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PPT 241页)_第1页
财务会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PPT 241页)_第2页
财务会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PPT 241页)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重点与难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第一节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一、要素费用分配概述(一)产品明细帐的设置是按产品品种设置和登记的,帐内按成本项目(要素费用)分设专栏,应处理和区分好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关系,注意直接费用与直接计入费用的关系,即:是直接费用不一定是直接计入费用。(生产领用材料-直接材料-直接费用,当一种产品耗用-直接计入费用,当多种产品耗用-间接计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当生产一种产品-直接计入费用,当生产多种产品-间接计入费用),产品生产成本明细帐2008年10月产品名称:A产品单位:元,(二)间接费用的分配,1、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分配正确计算成本的关键,直接追溯法,分摊法,动因追溯法,直接追溯法,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指基本生产的产品)而且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应单独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费用,应先记入“制造费用”总帐科目及所属明细帐有关的费用项目,然后通过一定的分配程序,转入或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所属明细帐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分摊法,遵循“受益”原则选择分配标准应考虑的问题分配标准的主要种类,分摊法,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应该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即分配依据的标准与分配对象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分配结果比较合理,而且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计算比较简便。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主要有:成果类、消耗类、定额类,例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成果类,例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消耗类,例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定额类,按成本产生的动因为标准来分配费用的方法。动因有: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动因追溯法,2、费用分配公式,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三)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如果是某种产品的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如果是几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难点,间接计入费用在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分配程序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分配成本,转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2.对于用于辅助生产或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总帐,首先,然后,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销售费用总帐,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管理费用总帐,财务费用总帐,3,注意,各项各要素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进行的,并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记各种成本、费用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1)各项基础工作及费用分配一般要求材料的计价(实际成本计价、计划成本计价)建立健全材料的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帐面盘存制)实地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凭证制度一般要求:P68-69,1、原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归集与分配一般程序,(3)分配对象,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直接或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所属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1,车间间接消耗材料费,2,计入“制造费用”总帐及明细账,3,销售部门、厂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费用,分别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总帐及明细帐的借方,(4)材料成本的分配方法,常用的分配方法,产品重量比例法,产品体积比例法,如果材料有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则材料费用可采用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重难点,材料费用分配率,=,几种产品共耗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某种产品应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多种产品共同消耗一种材料),某企业8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耗用原材料8000千克,每千克5.4元,本月产量为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甲产品6千克,乙产品5千克,其材料费用分配结果如下:,例如,材料费用分配率,=,80005.43000+2000,=8.64,=20008.64=17280(元),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6=3000,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4005=2000,1,2,3,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30008.64=2592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解答,若管理上需要消耗量的资料,材料费用分配率=8000/5000=1.6甲产品应分配的消耗量=30001.6=4800(千克)乙产品应分配的消耗量=20001.6=3200(千克)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48005.4=2592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32005.4=17280(元),调整公式为:,若原材料发出为计划成本,则必须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要求: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所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的计划成本105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千克,乙产品12千克,本月产品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实例,原材料实际成本,=10500+10500(-2%)=1029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1029010015+5012,=4.9,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15004.9=735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6004.9=2940(元),1,2,3,解答,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多种材料)一般程序为(1)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2)计算单位原材料定额费用应分配原材料实际费用(3)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实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领用A、B两种主要材料,共计3762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150件,乙产品12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A材料6千克,B材料8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A材料9千克,B材料5千克。A材料单价10元,B材料单价8元。计算分配如下:,(1)甲、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甲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506109000(元)B材料定额费用150889600(元)甲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18600(元)乙产品:A材料定额费用12091010800(元)B材料定额费用120584800(元)乙产品材料定额费用合计15600(元)(2)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分配率37620/(18600+15600)1.1(3)甲、乙产品应分配材料实际费用甲产品:186001.1=20460(元)乙产品:156001.117160(元),(5)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实际工作中,各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按车间、部门和材料类别,据归类后的领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5)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表3-1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1、编制记账凭证,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5750乙产品1045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710锅炉5000制造费用840管理费用484贷:原材料34234,2、登记相关的账簿,补充练习,1、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共消耗某材料元。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公斤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公斤件。产品产量为件,产品产量为件。要求: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并作出会计分录。,2、假定甲、乙产品领用A、B两种材料共计6648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1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为:A材料5kg,B材料8kg;乙产品消耗定额为:A材料7kg,B材料9kg,A、B材料计划单价为12元和14元。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解答(2题),(1)甲产品:20051220081434400(元)乙产品:100781210091421000(元)(2)分配率=66480(34400+21000)=1.2(3)甲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344001.2=41280(元)乙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210001.2=25200(元),2、职工薪酬的核算,(1)职工薪酬与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职工薪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这些项目都应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职工薪酬,考勤记录产量和工时记录()工作通知单()工序进程单()个人工作台帐工资卡,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案例,小王与小李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同班同学,他们虽不在同一个单位就职,但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并且工资水平完全一样:月薪3500元。于是两人常于周末小聚一番,以贺新生活的开始。上周有大学同学自外地来,小王与小李各自向单位请事假两天,分别陪老同学游览了本地的风景名胜。到了月末,小王喜滋滋地领到了本月工资,虽然上周请了两天事假,但仍领到了3165元的现金,于是,忙打电话告诉小李,可一通电话,小王傻了,因为人家小李本月领了3267元的工作,比自己多了102元,这还了得!一定是会计算错了。放下电话,小王就急急忙忙向会计室走去。小王能找回比小李少得工资吗?,(2)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适用于不能采取计件的工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工资的计算。在计时工资制下,工资计算又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1)月薪制,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每月按规定出全勤,就可以获得固定的月标准工资。若发生病假、事假和旷工缺勤,则将缺勤工资从全勤工资中扣除。又称“扣缺勤法”。,计时工资的计算,关于缺勤应扣工资的有关规定,1、对旷工和事假缺勤应按100%扣发缺勤日的全部工资;2、对因公负伤、探亲假、婚伤假、产假等缺勤,不扣工资3、对病假缺勤,则应按病假期限和工龄的长短扣发一定比例的工资。扣发标准如下:,月薪制的计算公式应付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扣款缺勤扣款=事假天数日工资标准(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扣款率日工资标准(率)=月标准工资月工作日数,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A、按30天计算要点: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视为出勤,照付工资,但连续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应按缺勤处理,扣发工资。B、按20.83天计算(365-104-11)/12(104为全年双休日,11为法定节假日)要点:无论月大月小,每月应计工作日数均固定按20.83天计算。双休日、节假日不付工资,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2019/11/29,月薪制的计算【举例】,职工刘红的月标准工资为400元,本月请事假5天(其中有两天为双休日),病假3天(其中有一天节日)、工龄7年,病假扣发工资比例为10%。,日工资率40030=13.33(元)应付计时工资=400-513.33-313.3310%=329.35(元),1、按月30天计算,2019/11/29,月薪制的计算【举例】,职工刘红的月标准工资为400元,本月请假5天(其中有两天为双休日),病假3天(其中有一天节日)、工龄7年,病假扣发工资比例为10%。,2、按月20.83天计算,日工资=40020.83=19.2元应付计时工资=400-319.2-219.210%=338.56(元),2019/11/29,每月按职工月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率计算职工应得计时工资。病事假规定如前。这种方法又称为“出勤工资累计法”。应付计时工资=月出勤日数日工资率+病假应发工资病假应发工资=病假日数日工资率应发比例,(2)日薪制的有关规定及计算公式,2019/11/29,A、按30天计算要点: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视为出勤,照付工资,但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应按缺勤处理,按比例发工资。B、按20.83天计算要点:无论月大月小,每月应计工作日数均固定按20.83天计算。双休日、节假日不付工资,缺勤期间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付工资。,日工资的计算方法,2019/11/29,【举例】依前例,职工刘红的月标准工资为400元,本月请假5天(其中有两天为双休日),病假3天(其中有一天节日)、工龄7年,病假扣发工资比例为10%。设本月日历天数31天,其中有8天双休日和1天节日。出勤17天=31-(9+3+2)31-(5+3)=23或17+(9-3)(双休、节日视为出勤),日薪制计算举例,刘红本月实际出勤17天。按30天计算:日工资=40030=13.33元应付计时工资=(31-5-3)13.33+313.3390%=342.58(元),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40020.83=19.2元应付计时工资=1719.2+219.290%=360.96(元),习题,兴华工厂工人李冰,月标准工资300元,2002年3月有9个双休日,李冰病假四天(含2个休息日,李冰的病假扣款率为20%),事假3天,李冰当月应得奖金200元,夜班津贴120元,其他各种津贴80元,代扣款项80元。要求:1.采用“月薪制”按每月工作日30天和20.83天计算应付工资。2.采用“日薪制”按每月工作日30天和20.83天计算应付工资。,解答,月薪制1.按30天算日标准工资:300/10=10元/天(300-310-41020%)+400-80=582元2.按20.83天算日标准工资:300/20.83=14.4元/天(300-314.4-214.420%)+400-80=571.04元日薪制1.按30天算(17+7)10+41080%+400-80=5922.按20.83天算1714.4+214.480%+400-80=587.84,计件工资按结算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和工时记录中登记的每一生产工人完成的工作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并与生产工人结算的工资。*废品若是由于料废,应按计件单价照付工资;若是由于工废造成的,均不付工资。某工人应得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计件单价+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计件工资的计算,产品的计件单价是根据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和该等级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率计算求得的。如:A、B两种产品由丙工人加工。A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0分钟;B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8分钟。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5元。则两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计算如下:A产品计件单价=(530)/60=2.5(元)B产品计件单价=(518)/60=1.5(元),例:某工人本月加工A、B两种产品,A产品210件,B产品130件。验收时发现A产品料废6个,工废4个;B产品料废3个。该工人月标准工资为720元,制造A产品定额工时为30分钟,B产品定额工时为1小时。试计算该工人本月应得计件工资。,该工人小时工资率=720/30/8=3(元/小时)A产品计件单价=(303)/60=1.5(元)B产品计件单价=13=3(元)应付计件工资=(210-4)1.5+1303=699(元)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计件单价不同的产品,为简化核算手续,也可将各种产品的产量折合为定额工时,再乘以小时工资率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各种产品定额工时总额小时工资率上例各产品定额工时总额=(210-4)30/60+1301=233(小时)应付计件工资=2333=699(元),(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是根据某一集体完成工作量的多少和计件单价计算,并与集体进行结算的工资。集体计件工资一般以班组为单位计算。可先按班组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出班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再根据班组成员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工时比例进行分配,计算班组各成员的计件。计算公式为:计件工资分配率=集体实得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例题:集体计件工资的核算,某班组共得计件工资5130.12元。工人级别小时工资率实际工时甲14.3(元/小时)250小时乙46.5260丙36230丁25240,工人应付计时工资分配率计件工资甲4.3250=1075元0.961032元乙6.5260=16901622.4丙6230=13801324.8丁5240=120011525345元5131.2元分配率:5131.2/5345=0.96,(3)工资费用的分配,分配程序和对象,工资费用应按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进行归集与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工资及提取的其他职工薪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生产工人,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其他职工薪酬,“辅助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生产车间、部门的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人,工资及提取的其他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科目,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职工薪酬,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职工薪酬,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职工薪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目的是增加应付福利的来源,提取的福利费,管理费用,注意,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在计时工资制下,基本生产车间,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帐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直接计入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为间接计入费用,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应按各产品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的比例,【举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生产工人工资为40000元,其中甲产品本月耗用工时22500小时,乙产品耗用工时27500小时,按实际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分配率=40000/(22500+27500)=0.8元/小时甲产品应分配工资费用:225000.8=18000(元)乙产品应分配工资费用:275000.8=22000(元),在计件工资制下,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合格品数量,计件单价,由于计件工资与产品产量直接关系,所以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可直接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可见,例见教材P80,(4)工资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表3-2工资费用分配表,0.8,12800,19200,12800,19200,编记账凭证,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2800乙产品192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620锅炉1690制造费用3565管理费用3013贷:应付职工薪酬42888,登记相关的账簿,其他职工薪酬的核算,其他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讲述职工福利费、各种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分配。上述职工薪酬,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帐户的借方,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帐户。,注意,职工福利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不采用事先计提,而是实际核销,但实行总额控制。控制标准还是应在工资总额的14%范围内。另应据地方政府规定,按工资总额的10%、12%、2%和10.5%计提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和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根据上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情况,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预计本年应承担的职工福利费义务金额。P82例3-11,(1)计提其他职工薪酬,表3-3其他职工薪酬计算表,(2)编制凭证,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辅助生产成本机修锅炉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3)登记相关的账簿,3、外购动力费的分配P73,(1)核算程序,(2)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分配对象,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所属明细帐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1,车间一般消耗动力费,2,计入“制造费用”总帐及所属明细帐的水电费项目,3,销售部门、厂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动力费用,分别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总帐及明细帐的借方,分配方法,工时比例法,外购动力费分配率,=,耗用外购动力费总额各种产品耗用生产工时总数,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外购动力费,=,该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数,外购动力分配率,例题见书P74,根据供电局电费收费单,本月耗用电42000度,每度电单价0.4元,应付电费16800元,各种部门耗用情况如下:,例如,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动力所占比重较大,可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表3-4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26000,4000,1000,4000,7000,42000,10400,1600,400,1600,2800,0.4,16800,表3-5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52000,32000,20000,6400,4000,0.2,10400,甲产品,乙产品,动力费分配率=10400/52000,第二种情况:不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与其他项目一起并入制造费用,表3-6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30000,1000,4000,7000,42000,12000,400,1600,2800,0.4,16800,30000=26000+4000,实际工作中,供应单位定期抄录耗用数量,开列帐单向使用单位收取所供动力费用。由于开列帐单的起讫日期与会计期间不一致,企业可将实付动力费用作为暂付款处理,月底据仪表显示的全月动力消耗量和单价计算实际发生额,作为本月的动力费用。,帐务处理如下,支付动力费时借:应付帐款贷:银行存款月底,按发生地点和用途分配计入不同帐户借: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应付帐款平时各月应付帐款帐户可能会有余额.,编制记账凭证及登账,1、编制记账凭证(表3-6)不单设成本项目,借:制造费用12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400锅炉1600管理费用2800贷:应付帐款16800,2、登账,4.折旧费的核算P84,核算程序,折旧费用不单独设成本项目,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归集,有关费用,而是,计入,(2)应计折旧额的计算,本月应提折旧额,=,上月已提折旧额,+,上月增加折旧额,-,上月减少折旧额,月初固定资产原值,或,=,规定的折旧率,即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算折旧。,表3-7折旧费用分配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锅炉车间,编制凭证,借:制造费用1300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200锅炉800管理费用500贷:累计折旧15500,登记账簿,预付或应付的办法分月计入成本费用,5、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对于中小修理费用,一般,直接计入当月有关的成本、费用,对大修理费用,应采用,若各月发生的中小修理费用极不均衡,如季节性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也可以采用预付或应付方法的进行核算,6.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季末支付时冲减应付利息,利息费用是财务费用项目,(1)利息的核算,它一般按季结算支付,季内各月应付的利息,应分月进行计提,每月计提应付利息费用时: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季末实际支付全季利息费用时: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2)税金的核算,税金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需要预先计算应交金额,然后交纳,应通过“应交税金”帐户核算。,用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直接交纳。如果印花税票是一次购买,分月使用,而且金额较大,也可作为预付费用处理.,(7)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费用是指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这些费用按其发生地点和部门进行归集与分配,表3-8其他费用分配表,借:制造费用49辅助生产成本机修2032.4锅炉1432.4管理费用1656.6贷:银行存款5161.4,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第二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辅助生产及其特点,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供应,1、不直接加工、制造产品,但有助于产品形成2、主要任务是为本企业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服务3、其服务方式多样化(1)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的车间。如供水、供电、供汽等车间。(2)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车间。如工具、修理等车间。(3)辅助生产车间彼此间相互提供劳务,辅助生产的特点,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可概括为以下两种程序,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1),(2),一般情况下,采用第一种核算程序。只有在车间规模小、费用少,又不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下,核算程序图(设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辅助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原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间接费用银行存款等1、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2、发生间接材料、间接人工;3、结转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核算程序图(不设制造费用),原材料辅助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直接材料银行存款等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般原理1、分配原则-受益原则,谁受益谁承担费用2、步骤(1)计算各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分配率)(2)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受益部门(3)作出相应的帐务处理(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性生产,劳务性生产,1、分配程序,如提供自制材料、工具、备件等产品。其帐务处理同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一样。,如供水、供电、运输、机修等。其发生的费用,应于月末时,按受益的原则,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机修车间和锅炉车间明细账归集出,机修车间发生的费用:,8329.2元,10759元,锅炉车间发生的费用:,实例分析:,2、相互提供劳务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劳务供应量,400,1500,500,2400,300,502,2000,2802,图示,方法,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图示,机修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8329.20元.则,修理分配率,=,8329.2,2400-400,=4.1616,基本生产车间分配修理费=15004.1616=6246.9,行政部门分配修理费=5004.1616=2082.3,锅炉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10759元.则,蒸汽分配率,=,10759,=4.3,2802-300,基本生产车间分配蒸汽费=20004.3=8600,行政部门分配蒸汽费=10759-8600=2159,借:制造费用14846.9管理费用4241.3贷:辅助生产成本19088.2,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分为对内、对外两次进行。第一次分配只在有交互关系的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一次交互分配法,计算原理,对内分配率=各车间待分配费用/该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对外分配率=各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车间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其中:各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各车间待分配费用其他车间分进的费用分给其他车间的费用,资料(基本生产一车间用电20000,二车间为12000;一车间用修理440,二车间320),具体步骤如下,第一、交互分配(对内),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供电,8000,40000,=0.2,修理,3600,1200,=3,=40000.2=800,进行交互分配,第二、对外分配,=2003=600,供电车间耗用修理费,修理车间耗用电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3600+800-600=3800(元),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供电,修理,8000+600-800=7800(元),=,1,需按以下三步骤进行,=3.8,供电=,40000-4000,=0.2167,修理=,1200-200,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2,修理车间用电,供电车间耗用,7800,3800,二车间用电=120000.2167=2600厂部管理部门用电=7800-4334-2600一车间耗用修理=4403.8=1672二车间耗用修理=3203.8=1216厂部管理部门用水=3800-1672-1216,对外分配,=200000.2167=4334,3,一车间用电,按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受益单位实际耗用劳务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原理,某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该车间(部门)实际耗用劳务数量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计划总成本=总劳务量计划单价,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按预先规定的各种劳务的计划成本在各受益单位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合计,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确定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第二,计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从其他辅助车间分配转入费用,该辅助生产直接发生费用,=,+,第三,=,-,为了简化核算,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不在各受益对象之间作追加分配,而是将其全部转入“管理费用”的借方.超支差异用蓝字计入,节约差异用红字计入.,假定企业确定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度电0.22元,每小时修理3.5元。,承前例,供电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合计金额8800元,修理车间用电=40000.22=880元一车间耗用=200000.22=4400元二车间耗用=120000.22=2640厂部行政管理部门耗用=40000.22=880元,1,修理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合计金额4200元,供电车间耗用=2003.5=700(元)一车间耗用=4403.5=1540(元)二车间耗用=3203.5=112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2403.5=840(元),2,=3600+880=4480(元),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供电车间,=8000+700=8700(元),修理车间,3,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供电车间,=8700-8800=-100(元),修理车间,=4480-4200=+280(元),会计分录,代数分配法,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该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结果最准确,联立方程的衡等原理,某车间待分配费用其他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某车间应该分配转出的费用其他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本车间消耗其他车间劳务量其他车间劳务单位成本某车间应该分配转出的费用=本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该劳务单位成本,设发电车间实际劳务单位成本为X,修理车间实际单位成本为Y,8000+200Y=40000X,(1),3600+4000X=1200Y,(2),X=0.2186,Y=3.7288,顺序分配法,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的成本分配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价值量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成本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列在后,后将成本分配出去。,采用该方法要求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有明显受益差别,该方法的基本思路,1、将第一顺序的辅助费用向后分配2、将第二顺序的辅助费用+第一顺序转入的辅助费用向后分配3、依次类推,直至将辅助费用全部分配到外部部门,顺序分配法图示,实例资料(两个基本生产车间),计算如下,1、按受益价值量大小排序供电单位成本=8000/40000=0.2修理单位成本=3600/1200=3供电车间受益=2003=600(元)修理车间受益=40000.2=800(元)由小到大排序为供电车间修理车间供电车间应向排在其后的修理车间和其他部门分配电费;而修理车间只需向其他部门分配修理费,不必向排在其前面的供电车间分配费用了。,修理车间单位成本=(3600+800)/(1200-200)=4.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比较,分配方法,特点,交互分配,核算量,精确,适用性,直接分配法,不进行,简单,不够,辅助部门之间提供劳务量小,交互分配法,进行,复杂,比较,适用面较广,计划分配法,进行,简单,较,计划成本资料健全,代数分配法,进行,复杂,最,实现电算化,顺序分配法,进行,复杂,比较,受益有明显差别,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实务调查,补充练习,某企业有供电、供气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待分配的费用为4000元,供气车间为1600元。供电车间为以下单位提供电力服务的劳务数量为:供气车间4000度,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12000度,车间一般消耗2000度,企业管理部门2000度。供气车间为以下单位提供气的服务劳务量为:供电车间80吨,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300吨,企业管理部门20吨。要求: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作出帐务处理。,答案,1、对内分配供电单位成本=4000/20000=0.2(元/度)供气车间应负担电费=40000.2=800(元)供气单位成本=1600/400=4(元/吨)供电车间应负担气费=804=320(元)2、对外分配供电单位成本=(4000+320-800)/(20000-4000)=0.22(元/度)供气单位成本=(1600+800-320)/(400-80)=6.5(元/吨),第三节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案例分析强和同事明、阳同住一套宿舍,每人一间,但房间大小不一,强的房间最大,阳的房间面积最小,仅有强的一半。由于三人整日很忙,无暇整理房间,宿舍内整日“百味齐放”,不得已,三人协商共聘一钟点工打扫卫生。但在工人工资费用分配问题上三人出现了分歧。强的观点:工人为三人都提供了服务,因此,三人应平均分摊费用;明的观点:既然工人的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支付,因此,费用应按工人打扫每人房间的时间进行分配;阳的观点:按各人居住房间的面积分摊费用才最为合理。你的观点呢?,1、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及其他间接人工的工资和福利费;2、折旧费;3、修理费;4、办公费;5、水电费;6、机物料消耗;7、劳动保护费;8租赁费;9、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一、概述(一)概念及内容,是指企业的各生产单位(车间、分厂、生产线)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以及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成本。,(二)制造费用的分类,制造费用内容复杂,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需要或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生产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用的照明、取暖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停工损失。、为管理和组织生产发生的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车间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等。,(三)制造费用的核算程序及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间接费用,归集,分配,分配结转,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注意事项:在同一企业或者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时,所有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不需要在各产品间进行分配。但在同一基本车间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各基本车间所汇集的制造费用应分配进入各产品生产成本之中。,制造费用的归集,经济业务发生,经济业务发生,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归集及分配程序,当车间或分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当生产多种产品时,制造费用为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标准的选择1、分配标准应具有“共有性”2、分配标准应能体现“比例性”3、分配标准具有易得和可计量性,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必须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等基础工作,以保证生产工时的正确、可靠。,机器工时比例法,该方法适应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如果同一车间中几既有手工操作又有机械生产应将制造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机器有关的费用(折旧费、修理费、消耗材料等)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一部分与机器无关的费用(工资、福利、办公费等)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生产人员工资比例法,该方法适用于生产人员工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且各种产品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而工资的大小又大体与制造费用的发生有联系的企业。,例:通过制造费用明细账可知,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44800元,表3-13制造费用分配表,项目,工时,分配率,分配金额,甲产品,乙产品,合计,16000,24000,40000,44800,26880,17920,1.12,编制凭证,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7920乙产品26880贷:制造费用44800,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表,由于制造费用的构成中,包含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费用,因而制造费用随产品产量而变动的趋势并不显著。在季节性生产情况下,制造费用采用上述计算分配,势必旺季产量大,单位产品分配的费用少,淡季产量小,单位产品分配的费用多,从而掩盖了制造费用控制上的成绩或问题。,另外,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一般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数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年度计划分配率,某月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因此,在此方法下,“制造费用”可能有年末余额,即为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如果实际发生额计划分配额,用蓝字补加,否则用红字冲减。,一般应于年末分配计入12月的产品成本。,例见教材P102,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计划制造费用163200元,全年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甲产品24000件,乙产品18000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4小时,乙产品6小时。,1月份实际产量:甲1800件,乙1500件;1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3000元。,练习1,12月份实际产量:月初制造费用借方余额310元,甲900件,乙800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6200元。,(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2)计算并结转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4)计算并结转12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对计划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差额进行调整。,要求:,(1)年度计划分配率,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40004=96000(小时),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80006=108000(小时),年度计划分配率,=,163200,96000+108000,=0.8,(2)1月份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8004=5760(元),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15006=7200(元),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5760+7200=12960(元),结转1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760乙产品7200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2960“制造费用”账户余额?,实际产量,(3)12月份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该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9004=2880(元),该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0.88006=3840(元),该月应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2880+3840=6720(元),结转12月份制造费用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880乙产品3840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6720,制造费用年末余额,=310+6200-6720=-210元(贷方余额),分配率=,210,9004+8006,=0.025,甲产品调减制造费用=36000.025=90(元)乙产品调减制造费用=48000.025=12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90乙120贷:制造费用210,310,6200,6720,210,某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制造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全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1-11月份累计实际制造费用6000元,累计生产工时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3000小时,乙产品2000小时,年度计划费用分配率为1.1元/小时。12月份发生的实际制造费用400元,生产工时耗用为甲产品350小时,乙产品250小时。全年差异全部由本年甲、乙两产品负担。要求计算分配12月份的制造费用并调整全年差异。,练习2,解答,、分配12月份的制造费用甲产品:1.1350=385元乙产品:1.1250=275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85-乙产品275贷:制造费用660,2、结转制造费用累计实际金额与累计己分配计划金额之间的差异全年累计实际金额=6000+400=6400元全年按计划分配率已分配的制造费用金额=(5000+350+250)1.1=6160元或:=50001.1+660=6160元全年差异=6400-6160=240元(超支差异),3.差异按工时比例在甲、乙两产品之间分配甲应负担差异:(3000+350)240=143.57(5000+600)乙应负担差异:240-143.57=96.43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43.57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96.43贷:制造费用240,制造费用分摊基础的选择,制造费用分摊基础的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调查,第四节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的概念和种类废品是指生产中发生的,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废品,可修复,不可修复,废品,料废品,工废品,正常废品(短期内是不可控制的)指在现有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下,管理者愿接受的某一废品率范围之内的废品。非常废品(短期内是可控制的)指在现有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下,管理者预计不会产生的废品。将废品分为正常和非常,能够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者对废品的控制能力,也是区分废品是否计入成本的界限。,正常废品,非常废品,废品,二、废品损失及其核算范围,由于产生废品而发生的损失。包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和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发生的修复费用。废品损失是质量成本的重要构成内容。,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注意:废品损失不包括:对于不需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实行包退、包修、包换“三包”企业发生的“三包”费用损失,例1企业生产产品1000件,共发生成本5万元,经检验有40件不可修复废品,属工废,单件应赔款25元,单件残料价值10元,则废品生产成本为元,净损失为元,合格品单位成本为元。,例2企业单件产品生产成本为25元,共生产1000件,入库验收时发现有10件产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其中5件可以作为二等品,每件降价5元出售,另外5件可修复。修复时发生料(300)、工(507)、费(43)共计400元,收回残料共计110元,责成赔款合计50元,则废品损失为元,合格品的单位成本为元。,答案:例11、20002、600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