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复习内容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气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分压定律二.溶液浓度表示1. 物质的量浓度2. 质量摩尔浓度3. 质量分数 一.气体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物理量压力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 n摩尔气体常数R单位Pam3Kmol8.314kPaLKmol8.314适用于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 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pV=nRT 变换形式求相对分子量求气体密度2. 分压定律分压概念: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分压定律:pi = p总 xi二.溶液浓度表示1. 物质的量浓度c2. 质量摩尔浓度b3. 质量分数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习题:P221-1、有一混合气体,总压力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N2和H2的分压。解: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质量摩尔浓度b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数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1.0gmL-10.030 = 30g m( H2O) = 1000mL1.0gmL-1(1-0.030) = 970gn( H2O2) = m/M=30/34=0.88moln( H2O) = m/M= 970/18=54molb( H2O2)= n/m=0.88/0.97kg = 0.91molkg-1c( H2O2)= n/V=0.88/1L = 0.88molL-1x( H2O2) = n/n总= 0.88/(0.88+54) = 0.016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基本概念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一、基本概念状态 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一种存在形式。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特性:1、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状态改变,状态函数也改变2、状态函数变化值仅决定于系统的初态和终态,与变化途径无关。二、热化学1、化学反应热效应定义: 在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且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热)。注意: 主要讨论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热效应。1、化学反应热效应解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大小,引入了焓。焓H焓变 DH 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焓 H由热力学第一定律:D U = Q + W体积功:W = - p(V2-V1) = - p DVQp = D U + p DV 焓定义为: H= U + pV H=D U + p DV 焓变: H = H2 - H1 = Qp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化学反应中,任何物质均处于温度T 时的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标准状态m1mol 的热效应rReaction 反应热化学标准状态对物质的状态作统一规定: 气体 p(100kPa)压力下,处于理想气体状态的气态纯物质。 液体和固体 p压力下的液态和固态的纯物质。 溶液p压力下,溶液的浓度为1molL-1。定义在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单质合成1mol化合物时的标准反应焓。 推断:最稳定单质的注意:(1) 最稳定单质为:C(石墨),Cl2 (g) , Br2 (l) ,I2 (s),S(菱形),P(白磷)等(2) 生成物为1mol(3) 与聚集状态有关定义:在标准状态下,由1mol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时的标准反应焓。注意:1、完全燃烧的最终产物:CCO2(g),HH2O (l),SSO2 (g),NN2 (g), ClHCl (aq)2、与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 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2) 由 计算反应热效应(3) 由 计算反应热效应(1) 由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 在等容或等压条件下,若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的代数和与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 IIIIII实际应用:热化学方程相加减,对应的相加减。(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 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 反应 aA + bB xX + yY例1:298K时反应Na(s)+ Cl2(g)NaCl(s)的-411.1kJmol-1,即该温度下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11.1kJmol-1。 例2: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298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的是. (C)。(A)C(石墨);(B)N2(g);(C)Br(g);(D)I2(s)习题:P66:2-21. 利用附录III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 :(1) Fe3O4(s)+4H2(g)3Fe(s)+4H2O(g) (2)2NaOH(s)+CO2(g)Na2CO3(s)+H2O(l) (3)4NH3(g)+5O2(g)4NO(g)+6H2O(g) (4)CH3COOH(l)+2O2(g)2CO2(g)+2H2O(l)解:(1) Fe3O4(s)+4H2(g)3Fe(s)+4H2O(g)-1118.4 0 0 -241.8(1) =4(-241.8) - (-1118.4) = 151.2 kJmol-1(2) = -171.8kJmol-1(3) = -905.4kJmol-1(4) = -872.9kJmol-1习题2-3 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2H2(g) + 5/2O2(g) 2CO2(g) + H2O(g) = -1246.2 kJmol-1(2)C(s) + 2H2O(g) CO2(g) + 2H2(g);= +90.9 kJmol-1(3)2H2O(g) 2H2(g) + O2(g);= +483.6 kJmol-1 求乙炔(C2H2,g)的生成热 。 解:乙炔(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 2C(s)+H2(g)C2H2(g)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2H2(g) + 5/2O2(g) 2CO2(g) + H2O(g) (2)C(s) + 2H2O(g) CO2(g) + 2H2(g);(3)2H2O(g) 2H2(g) + O2(g);解:乙炔(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 2C(s)+H2(g)C2H2(g)反应2(1)+5(3)为: 2C2H2(g)+8H2O (g)4CO2(g)+10H2(g) (4)反应4(2)- (4)为: 4C(s)+2H2(g)2C2H2(g)解:反应4(2)- 2(1)-5(3)/2为: 2C(s)+H2(g)C2H2(g) (C2H2,g)=2(2)-(1)-2.5 (3)=290.9-(-1246.2) -2.5483.6 =219.0 kJmol-1习题2-4 求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298.15 K):(1)Fe(s)+Cu2+(aq)Fe2+(aq)+Cu(s)(2)AgCl(s)+Br-(aq)AgBr(s)+Cl-(aq)(3)Fe2O3(s)+6H+(aq)2Fe3+(aq)+3H2O(l)(4)Cu2+(aq)+Zn(s) Cu(s)+Zn2+(aq)(1) Fe(s)+Cu2+(aq)Fe2+(aq)+Cu(s) 0 64.77 -89.1 0 (1)= -89.1-64.77 = -153.9 kJmol -1 (2)= -18.91 kJmol-1 (3)= -130.3 kJmol -1 (4)= -218.66 kJmol -1三、 化学平衡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2. 化学平衡常数3. 影响平衡移动因素1.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1)化学平衡针对可逆反应而言 2)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特征 3)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4)化学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对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K值越大,表示反应程度越大,反映越完全(1) K表达式中p、c是平衡分压或浓度,分 别除以p、c,得相对分压或相对浓度(2) 固体、液体的纯物质或溶剂水的浓度视 为常数,均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 同一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4) 若同一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变化n 倍 则: 2熟练进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1) 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 2)根据平衡常数及已知条件计算平衡浓度(分压)、初始浓度及转化率; 3)判断反应的方向; 4)多重(同时)平衡。规则:温度不变时 化学反应式相加,相应平衡常数相乘 化学反应式相减,相应平衡常数相除3. 化学平衡移动1)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2) 压力: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则增加p,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移动。3)温度:升高T,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T,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勒夏特列原理假如改变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力和浓度,平衡必向着能减少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习题:P68:2-10已知下列化学反应在298.15K时的平衡常数:(1) CuO(s) + H2(g) = Cu(s) + H2O (g); K1= 21015(2) 1/2O2(g) + H2(g) = H2O(g); K2 = 51022计算反应 CuO(s) = Cu(s) + 1/2O2(g) 的平衡常数K。(1) CuO(s) + H2(g) = Cu(s) + H2O (g)(2) 1/2O2(g) + H2(g) = H2O(g) 所求反应为:CuO(s) = Cu(s) + 1/2O2(g)解:所求反应为:反应(1)-反应(2) 习题:P69:2-12在1500K条件下达到平衡。若始态p(NO) =150kPa,p(O2) = 450kPa,p(NO2) = 0;平衡时p(NO2) = 25kPa。试计算平衡时p(NO),p(O2)的分压及标准平衡常数K。 解:V、T不变, 2NO(g) + O2(g) = 2NO2(g)始态p 150 450 0平衡p 25则平衡时: p(NO) =150-25=125kPap(O2) =450-25/2=437.5kPa解: 2NO(g) + O2(g) = 2NO2(g)始态p 150 450 0平衡p 125 437.5 25例:N2 +H2 NH3 =-46 kJmol-1气体混合物处于平衡时,N2生成NH3的转化率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 压缩混合气体_提高_; (2) 升温_降低_; (3) 引入H2_提高_; (4) 恒压下引入惰性气体_降低_; (5) 恒容下引入惰性气体_无变化_。四、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 平均反应速率 2. 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催化剂1、平均反应速率等式右边反应物 _ _ 生成物 _+ _对反应:2. 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经过一次化学变化就能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基元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反应级数n:反应速率常数k:k反应的数率常数: 反应物浓度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是化学反应在一 定温度时的特征常数; 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速率常数的单位零级反应: u = k(cA)0 k的量纲为moldm-3s-1一级反应:u = kcA; k的量纲为s-1二级反应:u = k(cA)2 k的量纲为mol3dm-1s-1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需经几步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反应由实验得: 注意: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差异点在于反应物浓度上的指数不同。前者是化学计量数,后者由实验确定。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由速率方程式可知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2)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 k, k 随T 而增大。习题P69: 2-20某基元反应 A + B C,在1.20L溶液中,当A为4.0 mol,B为3.0mol时,v为0.0042molL-1s-1,计算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并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解:基元反应 的速率方程式:v = kcAcB k=v /cAcB =0.0042/(4.0/1.20)(3.0/1.20) =5.010-4 mol-1Ls-1例:反应A + 2B = 2C的速率方程式为 ( D )(A) v = k AB2 (B) v = k AB(C) v = k C2 / AB2 (D) 不能根据此方程式写出例:已知2A = B + C为一基元反应,则用A的浓度变化所表示的速率方程是v = k c(A)2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1. 定量分析的误差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滴定分析概述 1. 定量分析的误差误差的表示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减免误差的表示 反映准确度绝对误差=个别测定值-真实值偏差的表示 反映精密度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测定的平均值测定结果从精密度、准确度两方面评价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1.方法误差:2.仪器误差:3.试剂误差:4.操作者主观误差:误差的减免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对照试验空白试验仪器校准减小偶然误差方法增加平行测定次数2.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有效数字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只保留一位可疑值。有效数字表示的注意点:1)数字“0”2)指数表示3)对数表示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加减法有效位数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即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依据。乘除法有效位数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即有效位数最少的数字为依据。3. 滴定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或反向滴加),根据所消耗的试剂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量。滴定反应的类型1. 酸碱滴定法2. 配位滴定法3. 沉淀滴定法4. 氧化还原滴定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1. 反应能按化学反应式定量完成 (没有副反应、反应完全程度达99.9%以上)。2. 反应能迅速完成。3. 有合适的指示化学计量点(或终点)的方法(合适的指示剂)。4. 无干扰主反应的杂质存在(无干扰杂质)。滴定方式1. 直接滴定法2. 返滴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试卷与答案
- 部门报账员管理办法
- 《企业年金管理办法》
- 经纪费支付管理办法
- 美甲美睫店员工正式聘用及顾客忠诚度提升合同
- 豪华酒店经理岗位竞聘及薪酬福利保障合同
- 过地质构造管理办法
- 互联网保险项目合作保密与消费者权益保障合同
- 绿色交通重点支撑项目公共交通线路调整及优化合同
- 预拌混凝土产品研发与生产许可合同(BF)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江苏省淮阴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心脏解剖课件模板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湖北城市建设专业国土空间规划高、中级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城乡规划)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