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ppt_第1页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ppt_第2页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ppt_第3页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ppt_第4页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理解作者是如何认识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对古代小说发展规律的理解准确理解文中的个别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其作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教学目的,学习重点难点,吴组缃(1908199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塾师兼商人的家庭。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对新文学产生兴趣,开始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与妇女杂志上发表鸢飞鱼跃等短篇。1929年前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也影响到吴家的经营,父亲在家境败落中忧愁致死。现实中的变故促使吴组缃从理论上寻,作者简介,找答案。考入清华大学后,在其兄吴半农等影响下,注意钻研社会科学著作,并在“九一八”以后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同盟”。这时期发表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上的小说,从离家的前夜到菉竹山房,大多表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对妇女、青年的压迫,艺术上显示出含蓄严谨、细致精微的特色。茅盾的子夜的出版开拓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有意运用科学现点解剖社会生活的各种断面,在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小说,作者简介,一千八百担天下大平樊家铺以及速写黄昏等;并以圆熟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凄厉郁怒的生活画面,真实有力地表现出凹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急剧破产、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西柳集(1934)和饭余集(1935)。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之久(有间断)。在此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1946)和铁闷子等短篇,反映农民、士兵抗日意识的觉醒。,1946-1947年随冯玉祥访荚,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发表过“的思想与艺术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关于古典作家的世界现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理论等论丈。抗战期间,吴组缃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及意义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速读课文,要求,翰藻(hn)记载(zi)概括(gi)脉络(mi)稗官(bi)粗糙(co)意蕴(yn)纯粹(cu)妍媸(ch)高寀(ci)神佛(f)敷衍(yn),字词预习,应运而生: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后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千锤百炼: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比喻对作品反复推敲,精心修改。有血有肉:赋予实质或真实感的。大快人心:多指坏人受到惩治,坏事受到取缔,人们心里觉得痛快。,字词预习,本文纵横交织,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概括全文内容,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填表,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唐代时期),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宋代时期),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明代时期),长篇小说,(明、清时期),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明、清短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注意区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这两个概念,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提示:四条规律,即1.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2.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提示: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3.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4.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重点语句分析,1.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重点语句分析,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却也不专写鬼神,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含有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予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阅读训练,训练试题1.解释文中两处加黑词语的具体内涵:(1)“实录”(不超过14字):,(2)“妍媸毕露”(不超过14字):,如实记人,不夸好,不饰非。,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2.作者使用文中划线句子的用意是()A说明明人对两书很重视。B引出评论的对象水浒传。C突出表现水浒传笔法之妙。D说明两书在明代广泛流传。,BC,3.文末方框处漏掉了一句话,请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来:A.史传文学不是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