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凯恩斯革命.ppt_第1页
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凯恩斯革命.ppt_第2页
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凯恩斯革命.ppt_第3页
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凯恩斯革命.ppt_第4页
经济学说史第十二章 凯恩斯革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革命”,通过这次革命,凯恩斯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这次革命也被认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本章将介绍这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凯恩斯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工资、货币、物价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乘数理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二、教学重点,“凯恩斯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工资、货币、物价理论;乘数理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三、教学难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本章内容安排:,12.1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12.2就业理论12.3工资、货币、物价理论12.4经济周期理论12.5经济政策主张12.6凯恩斯通论的革命性质,12.1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一、凯恩斯所处的时代二、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三、凯恩斯经济学的特点四、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凯恩斯所处的时代,重要背景: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向垄断制度过渡的时期经济衰落大危机爆发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生产危机/金融危机国家干预的增强例:罗斯福新政,二、凯恩斯的生平和著作,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年-1946年,英国经济学家年轻时,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后师从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1908年,在剑桥大学教授经济学1911年,经济学家杂志主编1913年,聘任为通货和财政皇家委员会委员,1915-1919年,在英国财政部任职,1919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巴黎和会1929-1931年,担任麦克米伦财政和工业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40年,当选为英格兰银行董事会董事1942年,晋封勋爵1944年,作为英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筹组工作,接着出任两组织的董事与李嘉图一起被认为是唯一善于经营并获得成功的两个杰出经济学家,主要著作:,印度的通货和财政(1913年)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货币改革论(1923年)丘吉尔先生的经济后果(1925年)货币论(1930年)劝说集(1932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如何筹措战费(1940年),三、凯恩斯经济学特点,理论特点否定了“萨伊定律”,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拒绝了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的传统观点,必须进行国家干预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提出收入-支出理论,方法论特点,用宏观总量分析代替了微观个量分析更加注重短期分析方法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政策主张特点,一反传统经济学鼓吹和提倡的“自由放任”的政策,积极主张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并提出反危机、反失业的经济政策纲领,四、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决定。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直接决定于有效需求。,12.2就业理论,一、充分就业二、有效需求原理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一、充分就业,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充分就业均衡可以实现。两种失业情况:一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或暂时失调而产生的临时性失业。二是自愿失业,即客观上存在工作机会,但由于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产生的失业,凯恩斯: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不能概括一切失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上存在“不自愿失业”。不自愿失业: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劳动者愿意接受等于或低于现行工资水平的工资仍然找不到工作。故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凯恩斯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自动均衡论,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自愿失业,而充分就业不过是一种特例,经常的状况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这一概念是借助于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来说明的。就业量与总供给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Function),S=S(N),其特征是随着就业量N增加,总供给价格上升。就业量与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总需求函数(AggregateDemandFunction),D=D(N),其特征是随着就业量N的增加总需求价格不断上升。,二、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EffectiveDemand)就是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就是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时的所决定的总需求。有效需求是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求不仅决定就业水平,而且决定收入水平。,雇主获得最大利润,有效需求从雇主的角度看,就等于当就业量为N1时,他们所取得的总收益(包括利润和各生产要素的收入即雇主的要素成本)。,现实生活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的均衡就是非充分就业均衡。把分析重点由供给转向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则是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因此,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二、有效需求原理,充分就业不能实现,不是由于工资过高才导致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是指相对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总需求,现实的总需求是不足的。凯恩斯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条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的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倾向:消费量占收入的比重。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即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重,APC=C/Y;边际消费倾向为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重,即MPC=C/Y;一般情况下,APC和MPC均为正值但大于0。,储蓄倾向:是现期收入中不用于现期消费的部分,是消费之外的现期收入的另一种支配方式。分为:平均储蓄倾向:APS=S/Y=1-APC;边际储蓄倾向:MPS=S/Y=1-MPC。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的趋势,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法则之一。由于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一法则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实际上就是使用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它决定于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和供给价格。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资产未来收益和供给价格的关系:K=Q1/(1+r)+Q2/(1+r)2+.+Qn/(1+r)n,-K:资本资产供给价格-n:使用寿命(单位:年)-Q1,Q2,.Qn:每年的预期收益-r: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私人投资的诱惑力越来越微弱,从而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弱和有效需求的不足。,流动偏好,凯恩斯认为,利息率水平,取决于流动偏好的强度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而蒙受损失以及想从中取利等理由而愿意持有现金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个人或厂商为进行现期交易而持有货币的愿望,谨慎动机:个人或厂商为应付不时之需和准备用于事前未能料到的有利进货时机以及偿付未来债务而持有货币的愿望投机动机:人们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上获利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是人们不易更改的心理因素,它们决定了流动偏好,即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大小。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失业的根源,则是三条基本心理规律的存在。这就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12.3工资、货币、物价理论,一、工资理论二、货币与物价理论货币数量论半通货膨胀论,一、工资理论,传统经济学: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由于工资率具有充分的弹性,故充分就业均衡可以自动实现,不会出现长期非自愿失业。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的劳动供给曲线,认为劳动供给量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实际工资的高低。因为:实际工资水平不但决定于货币工资的多少,而且决定于价格水平的高低,由于实际工资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时,无法确定实际工资的水平,他们所要求确定的是货币工资既然劳动供给量不决定于实际工资,那么,劳动供给曲线也就不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工资率具有伸缩性的观点,并反对传统经济学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主张。因为:货币工资具有下降刚性只有在高度集权的国家中,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才能运用自如,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具有运用工资政策来维持充分就业的自动调整性用降低货币工资的办法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凯恩斯:货币工资的下降是否导致就业量的增加,要看货币工资的降低是否引起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变化。通过降低货币工资来增加就业量的途径只有两个:降低货币工资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的提高或导致利息率的降低,“只有愚蠢之徒才会挑选有伸缩性的工资政策,而不挑选有伸缩性的货币政策。”(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实际上,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工资理论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学主张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降低货币工资的方法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量;而凯恩斯经济学则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量。,二、货币与物价理论,货币数量论传统经济学:货币理论是与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分离的,货币被看成是中性的,其变动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而不影响产量和就业量。凯恩斯:两分法,即经济理论分为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同时,还将经济理论分为静态均衡论和移动均衡论。,凯恩斯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把货币理论融入生产就业理论中。他认为货币数量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和就业量影响之和。,为了说明货币数量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凯恩斯作出如下假定:失业资源的生产效率相同,且可以互换;边际成本中各生产要素达到充分就业之前,不要求货币工资增加。,在此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结果: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之前货币数量增加势必引起有效需求增加,故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但是由于货币工资不要求增加,所以物价水平不会提高。在生产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以后,如果货币工资增加,有效需求会随之增加,必然引起货币工资增加,并引起物价水平和有效需求按同一比例增长。由于就业量不再增加,故供给不再有弹性。,凯恩斯由于把价值论和货币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货币物价论融入生产就业论中,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结合起来。因此,他不仅承认充分就业后物价决定于货币数量,二者成正比例变化,而且还确定在充分就业以前,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物价,只影响就业,从而使产品供给增加。另外,由于凯恩斯把“小于充分就业”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因此,他实际上承认,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数量变动只影响就业量而不影响物价。,半通货膨胀(semi-inflation)-如:ABC真正的通货膨胀-如:CD,半通货膨胀论,12.4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二、投资乘数理论三、利息理论,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循环运动包括两层含义:-它是指经济运动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的“向上与向下运动在时间先后及期限长短二点,都有相当明显的规则性。”恐慌(crisis)现象:经济由向上趋势变为向下趋势时,转变会非常骤然和剧烈,经济复苏的前提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复苏。条件:-固定资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以后,由于使用、腐蚀或折旧等原因,会逐渐变得稀少以至供不应求,资本边际效率就会逐渐恢复-危机期间的大量过剩存货只有被吸收完毕以后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显著的改善形成上述两个条件的时间决定了经济向下运动的时间。,二、投资乘数理论,投资乘数(investmentmultiplier):投资增加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K=Y/IK=I/MPS投资乘数的作用: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和就业成K倍的增加投资的减少也会引起深入和就业成K倍地减少,创立目的:用来加强有效需求原理的作用,并进一步把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同时把消除失业和危机的出路归结为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为其财政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利息: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或灵活性的报酬利息率:与流动偏好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货币需求:L=L1+L2=L1(Y)+L2(r)货币供给:M=M1+M2=L1(Y)+L2(r)-流动陷阱(liquiditytrap),三、利息理论,投资和储蓄是属于不同经济主体的具有不同动机的经济行为:-投资是企业家的行为,目的是获得利润,因此受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双重制约-储蓄是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利息率对居民储蓄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12.5经济政策主张,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因,凯恩斯经济学的内容包括逻辑上紧密联系的两大部分:-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理论-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政策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成为“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的“唯一办法”,目的:克服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非充分就业的国民经济均衡政府干预应当以需求管理为主要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政府需求,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以便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能够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实现均衡,二、财政政策,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扩大开支,能够提高有效需求,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