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X XYOUR LOGOYour company name五金销售工作计划报告姓名:XXX部 门:XX部五金销售工作计划报告第 5 页 共 5 页1.寻找潜在顾客很多情况下,销售人员必须能鉴别潜在的顾客,这些潜在顾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愿意购买;二是有支付能力。如果只有一个条件满足,就不是潜在的顾客。寻找潜在顾客的主要途径有:朋友、熟人、广告、邮寄信件和电话等。在这个阶段,销售人员应努力收集尽量多的信息。2.访前准备一般来说,接触前的准备是正式接触前的所有活动,销售人员应对他们的行业、公司产品或劳务、竞争对手和顾客等都非常熟悉,尤其是潜在顾客的个人和商业信息活动。销售人员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的可能性必然就越大。3.接近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初次会晤是销售人员与潜在顾客的首次真正接触,许多专家称它是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30秒。在初次见面中,销售人员必须与潜在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销售人员必须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否则销售人员以后的行动可能会不起作用。在这一阶段,销售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提问和倾听。提问有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销售人员聆听顾客的回答,可以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在倾听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销售人员就可以向潜在顾客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介绍方法时,应富有创造性,并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销售人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暗含着对潜在顾客的关心与兴趣。销售人员越多地倾听潜在顾客的谈话,顾客就会越喜欢并信任销售人员。由此,销售人员可以和潜在顾客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4.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需求是市场销售的第一块基石。对客户的需求了解得越细致准确,销售的结果就越能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一阶段中,销售人员能从客户的谈话中了解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及客户希望获取的信息等,进而达到销售的目的。5.描述产品在明确顾客存在的问题之后,销售人员就要准备解释并生动地描述相关产品的特征和优点。销售人员在描述产品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一项任务是使顾客准确地领会自己的意图。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容易误入歧途,接收者不太可能像传递者所希望的那样准确无误地理解信息,因此,在描述产品的过程中,销售人员要与顾客不断地交流,描述要针对客户的需求,一定要让顾客知道为什么要听你讲、利益是什么以及对他们有什么好处?6.异议的处理销售人员必须学会把异议视为销售过程中的正常部分,当没有异议时,销售人员反而应该焦虑不安,因为有异议正表明顾客对产品是感兴趣的。销售人员要解决有关顾客购买的一切问题。7.成交销售人员在顾客满意的情况下完成销售,此时应对客户的合作表示感谢,谢意的表达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软装设计合同范本
- 汽车俱乐部协议履行监督细则
- 2025广西南宁宾阳县殡葬服务中心招聘编外合同制职工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工程资质转借合同(标准版)
- 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保密合同7篇
- 2025广西柳州市鱼峰区花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合同制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写作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化学氧化工企业文化考核试卷及答案
- 合作分成协议书
- 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年度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四川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聘中高层管理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Home Sweet Home教案
- 城镇住宅建设调查技术实施方案
- 时空数据建模与预测算法-洞察阐释
- 2025年长江引航中心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压力性损伤的个案护理
- 儿童肺功能检查课件
- 施工质量交底内容范本
- 合同签订培训课件
- 低钠血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