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pt_第1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pt_第2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pt_第3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pt_第4页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本章着重说明:一、资本与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表现为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范畴;二、在竞争中如何形成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现象;三、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及由此引出的矛盾;,3,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4,第一节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如何转化为利润范畴。,5,一、成本价格与利润,6,一、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1、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器设备的磨损。(物化劳动)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7,一、成本价格与利润,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用价值表现就是:商品价值w=c+v+m。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c+v就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成本价格k。,8,一、成本价格与利润,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作为“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二者作为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和用于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并无区别。这样,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被归结为单一概念成本。,9,一、成本价格与利润,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就从“c+v+m”转化为“k+m”。(“k”代表成本价格),10,一、成本价格与利润,3、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低限;(3)成本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竞争的基础。,11,一、成本价格与利润,4、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12,一、成本价格与利润,(二)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付出了资本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13,一、成本价格与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所取得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价值=k+p(“p”代表利润),14,一、成本价格与利润,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一个价值实体。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利润的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15,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16,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1、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p=p/C=m/C(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17,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的,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量,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这时,P=M/C=(mvn)/C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18,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同:p=p/C=m/C;m=m/v所以,pm(2)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的增殖程度。,19,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20,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P=M/C=(mvn)/C=m(v/C)n()剩余价值率;()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约;()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以上具体内容参见教材第117-119页),21,剩余价值率(正比):假定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mm/vmpp资本有机构成(反比):假定预付总资本和m不变:C:VCVmPp资本周转速度(正比):假定资本有机构成和m不变:资本周转速度等量资本可雇劳动力次数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年利润率,22,不变资本的节省(反比):假定可变资本和m不变:预付不变资本预付总资本Kp=m/C+V=m/K不变资本要素的价格的变动以及资本家经营管理企业的技巧,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影响,23,第二节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24,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5,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不同部门的资本由于在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26,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使投入不同部门的资本增殖能力出现差别。这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是相矛盾的。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之间矛盾。,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7,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c:vc:v:m(p)p/(c+v)食品7:37:3:330%纺织8:28:2:220%机械9:19:1:110%,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8,2、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会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种转移会引起各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这会使各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9,30,二、平均利润,31,1、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部门间资本转移在经济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这时每个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二、平均利润,32,二、平均利润,2、平均利润率的水平资本转投并不能改变每个部门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仍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仍划分为补偿生产资料的部分,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部分,剩余产品部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着相应数量的劳动时间。,33,全社会能够作为利润在资本之间分配的产品只能是作为剩余产品的部分,因而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社会剩余产品所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之间进行的重新分配。即社会总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之间的重新分配。按照这一原理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量/社会总资本,34,不同部门平均利润对比,35,三、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36,三、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水平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37,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三、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38,2、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并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因而,使利润与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三、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39,3、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两点说明第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率不存在差别。平均利润率只是利润率水平变动的一种趋势。第二、个别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平均利润率以上得到超额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三、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40,第三节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41,一、生产价格的形成,42,一、生产价格的形成,1、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结果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就不再以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而是以它的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为基础。资本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商品就可得到平均利润。这种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43,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注意:这一公式只是表示生产价格的结构。事实上,资本要从许多的商品出售中获取平均利润,因此,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只是在全部平均利润中分担的一部分,它的大小取决于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商品数量多则单位商品中分担的数量就少。),44,成本价格剩余价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商品价值,生产价格,利润,45,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按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在各个部门均衡分配的结果。,46,2、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都是由于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要有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质形态限制,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47,3、生产价格的性质与地位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于资本竞争引起的价值转形。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的基础,是与价值范畴处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市场价格除由生产价格决定外,还受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具有更强的变动性。,48,4、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价值仍是生产价格的客观基础,表现在:第一、生产价格的实体仍是由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第二、社会总生产价格=社会总价值第三、价值变动决定着生产价格的变动。,49,二、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50,1、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按照其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但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A、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平均利润总额相等;B、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相等;C、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生产价格随价值的变化而变化。,51,市场价格商品价值,市场价格生产价格,52,2、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1)生产价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2)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领域的资本之间的分配;(3)生产价格规律自发地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53,平均利润的形成,不排除个别企业仍可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含义:少数企业生产条件较好,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关系,超额利润反映的是部门内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三、超额利润,54,1、理论意义运用劳动价值论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运动对利润的追求与资本间的竞争说明了价值规律与社会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2、实践意义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是个人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而是两大阶级间的利益矛盾。,四、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55,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商品价值W=c+v+m商品价值W=k+m商品价值W=k+P生产价格=k+,P,56,第四节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57,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58,1、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比重提高,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反映着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相对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社会总利润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值会下降,即平均利润率下降。,59,数字举例:假定剩余价值率m=100%。如果c:v为1:1,则利润率p=50%;如果c:v为2:1,则利润率p=33%;如果c:v为3:1,则利润率p=25%;如果c:v为4:1,则利润率p=20%;如果c:v为5:1,则利润率p=17%;,60,2、平均利润率下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表现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过程中更多地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这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此平均利润率下降是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表现。,61,3、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同时发生,而且必然同时发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出现的,资本积累增大了预付资本,因而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量有可能增加。资本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积累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量,积累将会停止。,62,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代表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