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沈阳工业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2006 年 5 月 11 日 2006 年 5 月 11 日 沈阳工业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沈阳工业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为使我校在“十一五”时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党的十六 大精神和我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沈阳工 业大学 “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 具体内容如下。 一、 “十五”末期的现状 (一)学校规模。(一)学校规模。学校设有 16 个学院、2 个教学部、1 个工 程实践中心、1 个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 管、文、法、哲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有本科专业 42 个, 专科专业 18 个。截至 2005 年底,在校学生:博士学位研究生 195 人,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 1,346 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410 人,本科生 14,808 人,专科生 1,833 人,夜大函授生 7,844 人, 工程学院本科生 3,657 人,总数达到 30,093 人。 (二)学科建设。(二)学科建设。截至 2006 年 3 月,我校有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省重点学科 5 个,省部级重点实 验室 7 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2 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8 个,硕士点 39 个,工 程硕士招生领域 10 个,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学科 5 个, 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的单独考试招生权、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 位授予权、 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权、 推荐免试入学硕士学位研究 生权、 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 MBA 权和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 的权力。 1 (三)师资队伍。(三)师资队伍。截至 2005 年底,全校 1,191 名教师中,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教授 161 人(含博士生导师 28 人) ,副教授 379 人,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总数 45.3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 师 160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491 人,在读博士 163 人,博士和 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 28。 (四)资产情况。(四)资产情况。截至 2005 年底,学校固定资产总值 5.07 亿元 (包括工程学院 3300 万元) ; 学校占地总面积 863,809 平方米, 其中沈阳校区 354,764 平方米, 辽阳校区 312,375 平方米, 工程学 院 196,670 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5 亿元(包括工 程学院 1284 万元) ;图书藏量 121.5 万册。 二、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 二、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 (一)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一)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 奋斗目标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改 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源泉,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辽宁、 服务全国、以工为主、特色突出、开放式的多科性地方重点大学, 使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方理工类院校前列,成为国家重要的 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改 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源泉,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辽宁、 服务全国、以工为主、特色突出、开放式的多科性地方重点大学, 使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方理工类院校前列,成为国家重要的 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二)学校发展战略(二)学校发展战略 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学校的发展战略将分为三个发展阶 段: 第一阶段, “十一五”的前两年,稳定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建 2 设与评估工作和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 第二阶段,到“十一五”末,全面完成新校区建设,使人才队 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等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 主要指标达到省属院校前列,建成教学科研型大学; 第三步,到 2020 年,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使学 校成为一所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以工为主、特色突出、开放式的 多科性地方重点大学,学校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地方理工类院校前 列,成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三、学校定位与办学特色 三、学校定位与办学特色 (一)学校定位。学校定位。包括学科专业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服务 面向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类型定位等五个方面。 学科专业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哲等 多学科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稳步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努力拓展国际合作教 育。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积极辐射全国装 备制造业和其他行业领域。 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 人才为主,同时培养研究型人才、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 学校类型定位:学校类型定位:现阶段是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逐步建 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3 (二)办学特色。(二)办学特色。我校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特色 和专业学科特色上。 人才培养基本特色是:人才培养基本特色是:作风朴实,基础宽厚,工程应用能力 和岗位适应能力强。 学科与专业特色是:学科与专业特色是:以装备制造业相关专业学科为主,电气、 材料、机械、仪器仪表等学科相互融合,工、理、经、管、文、法 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 四、 “十一五”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 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一)在校生规模(一)在校生规模 到 2010 年,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在校生达到 21,250 人,各种 类型研究生在校生达到 3,715 人, 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达到 9,190 人,留学生在校生达到 280 人。 到 2020 年,学校本、专科学生在校生达到 21,250 人,各种类 型研究生在校生达到 6,440 人,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达到 9,600 人,留学生在校生达到 800 人。计划与规划指标见表一表四。 表一:2006 年2020 年本科、专科生规模(包括工程学院) 表一:2006 年2020 年本科、专科生规模(包括工程学院)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招生数 3850 3850 3850 3850 3850 3850 毕业生数 3635 3862 3667 3704 3850 3850 本科生 在校生数 18465 15420 15400 15400 15400 15400 招生数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毕业生数 830 615 693 969 1200 1200 工程学院 本科生 在校生数 3107 4480 4650 4800 4800 4800 招生数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毕业生数 515 829 498 350 350 350 专科生 在校生数 1842 1200 1500 1050 1050 1050 在校生合计 19814 21100 21550 21250 21250 21250 当年招生总数 5400 5400 5400 5400 5400 5400 4 表二:20062020 年博士、硕士研究生规模 表二:20062020 年博士、硕士研究生规模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招生数 37 41 45 54 60 156 毕业生数 20 35 45 50 55 141 博士生 在校生数 200 205 205 210 215 520 招生数 600 720 820 940 1080 1760 毕业生数 380 450 510 600 720 1670 全 日 制 硕 士生 在校生数 1600 1840 2140 2480 2840 5020 招生数 200 200 210 220 230 400 毕业生数 90 180 200 200 200 340 专 业 学 位 硕士生 在校生数 500 520 520 630 660 900 在校生合计 2300 2565 2865 3320 3715 6440 当年招生总数 837 961 1075 1214 1370 2316 表三:20062020 年成人教育学生规模 表三:20062020 年成人教育学生规模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招生数 510 520 530 540 550 600 毕业生数 210 420 500 510 520 600 夜大学 在校生数 1200 1300 1330 1360 1390 1800 招生数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毕业生数 1200 1800 2100 2100 2100 2100 函授 在校生数 5900 5800 6200 6200 6200 6200 招生数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毕业生数 600 800 400 400 400 400 脱产 在校生数 2000 2000 1600 1600 1600 1600 在校生总数 9100 9100 9130 9160 9190 9600 招生总数 3010 3020 3030 3040 3050 3100 表四:2006 年2020 年国际教育学生规模 表四:2006 年2020 年国际教育学生规模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招生数 210 210 210 210 210 500 毕业生数 140 210 210 210 210 500 “2+2”办学 在校生数 420 420 420 420 420 1000 招生数 90 120 170 200 260 800 毕/结业生数 60 90 120 170 200 800 来华留学生 在校生数 110 140 190 220 280 800 在校生合计 635 700 750 815 875 2100 当年招生总数 405 470 520 585 645 1600 5 (二)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 到 2010 年,拟申报 8 个新专业,使专业总数达到 50 个左右。 具体专业发展计划见表五。 表五:20062010 年专业发展计划 表五:20062010 年专业发展计划 序号 拟试办专业名称 拟试办专业所 属学科、类别 是否列入 专业目录 申 报 单位 1 汉语言文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目录内 国际教育学院 2 软件工程 工学 目录外 软件学院 3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目录内 管理学院 4 油汽储运工程 工学 (交通运输类) 目录内 石油化工学院 5 新能源工程 工学 目录外 电气工程学院 6 旅游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目录内 管理学院 7 嵌入式系统应用 工学 目录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8 城市规划 工学 (土建类) 目录内 建筑工程学院 (三)学科学位建设 (三)学科学位建设 到 2010 年,建设一批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求的主干学科,发 展一批适应东北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学科, 努力建设基础学科 和人文学科,使博士后流动站达到 2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 3 个以上,二级学科博士点达到 13 个以上,硕士点达到 50 个,国 家重点学科稳定在 12 个,省重点学科达到 8 个左右,省级以上 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基地达到 12 个以上。 “十一五” 期间按申报标准建设的学科见表六。 6 表六表六 2006-2010 年按申报标准建设的学科年按申报标准建设的学科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3 个)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6 个) 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应用化学 材料学 工程力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10 个)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企业管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 力学 热物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8 个)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岩土工程 体育教育训练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化学工程 计算数学 化工过程机械 理论物理 运筹学与控制论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环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 调工程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流体力学 思想政治教育 产业经济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 金融学 法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22 个) 艺术设计学 工业催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 到 2010 年, 要培养一支高水平、 高素质、 高学历的人才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专任教师规模:按生师比达到 18、专任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 90%计算,专任教师要达到 1500 人左右。 学位结构: 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 30%以上, 硕士教师的比 7 例达到 60%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专 任教师总数的 15%, 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 45%以上,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达到 30%以上。 学术队伍结构:培养出 50 名左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300 名左右学术骨干教师。 校聘关键教师岗位设置:专业与学科责任教授 120 个,教学 关键岗位教授 50 个, 科研关键岗位教授 30 个, 校聘关键教师岗位 总计 200 个。 教学名师:评选 20 位校级名师,力争有 1 人成为全国名师, 5 人成为省级名师。 此外,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学科结构。 师资队伍的计划与规划指标见表七。 表七:2006 年2020 年专任教师规划表 表七:2006 年2020 年专任教师规划表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20 专任教师计划数 1250 1310 1370 1440 1500 1700 博士 180 210 245 300 360 1000 硕士 630 680 725 790 840 600 按学位分 学士 440 420 400 350 300 100 正高职 180 200 210 220 230 260 副高职 410 470 530 600 680 770 中级 380 400 420 440 450 510 按职务分 中级以下 280 240 210 180 140 160 55 岁以上 90 90 90 90 90 100 50-55 岁 70 80 100 115 130 150 45-49 岁 140 160 180 200 210 240 40-44 岁 250 260 270 280 300 320 35-39 岁 300 330 350 370 380 380 按年龄分 35 岁以下 400 390 380 385 390 510 8 (五)科研和科技产业 (五)科研和科技产业 科技经费总量快速提升, 2007 年科技经费总量达到 1.7 亿元, 2010 年科技经费总量达到 2.5 亿元。 “十一五”期间力争承担百万 元以上研究项目和工程项目 80 项以上,争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和国家社科基金 40 项以上,三大检索收录论文 1,000 篇,申报 专利 300 项以上,鉴定成果 200 项以上,获各级政府科技奖励 80 项以上,国家级科技奖励不少于 2 项。 力争用五年时间,建设一个分布式、开放运行的、以装备制造 业为特色、 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在园企业达到 100 户,年孵化科技型企业 10 户以上, “十一五”末期年技工贸总 收入力争达到 15 亿元。 (六)基础办学条件 (六)基础办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基础办学条件,通过置 换北院建设新校园。新校园按 20,000 当量学生数容量规划。地点 在铁西新区翟家镇,征地 100 公顷(1,500 亩) 。新建园为学校本 部, 另外保留铁西区南院教学区和辽阳校区。 铁西区南院教学区作 为一年级新生基础教学和成人教育教学场所。 “十一五”期间学校固定资产增加值 10 亿元。 (七)教育发展资金保证 (七)教育发展资金保证 学校的发展资金除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外,还要通过以下筹 资、融资渠道来解决和保证: (1)实行后勤社会化,吸引开发商投 资; (2)土地置换,出让北院老校区; (3)银行贷款,可通过申请 9 政府贴息解决贷款利息; (4)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办学; (5) 社会捐赠。 五、实现“十一五”归划和 2020 年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我们要实施以下九大战略工程: (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一)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按照我校人才培养定位,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符合 我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 全面加强教 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重视教学基础建设,通 过精品课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打造品牌课程,提高教学 水平。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解决影响学校教学水平的关键问题, 形成我校人才培养特色。 重视开展教学建设与评估, 严格实施教学 管理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风校风建 设,明确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教书育人,实 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科技创新工程 (二)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科学研究和开发,通过积极促进官、产、学、研的实质性 结合, 建立和扩大学校科技创新基地, 加强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 校企研发中心的建设。整合资源,组织力量,争取承担各级各类纵 横向研究项目,尤其是重大攻关项目, “973” 、 “863”项目和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等。 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力度, 保护知识 产权。 明晰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 理顺企业管理体制, 完善各项管理 10 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 健全学校的投入与撤出机制, 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扩大科技成果的 产业化渠道, 重点支持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 使校办产业的经营 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三)学科建设工程 (三)学科建设工程 以“突出重点,以人为本,促进交叉,强化创新”为原则,强 化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发展边缘学科,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 与融合,形成学科发展的生态平衡。科学凝练学科方向,对有特色 的学科方向予以引导和重点扶持。 突出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 主导作用,积极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和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学术气氛。大力加强国家、省部级工 程中心、 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 遴选校级重点学科, 形成相互支撑、滚动发展的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通过 重点学科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增列、建设博士、 硕士学位点和建设国家、 省重点学科为重点, 努力实现我校学科建 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人才强校工程(四)人才强校工程 重点要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和学科发展要求, 有计划 地培养和选拔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创造条件,造 就一批国家、省级教学名师和知名学者;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加强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岗位培 11 训, 提高各专业教师的学历和授课水平; 通过管理和政策引导稳定 和促进学术梯队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二是要抓好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 要通过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 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 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培养管理人员的工作 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勤于思考、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廉洁 奉公的管理队伍,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五)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程 (五)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程 按照省政府关于在省属高等院校实行全员聘用制、 实行教师职 务聘任制和推进校办企业改制等项改革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 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变学校用人机制,实 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 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 事管理制度; 通过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逐步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 通过实行校办企业改制,逐步实现企业人员与学校主体的相对分 离,最终实行企业化管理。 逐步完善教师、管理、教辅、工勤四类岗位的岗位聘任制度, 逐步建立按需设岗、职责明确、条件公开、以岗定薪、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岗变薪变、合同管理的岗位聘任 制度。 进一步深化校、 院两级管理制度, 实现管理权力进一步下移至 学院,进一步划清管理界面。完善院长负责制,健全科学、有效的 学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跟踪过程的目标管理。 建立对机关部 12 门的目标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 (六)校园建设工程 (六)校园建设工程 我校校园包括翟家新校园、南院教学区和辽阳校区三部分, 其中新校园建设是关键。 在进行新校园建设的同时, 根据学校具体 情况, 对南院教学区和辽阳校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新校园建设 分三期进行,建筑面积 49.5 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按 1.5 万 当量学生数规划, 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 拟于 2006 年 7 月动工, 2007 年 8 月底完工,投入资金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合考试化学试卷
- 施工方案编辑软件(3篇)
- 冬日头条活动策划方案(3篇)
- 写化学名称题目及答案
- 小学最难24点题目及答案
- 一个人在家作文400字(12篇)
- 文学经典传承:古诗文教学方案
- 市场渠道合作合同规范
- 《新编商务应用文写作》教学参考汇 李奕轩 模块1-9 商务应用文写作基础-大学生实文书
- 体会中考的作文600字7篇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医院招聘16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T-CBDA 86-2025 建筑幕墙、采光顶及金属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厨房消防安全培训
- 小陈 税务风险应对常见指标与答复思路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背诵提纲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海上风电场工程测量规程》(NB-T 10104-2018)
- 《房屋建筑学》说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