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ppt_第1页
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ppt_第2页
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ppt_第3页
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ppt_第4页
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introductionofCommunitydevelopment,主讲教师:李东泉电话mail:lidq999,第二讲社区发展实践communitydevelopmentinpractice,(一)美国的社区发展历程(二)台湾的社区发展经验(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四)中国社区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展望,要点,社区发展实践的广泛性社区发展实践的特色与各国各地区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相适应中国社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历史基础、现状、需要关注的重点,(一)美国的社区发展历程,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孕育了美国社区民主政治的观念和理想。20世纪初的睦邻运动20世纪30年代以后,社区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密切相关。,1.历史基础,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Compact)孕育了美国社区民主政治的观念和理想。“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先建社区,后建政府,1.历史基础,新教教义“上帝帮助自助的人”“关心邻居的事”,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以睦邻中心运动为代表的以促进居民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为主要目的的社区发展实践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以“社区”为对象的学术研究,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睦邻中心运动(settlementhousemovement)背景:19世纪末的芝加哥简亚当斯(JaneAdams)于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赫尔馆(HullHouse),到1895年在美国各地至少有50间,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睦邻中心运动(settlementhousemovement)目的:“Aidinthesolutionsoflifeinagreatcity,tohelpourneighborsbuildresponsible,self-sufficientlivesforthemselvesandtheirfamilies.”-JaneAdams两类内容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s):照顾儿童,服务男女青年,提供文化活动,改善公共卫生社会改革(SocialReform):关注童工、女工问题更多内容详见,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睦邻中心运动(settlementhousemovement)MissAddamsestablishedherresidencyinHullHousebaseduponseveralbasicprinciples:Liveinthecommunityasanequalparticipantinthelocalissuesoftheday.Believeinthefundamentaldignityofallindividualsandaccordeverypersonwithequalrespectregardlessoftheirethnicorigins,gender,age,etc.Believethatpovertyandthelackofopportunitybreedtheproblemsoftheghetto.Ignorance,disease,andcrimearetheresultofeconomicdesperationandnottheresultofsomeflawinmoralcharacter.,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睦邻运动(settlementhousemovement)影响“社区睦邻中心不仅对所在社区贫民及整个社区福利的推进大有贡献,对于一般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以及社会改革运动的推进也有巨大影响。”-启发了一代年轻知识妇女,成为日后妇女解放运动人才关于亚当斯其人(1860-1935)出身富裕家庭受过高等教育193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进步时代(progressiveera,1890s-1920s),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的贡献帕克关于城市发展的理论(1915年)为社区干预提供了知识基础:城市问题如不法行为、犯罪等,是因为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造成的。这一过程也是必要的。但在社区层面(neighborhoodlevel)提供固定的社会服务,有助于社会融合过程。进步时代为社区发展提供了丰富概念框架,但直到1960年代,社区发展才经由社会活动家扩展到社区干预,并使其成为制度化的国家政策,3.政府干预下的发展历程,20世纪30年代以后,社区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密切相关。罗斯福新政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的开端社会保障法(SocialSecurityAct,1935)住房法案(HousingActof1937)1940、50年代以城市重建为主要实践领域约翰逊总统开启的大发展阶段(1963-1968)1970、80年代的回收阶段克林顿总统重塑辉煌(1993-2000)小布什与奥巴马的举措,3.政府干预下的发展历程,罗斯福新政3R,recover,relief,reform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国家的首要职责,不是发展经济,不是强大军事,而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不被淘汰!此为国之根本!”马英九,3.政府干预下的发展历程,约翰逊时代背景:贫富差距加大、民权运动高涨社区发展政策:向贫困作战(WaronPoverty)CommunityActionProgramModelCitiesSpecialImpactProgram成就非盈利的社区发展公司(CDCs)在向穷人提供住房和社会服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CBOs,3.政府干预下的发展历程,克林顿时代(1993-2000)背景:经济衰退社区发展政策侧重经济振兴EmpowermentZoneandtheprovisionoftechnicalandotherservicesinwayswhichencourageinitiative,self-helpandmutualhelpandmakethesemoreeffective.Itisexpressedinprogrammesdesignedtoachieveawidevarietyofspecificimprovements.,38,社区发展的定义:,Communitydevelopmentisagroupofpeopleinalocalityinitiatingasocialactionprocess(i.e.,plannedintervention)tochangetheireconomic,social,cultural,and/orenvironmentalsituation.社区发展是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通过一些社会行动过程(比如规划干预)以改变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状况。,39,社区发展的含义其他,过程说(aprocess)方法说(amethod)社会运动说(amovement)工作方案说(aprogram),40,社区发展的“过程说”,社区发展指一种过程,即由公众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联合一致,以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并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利益合为一体。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经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力量,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工作过程。,41,社区发展的“方法说”,与过程说观点相似,尤其强调社区发展是一种达到某一种工作目标的手段(ameanstoanend)或工作方式(awayofworking)。,42,社区发展的“社会运动说”,社区发展是用以促进社会改善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应由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尽量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推行,必要时辅以一定的工作技巧,在推行时需借助居民的热情,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和宣传,提出行动的理想目标,以促进社区的自觉,并进而改变居民的态度。主要是社区工作的初期推动,但不宜形成一定的制度,43,社区发展的“工作方案说”,社区发展是一系列的工作活动或工作方案。强调该项工作的完成和社区的有形的发展,而忽视对社区成员的教育和心理影响。,44,社区发展的含义社区发展,Asascience,itisadescriptionandanalysisoftheprocessofchangeinhumancommunities.Asasocialmovement,itisasetofvaluesandaspirations,supportedbyaloosenetworkof“believers”.Asasocialengineering,itisasetofappliedstrategiesforbringaboutchangeincommunities.Asaprogram,itisspecificagencieswhichimplementconcreteinterventionsincommunitiestoachievespecificobjectives.,45,1.历史基础(1911年以前),长期中央集权传统文化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历代民间的互助结社活动社仓义田乡约会馆团练,1.历史基础(1911年以前),乡约中国最早的宋朝的吕氏乡约中的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清朝陆桴亭的治乡三约社学、保甲、社仓,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试验费孝通等人的乡村社区研究特点:关注农村,关注农民,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晏阳初(1893-1990)由推行平民教育开始,1923年8月参与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文字、生计、公民三种教育并重1926年平教会决定以河北省定县作为乡村改造的实验研究中心。针对“愚、穷、弱、私”四种基本问题,实施四大教育:以识字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目标:通过四大教育,使农民了解并建立一种新的心理状态;教人做“整个的人”,富于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晏阳初(1893-1990)1936年以后平教会迁往湖南长沙1943年被推选,与爱因斯坦、杜威等同列为十位“现代具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针对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增加第五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1948年美国援华法案特设“晏阳初条款”,设置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1951年成立“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晏阳初乡村建设工作的启示深入民间,与平民打成一片,向平民学习:既不认识农村,如何能去教育农民?不持成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不涉入政治但又要对实际政治有所帮助。不尚空谈,履行实践精神独立创新的思想以及开放的心灵:以乡村改造需要为中心,吸收古今中外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儒家的民本思想,基督的献身精神,现代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1893-1988)1916年发表穷元决疑论一文成为文化名人1917年任北大教职1921年声明放弃佛学归宗儒学1922年与一些学生组织读书会,开始探究教育改革问题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到菏泽第六中学任校长,欲实践教育改革思想,不成,1925年回,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1929-1937年在河南省以及山东省邹平县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工作1929年参加河南村治学院的筹备工作,同时创办乡村建设杂志,开始系统形成乡村改革的思想,1930年10月以失败告终1930年11月在山东省长韩复渠支持下,选定邹平县为村治学院新地点,1931年正式开办,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核心观点:中国的问题在于文化失调,而不是“帝国主义与军阀”或者“贫愚弱私”,即“千年沿袭的社会组织架构已崩溃,但新的组织构造未建立,法制、礼俗这些文化之最重要部分悉被否定,社会生活乃不得顺利进行。”思想发展脉络:从关注政治问题(表面现象)-发现政治制度有问题-后又发现实际上是制度背后的文化问题,要解决文化问题,需要从乡村组织着手,去建构一个新的社会结构,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目标通过乡村自救来救济农村发展农业,必先除弊:治安问题、运输问题、农民负担问题、灾害问题;然后:流通金融、引入科学技术、促进合作组织重建社会结构来积极建设中国,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方法提引问题闲谈启发乡村人谈出他们需要解决的种种困苦问题商讨办法鼓舞实行主要工作内容乡村教育、合作社、自卫队、地方协会、农业技术改良、公共卫生,2.近代的探索(1920s-1930s),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启示从文化重建出发以民间为主力,以政府为助力在任务目标上着重全面性的建设,而非只是单一种的建设在过程目标上着重“人”、“公民”的培养在工作过程上着重民众自觉及民众组织在实务工作上着重工作人员的引导角色通过社区建设,塑造新社会、新文化、新“人”;只有通过文化手段,才能建设一个社区社会和社区人,3.1949年以来的实践,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初背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致力于缩小地区差异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努力。一五计划:1953-1957上山下乡运动:1968-1970年代末三线建设:19641980主要特点:全国性、大规模、运动式,3.1949年以来的实践,19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单位制度逐渐解体,政府、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社区服务的提出:1985从社区服务向社区建设的过渡: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深化: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4.当前社区发展的新动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国性社区发展政策的延续与变化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社区建设以行政社区的方式在全国展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方式:村官,支教主要特点:分地区、有侧重点、有针对性,但以输血式为主,4.当前社区发展的新动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生力量社区支持型农业(CSA)的本土化:小毛驴以台湾社区营造为榜样的实验:郭中一、罗家德本土知识分子受到境外社区发展经验的启发,主动开展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尝试:陈统奎,海南大学生返乡住房制度改革引发业主委员会这一新的居民自治组织的出现,4.当前社区发展的新动向,存在的问题虽然早有旨在缩小地区差异、关注弱势群体的国家政策出台,但根本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90年代开始的社区建设,以行政社区为主,虽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作,但自上而下的建设思路和工作方式,服务于基层政权建设的目的大于社区发展本身没有给予民间力量以合适的发展空间,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发展机制,5.未来发展展望,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对社区发展本质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何种途径?政府在社区发展中扮演恰当的角色,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政府的角色应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和社区发展的需要而改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5.未来发展展望,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带来贫富差异加大,从地区差异到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警惕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转移,以及城市贫困现象。政府习惯包揽一切,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改革相对滞后传统文化心理对社区发展政策的实行有负面影响,200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专家组会议中,提出了一个可操作的测定贫民窟的定义,该定义指出构成贫民窟的5个指标分别是:安全饮用水不足;卫生及其他基础设施不足;住房建筑质量低;过度拥挤;居民地位缺少法律保障。2009年北京南池子社区问卷调查数据:61.5%的住户使用公共厕所,34.2%的家庭住房面积=20平方米,88.8%的家庭月收入=5000元,思考与讨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与社会状况的前提下,应该走什么样的社区发展之路?社区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