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第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七讲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第八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九讲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第十讲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十一讲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十二讲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上一章偏重于从理论方面说明宏观经济政策,本章则偏重于从实践方面论述。前者是理论基础,本章是实际操作。正如前一章所述,宏观经政策有计划和市场两种类型,本章所讲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属于市场调控类型。,第六讲宏观经济政策实践,6.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6.2财政政策6.3货币政策6.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6.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6.1.1经济政策6.1.2充分就业6.1.3物价稳定6.1.4经济增长6.1.5国际收支平衡,6.1.1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6.1.2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由于测定其它要素的利用状态非常困难,因此,一般以劳动要素的利用状态来作为衡量尺度。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完全就业,仍然存在失业。几个与失业相关的概念: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口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6.1.2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于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自愿失业:工人由于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事业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当非自愿失业不存在时,或者说,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时,经济就处于充分就业状态。,6.1.3价格稳定,是一个宏观概念,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平减指数价格稳定不是商品价格固定不变,而是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正常现象,甚至对宏观经济有利,6.1.4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一般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6.1.5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6.2财政政策,6.2.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6.2.2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6.2.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6.2.4国家预算6.2.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6.2.6赤字与公债6.2.7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6.2.8拉弗曲线,6.2.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财政政策含义: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收入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公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财政支出财政购买支出-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6.2.2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自动稳定功能。一般有: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注意:只能减缓经济的波动而不能扭转总趋势。,6.2.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又称权衡性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减税、增加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时增税、减少支出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实践:从大萧条到六十年代疑问: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政策时滞是多长?挤出效应有多大?不确定性如何排除?,6.2.4国家预算,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预算赤字:收支-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平衡。这就是说,萧条时期可以留下预算赤字,但需要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来弥补,从而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衡的做法。,预算平衡不是财政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要保证经济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下持续增长。需要赤字时就赤字,需要盈余时就盈余。尤其在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借债发展,发展还债。,-功能财政(赤字财政政策),6.2.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影响预算盈余的两个因素:财政政策的变动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为使预算盈余成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而提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如果:YY,则,BSBS如果:YY,则,BSBS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紧缩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扩张意义:消除了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向。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问题。,6.2.6赤字与公债,功能财政导致了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的积累弥补赤字的途径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两种政府借债又分为:向中央银行借债(增发货币)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公债作用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能够在短期内弥补财政赤字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负担,6.2.7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财政管理体制对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具有十分强烈的作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支出分为中央政府支出与地方政府支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预算各自分开、自求平衡中央对地方的调节是通过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方式实现的,6.2.8拉弗曲线(属于供给学派理论),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所以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但是,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它们会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税基础的缩小,政府税收的总量因此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启示:财政收入不能为增加税收而一味提高税率,而必须审时度势,将税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T税收,0,t*,T*,6.3货币政策,6.3.1银行体系6.3.2活期存款的创造和货币供给6.3.3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6.3.4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6.3.5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它途径6.3.6其它货币政策工具,6.3.1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为主的企业资产业务放债、投资负债业务吸收存款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它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宏观经济。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贴现国库券、发行和购买公债)与国外发生金融业务关系发行货币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银行(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政策性银行,为了执行政府某一方面政策而设立的银行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6.3.2活期存款的创造和货币供给,(1)假设条件(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3)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4)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1)假设条件,没有超额准备金任何支付只用支票而不用现金银行存款只有一种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无定期存款),准备金,为了应付日常支付而不贷放出的资金。准备率:准备金和银行存款的比率。法定准备金: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缴纳给中央银行的其存款的一部分。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贷款,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银行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账户,商业银行,客户,(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准备金率20%),甲客户,存入20万,银行A,4万法定准备金,16万贷款,乙客户,存入16万,银行B,3.2万法定准备金,丙客户,12.8万贷款,银行C,存入12.8万,2.56万法定准备金,10.24万贷款,丁客户,.,(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轮次存款累计存款总额1202021636312.848.8410.2459.0458.19267.23266.553673.785675.2422879.0234884.19430483.222784.0100R(最初存款)20D(存款总额)=-=-=100rd(法定准备率)20%,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D=R+R(1-rd)+R(1-rd)2+R(1-rd)n=R1+(1-rd)+(1-rd)2+(1-rd)n=R/1-(1-rd)=R/rdk=D/R=1/rd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准备金总额=R=Drd,(3)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总结:,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如果银行有超额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率为re,即re=Re/D则乘数为实际准备金为R=Drd+Dre市场贷款利率上升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上升银行的超额准备率降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己多留准备金实际准备率上升,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假定现金和活期存款成比例:rc=C/D则,(4)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现金)-高能货币(强力货币)H=R+C=Rd+Re+C货币供给:M1=C+DM1=C+DC=rcDRd=rdDRe=reDH=C+Rd+Re=(rc+rd+re)D,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2),货币创造乘数:将上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D,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3),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操纵的因素:H、rd;此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率间接影响re商业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re工商企业和消费者:rc,6.3.3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P=R/r这种关系存在于一切市场金融市场当中,6.3.4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借改变实际货币供给量(M)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变动H)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动rd)中央银行的再贴现(间接影响H和re),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其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政策有: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反之。,中央银行的再贴现,6.3.5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它途径,利率变动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利率下降带来的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升,进而产生收入效应银行准备金增加带来的效果汇率变动的影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的变化,6.3.6其它货币政策工具,道义劝告垫头规定(规定证券交易的自有资金比例)规定分期付款的比例及期限直接的信用干预利息率上限,6.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大萧条契机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政策凯恩斯经济学与有效的财政政策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相机抉择”“滞胀”与凯恩斯主义危机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供给学派的减税政策理性预期与政策无效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6.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6.4.1货币学派6.4.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6.4.3新凯恩斯主义6.4.4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6.4.1货币学派,1、新货币数量论2、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3、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1、新货币数量论(1),凯恩斯只注意到利息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忽略了财富对货其需求的影响。也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弗里德曼提出了新货币数量论。,1、新货币数量论(2),M/P=fy,w,rm,rb,re,(1/P)dP/dt,u式中:M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M/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y表示实际的恒久性收入,在此也代表总财富;w表示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rm表示预期的货币收益率;rb表示预期的债券收益率;re表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P)dP/dt表示预期的实物资产收益率,即通货膨胀率;u表示其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1、新货币数量论(3),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总财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回报率其它因素,2、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在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3、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提倡“收入指数化”。实行负所得税制度。提倡浮动汇率制。,6.4.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代表人物与理论特征2理性预期学派的的基本理论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4影响,1代表人物与理论特征,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理论特征: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2、理性预期学派的的基本理论,1、个体利益最大化2、理性预期3、市场出清4、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假说(1),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理性预期是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而进行的的预期。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Xet=E(Xt/It-1)式中:X是经济变量,Xet是t-1时期对t时期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测值,It-1是t-1时期经济过程所反映的信息集合,E(Xt|It-1)是t时期经济变量X在t-1期信息集合条件下的期望值。理性预期假定,只要经济主体的预期是理性的,t-1时期预测t时期的经济变量值Xet将与t-1时期Xt的条件期望值E(Xt|It-1)一致。,理性预期假说(2),理性预期弱假说:在形成关于某一经济变量未来值的预期时,理性经济当事人心目中会找到该变量的一些决定因素,它会最佳的利用关于这些决定因素的所有可公开获知的信息。即预期是经济当事人按照效用最大化行为理性形成的。理性预期强假说:经济当事人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市场出清,无论劳动市场还是产品市场,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状况迅速进行调整,因而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供求总是均衡的。,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在每一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果都是“市场出清”的,是经济当事人是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做出的左右供求反映的结果。当交易中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时,交易中所有可能的获益已经被穷尽。均衡时经济处于自然率水平上,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1)政策无效主张(2)反通货膨胀的真实成本(3)动态时间不一致性,信誉以及货币规则(4)增加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5)经济计量政策评价的卢卡斯批评,(1)政策无效主张,假设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则理性的经济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到其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水平上不变。即使短期内也是这样,即货币是“超中性”的,政策无效。与此相反,当局出乎当事人的预料,在未宣布其打算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错误的预期会导致当事人改变决策,短期内会改变产出。只有政策违背预见的情况下才影响产量,但经济当事人会在新的预期时把原来的政策考虑进去,所以政府不应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政策无效主张,P0,P1,P2,YN,Y1,A,B,C,SAS0,SAS1,AD0,AD1,LAS,(2)反通货膨胀的真实成本,赞成货币主义关于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增长造成的的观点。对于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凯恩斯主义认为要付出巨大的产量和就业代价。而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被人们相信的预告的货币收缩将使理性经济当事人立即向下矫正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上货币当局降低通胀的成本可以为零。,(3)动态时间不一致性,信誉以及货币规则,如果经济当事人是理智的,则政策问题就以理智对手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个动态博弈的形式出现。则会出现事先和事后最优之间的差异(时间不一致),从而出现政府背弃诺言或以前政策的激励。时间不一致将极大地损害所宣布的政策的信誉。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政府进行欺骗的激励会减弱,具体取决于目前所得与未来成本的比较。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则会避免或减少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相机决策权引起的信誉问题。,(4)增加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是持续出清的条件下,增加产量,降低失业(自愿失业)的适当措施是那些增强微观经济激励,促使厂商和工人供给更多产品和劳动的政策。,(5)经济计量政策评价的“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抨击了使用大规模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价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的作法,因为这种模拟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当政策变化时,模型的参数保持不变。卢认为:面对政策变化,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参数不会不变,因为经济当事人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他们的行为。意义: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期不到新的政策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利用既有模型的模拟就不能预测其他政策体系的效果。,4、影响,引起了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理性预期革命”政策变化可以影响预期的含义深入人心,6.4.3新凯恩斯主义,1代表人物2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3理论特征4新凯恩斯主义基本假设5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6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1、代表人物:,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费尔普斯、斯蒂格利茨、格特勒和伯南克等人。,2、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没落的两个主要原因:统计检验上失败(菲利普斯曲线在70年代时失灵)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原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违反了微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在三个命题上一致: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超额供给经济中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而必要的,3、理论特征:,(1)反对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理论的机械结合,试图给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一个不同于新古典传统的微观基础。,4、新凯恩斯主义基本假设,(1)非市场出清假设:与原凯恩斯主义不同:原假定名义工资刚性,新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名义工资粘性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2)经济当事人是坚持最大化原则的经济人(3)理性预期假设,5、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与新古典认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垄断竞争企业。在此基础上,新凯恩主义主要致力于解释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或刚性的原因。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所以相当繁杂。,5、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2),名义刚性:名义价格变动的比例不同于名义需求变动的比例,就出现了名义刚性实际刚性:如果某种因素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或存在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或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粘性,正是刚性就出现了。,名义刚性,名义工资刚性费希尔和泰勒的长期劳动合同理论名义价格刚性“PAYM见解”(帕金、阿克罗夫、耶伦、曼昆)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调整价格会导致利润的“二阶”降低,菜单成本理论,实际刚性:,真实价格刚性:密集的市场外部性顾客市场模型价格刚性与投入产出表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根据价格判断质量真实工资刚性:隐含合同模型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公平模型局内人局外人模型,6、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抑制价格粘性,修复市场机制。国家干预劳工合同,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国家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贷款担保降低市场利率。,6.4.4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1、在长期,一国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名城市协管员笔试考题、考点带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中国隐藏式闭门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依普黄酮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机红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无线通讯器材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高速艇配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台车翻转式电阻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北素描联考真题及答案
- 社区照看帮助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年中国源网荷储一体化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咨询
- 客服经理资质考前练习题库(327道)
- SL-T+62-2020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HYT 251-2018 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正式版)
-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 中医馆社区义诊活动方案策划
-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台账
- 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培训课件
- 2023急性中耳炎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人工智能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 名扬传奇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