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绥宁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姓 名学 号院系(部所)电信学院专 业电气信息任 课 教 师完成日期 2010年 9月 26日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摘要:绥宁县农民及民间艺人为挖掘、保护、传承瑰丽多姿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经常活跃在城乡,先后收集、整理、编创出唱土地、逗春牛、闹年锣、侗族山歌、侗笛双吹、钹舞、迎客歌、赛爬藤、板凳龙、铜钱舞、哭嫁等40多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节目。绥宁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凝聚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历史的原创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开放性、强烈的进取性以及淳朴的自然性等鲜明特征,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民族进步的熠熠光辉。 关键词:绥宁 民族文化 民俗 民歌 文化保护一、绥宁概况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史属荆楚之地,面积2927平方公里,人口达36万,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这里居住着苗、侗、瑶、汉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62%。这里风光旖旎,民族文化底蕴浓厚,被联合国誉名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州”。绥宁县农民及民间艺人为挖掘、保护、传承瑰丽多姿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经常活跃在城乡,先后收集、整理、编创出唱土地、逗春牛、闹年锣、侗族山歌、侗笛双吹、钹舞、迎客歌、赛爬藤、板凳龙、铜钱舞、哭嫁等40多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节目。绥宁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凝聚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着他们独特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具有历史的原创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开放性、强烈的进取性以及淳朴的自然性等鲜明特征,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民族进步的熠熠光辉。二、绥宁民俗节日绥宁县地处湘桂交界处,境内多民族聚居,各族文化交互发展,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不断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因此,造就了有别于单一民族文化的一种更丰富新疑的形式。下面主要从四八姑娘节来探寻绥宁民俗节日的风采!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黒饭节”、“乌饭节”、“跳花跳月节”,是苗族群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主要流传于以黄桑为中心的绥宁南片以及周边县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俗浓郁。2006年6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把它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15日,又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历史渊源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源于宋代。据清乾隆版绥宁县志。民俗篇(第六卷)、峒溪纤志以及三湘风俗(湖南出版社1991年6月版)记载: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南征平蛮兵败广西柳州,被敌军俘虏,关在柳州地牢里。妹妹杨金花去给哥哥送饭,每次都被狱卒抢吃了。眼看哥哥多日未能进食,杨金花又气又恨又伤心。怎样才能让哥哥吃上一顿饱饭呢?杨金花想啊想啊,可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几个在柳州卖山货的生意人把这个消息带回了绥宁家乡,黄桑坪的苗家姑娘宜娘知道后,心急如焚。宜娘是个聪明能干的山里姑娘,又有一身好武艺。她马上邀了几个姐妹,赶往柳州城帮助杨家兄妹。她们日夜兼程,走了三天三夜,走到柳州城时,脚板都走烂了,尽是血泡泡。当听说狱卒要抢饭吃时,她马上想起山里有一种叫老茶叶的植物,能吃,可榨出的水又是墨黑的,如果用它煮成黑饭,不知道的人肯定不敢吃。于是,她立即采来一篓子老茶叶叶子,榨出汁液,煮了满满一鼎罐糯米饭,然后用竹篮子装上,篮底藏了一张纸条和一把柳叶刀,暗示杨文广吃饱饭后杀出牢笼。 四月初八这天,她们把饭送到牢房时,狱卒们又一齐围拢过来。当他们打开篮子一看,见饭是墨黑墨黑的,果然不敢吃,只好同意把饭送给杨文广。 吃完黑饭后,杨文广浑身有了力气,他用力挣断枷锁,拿起柳叶刀猛虎一样杀出地牢,很快与杨金花率领的援兵会合,攻占了柳州城。 打了胜仗后,宜娘在柳州城头射出一箭,向家乡报告胜利的消息。箭簇穿山越岭,把一座座山都射穿了,最后落在绥宁县县城在市的西河桥下。至今,还隐约可见插在河边石缝里的半截箭杆。随后,宜娘跟随杨文广和杨金花东征西战,转战南北,最后战死沙场。 从此,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出了嫁的当地苗族姑娘都要回娘家,与姊妹们一起吃黑饭,唱山歌,比女红,叙旧聊天。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为当地苗族群众的姑娘节,流传至今。 2、吃黑饭 四八姑娘节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吃黑饭。黑饭的原料是糯米和到山里采来的野生植物过江龙榨的黑水。绥宁黄桑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有植物基因库之称,过江龙十分丰富。过江龙又叫老茶叶,即黑饭叶,略带酸味。采回黑饭叶后,洗净捣碎,滤去叶渣,剩下黑色液汁,再把糯米放入黑汁里染黑,然后蒸熟即可。这与当年宜娘她们制作黑米饭的方法一样。 3、祭女祖 祭女祖是四八姑娘节的重要主题。 绥宁苗地区特别尊重女性,崇尚女性文化,这有母性社会的遗风,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杨金花、宜娘舍身救出了杨文广。在绥宁少数民族地区,苗姑娘出嫁,要由兄弟亲自背到男方门楼下,如果男方是外寨,则要背出寨口。新娘即将背出娘家大门时,家族人要把两只缠着红布的火把合在一起点燃,随行于后。行至大门口,一支举回娘家,一支继续前行照路,直到新郎家,叫“分火”。路上,须有一人拿一筒筷子边走边丢。到男方寨门口时,男方须打火把迎接,并将女方的火把合在一起,叫“合火”。新郎家门口须燃起一堆大火,而新郎一家都得躲开,避免在新娘进屋时与她照面,谓之“躲新娘”。此时,寨子里的主事才把新娘迎进家门,落座后,新郎一家才能与新娘见面攀谈。 解放前,黄桑、关峡、东山一带还有“新婚三日不同房”的习俗,第一夜是为敬天地,第二夜为敬祖先,第三夜是为敬父母,这特殊的婚俗禁忌,是绥宁少数民族地区婚俗的最大特色。现在,绥宁每年的四八节,还有一个重要文艺节目:苗王背媳妇。 四八节这天,娘家还要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来过节。姑娘回家后,必须先祭拜祖先杨金花、宜娘(女祖),然后吃黑饭,跳花跳月,吹木叶,对山歌,唱傩戏等。 4、“犬图腾”崇拜 绥宁苗家历来有敬狗爱狗的习俗。每年的四八节,都要“祭狗”。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年饭,七月半尝新,甚至每天早晚吃饭,第一碗是给狗吃的。黄桑坪苗族乡的杨、龙、秦、蒙、黄姓群众还举行祭盘瓠仪式:凌晨,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齐聚堂屋,摆好香安,备好佳肴,桌下摆一碗饭菜,敲锣打鼓,请动师傅后,由长者倒披蓑衣,扮成狗爬在桌子下面,学三声狗叫,嘴巴伸进碗中舔食饭菜(不能动手),然后众人扶长者起来进早餐,仪式结束。 相传远古时候,某一天,突降暴雨,卷走了老百姓所有的粮食。大王降下圣旨,谁能找来粮种,愿以公主相许,却无人问津。后来,神犬到西凉国,正值收割季节,趁人不备,它倒入晒席一滚,满身沾满稻谷。返回时历经千山万水,过河时,身上的稻谷都洗去了,只有高高举起的尾巴上剩下几粒,带回国来。神犬与公主成亲后,变成一个美貌少年,他们的后人就分布在今天的湘、贵、川一带。 现在,绥宁的苗巫师、苗药师、苗拳师们都禁食狗肉。小孩子的乳名很多叫“狗伢子”,家里来了狗视为“来富”。 5、跳花跳月 苗族四八,也是传统的跳花跳月节,是绥宁苗族的青年节。 绥宁苗家历来有“跳月求偶”的习俗。跳月是苗家青年男女一种古老的社交形式。每年农历三月春暖花开和八月秋收之后,青年男女相聚在月光下唱歌跳舞,俗称“跳月”。续文献通考载:“苗人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绥宁县志诗载:“地僻蛮烟聚,林深犵鸟通。群苗欣跳月,庶草自从风。”峒溪纤志也有:“苗人纸婚礼曰跳月。跳月者,乃春之求偶也。”三月跳月,四月跳花,是绥宁苗族青年恋爱的一种主要方式。后来,跳花跳月慢慢演变为四八节的主要内容,青年男女一起跳舞、唱山歌、吹木叶、表爱意、互赠定情物等。 苗族“四八”姑娘节是该县颇具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近年来,该县每年由政府出面,组织大规模节庆活动,扩大了姑娘节的对外影响力。每年的这一天,杨姓的人要把出嫁了的姑娘接到家里吃黑米饭过节。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喝烧米酒,吃黑米饭,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青年男女则互对情歌,双方中意者遂结成终身眷侣。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姑娘节这天,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人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在吃黑米饭之前,苗家举行了庄严的祭拜祖先的仪式。古老的祭奠仪式和取材于苗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逗春牛、祭狗、赛爬藤、铜钱舞等民俗风情节目同样引人入胜。绥宁县每年举办“四八”姑娘节,以节为媒,让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姑娘节的举办,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无限商机。如今,该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正在向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过渡。“四八”姑娘节已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绥宁民歌(舞)随着民歌中国风采绥宁系列节目连续一周在央视的播出,绥宁民歌走入了大众视野。绥宁民歌民舞展示了绥宁的民风民俗、进而让人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绥宁的风土人情、映射出绥宁民俗音乐的巨大魅力、展现绥宁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她让博大精深、特色浓郁、灿烂瑰丽的苗侗民族文化在国人乃至世界人民面前大放异彩!绥宁是方古老的文化沃土。一方面,绥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屈原“溯湘沅,逐洞庭”开始,那里就倍受荆楚文化的熏陶,是中国古代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地方至今还延续着巫傩遗风,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如赛龙舟、耍龙灯、跳傩舞、逗春牛、阿细跳月以及上刀梯、下油锅等绝技表演,被称为“巫楚文化的活化石”。另一方面,绥宁又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千百年来,苗、侗、瑶等19个少数民族人民在那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绥宁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如唱土地公、山歌、祭狗、龙灯歌、情歌、酒歌、出嫁歌等。据统计,绥宁民歌歌种达一百多种,苗侗文化特色浓厚。唱腔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唱腔高亢激昂,称为高腔;北派唱腔优美流畅,称为平腔。绥宁民歌融于绥宁人民的生产生活,娱乐休闲之中,因而得以广泛流传,也充分表现出了她的经久不衰的活力!绥宁民歌同时与民族特色舞蹈分不开,通常二者交融,载歌载舞,体现了绥宁人民的热情与奔放。下面主要从土地歌来欣赏一下绥宁民族歌舞。土地歌又称“扮土地”。 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始,直至正月十三,这里的苗胞人家,每天都专门准备有糍粑、甜酒、香烟、花茶、香纸等物,专候“土地神”的到来。看看,那姗姗扭动的舞姿;瞧瞧,那引人发笑的装束;听听,那朴质感人的说唱,浑然把神秘和幽默融为一体,让人见了无不动情、欢悦。 “土地神”一般由本村或外寨那些能歌善舞的民族歌手扮演。扮演的方法很简单,“土地公”一般就是脸上罩一个长胡须的假面具,身上套一件对襟镶有花边的青布长袍,手拄一根歪脖龙头拐杖;“土地婆”有所不同,头上扎一条又长又宽的青丝帕,脸上罩一个笑脸女性假面具,身着半长大襟镶花青布衫,手提一只小菜篮。正月里,一般是一个“土地公”和两个“土地婆”结伴踏歌而行。他们逢村进村,遇寨进寨,挨家挨户登门演唱。唱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就事论事,见物唱物的;有你问我答,相互和应的。当然,他们的歌也有个大致的排列。比如行至某个村寨,进村时,“土地公”要带领“土地婆”一齐唱“起神歌”: 一年一度正月正,家家户户过新年; 家家户户鞭炮响,老君催我下凡尘; 催我下凡无别事,百家门上受香烟;行至某户人家门前,他们唱的是“进财歌”: 一路行程赶得快,不觉到了主东门; 主东门前打一望,红纸对联竖成林; 琉璃瓦屋花窗阁,里里外外闹腾腾; 土地外面观不尽,欲与主东开财门 唱到这里,主户人家便立即点燃鞭炮到门前迎接“土地神”进屋。于是,“土地神”边进屋边唱: 主东财门大打开,好比状元跳龙门; 一脚跳进南京地,一脚跳进北京城; 才子进屋金鸡叫,状元进屋凤凰鸣; 金鸡叫,凤凰鸣,主东家朝进金来夜进银唱过这些,“土地神”要向主家施礼恭贺,唱“拜年歌”: 恭喜主东财路广,贺喜主东万年春; 土地上前来恭贺,参拜主东福盈门。“土地”与主家互行民族礼后,主家便盛情地向“土地神”问寒问暖,端茶敬烟,邀请其就席用餐。一般情况下,“土地神”不可能在每家每户中应邀品茶、喝酒。但不管是吃了还是不吃,都要唱“谢茶歌”或“谢酒歌”: 一谢主东盛情茶,正月开的是兰花; 就把兰花来相谢,兰香桂子出你家。 二谢主东盛情茶,二月开的是百花; 就把百花来相谢,百年长寿在你家。 主东茶中花万朵,朵朵都是不谢花; 就把万花来相谢,万年长春驻你家。在这种时候,受谢人家要向“土地公”、“土地婆”敬献香纸、供品,而“土地”们只能边接受边道谢,千万不能推辞。要推辞,便是看不起主人家,不愿神祗保佑主家人康财旺。通常,“土地神”便边唱答谢歌,边退出主家屋门。主家亦欢欢喜喜率众家老少燃上鞭炮将“土地神”送至门外。 当然,在演唱中,会经常碰到故意盘考“土地神”的精明人,他们或在“土地神”到来之时,将些板凳、磨石、脚盆、米筛等物置放于屋门坎前。遇到这种情况,“土地神”必须灵活机动,用些玄乎而又入情入理的唱词道破神机,制住对方,使其知趣地一件件搬走这些东西,心悦诚服地鸣炮迎接你“土地”进屋。但要是你“土地神”道不过这些“关卡”,那些人就会把“土地”拒之门外,以致摘下扮演者的假面具,尽情地戏弄。有的是在“土地神”进屋之后,要刨“土地”的身世根由,看扮演者能否很自然地用歌词形式叙说出有关土地神的传说。答出了,且措词精辟,主家会把你当知己和上宾款待;答不上,同样用摘面具的办法惩罚你。还有的人是在与“土地”寒暄过后,出其不意地冒出几句半开玩笑的话,问其是真受老君之命,还是借神明之望。出门捞财贪口?这时候,如果“土地神”的扮演者不老练沉着的话,必闹个面红耳赤,而老练者却能似愠以怒地对答如流: 主东君来主东君,你怎说起这一门; 说起这门伤和气,土地凡人要自尊。 原本我受老君命,百家门上受香烟; 不信你问老君去,我不与你辩和争。 哪个梳头冒捋发,哪个男子不出门; 甜酒糍粑我家有,百家门上受香烟; 接受香烟犹小可,专程送达劝世文。“土地神”的劝世文中,要数“劝和歌”最深入人心: 天若和来雨风顺,地若和来百草生; 大路和来好跑马,江水和来船好撑; 父子和来家不退,夫妻和来家业兴; 六亲和来常相往,朋友和来义长存; 奉劝世人讲和气,和和气气度光阴。 扮“土地”这项娱乐活动在绥宁苗乡沿袭已久。过去苗家人扮土地身世酸楚:他们为糊口而又顾全尊严,到各家门户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博得主家心甘情愿的馈赠。现在不同了,其间充满着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娱乐和民族交往情趣。“土地歌”更堪称绥宁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演唱珍本。只是这珍本尚未被世人采撷提炼。不过可以断言:随着绥宁的开放与发展,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一定能推陈出新,向世人展示出其璀璨的艺术魅力。绥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独一无二。在历史的风尘里,她让古朴美丽的苗乡侗寨瑶岭,就这样从苗鼓的鼓点里跳出,从瑶家的双唢呐里吹出,从风雨楼的侗笛声里飞出,从傩堂戏的钹子里蹦出。一曲曲民族的古舞,一首首民族的歌谣,如同一朵朵山花的花蕊,饱含着激情,散发着温馨,必将绽放世上最美的花朵。四、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黄桑坪苗王古国为中心的绥宁县及周边的广大苗族居住地区与外界长期相对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最近20年来,该地区交通、通讯及经济飞速发展,原来的传统原生态生活模式受到了外来文化、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当地苗民、侗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传统生活习惯日渐淡化,各种民族文化活动,无论从规模还是参与热情都已与从前相去甚远。同时,作为一个民族的习俗,它植根于每个民族群众的血液和心底,其中一些极具表演特征的活动形式是以祖传的方式传承。随着一些资深艺人的相继辞世,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等系列民族特色活动面临日趋弱化、濒临消亡的危险。 为了不让这些承载着苗侗文化瑰宝的民风民俗销声匿迹,绥宁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专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抢救行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绥宁县文化部门和民间文化艺人,着手深入发掘整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广大文化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走遍绥宁的山山水水,深入边远的苗乡侗寨,找寻大山深处失落的文化记忆,其中根据绥宁民间音乐素材整理的侗笛独奏鼓楼月夜,曾在中央电视台现场播出,并获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比赛创作、演出二等奖。当地农民及民间艺人自发组织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民间艺术团绥宁湘西南古风民族艺术团,于2008年6月份正式挂牌成立。该艺术团现有成员20人。旨在宣传介绍神奇绿洲的生态旅游及民族文化,致力于打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大县,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而努力。2009年7月25日至30日,该团在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专题节目录制活动。这是央视以“风采绥宁”特别专辑的形式,对绥宁县民族文化一次全方位的有力推介。“要凭借全县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打造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增强绥宁民族文化辐射力、影响力、竞争力,进而确立绥宁民族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独特地位。”2001年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绥宁决策者的声音掷地有声。此后,绥宁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巫滩文化的保护开发工作。首先,绥宁县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出台专门规定,计划在今后5年每年拨出15万元专款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第二,多次请来专家进一步挖掘整理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通过专家的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并积极组织人员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集,尝试以苗族祭祀活动篇、饮食服饰篇、歌舞表演篇、情爱婚俗篇初步囊括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并由此建立了专门的档案资料库,出版了专著和专论。同时,加强民族文化国际国内交流,古苗疆绥宁巫楚文化遗存初探一文在沅湘国际傩戏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引起多位知名学者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带有浓郁巫傩遗风的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三,深入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老艺人的生存状况,县政府每年将安排老艺人的生活补助纳入财政预算。聘请资深艺人专门编写教材,在黄桑坪及周边各苗族乡镇中小学开办苗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培训班,培养继承人。县文化局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民族文艺、民俗风情表演队,其演员大多来自民间,有深厚的民间艺术表演功底。该表演队围绕县域内逐步兴起的旅游业大力发展艺术表演业,相继推出的大型歌舞晚会魅力黄桑、苗族风韵等受到游客的欢迎。县委、县政府还多方筹资1000万元,修建了以苗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展示为中心内容的绿洲文化广场。 第四,利用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旺盛人气与其强大的凝聚力,着力打好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这张王牌,将之打造成为湘、桂、黔三省边界苗族群众隆重的民族风情盛会和以民俗节会促进扩大开放、经贸招商的良好载体。 在以绥宁为轴心的湘西南地区,森林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地域民族文化十分独特,被区域经济学界誉为神秘的“绿三角”。这里,有以原始森林生态驰名的绥宁黄桑,有以道教福地著称的武冈云山,有以高山草原取胜的城步南山,有以飞山文化见长的靖州古城,有侗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通道侗乡,有极高品位的龙标胜迹芙蓉楼和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故里,还有以丹霞地貌冠盖中华的新宁崀山,是一块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宝地。为提高湘西南旅游圈的知名度,更大规模地招商引资,2001年初,绥宁县首倡湘西南八县(市)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中国湘西南森林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节暨各县(市)特色节庆。2001年5月,绥宁县牵头承办了集经贸洽谈、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首届中国湘西南森林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节暨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两节”不仅让来宾饱览了湘西南各民族风情和大自然瑰丽的风景,更让他们领略了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绥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并逐渐沉淀为神奇绿洲文化的鲜明特征,成为绥宁向外界推介自己的一张名片。 2006年5月,邵阳市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绥宁县正式挂碑,中国黄桑三日游暨绥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时盛装开幕。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让古老朴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青春的光彩!韵味十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瑰丽大气的自然风光更具人文内涵!以节为媒,让文化活动与旅游“联姻”,迅即播下“爱的种子”:为绥宁的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绥宁旅游、文化招商工作空前活跃!此次活动期间,绥宁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个,签约总金额达数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板市场调研报告
-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英语期末质量分析
- 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7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小儿推拿腹痛课件
- 其他财产转移权合同范本
- 小儿推拿护理方案课件
- 冯绍峰赵丽颖离婚协议书
- 个人出租给公司合同范本
- 解除租赁合同书面协议范本
- 快递模板区转租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 中药留样管理制度
- 20G361预制混凝土方桩
- 查漏知识 短语800组+词形转换360组-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复习
- 科技创新团队的职责与组织分工
- MR/T 0001-2025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
- 2025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河南卷)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护理》课件
- 江苏淮安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2025-2030国内中成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