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1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2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3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4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道省道 502502 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编编 制:制: 审审 核:核: 审审 批:批: 省道省道 502502 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 二二一七年三月一七年三月 目目 录录 1 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 1 - 2 2 执行标准执行标准 .- 1 - 3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 1 - 3.1 本项目线路走向及平纵曲线情况.- 2 - 3.2 本项目控制点布置情况.- 2 - 4 4 仪器配备仪器配备 .- 4 - 5 5 测量内容测量内容 .- 4 - 5.1 施工测量内容.- 5 - 5.2 监控量测内容.- 5 - 6 6 控制网及原地面测量控制网及原地面测量 .- 5 - 6.1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 6 - 6.1.1 施工前平面控制点复测 .- 6 - 6.1.2 施工前水准点复测 .- 6 - 6.1.3 复测成果计算 .- 7 - 6.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7 - 6.3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8 - 6.4 原地面复测.- 8 - 7 7 卫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放样及监测卫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放样及监测 .- 9 - 7.1 监测原理及精度要求.- 9 - 7.1.1 监测原理 .- 9 - 7.1.2 精度要求 .- 9 - 7.2 主跨施工放样及监测.- 9 - 7.2.1 0#块放样及监测 .- 9 - 7.2.2 主梁放样及监测 .- 10 - 7.3 边跨现浇段施工.- 13 - 7.3.1 施工工艺 .- 14 - 7.3.2 支架预压观测 .- 14 - 7.4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 15 - 7.4.1 挂篮压载试验目的 .- 15 - 7.4.2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 .- 15 - 7.4.3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数据处理 .- 16 - 7.5 调整挂篮前端立模标高的方法.- 16 - 7.5.1 固定时间段 .- 16 - 7.5.2 相对高差法 .- 16 - 7.5.3 绝对高程法 .- 17 - 8 8 涵洞施工测量放样涵洞施工测量放样 .- 18 - 8.1 施工放样流程.- 18 - 8.2 施工放样注意事项.- 19 - 9 9 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路基施工测量放样 .- 20 - 9.1 挖方路段放样.- 20 - 9.2 填方路段平面位置放样.- 20 - 9.3 填方路段高程控制.- 20 - 1010 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 .- 21 - 10.1 桩基施工.- 21 - 10.2 承台或系梁施工.- 22 - 10.3 墩柱、肋板施工.- 22 - 10.4 盖梁、台帽施工.- 23 - 10.5 垫石施工.- 24 - 10.6 箱梁、空心板安装施工.- 24 - 10.7 防撞护栏及桥面铺装.- 24 - 10.8 注意事项.- 25 - 1111 其他基础设施施工测量其他基础设施施工测量 .- 25 - 11.1 平面交叉口施工测量.- 25 - 11.2 改路及改渠施工测量.- 26 - 1212 路面工程施工测量路面工程施工测量 .- 26 - 12.1 恢复中边线测量.- 27 - 12.2 标高测量.- 27 - 12.3 竣工测量.- 27 - 1313 测量组织机构测量组织机构 .- 27 - 1414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 28 - 1515 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 30 - 省道省道 502502 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1 1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为保证省道 502 项目能按规定的日期顺利通车,确保测量工作在 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顺利实施,以及对路基、桥梁及涵洞变形的及时有效 监测,为路基、桥梁及涵洞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以便于根据测量 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施工方法,确保全线施工顺利、准确,施工安 全可靠,特制订本方案。 2 2 执行标准执行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JF1118-200 (2)GPS 接收机校准规范 CH8016-9 (3)GPS 接收机检定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 (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2 (7)RTK 技术规范 CHT2009-2010 3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由中国五冶集团总承包的省道 502 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 起点位于安东新区遵贵屯村县道 X013 内宝线与新规划 S301 交叉处,途 经高庄、瓦店、辛村、豆公、石盘屯、张龙等乡镇,终点接内黄县城繁 阳一路与 S215 交叉口,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中 S502 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交通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安阳市和内黄县的重要快速通道, 主要承担沿线城镇间的中、短途运输和区域内运输以及部分对外交通运 输、过境交通运输。路线全长 34.907Km。 3.1 本项目线路走向及平纵曲线情况 省道 502 安阳至内黄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大致呈东西走向,如图 3.1 所示。项目平面共设 26 个平曲线交点,平曲线长度占路线全长的 34.824%,最大直线长度:2987.136 米。最大半径为 9000 米,最小半径 为 600 米。全线共设置了 83 个变坡点,平均每公里变坡 2.38 次,竖曲 线长度占路线全长的 50.790%,其中最大纵坡 2.4%/1,最小纵坡 0.02%,最小坡长 264.441m,最大坡长 81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 12000 米/2 处,凹形 11000 米/1 处。 图 3.1 线路走向示意图 3.2 本项目控制点布置情况 本项目设计单位提供 GPS 控制点 38 个,其中 GPS6、GPS19 为孤立 控制点,GPS22、GPS24、GPS29、GPS35、GPS36、GPS38、GPS39、GPS40 共计 8 个控制点遭到不同程度破坏,GPS31、GPS34 位于红线内,能正常 复测使用控制点为 30 个。设计院提供控制点成果如表 3.1。 表 3.1 控制点成果表 点号(m)()( ) 备注 GPS013988787.557545479.51356.391 起点往小桩号 76m 沿小路 再向北 110m 土路边 GPS023988552.102545430.08057.364 同 GPS01 小土路,向南 119m 土路东侧 GPS033988862.084547052.65657.698 茶店坡沟桥左侧 81m 右河 堤棉花地边 GPS043988664.702547057.15655.410 茶店坡沟桥右侧小土路 120m 西边 GPS063989422.376550020.09256.850 S219 西侧学校南侧,新建 水泥路北侧 20m 小路边 GPS073989097.496552395.52256.533 朗固村面粉厂水泥路北侧 375m,小桥南 10m 路西侧 沟边 GPS083988647.635552540.68557.291 内高线左侧路边缘,距朗 固村口 220m GPS093988660.952554023.42955.988 宋梁桥村北 516m 土路西 100m 田地边 GPS103989098.117554167.89855.985 辛村药材基地仝牌北 120m 左侧土路 57m 小路边 GPS113988234.158556664.84955.918 辛村三中西 234m,南 55 米田地中 GPS123988443.427556739.21355.936 辛村三中西 234m,北 158m 土路边 GPS133987740.977558395.38355.721 康隆养鸡场东 279m 右侧 水垄沟南 50m 田地边 GPS143987897.095558497.90755.404 康隆养鸡场东 300m 左侧 水泥路北 116m 东 53m 土 路边 GPS153987269.928560433.98055.912 K15+350 右侧渡槽南 47m 高埂边 GPS163987396.702565097.49655.803 K15+475 左侧土路北 93m 路边 GPS173986970.769562803.39954.415 K17+725 南 44m 小土路边 GPS183987101.734526819.27154.226 K17+725 北 87m 小土路边 GPS193987205.592564009.47755.102 K18+975 南 22m 小土路边 GPS213986977.671565685.62853.615 K20+675 北 111m 距离南边 路边 45m 田地中 GPS223986810.789565619.29453.610 K20+625 南 69m 土路边 GPS233986570.037566729.95653.089 K21+750 南 267m 距离北边 路边 50 米田地中 GPS243986663.964566997.50055.301 K22+025 南 269m 距沟边 78m GPS253986943.089567111.71656.833 K22+150 南 37 米安阳河大 桩号大堤上 GPS263987253.082567151.67253.191 K22+200 北 256m 河边 GPS273987011.745568482.78052.804 K23+575 北 69m 田地中的 4 4 仪器配备仪器配备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部配置中纬 ZTS602LR 全站仪、自动 安平水准仪、中海达 RTK 各一套,各分包单位配置全站仪、水准仪、 RTK 各一套。所有测量工具需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出 具合格证书后方可投入使用。 5 5 测量内容测量内容 本项目测量作业的任务主要分为 2 大部分:大型桥梁施工放样测量 及检查和常规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5.1 施工测量内容 (1)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水井旁 GPS283986643.618568468.46352.666 K23+600 南 295m 田地中 GPS293986792.205570676.72752.524 K25+875 北 571m 田地中 GPS303986009.099570462.17952.357 K25+675 南 272m 保现饭店 前小土路西 400m GPS313985707.130571826.86552.450 K27+165 南 7m 南杨村北田 地中 GPS323985769.176571997.02553.272 K27+300 北 122m 距离东边 路边 16.5m 田地中 GPS333985133.804572383.02055.458 K27+875 南 288m 卫河东大 堤上 GPS343985394.415572475.52655.646 K27+886 南 10.7m 卫河东 大堤上 GPS353985105.521574306.72152.110 K29+763 南 69.8m 距离路 边东 5.8m 田地中 GPS363985320.437574466.72451.989 K29+900 北 169m 田地中 GPS373984462.631576395.17651.320 K31+950 南 68.8m 田地中 的小路旁 GPS383984711.440576421.83451.778 K31+950 北 180m 水井旁 GPS393984237.025578728.23350.643 K34+330 北 191m 田地中小 路旁 GPS403983835.545578659.02350.969 K34+342 南 215.3 水泥路 旁 (3)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4)原地面复测; (5)全线路基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6)全线普通结构物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7)卫河大桥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8)路面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 (9)竣工测量,包含线路中线测量、桥墩垂直度测量、桥面路面净 宽测量。 5.2 监控量测内容 (1)卫河大桥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过程中平面控制及标高测量; (2)卫河大桥浇筑后常规性观测。 6 6 控制网控制网及原地面测量及原地面测量 控制网是整个施工的骨架,是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 原地面复测是对设计院设计的地表情况进行复查,保障我们经济效 益的重要手段。根据本项目现有承包模式,采用项目部和各分包单 位协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保证了各方的利益,也有利于整个测量 工作的顺利推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6.1 地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 6.1.1 施工前平面控制点复测 交接桩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首级 GPS 和线路控制导线的复测工作。 GPS 双频按 B 级复测. 施工复测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设计单位、监理 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控制桩。桩包括 GPS 点、导线点、水准点和线路直线 和曲线上的控制点等。 GPS 点的复测采用标称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 GPS B 级网的技术 要求进行测量, 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5mm+1ppmD,GPS 控制网按 边联式或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观测时卫 星高度角大于 15,有效卫星总数大于 5 颗,观测时段长度不少于 90 分钟,不少于两个时段。 6.1.2 施工前水准点复测 利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对设计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等级按四等水准 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如表 6.1、6.2 所示)。 表 6.1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附合路线或换下周长的 长度(km)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 偶然中误差 M(mm) 每千米高差 全中中误差 Mw(mm)附合线路长环线周长 四等 101515750 其中: Rn M 4 1 L WW N Mm 1 M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测段长度或环线长(km); N测段数;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N水准线路环数。 水准测量 等级 测段、线路往返测高 差 不符值 测段、线 路的左右 路线高差 不符值 附合线路或环线闭合 差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表 6.2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mm) 其中: K测段水准线路长度(km) L水准线路长度(km) Ri检测测段长度(km) n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6.1.3 复测成果计算 平面控制点坐标解算采用 GPS 对应的解算软件进行基线处理,剔除 不合格基线后,通过合格基线间的网型关系进行解算;水准测量将测量 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导入采用平差易或者其他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最 终结果形成控制网复测结果文件,上报业主、监理及设计院。 6.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利用设计院的平面控制点及平面复测成果,对管段内线路及主要结 构物(如桥梁、涵洞、改渠等)进行平面施工控制点加密测量。 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 施工控制网加密前,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技术设计书。 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 GPS 测量的方法施测,采用固定数据约束平差。 加密控制点布设在坚固稳定、便于施工且不易被破坏的范围,按相工 程测量规范关规定进行埋设。距线路中线距离100m。基线边长 300m。相邻控制点间距500m。 6.3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加密测量 为方便施工过程中高程控制的精准性与便捷性,我们需要利用设计 平原平原 四等K20 L20Ri6 院水准点及水准点复测成果,对每个施工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做到平 面控制与水准控制位于同一空间坐标。 加密水准点测量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照 工程测量规范中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 6.4 原地面复测 由于原地面测量是测定中桩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线,首先要确定 横断面的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测定地面坡度变化点的距离和高差。横 断面测量的宽度,应根据测量的宽度,填挖尺寸、边坡大小、地形情况 以及有关工程的特殊要求而定,一般要求中线两侧各测红线外。对于重 点工程地段,可根据需要加密。对于地面点距离和高差的测定,一般只 须精确至 0.1m。 在进行施工前,通过路基横断图标注的与中线支距尺寸进行挖方 开口线与填方坡脚线三维坐标控制。如果实地高程数据与设计高程数据 略有误差,根据实地高程进行略微的调整,保证路基几何尺寸的准确性。 7 7 卫河大桥现浇箱梁卫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及监测及监测 7.1 监测原理及精度要求 7.1.1 监测原理 监测主要内容:主梁挠度、支墩偏位、中轴线偏差、裂纹观察等。 施工控制阶段分为挂篮前移立模完毕、试压前后、浇筑前后和预应力张 拉后,均应对各测点进行量测。施工监测控制基本原理如图 7.1。 理想施工状态 理论分析 计算结果 监测结果 图 7.1 施工监测控制基本原理 7.1.2 精度要求 现浇箱梁实测项目 项次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测量 3 处 2 箱梁顶面高程 10 水准仪:检查 35 处 高度+5,-10 顶宽 30 箱粱底宽 203 断面尺 寸 顶、底、腹 板或梁肋厚 +5,-0 尺量:检查 3 个断面 4 长度(mm)+5,-10尺量:每梁 7.2 主跨施工放样及监测 7.2.1 0#块放样及监测 0#块的施工是挂篮拼装的一个关键部位,直接关系到主梁标准块段 的顺接与整个桥面(底)的高程控制。0#块一般采用墩旁托架式施工方法, 0#块墩旁托架拼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 0#块铺好底板之前, 需要进行压载,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及测得弹性变形数据,压载时需按照 一定压载比例分级进行观测,并作好记录,测得的弹性变形数据供立模 时参考。卸载后进行底板铺设,铺设高程=设计高程+弹性变形+预拱度 值,并借助施工平面控制点对梁边线、块段线进行平面放样。在底板、 腹板、隔墙钢筋绑扎完后,保持与底板的相对高差关系进行内模高程的 定位。在顶板钢筋绑扎完后同样按与底板间的相对高差进行混凝土顶面 施工过程 输出施工结果 调整控制量 的标高放样,点位密度需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有力的保证梁面横、纵向 坡度。在浇注过程中需进行沉降观测。拆模后需进行竣工及变形观测等。 7.2.2 主梁放样及监测 平面控制基准 由于梁宽和梁高的双重影响,给主梁块段平面位置的放样造成一定 的难度,并影响放样效率,为了便于主梁施工放样,可在原控制网的基 础上进行加密,在 0#块上布置主梁平面控制点,加密按低于原控制网一 个等级的要求进行,经严密平差后可作为主梁标准块段施工放样的基准。 点位布置如图 7.2。 图7.2 主梁平面控制点示意图 高程控制基准 在支墩底部(主梁 0#块顶面)上下游侧各布置一个施工水准点,水 准点采用铜棒材料为宜,布设在支墩对角,呈水平方向埋设,悬出 12cm 为宜,此水准点并可作为支墩底部高程观测点永久保存。主梁施 工水准点的测量方法,可借助岸边已布置的高程控制网采用闭合水准测 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往返测量法进行。经严密平差后作为主梁施工高 程的控制依据,施工水准点是主梁施工测量统一的高程基础,又是主梁 线性控制的依据。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保证其不被破坏,需经常检查复核。 主梁施工水准点埋设位置如图 7.3。 图 7.3 主梁施工水准点布置示意 主梁施工放样 在施工过程中,将全站仪架设于 0块上,通过位于地面上远距离 控制点定向后利用极坐标放样法在已浇注块段上放样出可控制未浇注块 段的个临时平面控制点。四个控制点如 7.4 所示。 图 7.4 主梁施工临时控制点布置图 注:1 和 3 点为箱梁边缘点,主要控制桥边线(横向)及未浇块段里程线(纵 向)。2 与 4 点为桥轴线上两点,主要控制挂篮及预埋件横向位置,其中点可控 制未浇块段里程线(纵向)。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利用水准仪通过 0#块上的已知水准点对模板高 程进行控制测量,记录其数据并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指导施工人员进 行模板调整。 挠度观测点布设 为了及时掌握主梁线形的变化,考虑到主梁混凝土顶面平整度由于 人为操作原因控制并不是那么完好,有必要用梁底标高进行线形控制, 而梁底标高随着主梁块段施工的延伸,不太容易测出,故先在混凝土浇 注前每个施工块段的断面上埋设三个高程观测点,三个高程观测点分别 为梁前端的上、下游边腹板和桥梁中线点所对应的梁顶面,在混凝土浇 注后观测梁底和高程观测点间的高差,以相对高差为基准,以后每次只 需观测测点高程就可以推算出梁底高程。这样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 同时也可以观察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为了方便测量,观测点宜用螺 帽预埋并与梁顶层钢筋进行焊接,露出混凝土表面高度以 1-2cm 为宜。 主梁高程观测点位置埋设如图 7.5。 图 7.5 挠度观测点布置示意 7.3 边跨现浇段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我项目边跨现浇段在支架上浇筑完成。支架应 进行预压以确保安全和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按实测的弹性变形量和施工 控制要求,确定立模标高和预拱度。 7.3.1 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安装平联焊接安装桩顶承重 横梁安装纵梁安装分配梁支架安装分配梁安装模板安装。 7.3.2 支架预压观测 观测点布设 在箱梁底板模板选取若干点作为观测沉降的标准点。测量时选用足 够的预测点,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预压前在底模上布设 5 组观测 点,每组 5 个点,距墩 2m 处布设一组,1/4 跨径及 1/2 跨径布设一组。 加载及观测步骤 观测次数为加载前、加载过程(采取多次分级加载进行预压)、加 载完成后及卸载完毕,观测应认真、准时,确保数据准确,采用水准仪 进行沉降观测,具体步骤如下: 1、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每点的初始标高 H1。 2、按照多次次加载的顺序进行,中间每级加载完成后,对支架进行 一次观测,最后一次加载后进行 48 小时跟踪观测,每次观测都要根据 观测记录计算支架在两次观测时间之间的沉降情况。 3、对最后一次加载结束后立即进行各测量点的标高值 H2 的观测,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4、测量卸载前各测量点标高 H3。 5、预压持续时间根据支架观测情况确定,若沉降量或支架形变没有 趋于平缓,则适当延长预压时间,直至支架变形及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 (连续两天沉降量小于 5mm)即可卸载,卸载按照加载时分级进行逐级 卸载,每级卸载后都要对支架进行观测,计算支架的弹性变形情况。 6、观测卸载后各测量点标高 H4。 7、观测成果的整理。单独计算各观测点变形量,求取各观测点变形 量均值(弹性变形量计算式:H1=H3-H1,非弹性变形量计算式: H2=H4-H1)。 8、预压过程中应连续不间断进行沉降观测,沉降量控制在 2mm/2d 或 1mm/d 为支架预压合格。 7.4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 7.4.1 挂篮压载试验目的 检验挂篮整体受力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消除挂篮非弹性 变形并测量挂篮在设计荷载下的弹性变形值,为梁段施工线形控制提供 数据,并检验挂篮的安全可靠性。 7.4.2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 挂篮拼装完成后,为有效的消除挂篮施工时的塑性变形,实测挂篮 本身在加载状态下的弹性变形,需对组拼后的挂篮进行加载试验。采用 等效荷载模拟梁重量并进行挂篮最大面工况下加载做挂篮结构安全检验。 贝雷梁挠度观测点布置在贝雷梁的前吊点、中支点及后支点上,挂篮塑、 弹性变形测点布置在主纵梁、后横梁及前横梁横截面上。主梁变形观测 点布置在已浇注梁前端的高程观测点上,支墩变形观测点布置在已浇注 支墩的桥纵向侧面上(用反射片粘贴在混凝土侧面)。在挂篮试验前需 进行各测点的初始值测量,每级加载后需分别进行贝雷梁挠度观测、挂 篮挠度(塑、弹性变形)观测、主梁变位观测及支墩变形观测。加载完成 并持荷后开始按加载的逆过程分级卸载,同时测量各级卸载后的各项变 形值。直到荷载卸至零为止。 7.4.3 挂篮压载试验测量数据处理 根据挂篮加载前后测量的变形值,将试验中挂篮各级荷载与其对应 的挠度值绘出荷载挠度曲线(挂篮的弹性变形曲线)。计算获取挂篮在 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变形参数,为主梁节段正式施工提供依据。 7.5 调整挂篮前端立模标高的方法 7.5.1 固定时间段 为了消除温差给挠度带来的影响。合理的确定立模时间,需对主梁 温度、挠度进行 24 小时进行变形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和 主梁线形变化曲线。根据多次观测数据显示在早晨太阳未出来前温度相 对比较稳定、变化区间小。因此,为了消除温度对箱梁挠度的影响,将 立模时间安排在温度变化较小的凌晨进行。 7.5.2 相对高差法 由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受工期的影响,往往需要调整挂篮前端标高的 时间在中午或下午,为了确定实际施工温度下的立模标高,可在凌晨温 度变化较小的时间段测出已浇注梁前端的底板高程(待浇段的上一块段) 。在已知相邻块段梁底高程的前提下运用相对高差法对未浇梁段底板标 高进行调整。采用相对高差法计算公式如下: hi=Hi-Hi-1+f 式中:hi第 i 节段实际温度下调整时控制性高差 Hi第 i 节段理想温度下理论梁底标高值 Hi-1第 i-1 节段理想温度下实测梁底标高值 f第 i 节段挂篮预留变形量之和 (f = f 1+ f 2- f 3+ f 4+ f 5) 在主梁每节段悬出长度很短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在不同的温度下主 梁未浇梁段前后相邻两个块段的高差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调整时只要以 测得的已浇注梁底绝对高程为基准,在合理的确定了预留变形量参数后, 采用相对高差法并可任意时间段进行未浇注块段的标高调整。 7.5.3 绝对高程法 在实际施工中,某些工况下的高程测量由于工期限制需要立即进行, 此时只能使用绝对高程法进行测量,所以在偏离主梁恒温区用绝对高程 测量要怎么样消除温差影响是关键。 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包括季节温差、 日照温差、大气温差等,季节温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比较简单,其变化 是均匀的。日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尤其是日照作用,在高程控制实施过 程中,温度变化对标高控制的影响主要是日照温差引起各悬浇节段的挠 度变化,其挠度变化规律是气温升高时梁端下挠,气温降低时梁端上挠, 因此为了摸清箱梁温度在各时间段的分布及对线形的影响情况,在梁体 上布置温度观测点对未浇梁的前三个块段进行 24 小时的温度观测与挠 度观测,每 2 小时一次,作好纪录,进行统计并绘制成表供未浇梁段高 程测量时使用。 在熟悉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在张拉的当天从主梁恒温区开始观测温 度在每时间段内的变化幅度,与上述时间段保持一致一直测到需要进行 高程测量时,只需温度测量无须挠度观测,日照温差对立模标高的修正 值可参照以下计算公式: ht=(Ti*Vi) 式中:Ti-第 i 区段的温差 Vi-对应 Ti 区段的每度量值 按线性关系先推算出未浇块段各时间区段内每度影响的量值,根据 采集的数据分别用各时间段温度差乘以对应各时间段内每度的量值,将 各区段日照影响的挠度值进行累加(从进行高程测量的时间段开始一直 累加到主梁恒温区段结束)即可得出总的变形参数。由于受日照影响白 天每度影响量值比没有日照影响的区段量值要大的多,不能笼统的用测 得的总温差减去主梁恒温时的温度再乘以平均每度量值,这样计算的基 准是把每个时间段内的每度量值当成一个定值来处理。为了消除或减弱 日照温度影响,要把各时间区段分别进行温度及挠度统计,在晴天可参 照有日照影响的区段数据进行变形参数改正,在阴天可参照没有日照影 响的区段来进行修正,即只进行温度影响修正而不需进行日照影响修正, 在主梁恒温时间段和雨天可不进行修正。需进行高程测量时直接测出主 梁挂篮前端绝对高程,同时扣除日照温差影响的修正值,就能得到与主 梁恒温区时测得的高程相近的结果,以此类推进行此工况下其它主梁块 段的高程测量。 8 8 涵洞施工测量放样涵洞施工测量放样 8.1 施工放样流程 (1)通过涵洞中心桩号及与主线的交叉角度计算出涵洞开挖线,并 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进行放样并标记下挖深度。 (2)开挖及垫层施工完成后,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对基础进行分段 测量放样,并预留沉降缝。 (3)根据涵洞基础分段放样数据,利用全站仪对涵身进行分段放样, 并对涵身模板顶部进行校正测量,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利用自动安平 水准仪对涵洞顶模板进行测量,在模板上刻画出涵身的标高线用于标高 控制。 (4)涵身完成后,通过全站仪分段放样台帽四个角点,立模后通过 对台帽顶部各关键点放样进行台帽模板检测,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对台帽 模板顶进行测量,并在模板上标记标高刻度线。 (5)台帽施工后,进行盖板安装。 8.2 施工放样注意事项 (1)涵洞中心桩号及与主线的相交角度、各部位的尺寸及标高等 数据都需要严格的核算方可投入使用。 (2)所有放样坐标数据均需由第二人单独复核后,达到数据一致 方可进行使用。 (3)基坑开挖前需要对涵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原有地表及附近现 有水流进行高标测量,防止因测量不到位导致进水口标高低于涵洞过水 面标高,或者出水口标高高于涵洞过水面标高,因涵洞无法顺利导流而 影响涵洞的正常使用。 (4)涵洞墙身放样时建议把顶部位置同时放样在底板上,方便控 制墙体坡度及下一步施工所需操作面。 (5)台帽放样时必须给盖板留足空间,防止因台帽制作过程中产 生的偏差导致盖板无法施工。 (6)下一道工序施工放样前必须对上一道工序做好空间位置检测, 及时纠正存在的错误,上一工序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放样工 作,将因测量而引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9 9 路基施工测量放样路基施工测量放样 9.1 挖方路段放样 (1)清表后,利用全站仪采集开挖线附近高程点,结合边坡坡比反 算开挖线位置,多次反算后放出开挖位置。 (2)根据坡脚线高程放样坡脚线大致位置,在边坡开挖到高程点附 近后对坡脚线进行精确放样,指导挖掘机开挖。 9.2 填方路段平面位置放样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 脚线,直线段每 20 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 10 米和 5 米一 个桩,并注明填筑高度。 (2)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五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 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实际填筑宽度需大于设计宽度 50cm。 (3)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 路基填方的设计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整坡面。 9.3 填方路段高程控制 清表后利用全站仪或者水准仪对清表夯实后的高程进行测量,计算 出各段需要填筑的厚度,再根据每一层施工要求进行逐层填筑,每层填 筑前后均需要进行高程控制,并在中边桩附近设置标高刻度线指导施工。 1010 桥梁施工测量桥梁施工测量 本项目包含 2 座大桥,8 座中、小桥。桩基础使用全站仪进行平面 放样控制。系梁、立柱、盖梁、支座垫石、预制梁安装等部位使用全站 仪进行平面位置放样,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或者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 全站仪所使用的控制基线必须覆盖整座桥,采用长边控制短边原则进行 施工放样,控制点需布设于桥梁两侧通视情况较好且利于保存的位置。 10.1 桩基施工 先在原地面测出设计桩位中心点,打入木桩,并在木桩上钉上钉子, 桩基开孔安装护筒完成后后,在护筒周围一定距离内放出十字方向线, 钉上稳固钢筋,并用自喷漆或者红油漆作标志,拉悬线便可以恢复中心 点位,便于后继施工中心对位,以及下钢筋笼。 护筒顶标高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或者全站仪测量,并将高程点位置 用油漆标志于护筒上。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桩基质量检验标准为: 孔桩实测项目 10.2 承台或系梁施工 在桩基竣工后,在桩头上钉上钢钉或涂上油漆标志,标志出理论的 桩基或墩柱中心点,并由监理工程师复核测量。同时要求将桩头附近的 地面整平用水平尺检查,便于模板的中心对位及调整垂直度。在开挖基 坑并平整后,放出承台或系梁十字方向点,据此拉悬线便可以恢复承台 项次检 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群桩 100 1 桩位 (mm) 单桩 50 全站仪:每桩检查 2 孔深(m)不小于设计测绳量:每桩测量 3 孔径(mm)不小于设计探孔器:每桩测量 4 倾斜度(mm) 0.5%桩长,且不大于 200 垂线法:每桩检查 5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50 水准仪测骨架顶面 高程后反算:每桩 检查 中心点位便于立模、检查承台模板顶口偏差;吊垂线检查垂直度;测量 承台四角点坐标来检查承台位置。检查合格后,在模板上放出十字中心 线,检查墩柱预埋钢筋的位置。 承台顶标高均采用者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并将高程点位置用油漆 标志于模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