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ppt_第1页
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ppt_第2页
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ppt_第3页
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ppt_第4页
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铜川水泥工业发展的思考,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四领(2006年11月23日),到201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达到70%以上。日产4000吨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KWH,熟料热耗小于740千卡/千克。到2020年,企业数量由目前5000家减少到2000家,300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的企业将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摘自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主要内容,一、国际水泥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二、国内水泥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三、本省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四、铜川地区水泥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一、国际水泥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国际水泥工业的现状,1、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大型化。已有日产1000012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700吨/小时生料粉磨的辊式磨已经投入使用;出现年产数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2、生产工艺节能化。低压损的旋风预热器热效率可提高到60%;利用二次能源进行中低温余热发电;超短窑的应用;三通道燃烧器;可控流第三代篦冷机;立磨、辊压机、辊筒磨终粉系统代替传统球磨;新型高效选粉机的使用;机械输送取代气力输送;变频调速技术。,3、操作管理自动化。DCS系统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实现在线生产、财务、营销、物资、备品备件管理及预检修计划制订和实施。,4、环保措施生态化。环保已从单项指标控制发展到综合指标和总量控制的阶段;水泥煅烧废气SO2、CO、NOX及重金属排放量,全面进行控制;注重利用粉煤灰、矿渣、炉渣、城市垃圾、危险性废料,作为原料再加工;废轮胎、废塑料等可燃物作为二次燃料再利用。,5、投资国际化。国际资本认为投资中国水泥行业具有套期保值功能;本轮宏观调控初期对水泥行业采取“一刀切”的紧缩政策,比较有利于国际资本进入;外资进入国内水泥产业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大企业、大品牌成为目标;二是从直接投资建厂向资本运作为主转变;三是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沿海发达地区,已深入内陆,包括西北;四是外资集中进入具有明显地域市场特征的水泥行业,形成区域垄断,对水泥产业和国家利益并不都是有利的;五是发达国家将资源和能源消耗型的水泥企业和产品向新兴市场转移,进而出口技术和标准。,(二)国际水泥工业发展趋势,当今国际水泥工业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高效率、低能耗;高质量、零污染;集约化、可持续;二是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以及通信、电子、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三是水泥行业正成为与环境友好、保护生态有力的最被看好的行业之一。,1、水泥的生态化制备(源于城市,用于城市)。生态水泥是一种新型的波特兰水泥;主要采用城市焚烧垃圾灰和下水道淤泥作为基本原料进行水泥生产,以消纳大量城市垃圾;年产水泥20万吨的生产线,年处理能力相当于500多万居民排放的生活垃圾;生态水泥适用于建造房屋、道路、桥梁和混凝土制品等;生产过程利用废轮胎、废塑料、废有机溶液、废油以及其它工业可燃废料等二次能源和固体可燃废弃物作为燃料,其替代率拉法基已达到50%,荷兰可达到72%。,2、先进水泥基材料的研究(高强长寿低环负)。对超高、超长、超强和在各种严酷条件的满足,以高强度、长寿命、低环境负荷指标取胜,是当代水泥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未来胶凝材料为主要研究目标,其目的是把传统的水泥与混凝土材料推向高新技术领域。,一是超高强水泥块材料无宏观缺陷水泥(化学结合陶瓷材料)。二是以节能为基点的低钙水泥(低贝利特水泥)。三是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四是高胶凝性高钙水泥。五是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3、水泥熟料煅烧的高温气固相流态化技术应用研究。即所谓流化床和沸腾窑,日本研究走在前列,已在中国山东建设1000t/d工业化生产线。,(三)国际水泥市场,全球水泥工业预计每年增长3;2005年底全球水泥产量已达到22亿吨;中国10.6亿吨,占到总量的48%;海湾地区是世界水泥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年人均消费量超过1000kg。,世界水泥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二、国内水泥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一)国内水泥工业现状,1、产量持续增长。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国内水泥产量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8左右。从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需要。,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水泥产量,2、布局趋于合理。目前,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水泥厂。从布局上看,水泥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没有大量的调入调出,布局已基本趋于合理。,我国水泥产量分布表,3、结构调整加快。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6;2004年上升到3.2亿吨,占总产量的33;2005年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7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45;2010年将达到70%。,4、规模生产扩大,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0年,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合计2640万吨,仅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4;到2005年底,这一比例已提高到15,其中安徽海螺集团产量已超过6200万吨,居世界水泥企业第7位;熟料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水泥企业还有湖北华新水泥集团、济南山水集团、拉法基瑞安、浙江三狮、中联水泥、冀东水泥集团等。,5、装备水平提高。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产4000吨、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投产。,6、效益同步增长。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80.5亿元。6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显著,利润占全行业的73;小型企业只占27。,(二)国内水泥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厂点分散规模小,质量不稳标号低。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水泥企业5000多家(其中近4000家为立窑水泥厂),企业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平均规模仅为22万吨,远低于90万吨的世界平均水平。全国现有大中型水泥企业1238家,产量6亿吨,平均规模48万吨。国外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90万吨。美国平均为83万吨,日本平均为200万吨,韩国平均为400万吨,泰国平均为500万吨。全国持有水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更高达700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中55左右仍为落后的立窑和小型干法中空窑;32.5级水泥等低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85;42.5级及以上的约占12;其余为特种水泥。我国混凝土标号大部分为C20、C30,而国外多为C50、C60。,2、工艺落后能耗高,环境破坏污染大。与新型干法水泥相比,小立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能耗高。由于目前采用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能力还占相当比重,造成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耗还比较高。,我国各类水泥窑平均热耗对比,国际国内能耗指标对比,我国水泥厂与其它国家水泥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对比,水泥工业对环境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其粉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40左右。,注:以上是与4915-2004新标准的对比,3、人均产出效率低,国际比较差距大。2005年我国水泥企业全员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约800吨/人年,其中小型企业仅200吨/人年,中型企业为400600吨/人年;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已提高到25004000吨/人年。德国为3015吨/人年,日本为15000吨/人年。,4、盲目扩张结构差,矿产资源浪费大。落后生产能力的重复建设仍未得到完全有效的遏制;一些水泥企业不建矿山,采用民采民运方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严重。,、低水平产品总量过剩,无序竞争导致市场恶化。从严格意义上讲,占总产量1/2的立窑水泥是不合格产品,这是由其工艺本质所决定的。国外权威统计数字不含立窑产量。水泥企业的大部分规模过小,企业数过多,过度分散而导致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主导产量及价格,价格战成了企业拚市场的主要手段,其结果使得隐含的工程危险普遍存在。,(三)国内水泥工业发展趋势,集团化、生态化、高集中度成为国内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1、走循环经济之路,新型干法水泥成为主流生产线。国家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砂岩、固体废弃物等替代粘土配料,支持采用工业废渣做原料和混合材。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及分类好的生活垃圾等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优质水泥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水泥新标准的实施,促使技术长足进步。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替代落后工艺生产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新型干法水泥市场形成区域性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主导力量是有资金优势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及外来资本。,3、大型化成为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方向。国家鼓励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部地区建设规模也应达到日产2000吨及以上;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大型化是集中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零排放、实现数字化经营的基础,也是持续推动技术进步的条件。,4.水泥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内上市水泥公司约23家。2005年以水泥为主营业务的20家,合计亏损0.2721亿元,其中14家盈利7.9054亿元,6家亏损8.1775亿元。拉法基集团已在中国各地投资逾4亿美元,投资了多个水泥项目。仅今年十月,就有海德堡收购辽宁工源水泥集团80的股权;爱尔兰CRH宣布收购黑龙江小岭水泥厂;CRH收购吉林亚泰26股权,并在三年内增持至49;葡萄牙西姆泊公司控制山东榴园水泥公司60股权;豪西蒙控股华新水泥;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新型干法生产线的一支具成长性的力量。,5.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发展迅猛。水泥生产属于规模效益比较显著的产业。海螺集团到2005年已跻身于世界10强之列;渤海、天山、山水、华新等将有望成为年产1000万吨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将达到70以上,技术装备、能耗、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企业数量维持2000家左右;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6.水泥工业投资项目管理趋势。投资体制主要为资本市场和商业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等方式。与海外资本大行其道相比,本土金融环境与境外资本确实存在某种缺失。国内知名水泥企业,有可能资金突然困难,欠缺救命钱而被并购。海外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成为国内大型水泥企业的套期保值者。,(四)国内水泥市场,、基本情况。2005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806公斤。人均累积消费量8.69吨。20112015年间,人均水泥累积消费量将达到14吨,人均水泥消费量为900公斤,水泥年需求总量约为12.5亿吨。预计2010年需求量为12亿吨,到2020年,水泥需求量也将基本维持在13亿吨左右。,、行业并购重组已成趋势市场竞争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2005年拉法基与香港瑞安公司联手整合西南地区水泥市场,预示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序幕已经拉开。,三、本省水泥工业发展现状,2005年底,陕西有生产许可证的水泥生产企业230户,水泥产能2300万吨,企业平均规模10万吨,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陕西目前已形成三家大企业格局,秦岭、冀东、声威三家企业水泥产能(含在建)接近1300万吨;尧柏水泥和光宇水泥400万吨产能;陕西2000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比例已经超过50,前10户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60的目标已经实现。,2005年底陕西总人口3720万;到2010年,陕西水泥年产量预计在35004500万吨左右;可能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超过70的目标;全省水泥产品绝大多数是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产量约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80%;52.5以上高标号水泥及道路、油井等特种水泥年产量仅为5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四、铜川地区水泥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铜川建材工业以水泥产业为主;形成以秦岭、声威为龙头的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2005年底,铜川有水泥生产企业35户,水泥生产线38条;其中,旋窑生产线19条,年设计生产能力910万吨;立窑生产线19条,年设计能力151万吨;旋窑与立窑设计能力比例为86:14,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共生产水泥496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8%;“规模大、能耗低、零排放、效益好”是现代水泥产业发展的方向。到2010年铜川地区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占全省水泥产量的4550%左右;铜川地区水泥发展要具有产量上的优势,更要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运输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环保优势。,(一)明确的区域目标及发展计划,1、2000万吨产量的市场辐射范围(包括熟料基地与粉磨基地布局)。2、产品结构调整及市场适应性的提高(高端产品至少应占50以上)。3、发展模式与投资体系(集团化模式、多元化投资、公司化经营、规范化管理)。4、产业战略布局及市场竞争实力(产品价值链之延伸)。5、环境负荷及资源利用水平(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持续提高)。6、产业导向指引及有序发展(产业集中度、功能集成度和技术平台要求)。目标与计划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二)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平台,1、实行清洁发展机制(CDM)。2、基于垃圾、废料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水泥发展。3、广泛采用大型化的矿山开采、低压损的悬浮分解、粉体挤压粉磨技术、多通道燃烧器、低耗损篦冷机,高强耐磨材料的应用,润滑机制先进,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广泛采用节能节电装备,零排放的环保机制。4、广泛采用DCS控制系统和MIS信息管理系统。5、干粉砂浆、外加剂等制备与推广。,(三)严密的持续、循环、综合资源配置规划,水泥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综合利用,循环发展,可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十分重视区内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矸石(红矸、黑矸)、砂岩、页岩、粉煤灰、陶瓷等各类工业废渣。2、重视区内一次能源的搭配与二次能源的利用。石灰石矿山的集中经营与分散配置,运输资源的配置与经营,大型化集散式超市,都是形成比较安全意义的物流体系的基础。,(四)先进的产品研发机构和储备系统,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方向。强度、寿命、环境融合性是水泥产品研发的方向。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优化研发机制,形成至少5年的产品储备系统是很重要的。市场消费一要满足,二要引导,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满足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