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_第1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_第2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_第3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_第4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 通过和中学生的接触、交往,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除有些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和习惯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弄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牢的越是忘得快;生活上感到乏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动手;课堂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 “ 眼在黑板,心在窗外 ” ;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腻烦,打瞌睡;懂得作业该怎么做,可做出来往往有错,还检查不出等等。用中学生自己的话讲,是种 “ 每法说 ” 的难受。这类苦恼,既有生理因素,显示了中学生 青春期来临的某种特征,又有心理因素,他们这是陷入了一种综合的心理疲劳状态。在这种态度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上述的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 “ 兴味索然 ” ,就是典型症状。 一般说来,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轻度的暂时心理疲劳还是正常的,个体可以调动自身的心理潜能来维持心理功能的平衡,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不注意及时消除,而是人为的强制个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那就会加重心理紧张,失调和紊乱就会日渐明显。据在与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初步估算,目前具有明显症状的中学生约 20%以上,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中差生多于优等生,高年级学生多于低年级学生。2 / 5 陷入心理疲劳的学生,轻则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退步,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损伤;重则出现厌学,拖拉成性,抑郁多疑易激怒,甚至逃学,结伙对抗等等。过度的心理疲劳还会导致身心疾患。据现代医学统计,人体疾患中有 30%纯属心理因素造成。 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大多数中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繁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听课、作业、考试周机时复始。每天要坐上十个小时,完成四五个 小时的作业,不停地听读背写,其辛苦程度是多数成人所不及的。原因之二是某些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现象,社会的某些不良状况以及中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肤浅性,使他们感觉不出刻苦学习的重要,体会不到遵从教诲的崇高,产生了怀疑、厌倦甚至逆反心理。原因之三是由于现代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品质,如依赖性强,耐挫力差,孤芳自赏、宽以待已,严以责人等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了解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研究如何满足中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发展需要,以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肯定的需要 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别人肯定自己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正好在摹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师长或同学们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3 / 5 们获得成功和满足,带来愉快和欣喜,鼓舞着新的行为,萌发新的期待。特别是中、差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批评多于肯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差生的点滴努力,细微进步,使他们常常处在失望、孤寂、自责之中。有位留级生,英语只有 8、 9 分,第一次作业老师表扬他字母写得好看,这使他非常高兴,后来英语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老师也时 常肯定他,到期中考试他考了 69 分。可是接任的新老师却批评他 “ 读了两年还不如别人读一年 ” ,这极大地刺伤了他。 “ 她一点都不关心我! ” 他抱怨后一位老师,现在的成绩又回到了个位数,可见对学生来说,获得肯定是多么重要。 二、自主的需要 别人的肯定与自我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 “ 成人感 ” 的出现,中学生在潜在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自我的主张、观念、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无视这一点需要,动辄絮絮叨叨,管头管脚,以居高临下之势喝道: “ 谁听谁的 ” ,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消极、烦躁、逆反心理。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采用 “ 商量 ” 的方式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参与的需要 生理的剧变和心理的发展,使中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到自4 / 5 己是强有力的新生的一代,活泼自信,跃跃欲试。可我们许多老师不给予他们机会,或者没有精心选择机会,过高、过低的要求不适合他们的参与能力。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试图参与家庭、参与社会生活的尝试一概拒绝,惟恐耽误学业。事实上,不少中学生从物质到知识到思想都是一台 “ 消化 ” 的机器,参与需要受到极大的压抑,其结果有的将其深深锁闭,变的冷漠,挑剔;有的躲避家庭和学校,在不良行为中使参与欲获得满足。 四、轻松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毕竟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弛有度,减轻精神劳乏;教学内容的要求应灵活一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育的态度应和蔼可亲一点,切忌突然袭击的考查,切忌 “ 这一点很难,学不好就会怎样怎样 ” ,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在进行异步教学实施中让每个人都 取得好成绩;此外,集体活动更丰富一些,环境布置要美观一些,这些都能促进轻松愉快心理的满足,使持久的学习成为可能。还有关键的一点,要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解除过高过严的期望值。 五、亲善的需要 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5 / 5 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种需要的积极意义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有些学生由于暂时的落后与自卑,而产生孤独感,疏远集体,情绪低沉。而我们常常赞赏 “ 关起门来用功 ” ,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调整,有时 ,连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情感的维系也极度脆弱。而当一些学生同集体、家庭、师生亲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之后,他们便会轻而投向心态类似的青少年,向后者认同,使种种心理疾患极快地弥散开来。 以上所列这些需要都是中学生正当的发展需求,如果我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能从满足这些需要出发,如果我们的思想工作都能透过行为窥视到某一需要的匮乏,因势利导,那必然十分有助消除中学生的心理疲劳,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