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1页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2页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3页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4页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3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 浙江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理科试验班 1306 班 戴陈琳 学号: 3130103000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 1929 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 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 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 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 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 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目前,浙江省博物馆设有越地长歌、钱江潮、非凡的心声、意匠生 辉、十里红妆、青瓷撷英等基本陈列,以丰富多彩的历代文物和独具匠心 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同时,浙江省博物 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 40个左右的来自国内外的临时展览。 2 / 23 从 XX 年 1 月 1 日起,浙江省博物馆率先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实行常年免 费开放,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这一举措,既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三贴近 ”精神,也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方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观众量突破了历史记 录,来博物馆的社会公众逾百万人次。 摘自浙江省博物馆简介 在 2016 年 9 月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室友一起来到西湖游玩,走着走着 就被这座极富江南园林地方特色的庭院式建筑所吸引。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 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 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我们迫不及待地步入馆内,之前有 听说这个博物馆里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琮,但是大量珍贵独特的陶瓷 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记载着源远流长 的中国古代文化。我也被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深深的折服了,不得要由衷地 感叹一声我们的祖先实在太了不起了。 3 / 23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 4500 年至前 2500 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 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独具匠心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段段文化之旅,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沧海桑田,花开花落,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兴与衰而前行。因此它的意义如此郑重,它又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从做工反映当时的制造水平; 从外形反映当时的审美特点; 从纹饰反映当时的图腾信仰; 从种类反映当时的生活习惯; 从内容反映当时的民风民俗 ? 其中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名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 1600 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4 / 23 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下面介绍一下浙江省博物馆中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的四款龙泉窑藏品。 全碗施满釉,釉色肥嫩青翠,透明度强,釉下气泡大而明亮。碗内壁装饰刻划海浪花纹,半刀泥技法纯熟,线条奔放有力,自由潇洒,颇有北宋曲阳定窑的技艺风格。外壁光素无纹饰,施釉匀净,近圈足处有积釉痕,圈足浅而小,足心无釉但有明显的垫烧痕,此碗造型端庄,修胎规整,碗沿向外微折,胎色灰白。胎体自口沿下渐渐由薄至厚,并可见较宽旋削痕迹。综合上述特征,此碗应为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碗,充分体现了北宋龙泉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 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色青黄,肥厚滋润。该件器物三体相连,应为烧制过程中,同一匣钵而烧搭釉而成。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5 / 23 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从窑址的瓷片来看产品有白胎和黑胎厚釉两大类。其中白胎青瓷约百分至九十几,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质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铁 足的特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应是南宋绍兴元年至绍兴十九年时及其后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 为八仙传说中的何仙姑。釉色青,开片面部和山石不施釉,采用露胎的装饰手法,人物形象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浙江省、瓯江两岸的窑址已发现有 200 多外,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大多胎体厚重,除继续生产宋时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樽等。质量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温润 如玉者少,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刻、点彩等。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个别有文字装饰。 层薄而呈青灰色。 清初,窑声所剩无几。清中叶,仅剩南窖、瀑去埠头村、青溪水孙坑村等地 70 余座窑。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唯孙坑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6 / 23 成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这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龙泉窑的立体史书,见证了它从兴起到繁荣再到衰弱的整个过程,看着它们就如亲身感受了历史一般,荡气回肠,耐人 寻味。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正是本次对陶瓷的感受和体会使我对它产生了特别的兴趣,所以在本学期毫不犹豫选了老师您的陶艺课,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陶瓷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感谢老师给我开启了一扇走进陶瓷世界的大门,让我可以感受陶瓷文化不一样的气息。 浙江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工科试验班 1107 石仕伟 学号 3110101535 浙江省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目前,浙江省博物馆设有越地长歌、钱江潮、非凡的心声、意匠生辉、十里红妆、青瓷撷英等基 本陈列。 7 / 23 昨天去了著名浙江省博物馆,亲眼目睹了许多的国宝 ,本是冲着欣赏去的,却中的大量陶器深深震撼住了,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记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 文化,我也被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深深的折服了,不得要由衷地感叹一声我们的祖先实在太了不起了。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摘自百度百科 陶瓷是中国古代的最具象征性的,也是少数的经得起年代侵蚀的物品。因此它的意义如此郑重。它又如此给力的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从做工反映当时的制造水平; 从外形反映当时的审美特点; 从纹饰反映当时的图腾信仰 ; 从种类反映当时的生活习惯; 从内容反映当时的民风民俗 因此我觉得,这一件件作品连成了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地记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 下面我们一起透过这些瓶瓶罐罐去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奥秘吧! 从这里足以看出浙江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对中国瓷8 / 23 器发展的作用。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 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 生产 起步较晚,直到 6 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白瓷。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瓷土,在东汉中晚期,这里的瓷器烧制工艺已基本成熟,至三国 时期更有提高,并大量生产。从这三个典型的越窑青瓷足以看出三国时期我国青瓷的发展,以及浙江地区优厚的历史 文化资源。 上面列出了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鸡首壶,现在对鸡首壶作一简要介绍。鸡头壶是南北 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 烧制的瓷窑有越 窑、瓯窑、福清窑等。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 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 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 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9 / 23 鸡颈加高, 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作者姓名 方启智指导教师 胡小军学科 汉语言文学 1001班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提交日期 2016年 4月 22日当我拾级而上,经过 一楼的展销区与二楼的大师工作室之后,便到了三楼的基本陈列展 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古朴,这是在古色古香的围栏上触摸到的,在精品区首先映入眼帘的 三尊雕塑和两个瓷器上感受到的。其次是简约与大气,无论是栅栏状的天花板,抑或是落落 大方的成列,都给了我这个感觉。简约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奢华,正乃中华气度。 随步而走,信马由缰,经过了带有不知名意味的四色材料墙,曲径通幽处,眼前豁然一 亮,映入眼帘的是颇具童话意味的阅读互动区,头上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条简约化的中华龙风 筝,迎面的墙上则是一些丝带绣、绣花鞋、剪纸、纸艺画、画纸油伞等小小的工艺品,还有 一些市民互动的照片在,而互动区内的桌子上则摆放着一些工具、纸笔、便签纸等,看来这 是一个游客 diy,或者留言纪念的地方。继续随步踏去,在头顶天花板下悬挂着的各色纸鸢的引领下,来到了民间工艺美术展览 10 / 23 区。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里的话,那就是“碰撞和交汇”。这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这里 有亭台水榭,亦有现代展台,这边是淄衣水袖、生旦净末,那里是旗袍婚纱、模特艺人,有 古典的旗装仕女,亦有摩登的婚纱新娘,各展娉婷,各占韶光。还有幸在这里看到了杭州民 间工艺大师高波的手工布制贴画,画中人物恬静安详,传神地表现了作者极其作品的温柔雅 致之美,宛若三月苏杭烟气。沿路而走,就到了生活中的工艺展区,此间气象,当是八十年之前的杭城吧?而且是有 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展品从女子的旗袍、油纸伞、苏绣、秀绸灯笼,到人家的竹箱、布偶、 布花、布阵,再到书房一角和会客厅,仿佛我们就置身在那古韵犹在、新风初兴的西子之畔。 在这里还有幸一窥 冯文土大师的红楼梦群芳雅集图东阳木雕,屏风正面为红楼梦群芳雅集图, 背面为大观园风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人物表情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兴尽而去,徐步而行,迎面而来的带着强烈的金属质感的台柱和斑驳错落的天地玄黄雕 刻顿时给了我别样的感受,哦,这是金属工艺展区,11 / 23 这里大概介绍了杭城金属工艺的历史, 尤其是二十世纪初的创立的张小泉剪刀和自五代越国时期便开始具备相当高水平的金银饰品, 不过此展区的金属展品不够丰富确实让我有点遗憾。 折步而回,缘门而进, 就到了编织工艺展区,各种精致娟秀的丝织品顿时让你陷入了编 制的海洋,床铺、被褥、床头灯、拖鞋、编织箱、椅子、床罩,乃至玩具玩偶,哦天,别告 诉我那个精致的皇城模型也是编制的!不得不感慨,地俊人杰的杭城,这些心里手巧的编织匠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踏过一扇门,眼前的风光又变了,从编制的简约到了丝织的细腻。如果说编制让你觉得 像亲切熟稔的邻家大姐,那么丝织就像温柔秀婉的小家碧玉,没见过丝织,你不会相信那些 再普通不过的一针一线可以编绘出如此扣人心弦的作品,特别 是王文瑛大师的双面异色异物 雷锋今昔屏,简直让人觉得巧夺天工!不亏为被评为展现杭州西湖山水壮丽和秀美的倾力之 作。而绕过这些秀美丝织品之后,那些静静伫立的丝织机,让人明白了那些成功背后的艰辛, 多少日夜的机杼声, 千千万万的针挑缝合,才能完12 / 23 成那么几米见方的旷世佳作。信步而行,不知不觉到了陶瓷工艺展区,如果说前面的丝织品是温柔秀婉的小家碧玉的 话,那么这些陶瓷,就像是温文尔雅、面如冠玉、玉冠华服的士子,这里大概介绍了杭城良 渚文化的黑陶、东汉中晚期的越窑青瓷、南宋修内司窑与郊坛下窑的青瓷等,一个个或精美 秀气、或温良敦厚的陶瓷确实很讨人喜, 特别是其中的青花斗彩婴戏 捉迷藏瓷雕,更是 表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人物活泼、动态生动、衣服装饰纹样精致,色彩丰富并具有传 统特色。 拜别了好闻的竹香味,就到了精巧绝卓、享誉全国的东阳木雕的世界,东阳木雕,不仅 有之前微雕竹刻的知微见著,更平添了一份磅礴来!你看那高米,胸径米的云龙花 瓶东阳木雕,黄龙腾飞苍茫九天智 商,缭绕祥云之间,精雕细刻与气势恢宏完美地结合在了 这个木雕上。 又经过了几个拐角,依次经过根雕和石雕之后,到了我认为的游览终点,结果忽然发现 在墙上发现了代表游览起点的介绍字样。我意识到我完全走反了游览顺序,不过当是无伤大 13 / 23 雅,不觉莞尔而笑。 总结来说,关于优点这方面,已经散落在了文中的点滴里了,现在就大致谈谈所感受到 的不足。 2、缺乏足够分量的“镇馆之宝”,比如我原以为能在金属制品展区看到越王勾践剑,惜 而 未果,不由顿足长嗟。 3、阅读互动区其实可以再开发一些,增加更多的 diy内容,比如简单的剪纸、纺织机、 木雕工具等等,让市民能通过自己动手来增加对传统工艺的了解和喜爱。 从这里足以看出浙江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对中国瓷器发展的作用。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南北制瓷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在比较安定的南方, 以浙江早期越窑为中心,继承并发展了东汉青瓷的成就。北方则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 生产起步较晚,直到 6 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但晚期的墓葬中却出现了 白瓷。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瓷土,在东汉中晚期,这里的瓷器烧制工艺已基本成熟,至三国 时期更有提高,并大量生产。从这三个典型的越窑青瓷足以看出三国时期我国青瓷的发展,以及浙江地区优厚的历史 14 / 23 文化资源。 上面列出了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鸡首壶,现在对鸡首壶作一简要介绍。鸡头壶是南北 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 烧制的瓷窑有越窑、瓯窑、福清窑等。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 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 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 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 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 篇四:杭州考察报告黄海峰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考察报告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 10 环境艺术姓名:黄海峰 学号: 20164145009 考察时间: 2016 年 6 月 2 号 6 月 6 号考察路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第一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 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15 / 23 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 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在象山校区,大量使用了当地废弃的旧瓦,旧瓦的回收 再利用既是追忆正在逝去的建造传统。我认为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 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 30 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 平缓的山水之间,这 里流动着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当天早上八点多,我们就已经抵达了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 中国美术学院。 进入校园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曾经听说过的王澍大师的独特建筑,一栋栋都有着自 己的特色,才让我真正体会到校园那浓浓的艺术氛围!那时刚好是国美 2016 届上手的青春毕 业设计展,上手的清楚寓意着学生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手上的能力表达出来,去展示 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观点,可能是 本专业原因,个人又比较喜欢环境艺术,所以走进国美 象山,深深的迷恋着那建筑,会觉得那就是一个迷宫,走进这个迷宫,真想一直呆在这,不 要走出来,走的每一处都会有着惊喜,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象山校区给我最大的视觉冲击就是这里的建筑艺16 / 23 术,走进去就能感受到,是那样的具有 艺术涵养。建筑本身来看,都比较高大耸立的,材料多用于瓦片木楞,大线条、大块面、青 灰色。窗户、砖瓦的摆列疏密有序!疑心中满是佩服;足以见得实践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位于西湖湖 畔绿树成荫的南山路上,学院没有围墙,臵身偌大的 校园里,可以发现中国式的水墨基调,两幢楼之间的廊 桥会让人感受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 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厅中的石鼓墙上的透光格,廊边的木窗棂,旋转楼梯上的小圆亭,让 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设计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庭院、水榭、草坪,流水型的线条、高低错落的 段面,互相交融的室内景、室外景 ?这些都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园中得以淋漓展现。 作为开放式校园, 美院不设有围墙,使它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设计师巧妙地 隐景于园,给人以神圣、 壮观之感。建筑物的一楼采取大面积的架空,室内景与室外景融会贯通,沙龙、水榭与庭园、 草坪浑然一体,使整个校园充满灵气。 第二站:创意园、 占地面积 22555 平方米,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于地17 / 23 下, 陈列展示 第四站:西溪湿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 域:东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 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 湿地沼泽地;西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 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 旅游休闲区。一条 50 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 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 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 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篇五:美术专业杭州、 苏州、 上海考察报告 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姓 名:陈春 班 级: 08 级环境艺术设计学 号: 081917034 一、实习时间: 2016 年 5 月 二、实习地点:杭州、苏州、上海 18 / 23 三、三、实习形式:个人考察 一、杭州艺术考察 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 域:东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 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 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 旅游休闲区。一条 50 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 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 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 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 运河田园风光带”。 2.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 19 / 23 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 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 涧幽深。 西湖不仅独擅 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 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 巧妙地融为一体。 3.中国美院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位于西湖湖畔绿树成荫的南山路上,学院没有围墙,臵身偌大的 校园里,可以发现中国式的水墨基调,两幢楼之间的廊 桥会让人感受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厅中的石鼓墙上的透光格, 廊边的木窗棂,旋转楼梯上的小圆亭,让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设计者赋予它们的意义。结束了南山老校区,接着去领略象山新校区带给我们另一种设计的震 撼。中国美院新校区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 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20 / 23 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 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在象山校区,大量使用了当地废弃的旧瓦,旧瓦的回收 再利用既是追忆正在逝去的建造传统。我认为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 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 30 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 里流动着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 二、苏州艺术考察 2.苏州园林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等以其意境深 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这里有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 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 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 型齐全,保存完整,系 21 / 23 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 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