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ppt_第1页
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ppt_第2页
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ppt_第3页
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ppt_第4页
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P技术和电信技术发展展望,内容提要,一、引言二、IP技术和电信技术面临的问题三、新技术、新应用、新协议的发展四、IP技术和电信技术融合的讨论五、电信网发展策略,一、引言,IPtrafficisexpectedtoincrease400-800%peryear.IP业务增长超过CPU的摩尔定律(CPU每1.5年速度翻一翻)。IPeverywhere.电信网如何面对IP,挑战、机遇、包容?IP技术如何做得更好,升级为电信级?Telecom802.1q/1p以太网的QOS;802.3ad,Trunk-LinkAggregation,可提供带宽加倍和链路备份;2、IP方面:RTP/RSVP;IPDiffserv-RFC2474,2475;力争实现IP网上的QOS保证。MobileIP(RFC2002,2003,2005etc.);让IP移动起来;VRRP(VirtualRouterRedundancyProtocol,RFC2338)与OSPF,BGP-4等协议结合,可提供更可靠的路由保证;虚拟主机服务器(反向代理)协议的使用,使Web服务能力成倍增长;IPmulticast:为IP网络支持广播业务铺平道路;IPV6,下一代的IP网络协议。3、MPLS虽然现在还处于draft阶段,但已有厂家推出产品。IP要想真正作为全业务网络的通信基础,必须采用MPLS这类的协议。,三、新技术、新协议、新应用的发展(续2),新应用:1、新型WWW访问,音频、视频、图片集成其中;2、IP-PHONE,需要网络能优先对待;3、VPN,要求更安全,更有保障;4、电子商务,要求网络更安全、全24小时可靠运行;5、Web-Office,将会在Web-mail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出现类似电子商场式的电子(虚拟)写字楼;(电信网要提供服务器和存贮空间);另一方面,信息家电类产品,也需要一个后台仓库(信息存贮转移到WAN)。6、虚拟现实的完善和发展;7、IP上视频的应用:可视电话、数字电视、高清晰电视等,将对带宽提出更多要求,老百姓的应用要求。,三、新技术、新协议、新应用的发展(续3),发展的结果将会导致:技术的进步使超速率带宽成为可能;整个网络以包作为基本单位成为可能;技术+市场+应用的推动,使IP技术取代TDM技术成为新型电信网的基本技术成为可能;LAN上应用和流量向WAN流动,对骨干带宽、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提出挑战;并使电信网不再限于传输和交换,而向更高层发展;真正的3C网络统一在IP技术之上成为趋势和可能。网络宽带化、移动化成为趋势和可能。,四、IP技术和电信技术融合讨论,IP技术和传统电信技术的本质区别;几种有趣的现象;交换设备及组网技术的演进;IP是统一的网络平台还是应用平台?骨干IP网是hop-by-hop还是short-cut?IP网的自愈能力和出路?IP的最佳伴侣是谁,ATM/SDH/WDM/Fibre?最后1KM/100M接入技术?新型电信网模式1,2,3?技术融合的几个结论,讨论1:本质区别,传统电信技术:TDM1、传输PDH,SDH均以TDM为基础;2、交换TDM方式的时隙交换ATM技术:CELL(定长PACKET)IP技术:PACKETATM本可以大力发展,但未能到达桌面前,市场已先被IP占领。就存在如何以CELL去适应PACKET的问题,需要转换,也就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讨论2:技术发展的辨证法几种有趣的现象,导致:电信传输技术物理电路PDHSDHATMPacketMessage?交换技术人工半自动程控交换包交换信息交换,1)通信手段的演化,通信技术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可以看出,向包交换甚至信息交换过渡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而以传输和交换为主的电信网,是不是需要提高运营层次?,讨论2:技术发展的辨证法几种有趣的现象,2)从技术发展史来看,技术总是向最优的性价比方向发展;以下两对矛盾也适用于IP网络的发展:技术和市场:新的技术产生新的市场,而新市场的发展,也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互为动力;(ATM,POS,Gigabit,WDM)带宽和应用:互相推动;新的多媒体应用需要IP网络向更高的带宽方向发展;而已有的带宽又会产生更高带宽要求的应用。(互连网初期仅用于一些突发的数据传送,网上音乐、视频的出现,IP-Phone的实用,网上会议电视、可视电话的出现,IP上的有线电视、高清晰电视等的不断发展,均与带宽互动)。3)极限理论的应用:从低层看,数字信号通过交换设备时,都是HOP-BY-HOP方式,但上层看是Short-Cut一条直达电路;那么,数据包的HOP-BY-HOP方式,处理速度足够时,是否也可认为Short-Cut方式?所以,HOP-BY-HOP并非总是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和快速!,讨论2:技术发展的辨证法几种有趣的现象,5)“改革”路线问题:由上层至下层或下层至上层?ATM曾想到达桌面(从低层向上层走),现在看来力不从心;那么,IP由上层往下层走是否可轻松一些?(理论上可去掉ATM,SDH等中间层,采用IP-OVER-FIBER模式)6)近朱者赤原理:IP从LAN走来,带动LAN上的流量和业务进入WAN(20:80趋势),对电信业务发展是一个机遇;另一方面,与IP紧密结合的以太网技术也开始不安定于LAN环境,它在向WAN进军!该点对传统电信技术则是一个挑战。可以成功吗?理论上可以,但要看它是否比其它技术更快!,讨论3:交换设备与组网技术的演进,设备演变:,讨论3:交换设备与组网技术的演进(续),网络拓扑:,人的因素:自由化作风在IP网络中得到体现.,发展趋势:互补?无级网络,分层管理,讨论4:IP是统一的网络平台还是应用平台?,1、在IP上开展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得到验证后,IP作为将来统一的应用平台已基本上没有争论;2、谁是统一的网络平台:ATM,POS,Ethernet,IP?1)理论上来讲,IP和ATM双方均可承担统一的网络平台,但由于IP与桌面网络Ethernet结合紧密,并且在市场上已抢先几步,IP更有优势;2)目前来说,POS技术在WAN上承载IP业务更有效,但长远来看,由于IP包仍需适配到以TDM为基础的SDH帧中,仍需要增加硬件和成本,同时,还带进了SDH的开销。POS不是最佳承载IP业务的传输技术。3)Ethernet地址缺少层次性,在WAN上不方便使用。4)技术发展和市场现实以及改革路线说明,IP成为统一的网络平台技术上没有问题,人心上也是大势所趋。关键是看IP如何做得更好!(需有MPLS这样的协议配合才行。)3、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若所有应用(IPeverywhere)均跑在IP之上,而IP又可以直接跑在SDH或FIBRE上,则IP就已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4、近期内IP将逐步过渡为统一的应用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将成为统一的网络平台,成为“双料冠军”。,讨论5:骨干IP网是hop-by-hop还是short-cut?,1、骨干网需要QOS,进行流量控制和整形;2、IP包本身只能提供部分应用等级的标志,不能根据用户群/种类划分QOS;必须由路由器进行基于策略的划分(TCP,UDP端口号,源/目的IP地址等)。路由器划分有两种:1)将所有用户群的约定保留,形成一个QOS表,然后通过硬件查找,也就是基于IP地址的Hop-by-hop方式;2)将业务归类-FEC,根据不同的FEC贴上不同的标签Label,各路由器LSR通过标签交换(标签的hop-by-hop方式)形成一条path(short-cut),就可完成包的传送,3、可以看出,IP地址的hop-by-hop方式,需要每个路由器进行硬件IP地址路由查找和QOS表查找。作为骨干网,该表显然很大;且该方法成本高,性能又受查找速度影响。所以,骨干IP网采用类似MPLS的short-cut方式,性能更好,管理更方便,成本更低。4、边缘路由器LER需要采用基于IP地址的hop-by-hop方式,并完成FEC功能。,讨论6:IP网的自愈能力和出路,1、IP网络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信网络,必须要解决网络的快速自愈问题;2、靠OSPF,BGP-4自身的运算速度提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路由的计算与网络拓扑的复杂程度、CPU处理速度密切相关,但仍是较上层的运算,须结合低层的链路状态和协议,使第二、三层的自愈恢复能力紧密配合。3、CISCO动态包传输DPT技术私有、仍采用SDH帧格式封装,成本较高。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出路:1、采用SDH的自愈方法,但能将低层的自愈/电路信息及时反馈到上层,而上层须能依据已有的各种选路表迅速作出当前的判断;实现起来最好将SDH设备和IP设备结合为一体。该方法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不是最优的方法,但考虑到已有的SDH网络,不失为是近期的一个解决方案。2、重新定义一种包/帧封装格式,借助MPLS的标签,采用类似ATM中的SVC方法,实现电路的快速自愈。该方法本质上是将MPLS作为IP的数据链路层使用,并紧密结合IP自身的路由协议。(可以看成是一种变长信元/包的ATM技术,但该信元/包最适合IP包的封装)。该方法理论上可行,若ATM-F和IETF,IEEE紧密合作,相信是最佳的解决办法。ITU-T在该方面的作用?跟紧些!,讨论7:IP的最佳伴侣?,前提:1)IP是各种应用的基础;2)应用宽带化、实时化;3)目前,互连网上平均数据包的大小为50-100Byte;80%以上为300Byte以下。已有技术如何适应该种IP数据包?三种高速网络技术:ATM、POS、Ethernet如何?将来?,讨论7:IP的最佳伴侣?(续),ClassicalIP,LANE,MPOA,甚至正在开发和定义中的MPLS,这些方法的数据包封装方法均基于RFC1483协议,见上图示。该方法除了ATMCELL的信元头开销外,还有变长的IP包定位到定长CELL中需要填充部分字节的开销PAD。对于未考虑ATM封装特点的桌面应用(基于Ethernet),短的IP包将会造成很大的开销。为了完成以上工作,在ATM接入设备中,必须配置专门的分组/重装硬件(ATMSAR芯片),从而增加了设备的成本。,1.ATM,讨论7:IP的最佳伴侣?(续),2.POS,该技术利用PPP/HDLC来直接传送IP数据包,硬件上可将PPP以下各层封装在一个POS物理接口芯片中,相当于ATMPHY芯片(从SDH帧中提取出ATM信元)。与ATM封装IP包的方式相比,开销少(效率达95%,而ATM最高为80%左右),同时,也不需要昂贵的ATM-SAR芯片,从而可减少硬件芯片数和成本;同时,由于POS接口不需ATM方面复杂的信令,故还可节省软件开发成本。提供该种接口的交换机,通常叫IP交换机,核心是基于包的交换。,讨论7:IP的最佳伴侣?(续),3.Ethernet,Ethernet技术将IP包直接封装到以太网帧中,是目前与IP配合最好的协议,以变长帧的方式传送变长IP包。可以说,除了拨号用户外,Internet网上的IP流量主要来源于以太网。,4.IPoverFiber/optical该技术本质来源于1000M以后的以太网技术,采用类似以太网中的电路编码方式将IP包直接加载到物理线路中。该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目前并无实用的产品。估计会以Gigabit,10Gigabit等以太网技术出现。IP的最佳伴侣是Ethernet或自身,还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讨论8:最后1公里/100米接入技术,1.双绞线:1)PSTN拨号Modem方式,56Kbps,已走到尽头,估计还有2-5年的市场;2)ADSL,8M/640Kbps,可作为宽带Internet接入,但因受串扰、增加局端机房供电等因素的约束,不能为每个用户提供接入;同时,其带宽8M已达理论值,不能满足将来的宽带视频应用。估计有3-5年的市场,建议依据业务需要稳步发展ADSL接入;3)VDSL,25M/2Mbps,1KM,FTTC方式,被看作是将来宽带接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建议抓住时机,大力发展。4)Ethernet,10/100/1000M均有,100-200米距离,适合FTTB方式。很适合企业/公司,写字楼,新型城市建筑用户的接入;将与VDSL一起迈向将来宽带接入;建议从现在起就开始推广,并发展宽带应用。,讨论8:最后1公里/100米接入技术(续),2.HFC,CABLE30M/10Mbps,是FTTC,FTTB方式的主要接入技术,SHARE方式。将会与VDSL,Ethernet接入竞争部分业务;3.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方式,目前接入速率达1Mbps,SHARE方式,目前处于实验阶段。从应用不断向宽带化、实时化、移动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它对前面几种接入不会产生大的冲击。4.WirelessLAN/MAN,W-CDMA最高已可达16Mbps下行速率,是网络和应用移动化的基础;与宽带固定网相结合,可建成另一类型的全球性移动网。,作为电信部门,宜大力推广Ethernet,无线LAN/MAN,VDSL等技术的接入。谁拥有宽带用户和移动用户的接入,谁就拥有明天的电信网络!,1、WAN和MAN1)采用Gbit,Tbit路由交换机进行组网;2)支持MPLS类协议;3)MAN主要以IP/OPTICAL为主,如Gigabit;4)WAN以IP/SDH,IP/OPTICAL,IP/WDM互为补充。,讨论9:新型电信网络(1),MAN,WAN,MAN,讨论8:新型电信网络(2),2、宽带接入和无线接入,1、网络无处不在;三网统一到高速IP网络上;2、提供各种宽带应用:VOD,HDTV,PHONE,OFFICE;3、桌面均采用10/100M交换式以太网技术;,讨论8:新型电信网络(3),3、与传统电信网络的兼容,1.传统网络DDN,F/R,PSTN/ISDN,甚至ATM,向网络边缘推进,作为用户的接入手段之一;2.对以上网络的建设,原则上不宜推广,而需依据业务需要逐步发展。,技术融合的结论:,1.一方面,电信网已将IP作为一个主要的业务来推广,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对IP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IP技术在应用、市场和各种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己,力争成为新一代的电信网基本技术;从目前形势发展来看(IP方面的协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技术不断出现),IP作为新一代网络的基本技术已成趋势,三网合一到IP网上的日子已经不远。IP技术成为B-ISDN的事实标准!2.电信网在向宽带化、移动化、应用化发展,服务器、存贮器、主机在电信业务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3.ATM技术和POS技术均不是统一网络的最优/最终技术;但在过渡期(采用MPLS)中,POS技术的效率较ATM高,端口成本较少,前途较ATM好;MPLS,WDM,Gb/Tb等是技术发展的潮流;4.Ethernet技术不仅在接入网中出现,而且会在骨干网(MAN,WAN)中出现,前景不容小视!5.移动LAN/MAN技术是移动网络/立体网络的主要技术之一,需足够重视!,五、电信网络发展策略,1.依据业务的实际需要发展网络,不追求最新的技术,也不应有一步到位的想法;建设网络可吸取IP技术的发展经验,随业务的发展和需要,加进新的功能,开始时不要考虑太复杂(这世界变化快)。1)最新的技术不代表是最成熟、最好的技术;2)采用当前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技术建网;3)根据业务的真正需要发展网络规模;4)有时要有粗的概念,不要考虑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