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1页
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2页
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3页
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4页
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诗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诗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诗文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吾亦欲东耳”。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驴不胜怒,蹄之。父曰:“履我”。(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欲王关中。(鸿门宴)(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大楚兴,陈胜王。许子冠乎?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则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既而,弥月不雨。 不(下)雨晋灵公不君。 不(行)君道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不归咎上天秦地可尽王也。 全部统治子墨子不听,遂北。 就往北走了秦师遂东。 就向东出发了(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说明: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文言诗文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张开翅膀那样遮蔽沛公。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吾义固不杀人。(公输)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4)方位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5)时间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惧有伏焉。(曹刿论战)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诗文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一般而言可判断为活用作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现在把钟罄放到水中,即使是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声响。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鸿门宴)(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足以荣汝身。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3)名词的使动用法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不让无功的人做官。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认为)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成以其小,劣之。(促织)例“智其子”意思是“认为他的儿子聪明”;例“美我”意思是“认为我美”;例“劣之”意思是“认为促织不好”。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成以其小,劣之。(促织)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