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doc_第1页
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doc_第2页
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doc_第3页
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doc_第4页
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论文 如果说电影艺术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基本上能得到人们认同的话那么电视艺术自一开始就有很多歧义 贝拉巴拉兹在他的电影的精神(1929年)一书中将电影艺术的三个表现元素特写镜头、蒙太奇、拍摄角度视为电影艺术的独特特点 前苏联著名的电影理论家维塔里日丹则指出:“被人们说成是电影的光荣和骄傲的特写镜头的概念在文学中也是早已有之的更不必说绘画、雕塑以至音乐了” 为此前苏联的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影视理论家们认为电影与电视是同一种艺术 虽说将电影完全等同电视不甚确切但从艺术本质和审美的角度看它们又的确是“同构”的它们都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并且有相似的音画操作系统都与现当代的文化思潮、文化形态有关所以它们美学理念的基础也应当是基本相同的 这就好象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书法尽管是不同门类的艺术但书论、诗论、文论、画论、甚至乐论、舞论等可以互用互证一样许多美学理论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共通的具有普遍的通约性有的审美理论和方法几乎关涉到一切中国艺术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规范着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想象、思绪、感情、直觉而且对中国影视艺术标举本民族的特性也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事实证明电影所具有的特质今天的电视的确也都具备如一般认为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 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它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光的流逝中展示画面构成延续的艺术形象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地点、画面上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展开形象它吸纳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并使之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具有全新特质的有机整体 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镜头、画面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镜头、光影、色彩、音响直接构成形象生动的感性形式电影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本身也都须有强烈的视象意识 逼真性既能纪录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的空间状貌又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还能表现人的深层心理变化无意识和梦尤其是特写镜头更能反映形象的细部特征正如路易斯贾内梯在比较替身演员和野孩子两部影片的镜头时所言:“在大全景镜头中只有大的运动才能看见而特写镜头中眼睛的一闪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野孩子中男孩眼泪流过的距离比替身演员里飞行员跳伞降落时所占的空间还要大 运动性运动是电影的命脉电影正是通过不断变换着的画面来表现运动着的人和事件并在运动中获得时间延续性的叙事功能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景别和角度层次和空间 蒙太奇它是电影最重要的构成方法即可通过分切选择和概括按照特定的创作构思把镜头有机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运动整体使画面上的直接形象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象征等作用深化艺术审美的视觉效果 群众性电影是直观艺术相对其他传统艺术更为通俗甚至能使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国籍的人都能看懂电影的商品属性要求盈利所以必须顾及群众的审美趣味和观赏水平群众性是电影工业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之一 技术性电影自诞生之时起就是借助现代科技来创造形象的电影的发展也有赖于高技术的开拓和引进电子技术全数字化的HDTV系统正在改变着传统电影的创作也为电影制作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些特性电视都具备而且也缺一不可而目前认为电视的特性如兼容性、多样性、参与性等等在现代电影中同样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如除了银幕上的故事人物、情节、氛围会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使观众不由自主地与影片中的角色同悲喜共命运外观众还会不自觉地设想情节的发展逻辑、戏剧矛盾的合理性故事应该有个怎样的结尾等等 红高粱上映不久反响热烈尤其是张艺谋在国际上得了大奖评论文章纷至沓来广大观众也积极参与“张艺谋神话”首次掀起高潮赞美的认为红高粱“体现了我们的祖辈和民族的神气”成功地建立起“异于传统中国电影的现代形态”否定的指责它是以奇异文体来丑化中国人的形象是为了夺奖取悦于外国评委认为是美学上的严重堕落又有人认为这是后殖民语境中的“征服”中国的结果接着秋菊打官司和开禁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又一次产生轰动效应形成了“文化转型期”自一开始起观众、学者和影视创作人员对电影和文化的自觉参与的热闹场面涉及到的问题也已远远超出了电影本文的界面如文化语境、弑父与从父、原始情调与边缘化、中国电影的出路和文化格局、娱乐性与艺术性等等不难看出电影不仅也有参与性而且这种参与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以往习惯性思维的突破与电视一样电影美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关怀和文化市场的需要 当然也有人认为电影与电视是相异的如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认为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可称之为“热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应称之为“冷媒介”但如前所言高清晰度电视已经出现HDTV的扫描线数已达1500根以上而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这种观点亦已不攻自破国内也有人为了强调电影与电视的不同或为了在理论上标识电视艺术的独立对电视艺术的特点电视作了种种界说出发点当然都是好的但有些定义似乎下得太过匆忙而又缺乏科学性 又如对电视下的定义:“电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技术”“就本质来说电视是一种技术的产物是根据人眼视觉特性以一定的信号形式来传达活动景象的技术”这样的定义似乎太武断太简单化了 还有人认为“电视艺术是一种即时传真的艺术”把电视看作一种传真媒介这当然没错但电视和电视艺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如有些一时不能播放的电视剧和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等就不可能都那么“即时”却反而往往是“过时”的即过了段时间才会播出的 就对电视艺术的界定来说我比较同意张凤铸先生的看法:“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其前提是“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但同时还应指出的是今天电视不仅仅只是传播工具或一种大众艺术它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可或缺 另外电视的再现性本身就具有审美效应和审美价值而至远远超越了亚里斯多德所言之“求知”的界面屏幕上的强化和再现生活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其观照的张力不仅刺激着人们的视听机制而且也会加深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 而从符号学原理的角度看电影与电视的本质更是一致且不说卡西尔的构型理论和苏珊朗格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就是拿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的一般原理作对照其实也都适用于电视艺术为此我们认为共同的质性是影视美学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如硬要将二者拆开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