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 篇一:人教版七下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套 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应当怎样评论他学习本课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出示两组数据: (1) 隋初隋盛时结论 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人口激增 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 (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从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有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意思?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小结(略) 作业:课后作业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第3课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篇二:初一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 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 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 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 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教学后记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 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 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 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二、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三、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四、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些人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回事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回答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P16页的练一练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名称()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 人文初祖夏朝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 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 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 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 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 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 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 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 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三教法和学法:1启发式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2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 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 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三星堆”文化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填图练习册 教学后记 篇三:xx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七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课后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报告
- DB65T 4045-2017 气象虚拟化数据中心基础资源池建设技术规范
- 智慧+安全政务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 全息影像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
- 保健品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
- 智能系统与人类关系-洞察及研究
- 住宅楼工程建设合同3篇
- 胡萝卜购买合同书4篇
- 防养老诈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品牌文化渗透方法-洞察及研究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预测题集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202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D题的答案
-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 矿山开采设计用计算公式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默写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