化,形成专门的书写运动中枢此时书写动作的 动力定型宣告形成,其标志是书写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动作稳定的再 现 同时单个字母或单词的自动书写是建立在不同书写单位连续书写过程 中的,不同的字母组合方式的书写特点必然出现一种传递,不同字母的相 同笔画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类似,这是自动化书写所必然要求的。因此, 宏双带哟 观书写动作的统一,与书写人整个熟练动作体系的建立相互交融, 在字母组合的传递之外,还有微观书写动作的同化,从而促成了书写人的 统一风格的出现。 这就是英文书写习惯的形成机理。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受制于 书写人的生理状况、书写环境、书写条件、练习情况等,每个人都金形成 1 1 属于自己的习惯,理论上都会存在区别于彼此的书写特点或区别因素 ( d i s c r i m i m t i n ge l e m e n t s ) 。,哪怕是很细微的 二,书写动作习惯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客体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基本属性。 稳定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如果客体的特性不稳定,则不能成为认知的客 体,至少不能成为同认定的客体。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时空二维性 在这个二维世界里,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当然,也因我们对变 化这个语词界定的范围不同而不同,如指纹和D N A 就有总和特性终身不变 性,而鞋底花纹特陛的稳定陛差,因而会由于磨损、塑变等导致特性改变, 最终不能得出同一的结论事物变化的典型模式是经由特征的变化引起特 性的变化,即由量变到质变事物总有保持原有状态的惯性,特征的变化 一般是渐进的,这就决定了特性的变化不会一蹴而就当我们认为事物的 变化不足以改变标示自身存在的特性时,或者我们能对事物的变化过程进 行合理的解释日扩,同认定才是可能的。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是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刑事技术勘验中,重点是要贯彻迅速、及时的原则,能迅速的固定、保 全现场上的证据材料,并及时送交检验。而在民事案件中涉及的笔迹鉴定, 更重视检材和样本的可比性问题。人的笔迹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练 - j 的 加深而变化,从刚开始的生涩,到后来的相对稳定的熟练期,再到最后的 老年化笔迹,如果是将不同时期的笔迹进行比较,会有更多的人对笔迹鉴 定的客观性产生怀疑 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书写 - - j 惯的稳定性必须与书写 - j 惯的特殊性结 合起来考虑,这在上面特殊陛”一节中有所论述达到稳定期的个体笔 迹,相对于自己过去的笔迹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熟练9 的,它集合了所有 属于独特个体的有利于李 相对快速、连续书写的特点,尤其是英文书写的 连写方式以及受此影响的字母运笔方式。书写活动从练习到熟练的界限不 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明显,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前后有定的继承性和连 R O YA H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