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情绪,第一节情绪概述第二节情绪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第四节情绪的理解与表达第五节情绪与青少年心理健康,1,第一节情绪概述,一、情绪的定义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理解:1.情绪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2.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3.情绪和情感是以态度体验(主观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4.引起表情变化,引起生理变化。,2,情绪的产生,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情绪的产生,情绪不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情绪的产生不合理信念,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如强迫思维)。倾向过于易受暗示影响。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认为不是完美的就是无用的。倾向于对他人的过分要求。倾向于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倾向于自暴自弃。倾向于自我贬低。倾向于过分关注自身的机体的变化。,情绪的结构,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人产生各种情绪和情感时,可以在外部表现出来。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都在机体外部有所表现,即所谓表情。(例如,高兴时哈哈大笑,悲伤时痛哭流涕,害羞时脸色通红,愤怒时紧握拳头等等。作家、演员等都注意探讨人的表情的秘密。)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6,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脉搏加快、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生理唤醒,情绪反应与人类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关系密切。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引起瞳孔放大,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血液从内脏输送到四肢,这些反应以整体的形式为有机体的应急活动作准备。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与交感系统是相对立的,二者互相起颉颃作用。副交感系统活动能够导致瞳孔缩小,心率减低,内脏血管舒张,胃肠蠕动增强,括约肌弛缓,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等。,表情,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映在嘴唇、眉毛以及眼睛光泽的变化上。如喜悦、愉快、欢乐时嘴角向后伸,上唇略提,两眼闪光,两眉舒展,所谓“眉开眼笑”;惊奇时张嘴、瞪眼、两眉竖起,所谓“目瞪口呆”。身段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是借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表达情感。如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恸时的捶胸顿足;痛恨时的咬牙切齿等。语调(言语)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10,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一般来说,眼睛和口腔附近的肌肉群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分。,11,面部表情,13,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14,身体语言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但又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身体语言体态语,16,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17,(一)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1.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2.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18,(二)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情绪、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作用,19,(三)组织功能,情绪情感对活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情绪情感对记忆的影响: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20,(四)信号功能,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的,21,伊本西拿的公羊,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伊本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呆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22,第二节情绪状态的种类,情绪状态是在产生情绪时不同程度的体验。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的不同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存在的具有渲染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使周围的事物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这一色彩。,激情,激情是一种剧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如果说情绪是心理的波浪,那么激情就是暴风骤雨。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合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作出不适当的行为。,应激,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应激,人在应激状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症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第二节情绪理论,27,一、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认为情绪是由身体产生的,首先有情绪刺激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再由产生的生理反应导致情绪的产生解释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解释了情绪产生来源于哪里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28,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如心跳、逃跑等),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恐惧反应),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二、情绪的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29,30,坎农巴德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生理上表现出反应(逃跑心跳等),大脑觉知情境的性质(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丘脑分析后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到大脑与身体,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生理状态观点: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是认知过程。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31,32,情绪体验,刺激情境,生理变化,过去知识经验,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沙赫特实验,被试:大学生三组程序:注射药物,告诉被试为维生素,实际是肾上腺素。向被试说明注射后的不同反应,一组是注射激素的正确反应;二组是会发抖、手脚有点麻等;三组不做说明。分别进入两种环境,一种惹人发笑;一种惹人发怒。结果: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33,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3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35,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认为内驱力的信号需要通过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而情绪正是起着这种放大作用的心理过程。伊扎德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具身情绪理论,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源于第二代认知科学针对第一代认知科学将人脑电脑化的不足而提出的心-身-世界交互作用的主张。具身认知拥有丰厚的哲学及心理学基础。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海德格尔(Heidegger)、梅洛英庞蒂(MerleauPonty),心理学基础则主要来源于维果斯基(Vygotsky)和皮亚杰(Piaget)。尤其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具身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身体对认知的影响既体现在身体对认知加工的进行方式的影响上,也体现在身体为认知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如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了个体只能感知到一定阈限上的刺激;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些抽象概念,如提拔、贬低、热情、冷淡等,也都能在以身体为中心或身体感知环境的概念中,如上、下、热、冷等,找到原型。也就是说个体的身体以及身体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个体认识世界提供了原型。,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一是身心情绪理论。身心情绪理论认为,躯体状态的改变引起心理的变化,这种心理的变化就是我们熟知的情绪。即情绪产生基于身体的变化,身体变化是因,情绪产生是果。这种理论出现较早,影响广泛,比较有代表性的身心情绪理论是詹姆士兰格理论。,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二是心身情绪理论。心身情论绪理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导致躯体产生的一系列明显的、连贯的反应即是情绪。华生也赞同这种观点,他主张观念性的内容导致躯体状态的改变,情绪可以通过观念性内容加以区分,伴随的躯体变化只是加剧或减缓情绪的强度。阿诺德则直接表明心理状态是躯体状态和情绪心理表征的直接原因,认为心理状态引发行动趋势,这种行动趋势被知觉为情绪,直接表现为各种躯体状态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外显的行为。,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三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情绪理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很多情绪理论开始明确表示身心在情绪构建过程共同起作用,认为躯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共同产生了情绪状态及其心理表征。达菲可能是最早提出身心相互作用情绪理论的心理学家,她主张,躯体状态和对正在发生的情境刺激的意识共同产生情绪的心理表征。,具身性情绪,情绪是具身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它强调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体反映为先的。,Niedenthal等人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一个实验中,被试按照主试的指令对呈现的词语是不是与情绪有关做出判断。呈现词语在实验前已经被其他人评定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第二个实验中,刺激为抽象的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涉及到情绪的状态和条件。在实验中,被试的面部肌肉活动通过肌电扫描仪记录。实验结果表明,当呈现与厌恶情绪有关的词语时,被试面部与此相关的肌肉开始活动,呈现出厌恶的表情。当呈现与喜悦情绪有关的词语时,被试面部与喜悦相关的肌肉会活动起来,呈现出喜悦的表情。即在对情绪信息进行加工时,情绪表达已经在面部出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气或者伤心时的皱眉会导致皱眉肌的运动,开心时的笑会导致颧肌的运动,而开心时的斜视则会导致轮匝肌的运动。通过语言刺激启动情绪,采用EMG记录面部肌肉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面部肌肉活动情况与语言刺激内容的高度一致性。除了情绪启动对表情的影响之外,情绪对身体影响的研究还有表现在具体动作上的。情绪会对身体状态产生影响,从进化的角度而言,情绪应该是有益于适应的,情绪的唤醒会产生身体的准备从而使得我们更易于生存。,身体对情绪的影响,身体对于情绪的影响,最早的理论当属James和Lange的情绪外周理论。James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而Lange则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与情绪发生的关系。尽管该理论已被证明存在很多缺陷,但身体对于情绪的重要性却不断地为具身情绪的实验所证实。,早在20年前,Strack等就设计了精巧的实验来探究表情控制对于情绪的影响。控制被试的面部肌肉,即分别让被试通过用牙齿固定铅笔和用嘴唇固定铅笔的行为控制方法使被试分别处于笑的表情和无法笑的表情两种状态下。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对面孔的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用牙齿固定铅笔的情况下,被试更容易判断面孔表情是积极的,评分显著高于用嘴唇叼铅笔情况下的评分。,镜像神经元,Rizzolatti,Fadiga,Gallese和Fogassi(1996)发现,猕猴大脑运动前区皮层(premotorcortex)F5区中的一些神经元在猕猴执行动作与观察其他个体(猴或人)执行相似动作时都会被激活。由于这些神经元对观察到的动作的反应就像镜子对物体的成像那样直接,因此,Rizzolatti等将其称之为镜像神经元。,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一般相信是储存特定记忆的所在;而镜像神经元组则储存了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由于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能学习新知、与人交往,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人脑中存在的镜像神经元,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本质的特性。,体验别人的情感,在通过镜像神经元理解他人感情的过程中,观察者直接体验了这种感受,因为镜像机制使观察者产生了同样的情绪状态。当人经历某种情绪,或者看到别人表现出这种情绪时,他们脑岛中的镜像神经元都会活跃起来。换句话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经历了同样的神经生理反应,从而启动了一种直接的体验式理解方式。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当别人大笑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发出笑声。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患有自闭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镜像神经元受到了损害。,来自镜像神经元的研究佐证了情绪具身化现象。例如看到狗熊怒吼的场景会引起视觉、听觉以及情感系统中神经元细胞的活跃;随后,尽管场景不在,但当同样的画面浮现在脑海时,视觉、听觉以及情感系统中的神经元仍会有相似的激活模式。因为对于情绪刺激(一只怒吼的熊)的知觉引起了视觉、听觉以及情感意识等方面的反应,这些体验共同构成了“恐惧”这一特殊的体验。这些特定的情绪状态为大脑所提取,随后想起熊的时候,表征视觉印象的神经系统得以激活并引起了相关神经系统(如听觉和情感意识系统)的激活,从而导致“恐惧”情绪的再度知觉。,情绪是具身的,因此人际交往的双方是可以达到共情状态的,共情过程中双方的顺利交流程度就会加强,这是有利于人际关系改善的。另外,具身情绪也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观察学习中,行为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果得来的。最近一项fMRI研究表明,一个疼痛刺激作用于一位女士的手指与她看到其同伴受到疼痛刺激时的大脑活动区域相同。据此,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个体在没有经历过某种对自己有伤害的事件或行为的情况下,会回避这些事件或行为。具身情绪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情绪发生的机制,尽可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第三节情绪的表达与识别,(一)情绪表现情绪表现也称表情动作、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情绪变化的4个维度及其两极性,52,情绪情感维度:是指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主要指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状态。动力性:增力减力(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激动度:激动平静强度:强弱紧张度:紧张轻松,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面部表情,是最直接、最丰富和最有效的表达一个人情绪的手段。基本情绪的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性,但是,它们的具体表露却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受到社会文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复杂表情的表露更是如此。比如,先天性盲人的面部表情就比较呆板。随着人的成长,社会文化作用对情绪表现的影响日益明显。,2身段表情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悔恨时捶胸顿足;沮丧时垂头丧气等。身段表情有时不像面部表情那样容易识别,但在掩饰情绪方面也不如面部表情。观察身体姿势比观察面部表情更能够判断出他人真实的情绪。,3言语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说话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的表现。如:语速缓慢、言语间断等;愤怒时声音高尖、颤抖,有时沙哑等。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去说,可以表达完全不同于字面的意思。总之,面部表情、身段姿态和语调变化成为情绪的有效表达方式,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不同的情绪。,察言观色,第五节情绪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一、青少年的情绪特征(一)丰富性与波动性情绪的丰富性是指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其情绪活动呈现出异样的丰富多彩和不断增强的趋势,青年人对刺激情境变化的敏感性是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二)强烈性与冲动性强烈性与冲动性是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又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他们的情绪来的快平息的也快,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三)延续性和心境化不少青少年情绪一旦被激发出来,即使刺激已经消失,还可能转化为“心境”,变成一种持久的情绪状态。许多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自卑等都具有这种心境化的特点。(四).情绪的想像性青少年的情绪常常会有一种非理性的表现,他们常会陷入某种主观想像的夸大的忧虑之中而难以自拔。,(五)可控性总体来说,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反省自身弱点和控制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有理智的青少年在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应能够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并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良影响。,二、青少年不良情绪的表现青少年的不良情绪情感或情绪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的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二)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因此在心理产生紧张期待的心情,表现出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简言之,当人对一件事情情况不明,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产生担心紧张的情绪就是焦虑。,(三)抑郁抑郁情绪就是感到压抑和忧愁的情绪,是一种感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情绪体验,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不良情绪。抑郁情绪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出现是短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销售岗位薪酬方案(3篇)
- 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雨水花园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
-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项目2025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标准建议
- 2025光伏技术服务合同
- 老旧小区改造监理合同2篇
- 2025年度资产经营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5专卖店供销合同协议
- 2025抵押的借款合同2篇
- 老年人被服更换课件
- 安全用具培训课程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难点解析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 肖婷民法总则教学课件
- 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模板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未来网络发展大会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全套教学课件
- DB15T 2618-2022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