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报告.pdf_第1页
人类发展报告.pdf_第2页
人类发展报告.pdf_第3页
人类发展报告.pdf_第4页
人类发展报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2008年 人类发展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 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 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 处长兼总编 Kevin Watkins 调研与统计 Cecilia Ugaz(副处长兼主编),Liliana Carvajal,Daniel Coppard,Ricardo Fuentes Nieva,Amie Gaye,Wei Ha,Claes Johansson,Alison Kennedy (首席统计师),Christopher Kuonqui,Isabel Medalho Pereira,Roshni Menon,Jonathan Morse 和 Papa Seck 制作与翻译 Carlotta Aiello 与 Marta Jaksona 外联与沟通 Maritza Ascencios,Jean-Yves Hamel,Pedro Manuel Moreno 和 Marisol Sanjines(外联主任)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编写小组 人类发展报告处(HDRO):人类发展报告是众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 晶。国家人类发展报告小组(NHDR)的成员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给予了 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并将该报告与一个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网络结合起 来。国家人类发展报告小组(NHDR)包括Sharmila Kurukulasuriya,Mary Ann Mwangi和Timothy Scott。人类发展报告处的行政小组负责办公室的运 作,成员包括Oscar Bernal,Mamaye Gebrestsadi,Melissa Hernandez 和Fe Juarez-Shnahan。Sarantuya Mend负责运营。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前言 气候变化现在已经是被科学所证 明的事实。温室气体的确切影响很难 预测,科学预测能力上也还有很多不 确定因素。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我 们足以认定,巨大的风险确实存在, 而且很可能是灾难性的风险,比如格陵 兰岛和南极西部地区的冰盖融化(许 多国家可能将因此被海水淹没)以及 墨西哥湾暖流改道(可能带来剧烈的 气候变化)。 出于对后世子孙前途的审慎和 关怀,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这也 是对可能发生的惨重损失的一种安全 防范。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损失发生的 概率或者确切时间,但我们不能因此 就不采取防范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所 造成的损害在很长时间内是无法逆转 的。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及时采取行 动,这种损害将来会越发严重。 即使所有人享有相同的生活水 准,以相同的方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 响,我们仍然必须采取行动。假设世 界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收入 水平相差无几,都遭受差不多同样的 气候变化后果,到本世纪末,全球变 暖仍然会给人类福祉和繁荣造成巨大 损害。 然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是由全 然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人们的收入不 等,财富不均,气候变化对各个地区 的影响也大相径庭。这是我们迅速采 取行动的最迫切原因。世界上有些最 贫困、抵抗力最弱的社区已经开始遭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接下来的数十年 里,世界平均气温将升高摄氏3度(与 工业化之前的气温相比),某些地区 的气温甚至可能升高6度。旱灾、极端 天气情况、热带风暴加剧,海平面上 升,我们在有生之年就会看到,这些 灾害将给非洲广大地区、许多面积狭 小的岛国和沿海地带带来越来越大的 影响。短期内,它们对世界GDP总额 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世界上某些最贫 困的人们来说,这些后果可能犹如世 界末日。 从长期来看,人类发展受到气候 变化的巨大威胁,在某些地方,气候 变化已经削弱了国际社会减少极端贫 目前针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对策, 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者更久。 在 可预见的未来,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是无法逆转的。 2008年排放 到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会一直停留到2108年甚至更久。 因此我们现在的选 择不仅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 更将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 与其他方面的政 策相比, 我们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挑战更大。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困的努力。 暴力冲突、资源匮乏、缺乏协调 和政策乏力继续减缓发展的进程,在 非洲情况尤其如此。不过很多国家已 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例如,越 南已经能够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并 且能够提前实现2015年普及初等教育 的目标;莫桑比克除了降低儿童和孕 产妇死亡率以外,还大大减少了贫困 人口并增加了入学人数。 这种发展进程将逐渐受到气候 变化的阻碍。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反 贫困与应对气候变化后果是相互联系 的,两者必须相辅相成。这需要开展 大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活动,因为即使 立即大力减排,气候变化仍将大大影 响最贫困的国家。各国需制定本国适 应气候变化的计划,但国际社会须施 以援手。 为了应对挑战,响应发展中国 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国家领导人提出的迫切要求, 2006年11月召开的气候会议期间,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和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起 建立了伙伴关系。开发署和环境署承 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增强它们 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以使它们 能够在开发更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气 候防护和燃料转化计划等领域,更全 面地从清洁发展机制中受惠。 有些政府力图将气候变化的影 响纳入投资决策考虑,通过这个伙伴 关系,联合国系统能及时回应这些政 府的需求。这个伙伴关系是联合国决 心“齐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 生动证明。例如,我们可以帮助各国 改善现有基础设施,使人们能够应付 更频繁的洪灾和严酷的极端天气情 况,还可以培育更多能抵御恶劣天气 的作物。 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我们必须 着手减排并且采取其他措施,这样, 已经出现的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在今 后几十年内才不会进一步加重。如果 减排工作不能尽早开始,最贫困国家 将无法承受今后20年或者30年之内适 应气候变化的费用。 对全世界而言(包括最富裕国家 在内),稳定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限制 气候变化是一项值得投入的安全保障 战略,也是全面反贫困、实现千年发 展目标的重要部分。鉴于这一双重目 的,世界各地领导人应优先考虑气候 政策。 但是确立了限制未来气候变化和 帮助最脆弱者适应不可避免局面的需 要之后,我们还需继续进一步明确那 些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政策的性质。 有几件事情要首先说明。首先, 考虑到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必 须进行重大变革,制定目标远大的新 政策。 其次,短期成本不菲。我们必须 在限制气候变化方面投资。随着时间 的推移,这些投资将产生巨大的净收 益,但是就像每一笔投资那样,在开 始阶段,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地负担成 本。民主治理也会面临挑战:为了收 获长期利益,政治制度必须为初期的 成本买单。各国领导人应具有远见卓 识,不能只追求个人政绩。 我们并不过于悲观。很久以前, 通货膨胀率远远超过现在。在解决通 货膨胀的过程中,民主国家抵制了求 助于印钞机的短期诱惑,构想出了一 些能够使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的制 度,例如更加独立自主的中央银行和 政策预先承诺。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 也须如此:社会必须预先承诺并且舍 弃短期利益,以换取长期的福祉。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我们还希望指出,虽然向无污 染能源和生活方式过渡需付出短期成 本,但因此带来的不只是稳定气温, 还可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些效益很有 可能通过凯恩斯和熊彼特构思的机制 得以实现,这种机制通过大规模投资 来刺激总需求,或者通过创造性毁灭 在众多部门引起创新和生产力飞越。 这些效果还不能从数量上预测,不过 把它们纳入考虑范畴才能全面衡量气 候政策的利弊。 制定良好的政策须注意避免过度 依赖官僚机构。虽然政府领导将在改 善气候变化这个具有巨大外差因素的 问题上起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 和价格机制必须发挥作用,以便使私 营部门的决策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投资 和生产决策的效率。 对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定价,必须 反映出它们的真实社会成本。这应当 成为减排政策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 已经花费数十年时间决不仅仅是 在外贸领域消除许多领域的数量 限制。现在还不是由于气候变化而重 新采取大量配额和官僚系统管理制度 的时候。排放量目标和能源效率目标 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价格机制能使 我们更容易地实现目标。这就需要经 济学家、气候科学研究人员和环境保 护人士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要比 我们迄今所看到的对话更加深入。我 们希望这份人类发展报告会促成 这样的对话。 最艰难的政策挑战是制定分配方 面的政策。虽然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灾 难性风险,但是成本和效益的短期和 中期分配还远远没有统一。由于那些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气候变化的国家 富裕国家并不会在短期遭受最 严重的影响,这就使分配方面的任务 犹为艰巨。那些过去没有,现在仍然 不会显著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最贫困 国家却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很多中等收入国家的排放总量方面日 益上升逐渐成为重要的排放者。但这 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并不像富裕国家积 累的那样多,在人均排放量方面它们 仍然属于低排放国。我们必须找到一 条在道义和政治上都可以接受的道 路,这条道路使我们能够开始并 继续前进,尽管在长期分摊负担和收 益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分配分歧 不能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因为我们 无法等到完全确定气候变化可能采取 的确切发展轨迹之后才开始行动。在 此我们也希望这份人类发展报告 将为有关辩论创造条件,使减排工作 能够开始。 凯末尔德尔维什(Kemal Derv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署长 本报告所作的分析和提供的建议不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其执行局或其成员国的观点。 本报 告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独立发表, 是杰出的顾问小组和人类发展报告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晶。 人 类发展报告办公处处长Kevin Watkins领导 了 本报告的编写工作。 阿希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执行主任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 概述 应对气候变化: 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 第一章 21世纪的气候变化 1.1 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 1.2 气候科学与未来展望 1.3 从全球到地区在不平等的世界中测量碳足迹 1.4 避免气候变化可持续排放路径 1.5 维持现状通向气候不可持续的未来 1.6 为什么要采取行动避免气候变化? 结论 第二章 气候灾害侵袭: 不公平世界中的风险与脆弱性 2.1 气候灾害侵袭与低人类发展水平陷阱 2.2 向前展望旧问题与新的气候变化风险 结论 第三章 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减排策略 3.1 设定减轻目标 3.2 对碳排放明码标价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3.3 管制和政府行动的关键作用 3.4 国际合作的关键作用 结论 第四章 适应不可避免之事国家计划和国际合作 4.1 国家挑战 4.2 适应气候变化上的国际合作 结论 人类发展指标 指标表 读者指南与表注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人类进步既不是自动发生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面对着这 样的事实:明天就是今天。当今形势异常紧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反复上 演着这样一个悲剧:这就是太迟了我们可能绝望地呼唤时间停下她的 脚步,可是对每一次恳求,时间都置若罔闻,并且继续急速前进。在众多 文明的森森白骨和杂乱遗迹上面书写着这样令人悲哀的文字:太迟了。” 小马丁路德金,我们向何处去:混乱还是大同 这段讲演是马丁 路德金在四十年 前一次关于社会公正的布道中发表的, 至今仍然引起强烈的共鸣。 21世纪肇始 之际, 我们也遭遇了一场将今天与明天 连接在一起的危机, 这场危机同样具 有 “严重紧迫性” 。 这场危机就是气候变 化。 尽管这种危机可以预防, 但机遇稍纵 即逝。 当今世界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来 改变发展方向。 没有什么问题比它更应当 得到迫切关注或者应当立即采取行 动。 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明 确的人类发展问题。 所有发展最终都关 乎人类潜能的拓展和自由度的扩大。 发 展培养了人类的能力, 正因如此, 人们才 能做出选择, 过上他们所珍视的生活。 气 候变化将损害人类的自由、 限制人们的 选择, 人类进步使未来比过去更美好这 一启蒙运动准则也因此遭受质疑。 警钟已然敲响。 如今, 我们在有生之 年就会看到人类发展将开始出现怎样的 重大逆转。 纵观各个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数以百万计最贫困者已不得不应付气候 变化的冲击。 全世界的媒体并没有对这 些影响给予充分关注, 没有将它们视为 预示灾难的事件。 在金融市场中, 在测算 当今世界GDP时, 这些事件也没有引起 注意。 频频发生的旱灾、 更加猛烈的风 暴、 洪水和环境压力, 将阻碍贫困者们改 善自己和子女的生活。 气候变化将悄然损害国际社会消除 贫困的努力。 七年前, 世界各地的政界领 导人聚集在一起制定加快人类发展进程 的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为2015年确定了一 个新的远大目标。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 成绩, 仍有很多国家尚未行动。 气候变化 将阻碍人们改变这种局面。 放眼未来, 气 候变化将不仅使数代人在减少极端贫困 概述 应对气候变化: 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方面, 而且在健康、 营养、 教育及其他领 域取得的成绩停滞不前, 而且还将导致 倒退。 当今世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将对全 人类大部分成员的发展前景产生直接影 响。 一旦失败, 世界上40%的最贫困者 大约26亿人将前途渺茫, 并将加 剧国家之前的不平等, 损害建设更加兼 容并包的全球化模式的努力, 加深 “富 者” 与 “贫者” 之间的鸿沟。 今天首当其冲遭受影响气候变化的 是贫困者; 明天全人类都将面临全球变 暖的危险。 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层中的 快速积聚将从根本上改变对于未来各代 人的气候预测。 我们正在向这个 “临界 点” 徐徐移动。 气候变化引起的不可预知 事件可能引发生态灾难, 巨大冰盖加速 崩解就是个例子, 这些灾难将改变人类 的居住模式, 损害国民经济的活力。 我们 这一代人也许看不到气候变化的诸多后 果。 可是我们的子女和他们的子孙除了忍 受这些后果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有些人评论说未来如何发展结果尚 不可知, 并以此为由指出对于气候变化 不可轻举妄动。 他们的出发点是有缺陷 的。 很多未知因素的确存在: 气候科学解 决的是概率和风险, 而不是确定不移的 事情。 但是, 如果我们重视子女和子孙后 代的幸福, 那么即使发生灾难性事件的 风险很小, 也要采取以保险为基础的预 防性措施。 不确定性有利有弊: 风险可能 比我们目前所理解的大得多。 气候变化将世界上贫困者的命运与 尚未出生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它提出 了关乎各国、 各代人的社会正义、 公平和 人权的问题。 我们将在今年 人类发展 报告 中, 着手探讨这些意义深远的问 题。 我们的出发点是抗御气候变化的战 役能够而且必须取胜。 这个世 界既不缺乏开展行动的财力也不缺乏技 术能力。 倘若我们不能防止气候变化, 必 是因为我们缺乏进行合作的政治意愿。 这样的结果不仅表明政治想象力匮 乏和领导无能, 也表明空前的道德沦丧。 由于政治领导失策, 20世纪爆发了两场 世界战争, 数百万人为不必要的灾难付出 了惨重代价。 21世纪及以后, 危险的天气 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灾难。 未来的人们将 对我们这一代人做出无情的判决, 因为 我们虽然看到了气候变化的证据, 明白气 候变化的后果, 却不自省, 使世界上数千 万最脆弱的人们陷入贫困不能自拔, 使我 们的子孙后代面临生态灾难。 气候变化提醒了我们我们分享 着同一个星球地球, 世界各民族都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生态上的相互依存 气候变化不同于人类所面对的其他 问题它促使我们在诸多层面进行不 同思考。 首先, 它促使我们思考, 生活在 一个生态上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中, 到 底意味着什么。 生态上的相互依存不是一个抽象概 念。 我们当今所生活的世界分为多个层 次。 财富和机会方面的鸿沟将人们分隔 开来。 在很多地区, 相互敌对的民族主义 就是冲突的根源。 在许多情况下, 人们将 宗教、 文化和种族身份视为区别于他人 的根源。 面对以上所有分歧, 气候变化提 醒我们共享同一个星球地球。 所有 的国家和人民享有同一个大气层。 我们 只有这一个大气层。 全球变暖正是我们使地球大气层 不堪重负的证据。 地球大气层中吸收热 量的温室气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 聚。 目前二氧化碳当量 (CO2e) 的浓度已 经达到百万分之三百八十 (ppm) , 超过 以往65万年的自然范围。 在21世纪的发 展过程中, 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摄氏 气候变化提醒了我们我们 分享着同一个星球地球, 世 界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片天 空下 。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5度以上 (图1) 。 将这个数字放在具体环境中考察, 它相当于冰河时代在那个时代, 欧 洲和北美洲的很多地区覆盖着厚度超过 1公里的冰层以来的温度变化。 危险 性气候变化的阈限是升高摄氏2度左右。 超过这一阈限, 将引发人类发展的倒退, 向不可逆转的生态损害发展之势将难以 避免。 数字和测算手段背后是一个简单却 不容辩驳的事实。 我们将生态上的相互 依存管理得一塌胡涂。 实际上, 我们这一 代人正在积欠下一笔无法承受的生态债 务, 而这笔债务将由未来各代人承受。 我 们正在支取我们的子女将要继承的环境 资本存量。 危险性气候变化表明要对不 可承受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作出调整。 不只是未来的人们要承受他人之 过, 贫困的人们将首当其冲遭受气候变化 带来的最大危害。 积聚在地球大气层中 的温室气体绝大部分是由富裕国家和它 们的国民造成的。 但是, 贫困国家及其人 民却要为气候变化付出最昂贵的代价。 人们常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 各个 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脆弱性是成反 比的。 富裕国家的公开争论越来越关注 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所 带来的威胁。 这种威胁诚然存在, 但它并 不能掩盖根本问题。 圣雄甘地曾经思考倘若印度遵循英 国的工业化模式, 将需要多少颗星球。 我 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 我们在这份 报告中估计, 假若全世界的人按照一些 发达国家的速度产生温室气体, 那么我 们需要九颗地球 (表1) 。 虽然世界上的贫困者在地球上留下 的碳足迹很浅, 但他们首当其冲地受到 影响。 目前富裕国家对付气候变化意味 着调整空调温度、 适应时间更长、 温度更 高的夏季, 以及适应季节变迁。 像伦敦 和洛杉矶这样的城市, 可能在海平面升 高时遇到洪水危险, 不过它们的居民受 到精心设计的防洪系统的保护。 与之相 比, 当全球变暖改变非洲之角的天气模 式时, 这意味着庄稼歉收, 人们挨饿, 或 者妇女和女童要花费更多时间取水。 而 且, 无论富裕国家的城市未来遇到什么 风险, 恒河、 湄公河和尼罗河这些大河三 角洲的农村和发展中国家杂乱无章地蔓 延的城市贫民窟, 将难以抗拒气候变化 造成的风暴和洪水。 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越来越多, 人 们对它的影响越来越难以抵挡。 这固然 是自然进程的产物, 但也是由人类的行为 和选择造成的。 也是生态上相互依存的 ? 0.1 0.0 0.1 1856 18701890191019301950197019902004 ? ? ? 0.7 0.8 0.9 250 275 300 350 375 400 ? (ppm CO2) 0 5 25 30 ? ? ? ? 我们将生态上的相互依存 搞得一塌糊涂。 我们积欠 下的无法承受的生态债务, 将由我们的后代承担。 10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另一个方面, 但也常常被人们遗忘。 当美 国城市的市民打开空调或者欧洲人驾驶 车辆的时候, 他们的行为就产生了多种后 果。 这些后果将他们与孟加拉国的农村 社区、 埃塞俄比亚的农夫和海地的贫民 窟居民联系起来, 他们因此需要承担道 德义务, 包括思考并且改变对 其他人或者未来各代人造成损害的能源 政策的义务。 采取行动的迫切性 假如当今世界现在就采取行动, 将 21世纪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超过工 业化之前水平摄氏2度的阈限以内还是有 可能的仅仅是有可能。 要实现这个 目标, 未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和空 前的国际合作。 然而气候变化是一种威 胁, 伴随这种威胁而来的还有机遇。 首要 的一点是, 气候变化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 个机会, 当今世界可以借此团结一致, 共 同应对阻止进步的危机。 启发 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者们的 价值观念是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参考点。 这份文件是针对引发极端民族主义、 法 西斯主义和世界大战的政治无能的回 应。 它为 “人类大家庭的全体成员” 确立 了一套民事的、 政治的、 社会的和经 济的资格和权利。 启发 世界人权宣 言 的价值观念被视为人类事务的行为 准则, 这套行为准则将防止 “触犯人类良 知的野蛮行径对人权的无视和蔑视” 。 世界人权宣言 的起草者们回顾 了已经发生的人类悲剧第二次世界 大战。 气候变化却不是这样。 它是一场正 在酝酿的人类悲剧。 放任这场悲剧发展, 是一次 “触犯人类的良知” 的政治失误。 它预示对于世界上贫困者和未来各代人 人权的彻底侵犯和普遍价值观念的倒 退。 从另一方面看, 防止危险性气候变化 也带来了制定多边解决国际社会面对的 更广泛问题的希望。 气候变化使我们面 临科学、 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方面的各种 复杂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 切实可行的战略,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气候 变化在更广范围内引起的问题。 今天, 政 治领导人和世界人民必须要在普遍人类 价值和系统、 大规模的破坏人权之间做 出抉择。 要避免气候变化危险, 首先要认识 到这一问题的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惯性和气候变化长期得不 到缓解所带来的后果。 二氧化碳 (CO2) 和其他温室气体一旦被排放, 就会在大 气层中驻留很长时间, 且目前尚无迅速 削减温室气体存量的措施。 22世纪之初 的人们将忍受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的 后果, 就像我们正在忍受自工业革命时 起就开始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后果那样。 时间间隔是气候变化惰性的一个重要后 果。 即使采取严格的减排措施, 在21世 纪30年代中期之前它们也不会对平均 气温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气温将在 2050年达到峰值。 换句话说, 当今世界大 人均二氧化 碳排放量 全球二氧化 碳当量 b 所需的大气相 当于地球现 有的倍数c (吨 CO2)(十亿吨CO2) 20042004 世界 d4.5 29 2 澳大利亚 16.2 104 7 加拿大 20.0 129 9 法国 6.0 39 3 德国 9.8 63 4 意大利 7.8 50 3 日本 9.9 634 荷兰 8.7 56 4 西班牙 7.6 49 3 联合王国 9.8 63 4 美国 20.6 132 9 表1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水平, 一个地球不足以承受人类的碳足迹a a.按可持续碳预算计算。 b.指在世界各国人均排放量同参照国家相同情况下的全球排放量。 c.按每年145 亿吨二氧化碳的可持续排放路径计算。 d.当前全球碳足迹。 资料来源: 人类发展报告处 ( HDRO) 按指标表24计算。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11 体上尤其是当今世界的贫困者 将不得不忍受我们已经为他们设计好的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累积性影响广泛。 也许 最重要就是碳周期与政治周期并不一 致。 避免气候变化需要在未来的数十年 内, 而不只是数年内将排放量维持在可 持续的范围内, 所以目前一代政治领导人 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但是, 他们具有 为未来的各代人开启机遇之窗, 或者关 闭这扇窗的权力。 紧迫性是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二个特 点也是惰性的必然结果。 在国际关 系的诸多其他领域, 无所作为或者推迟 达成协议的代价都是有限的。 国际贸易 就是一个例子。 在这个领域, 谈判可以中 断也可以恢复, 不会对基础性制度造成 长期损害就像多哈回合的不愉快历 史所见证的那样。 谈到气候变化, 达成减 排协议每推迟一年, 温室气体存量就会 增加, 未来气温也会因此升高。 多哈回合 开始以来的7年里,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 度已经增加了大约百万分之十二到 22世纪的贸易回合开始, 这些温室气体 存量将依然存在。 历史上没有明显的类似情况可以与 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相比。 冷战期间, 大量核弹头瞄准各个城市, 对人类安全 构成了严重威胁。 可是, “无所作为” 却是 遏制风险的一种策略。 人们普遍承认确 保相互毁灭这个现实虽然违背常理, 却 使稳定局面可以预见。 对比之下, 对气候 变化无所作为, 必然导致温室气体进一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 的发布正值气候变化 最受关注的时候。 尽管气候变化早就列入国际议程, 但却 刚刚开始得到应有的关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 (IPCC) 最近的一项发现表明,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 容置疑, 而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 气候变化给人们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危害。 这本报告为 我们敲响了警钟, 使我们正视眼前的危险: 气候变化将会 带来 “双重灾难” 。 首先是世界贫困人民的发展倒退, 接着 是全人类长期遭受威胁。 这些灾难就在眼前。 海平面不断上升, 热带风暴来势 汹汹, 数百万人民背井离乡。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们, 本已 不堪重负, 却不得不面对愈发频繁、 愈发严峻的旱情。 冰 山消融, 全球水供应也岌岌可危。 尽管全球变暖带来的恶果才初露端倪, 世界上的贫 困人民就已遭受了种种灾难,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也因此受 到了阻碍。 然而, 从长期来看,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 无论贫富都不能幸免。 我坚信, 我们今天对这一挑战的应对将给我们生活 的时代、 给我们本身带来重大影响。 我也认为, 气候变化 是联合国最亟待解决的全球挑战。 我个人也因此将同各成 员国协同合作, 保证联合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工作重点。 要应对气候变化, 就要在两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 人类要 采取更多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工业化国家尤其需要 减排。 针对发展中国家, 要进一步激励它们限制温室气体 排放, 同时要保证它们的经济增长, 消除贫困, 使它们能 更多的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 其次,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适应气候变化也是必须的。 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抵抗力最弱的发展中国家需要 其他国家伸出援手, 提高它们的适应能力。 另外, 还要大 力推进技术革新, 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实现现有可 再生技术具有生态可行性, 同时促进技术的迅速传播。 气候变化威胁着整个人类大家庭, 但我们也因此有 机会走到一起, 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我希望, 我们能团结 一心, 共迎挑战, 把更美的世界留给后人。 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特殊供稿 团结一致, 战胜气候变化 12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步增加, 相互确保毁灭人类发展潜力。 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三个方面是它的 全球性规模。 地球大气层并不区分温室 气体来源于哪个国家。 来自中国的一公 吨温室气体与来自美国的一公吨温室气 体具有同样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排 放量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问 题。 由此可得出结论, 任何一个国家单 枪匹马都无法赢得抗击气候变化的胜 利。 集体行动不是选择, 而是必须。 据说 1776年, 本杰明 富兰克林在 美国独立 宣言 上签字的时候, 曾经说过这样的 话: “你我必须携手走向康庄大道, 要不 这样, 毫无疑问, 你我都会分别踏上穷途 末路。 ” 在我们这个苦乐不均的世界里, 如果不能制定集体解决方案, 有些人 特别是贫困者也许比其他人更早 地踏上穷途末路。 不过, 这场威胁所有 人和所有国家的危机最终是可以被制止 的。 我们也须在团结一致、 共同解决问题 和单打独斗、 最终灭亡之间做出抉择。 时不我待2012年和2012年以后 面对像气候变化这样令人心惊的问 题, 逆来顺受的悲观心态看上去或许是 合乎情理的反应。 但是, 逆来顺受的悲观 心态是世界上的贫困者和未来几代人无 法承受的一种奢侈品一定还有别的 选择办法。 保持乐观心态不是没有理由的。 五 年前, 人类还忙于辩论气候变化是否发 生, 气候变化是否是人类造成的, 那时对 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的人还很多。 如今, 这场辩论已经结束, 对于气候变化持怀 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少。 气候变化国际专 家组的第四次评议工作取得了压倒性的 一致意见, 即气候变化不仅是真实存在 的而且是人类造成的。 几乎所有的政府 都赞同这种一致意见。 在斯特恩的 气候 变化经济学 之后, 大多数政府认为解决 气候变化所需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与无所作为的代价相比更容易承受。 政治动力也正在增强。 很多政府正 在制定大胆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 标。 由八个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 (G8) 现在已经坚持将减轻气候变化列入 议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 话也正在加强。 所有这一切都是积极的消息。 实际 成果却不是这么显著。 虽然各国政府可 能认识到了全球变暖这一现实, 政治行 动却远不能满足气候变化的最低需求。 科学证据与政治反应之间的差距依然很 大。 有些发达国家尚待制定雄心勃勃的 减排目标, 还有些国家已经制定了雄心勃 勃的目标, 却没有将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 的能源政策改革落到实处。 更深层次的 问题是, 对于避免危险性气候变化的途 径跨越政治周期与碳周期之间差异 的途径, 这个世界缺少描绘这种途径的 明确、 可靠和长期的多边框架。 京都议定书 的目前承诺期将于 2012年结束, 国际社会有机会将这个框 架付诸实际。 抓住这个机遇需要领导能 力, 错失这个机遇将使世界在危险性气 候变化的道路上愈陷愈深。 发达国家必须以身作则。 它们要对 气候变化问题承担历史责任, 而且它们有 财力、 有技术尽早大力减少排放量。 通过 税收或者限额交易制度为碳定价就是出 发点。 但是市场定价本身并不够。 制定管 理体制和公私伙伴关系实现向低碳过渡 也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是京 都框架的基础之一, 这一原则并不意味 着发展中国家应当无所作为。 任何多边协 议的可靠性将取决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排 放国的参与情况。 但是, 平等以及人类发 展必然需要扩大能源获得途径的基本原 则, 要求发展中国家可以灵活地按照与 能力相符的速度向低碳增长道路过渡。 国际合作在很多层面起到关键作 用。 假如2012年之后的京都框架吸收了 资金调拨和技术转让的机制, 全球减排 努力将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 这些机制 能够帮助迅速支付避免危险性气候变化 所需要的低碳技术费用。 通过合作支持 对雨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也将增强 减排效果。 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地位也应确 定。 长期以来, 适应气候变化并不是人们 关注的重点, 也不是国际减贫议程的核 心。 缓解气候变化势在必行, 因为这关乎 未来有害气候变化的前景。 然而, 富裕国 家的公民能够在气候防护工事的庇护下 安然躲过各种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 不对世界上的贫困人民利用资源施以援 手。 出于对社会公正的要求和对人权的尊 重,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在适应气候变化 方面的努力。 我们的遗产 2012年之后的京都框架将对避免气 候变化以及应对现在已经是不可 避免的气候变化的前景产生重大 影响。 这个框架的谈判将由谈判调节能 力差别极大的政府完成。 强大的既得利 益集团也将表达它们的意愿。 各国政府 开始就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时 候, 必须考虑两个声音有限但对社会正 义和尊重人权提出强烈要求的当事方: 世 界上的贫困者和未来的各代人。 每天都面对极端贫困和严酷饥荒, 忙于改善生活的人们最有权呼吁人类团 结。 他们当然有权得到更多的东西, 而 不是政治领导人聚集在国际峰会上, 制 定华而不实的发展目标, 然后对于气候 变化无所作为, 因此损害实现这些发展 目标。 当我们的子女和他们的子女的未 任何一个国家, 只靠单打独斗 是无法战胜气候变化的。 集体 行动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1 展必然需要扩大能源获得途径的基本原 则, 要求发展中国家可以灵活地按照与 能力相符的速度向低碳增长道路过渡。 国际合作在很多层面起到关键作 用。 假如2012年之后的京都框架吸收了 资金调拨和技术转让的机制, 全球减排 努力将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 这些机制 能够帮助迅速支付避免危险性气候变化 所需要的低碳技术费用。 通过合作支持 对雨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也将增强 减排效果。 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先地位也应确 定。 长期以来, 适应气候变化并不是人们 关注的重点, 也不是国际减贫议程的核 心。 缓解气候变化势在必行, 因为这关乎 未来有害气候变化的前景。 然而, 富裕国 家的公民能够在气候防护工事的庇护下 安然躲过各种灾害, 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 不对世界上的贫困人民利用资源施以援 手。 出于对社会公正的要求和对人权的尊 重,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在适应气候变化 方面的努力。 我们的遗产 2012年之后的京都框架将对避免气 候变化以及应对现在已经是不可 避免的气候变化的前景产生重大 影响。 这个框架的谈判将由谈判调节能 力差别极大的政府完成。 强大的既得利 益集团也将表达它们的意愿。 各国政府 开始就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时 候, 必须考虑两个声音有限但对社会正 义和尊重人权提出强烈要求的当事方: 世 界上的贫困者和未来的各代人。 每天都面对极端贫困和严酷饥荒, 忙于改善生活的人们最有权呼吁人类团 结。 他们当然有权得到更多的东西, 而 不是政治领导人聚集在国际峰会上, 制 定华而不实的发展目标, 然后对于气候 变化无所作为, 因此损害实现这些发展 目标。 当我们的子女和他们的子女的未 来甚至可能是生存问题悬而未 决的时候, 他们有权要求我们承担高标 准的责任。 他们应得的, 不是政治领导人 看到人类面对最大挑战却裹足不前。 坦 率的说,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 中, 人们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危险的临 近, 并且互相推诿, 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后 果, 是世界上的贫困人民和我们的后代 所无法承受的。 另外, 世界发达国家领导 人言行不一, 对气候变化威胁的说辞和 本国的能源政策严重不符, 这种行为所 带来的后果也是穷人和未来的人们所不 能承受的。 二十年前, 巴西环境保护人士智 高孟德斯在保卫亚马逊雨林免遭毁坏 时不幸遇难。 在逝世之前, 他谈及将他在 当地的斗争与全球争取社会正义运动联 系起来的纽带: “起初我认为自己是为拯 救橡胶树而战, 后来我认为自己是为拯 救亚马逊雨林而战。 现在我认识到自己 是在为人类而战。 ” 抗击危险的气候变化是为全人类而 战的一部分。 要赢得这场战役, 必须在很 多层面在消费方面、 在生产能源和 为能源定价方面、 在国际合作方面 进行影响深远的变化。 然而, 要赢得这场 战役, 最重要的是必须改变对生态相互 依存的看法, 对世界上的贫困者享有社 会正义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各代人的人 权和法定权利的看法。 21世纪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变暖已经开始。 工业化时代开 始以来, 世界气温已经上升了摄氏0.7度 左右而且世界气温升高的速度还 在加快。 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气温升 高与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有 关。 在“危险性”气候变化与“安全 的” 气候变化之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 中 , 人们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 危险的临近, 并且互相推诿, 这一现象导致后果是世界贫 困人民和我们的后代所承受 不起的。 1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界限。 世界上的很多最贫困者和最脆弱 的生态系统已经被迫适应危险性气候变 化。 但是, 超过摄氏2度的阈限, 人类发 展遭受大规模挫折和生态灾难不可逆转 的风险将急剧增加。 若对目前的发展路线不做改变, 世界气温上升将大大超过摄氏2度的阈 限。 要想将气温上升摄氏2度的可能性 限制在50%以内, 需要将温室气体浓度 稳定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分之四百五十 (ppm) 。 如果浓度达到二氧化碳当量 百万分之五百五十 (ppm) , 超过该阈限 的概率将达到80%。 在个人生活中, 很少 有人会冒这样的风险。 然而作为一个全 球社会, 我们使地球这颗行星承担了太 大的风险。 21世纪的情况是, 潜在的稳 定点超过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分之七百五 十 (ppm) , 气温变化幅度可能超过摄氏 5度。 气温的预测情况并没有反映出对人 类发展的潜在影响。 在预测规模上的平 均气温变化更有可能引起人类发展的大 规模逆转。 近期关于南极地区和格陵兰 岛冰盖加速崩解、 海洋酸化、 雨林系统 缩减和北极地区永久冻土融化的证据, 都单独地或者互相联系地具有 发展到 “临界点” 的可能性。 在增加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存量方 面, 各国的排放量差别非常大。 富裕国家 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但是排放量 却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 和印度的高速发展正在导致排放总量的 逐渐接近。 但是, 人均碳足迹的接近是很 有限的。 美国的碳足迹是中国的5倍, 印 度的15倍以上。 埃塞俄比亚人均碳足迹 平均值是二氧化碳0.1公吨, 与之相比, 加拿大人均碳足迹是20公吨 (图2和地图 1) 。 要想使排放趋势避免造成危险性气 候变化, 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我们通过 模拟气候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些模 型界定了21世纪的碳预算。 假若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 与能源 有关的排放量全球碳预算将达到每年大 约145亿吨二氧化碳等价物。 目前的排放 量是这一水平的二倍, 呈现上升趋势。 结 果是: 整个21世纪的碳预算截至2032年 即将告罄 (图3) 。 实际上, 我们正在积欠 无法承受的生态债务, 这些债务将使未 来的各代人遭受危险性气候变化。 碳预算分析从新的角度阐明了人们 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份 额的忧虑。 虽然规定提高发展中国家的 排放份额, 但是它不应当转移人们对于富 裕国家基础责任的关注。 假如发展中国 家公民与德国或者联合王国的普通人具 有相同碳足迹, 目前全球排放量将达到 我们确定的可持续排放途径的六倍; 如 果发展中国家人均碳足迹提高到美国或 者加拿大的水平, 目前全球排放量将提 高到九倍。 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深入调整。 假如 世界是一个国家, 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 量必须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一半, 并且 在21世纪末之前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图4) 。 可是, 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国 家。 通过可行的假设, 我们估计避免危险 性气候变化需要富裕国家减排至少80%, 在2020年之前将排放量削减30%。 发展 中国家排放量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 在 2050年之前削减20%。 我们的稳定排放目标很严格但却是 可以承受的。 从现在起至2030年, 年平均 成本将达到GDP的1.6%。 这不是无关紧 要的投资。 但是它还不到全球军费开支 的三分之二。 如果发生灾难性结果, 束手 无策的成本更加高昂。 斯特恩 气候变化 的经济学 中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 到21世纪末该成本将达到世界GDP的 5%至20%。 ? ? ? 20.0 15.0 ? 20.6 19.3 ? 10.6 13.4 (1992) ? 9.8 10.0 ? 6.0 6.4 ? 3.8 2.1 ? 1.8 1.4 ? 2.3 1.5 ? 0.3 0.1 ? 0.1 0.1 ? 0.1 0.1 ? ? ? ? ? ? 1.2 0.3 ? 1.2 0.8 ? 0.9 0.5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1 审视排放趋势突出了未来挑战的规 模 (见附表) 。 1990年是 京都议定书 约定的减排参考年, 自此以来, 与能源有 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急剧上升。 然而并非 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批准了 京都议定书 的目标, 假若这些目标获得批准, 发达国 家的平均排放量将减少大约5%。 但大多 数批准上述目标的发达国家尚未履行它 们的承诺, 那些履行承诺的国家中, 排 放量的降低也并非得益于本国缓解气候 变化的政策。 京都议定书 也没有对发 展中国家的排放量设定任何数量限制。 如果在接下来的15年中排放量遵循过去 15年的线性趋势, 那么危险性气候变化 将不可避免。 能源使用的预测准确地指明了这个 方向, 情况甚至更糟。 目前的投资模式是 设立碳密集型能源基础设施, 煤炭起着 主要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趋势和现行政 策, 2030年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将比2005年增加一半以上。 2004年到 2030年, 为满足能源需求预计投入20万 亿美元, 此举可能使这个世界在不可持 续发展道路上不能自拔。 但新的投资也 可能有助于使经济发展减少对于碳的依 赖。 气候灾害侵袭:一个苦乐不均世界上 的风险与脆弱性 气候灾害已经在贫困者的生活之中 凸现。 诸如旱灾、 洪水和风暴等事件经常 光顾那些受灾者: 它们威胁人们的生命, 使人们感觉毫无保障。 气候灾害也损害 人类长期发展的机遇, 削弱生产力, 降低 人类能力。 没有哪一种气候灾害可以归 责于气候变化。 可是, 气候变化正在使贫 困者面临的风险和脆弱性更加严重。 它 将使早就不堪重负的反应机制承受更多 能量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2004 (十亿吨 CO2)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地图地图1 美国 60亿吨CO2 中国 50亿吨CO2 全球总量 290亿吨CO2 印度 13亿吨CO2 北美 5亿吨CO2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7亿吨CO2 拉丁美洲 14亿吨CO2 俄罗斯联邦 15亿吨CO2 日本 13亿吨CO2 欧盟 40亿吨CO2 国家面积与其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成比例, 方块面积代表十亿吨二氧化碳 资料来源:Mapping Worlds 2007根据CDIAC数据制作。 注:本地图中所显示的界限和名称以及所使用的称呼并不是代表官方认可或联合国接受。虚线大致标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线。 双方还未对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最终地位达成一致。 16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摘要 压力, 使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 各地区对气候灾害侵袭的抵御能力 不尽相同。 卡特里那飓风非常明确地提 醒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