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_第1页
杂诗十二首_第2页
杂诗十二首_第3页
杂诗十二首_第4页
杂诗十二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杂诗十二首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知道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细心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师生共同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 “ 归隐田园、独善其身 ” 的人生选择,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教法教学重点:朗读品味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抒发 的悲哀寂寞的情感。教学方法:涵咏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味,讨论作者人生选择的意义。教学设想: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 l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先生去我2 / 7 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 “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 下面让我们与陶公对饮畅叙。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 352 或 365 或 372 或 376 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 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 “ 异书 ”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 “ 猛志逸四海 ” 和 “ 性本爱丘山 ” 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 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 125 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三、朗读赏析 3 / 7 1齐读前六句,概述诗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 “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 。这是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 “ 风来 ” 、 “ 夜中 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 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 房户、枕席 ;“ 气变 ” 与 “ 不眠 ” 两句中 “ 易 ” 和 “ 永 ” 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 “ 夕 ” 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 “ 夕 ” 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 “ 悟 ” 和 “ 知 ” 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诗歌的后六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讨论明确:生命是孤独的,不仅 “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 ,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 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焉能不 “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 呢 ! 时间交替,生命凝止 ;宇宙无垠,生命孤独 ;生命的好戏还未上场,时间的舞台已经撤走。这就是杂诗第二首意象的深层结构。 4 / 7 4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 1.生死之悲, 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 4.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 5通读整首诗歌体会独特的艺术构思 讨论明确: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6自主朗读探究诗歌的主旨 讨论明确: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 “ 荡 荡空中景 ” 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 “ 天寒 ” 衬托出 “ 心寒 ” ,刻画了自己 “ 不眠 ” 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了“ 不眠 ” 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5 / 7 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作中的一首。这种思想在杂诗十二首其一、拟挽歌辞等诗中多有体现。 四,课外讨论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评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前后,陶渊明 50岁时所写,共 12 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 10 年之久了。在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 “ 浑身静穆 ” ,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此诗起首处气势恢弘: “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 万里河山一片宁静肃然,笼罩在月光之下。望着这浩荡空阔的景象,诗人的心被感动 了。正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刘勰文心雕龙),浩渺长空,星转斗移,又一次鼓动起诗人潜在的激情。接下来四句, “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 冷风入户,使诗人感悟到季节的交替、时光的流逝,思绪万千,彻夜难眠。这四句诗承上启下,由此转入伤感悲戚的格调。诗人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6 / 7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杂诗 其五)。但是频繁的战乱、黑暗的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独善其身。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 (饮酒 其五),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可是济世之志未泯,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在这样一个晚上,无边的月色,高远的长空,又把它从诗人心底牵引出来。想起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中年的官场磨难,直到行将老矣的现在,怎能不让诗人感慨万千呢!然而 “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 ,漫漫长夜里,只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为夜深无人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从阮籍的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以至后来李白的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等等诗句中 ,都不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也更深的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