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1, V o L 3 5,No 5 2 3 5 Pr o g r e i n Ph a r ma c e uc a l S c Onc e s 药学进展 心、 随机、 双盲试验考察了 A fi n i t o r ( 1 0 mg d ) 的疗 效。患者在服用 A fi n i m r 前根据情况可接受贝伐单 抗、 白介素 2或 干扰 素 治疗 , 根据预后评分 1和 初始抗癌治 疗方案 , 将患 者按 2 : 1比例 随机 分为 A f i n i r 治疗组 ( n=2 7 7 ) 和安慰剂组 ( =1 3 9 ) 。结 果显示 , 本品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中位数显 著大于安慰剂组 ( P0 0 0 0 1 ) , 分别 为 4 9和 1 9 个月 ; 两组的客观应答率分别为 2和 0 ; 试验结 束后有 3 2的患者死亡。本品最常见不 良反应为 口腔炎、 感染 、 虚弱 、 乏力 、 咳嗽及腹泻。本品治疗组 因急性呼吸衰竭、 感染 和急性 肾衰而死亡的患者分 别 占0 7、 0 7和 0 4 , 而安慰剂组未出现类 似死亡病例 ; 本品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因治疗相关性 不 良反应 ( 主要 为肺炎 和呼吸困难 ) 而 中止治疗的 患者分别 占 1 4和 3。 在 2 8名平均年龄为 1 1岁的伴有结节性硬化症 的 S E G A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开标记、 单组试验评价 了 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人组前根据放射学证据判 定患者 S E G A的生长情况, 其中有 4名患者在接受本 品治疗前因瘤体增大而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天数中 位数为 2 4 4个月( 4 7 3 7 4个月) 。结果表明: 治疗 6个月后 , 共有 9名患者最大病灶处的瘤体降低 5 0 以上, 且这 些患 者持 续应答 时 间 中位数 为 2 6 6天 ( 9 7 9 4 6天) 。上述 9名患者 中有 7人在实验结束 后瘤体仍持续降低 , 降低幅度达 5 0以上。治疗前 接受手术切除的4名患者中有 3人最大病灶处 的瘤 体也降低 5 O 以上 , 另 1人在治疗 6个月时产生应 答 。治疗过程 中无一患者出现新病灶。该试验 中出 现的最常见不 良反应为口腔炎、 上呼吸道感染、 鼻窦 炎、 中耳炎和发热 ; 此外, 还出现 1 例惊厥( 4级) 。 抗 高血 压 药物 阿齐 沙坦 酯 关键词】 i l s a r t a n m e d o x o m i l ; 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9 7 2 4 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研发的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 滞剂阿齐沙坦酯( a z i l s a x t a n m e d o x o mi l , 商品名 : E d a r b i ) 于 2 0 1 1年 2月 2 5日获美国 F D A批准用于成人 高血压的治疗。该药 目前有 8 0 mg和4 0 m g两种规 格 , 推荐剂量为 8 0 m g , 每 日 1次 口服使用。期临 床试验显示 , 与 F D A批准上市 的其他两种抗高血压 热点药物追踪 2 0 1 1 年第3 5 卷第5 期 第 2 3 5页 药物缬沙坦( 商 品名: D i o v a n ) 和奥美沙坦 ( 商 品名 : B e n i c a r ) 相比, 阿齐沙坦酯在 2 4小时内的降压效果 更好 。但其产品标签上列有一则黑框警告 , 称 : 由于 在孕期第 2或第 3个月时服用该药可使胎儿发育受 到影响甚至导致其死亡 , 故孕妇禁用。 本品化学结构式: o 。 。 I =I H3 C 、 CAS: 8 6 3 031 - 21 4 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 由血管紧张素 I 经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 ( A C E) 催化产生, 为 肾素 一 血管紧 张素系统的主要升压因子 , 可导致血管收缩 , 刺激醛 固酮的合成、 释放及肾脏对钠离子 的重吸收。阿齐 沙坦酯在 口服吸收后水解为阿齐沙坦 , 后者在血管 平滑肌和肾上腺等多种组织中, 可通过选择性阻断 血管紧张素 与 A T 1受体 的结合 而阻断血管 紧张 素 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作用, 故其作用不依 赖于血管紧张素 合 成通 路。阿齐 沙坦对 A T 1受 体的亲和力是对 A T 2受体的 1万倍 以上。由于其 并不抑制 A C E, 故不会影响缓激肽水平 , 也不会结 合并阻断其他与血管调节 作用 相关 的受体或离子 通 道 。 药动学阿齐沙坦酯 口服后即水解为活性代谢 物阿齐沙坦 , 故未能在血浆中检测到其原药。在阿齐 沙坦单剂量或多剂量 ( 2 0 3 2 0 m g ) 给药后 , A U C呈 剂量依赖性, 阿齐沙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 6 o, 达峰时间为 1 5 3 h , 食物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其 在体内的分布容积约为 1 6 L 。阿齐沙坦可与人血浆 蛋白( 主要为血浆白蛋白) 高度结合, 结合率达 9 9 ; 其很少通过血一 脑屏障 , 但在妊娠大 鼠体 内可通过 胎盘屏障并分 布至胚胎。阿齐沙坦在血浆 中的主 要代谢产物为 O - 脱烷基化后生成的 M- 和脱羧后 生成的 M I, 服药后 , 这两种代谢产物在人血浆中 的 A U C分别为阿齐沙坦 的 5 0和 1以下, 故其 对阿齐沙坦酯的药理活性无贡献。口服H C标记的 阿齐沙坦酯后 , 粪便 和尿液中药物及代谢物 的回收 热点药物追踪 2 0 1 1 年第3 5 卷第5 期 第 2 3 6页 药学进履 量分别为给药剂量的 5 5和 4 2。阿齐沙坦的消 除半衰期约为 1 1 h , 肾清除率约为 2 3 m L m i n ; 服药 5天内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重复给药无药物蓄 积现象。 毒理学在 2 6周 龄转基因 ( T g r a s h H 2 ) 小 鼠 和 2岁大 鼠中进行 的试验表 明: 阿齐 沙坦酯无致 癌作用。上述 动物分 别给予 最高剂 量本 品 4 5 0 、 6 0 0 mg k g d 后 , 血浆中 A U C分别为 以本品最 高人用 推荐 剂 量服 药后 人 血浆 中 A U C的 1 2和 2 7倍。 在上述动物中进行的试验还表明: 阿齐沙坦 酯的代谢物 M一 也无致癌作用。 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上进行的细胞遗传学 检测结果表明: 阿齐沙坦酯、 阿齐沙坦和 M 均有 致畸作用。采用鼠伤寒沙门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的 回复突变试验、 采用 中国仓 鼠卵巢细胞进行的正向 突变试验、 采用小 鼠淋巴瘤细胞进行的基 因突变试 验、 体外非程序 D N A合成试验以及体内小鼠或大鼠 骨髓微核检测结果表明 : 阿齐沙坦酯、 阿齐沙坦及 M一 均无潜在基因毒性。 此外 , 动物实验表明: 大鼠经 口给予 1 0 0 0 mg k g d 阿齐沙坦酯或 3 0 0 0 m g k g 一 d 的 M一 后 , 其生育能力均不受影响。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试验对 4 8 1 4名患者使用 阿齐沙坦 2 0 、 4 0和 8 0 m g d 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其 中有 l 7 0 4名患者至少服药 6个月, 5 8 8名患者则 服药 1 年 以上。结果表明: 本品治疗组总不 良反应 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本品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 高血压药物联用时, 安慰剂组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 的患者 比例为 2 4; 本 品 4 0 mg和 8 0 m g剂量组 患者的相应比例为 2 2和 2 7。最常见的不良 反应为低血压 , 而因该不 良反应退出治疗的本品治 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比例分别为 0 4和 0。本 品的不良反应轻微, 且与患者年龄 、 性别、 种族及给 药剂量无关。本品 ( 8 0 m g d 一) 单独使用时, 腹泻 的发生率为 2, 安慰剂组则为0 5。 临床研究阿齐沙坦酯的上市基于 7项双盲、 随机临床试验的阳性结果, 共涉及 5 9 4 1 名轻度至 重度高血压患者 , 研究 的持续时问为 6周至6个月 不等, 剂量为 2 0 8 0 mg d 。其 中两项为期 6周 的随机 、 双盲研究 以安慰剂及 阳性 药物奥美沙坦 ( 4 O mg d ) 、 缬沙坦 ( 3 2 0 m g d ) 为对照 , 比较 了本品 4 0 m g和 8 0 m g两个剂量 的降压效果, 试验 23 6 2 0 1 1, Vo 1 3 5,No 5 Pr o g r e s s i n Ph ar mac e ut i c al Se i e ne e s 采用动态血压监 测仪测定 2 4小时平均动脉收缩 压( S B P ) 。结果显示 , 本品降压效果显著强于安慰 剂和阳性 对 照 药物。其 中一 项 研 究 显 示, 本 品 8 0 m g d 和4 0 m g d 剂量组患者的 2 4小时平均 S B P分 别 降低 1 4 3和 l 3 2 m il l H g ( 1 m m H g= 0 1 3 3 k P a ) , 而奥美沙坦和缬沙坦治疗组患者血压 分别降低 1 1 7和 1 0 0 h i m H g 。 一 项研究将接受本品治疗 2 6周后 的患者随机 分为安慰剂组和本品治疗组, 结果显示 , 本品长期使 用有持续、 稳定的降压效果, 且在中断治疗后无反弹 现象。此外 , 本品降压效果不受患者年龄、 性别的影 响, 但黑人患者单独使用本品时, 降压效果仅约为其 他种族患者的一半, 原因在于黑人体内肾素水平较 低 , 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其他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 剂和 A C E抑制剂中。 ( 邢爱敏 编译 ) 肿瘤疫 苗 On c o V E X G M 。 C 关键词肿瘤; 疫苗; O n c o V E X c M 。 岱 中图分类号R 4 5 7 2 ; R 9 7 9 1 肿瘤疫苗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手 段, 目前仍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某些 病毒可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 从而产生抗肿 瘤作用。除了预期的抗病毒免疫清除作用, 由病毒感 染细胞产生的“ 危险” 信号可产生免疫共刺激作用, 而该作用在肿瘤微环境内可避开免疫抑制并逆转免 疫耐 受。O n c 0 v E x ( J S 1 3 4 5 4 7 一 G M- C S F ) 是一种基因修饰的、 免疫增强的溶瘤 1 型单纯疱疹病 毒( H S V 1 ) 。临床前研究表明: O n c o V E X G M 可溶解 小 鼠和人类肿瘤细胞 , 并能使之明显缩小或完全消 失。 其不仅影响注射部位的肿瘤生长, 而且局部注射 时还显示出全身抗肿瘤作用 ; 此外, 其还能防止肿瘤 复发, 且即使当受试动物感染过野生型 H S V或使用 过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 其仍能发挥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