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初级中学项目_第1页
杜泽初级中学项目_第2页
杜泽初级中学项目_第3页
杜泽初级中学项目_第4页
杜泽初级中学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扩改建项目 建设单位: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盖章)编制单位:浙江绿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盖章) 编制日期:2019年11月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10 -三、环境质量状况- 18 -四、评价适用标准- 23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3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8 -七、环境影响分析- 39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2 -九、结论与建议- 56 -附图: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建设项目四周现状照片;附件:附件1批复的函;附件2噪声检测报告;附件3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4危险废物处理承诺书;附件5环评确认书;附件6审批的函。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扩改建项目建设单位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法人代表徐志龙联系人徐志龙通讯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杜泽镇202县道与305省道交叉口西200米联系电真/邮政编码324000建设地点浙江省衢州市杜泽镇202县道与305省道交叉口西200米立项审批部门衢州市衢江区发展和改革局核准文件号衢江发改批201932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P8331普通初中教育用地面积65.75亩建筑面积38824.5m2总投资(万元)12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开工日期2019年11月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及概况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浙江省衢州市杜泽镇202县道与305省道交叉口西200米,是衢州市衢江区一所全日制农村初中。现有18个班级,710名学生,在职教师53人。为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学资源潜力,满足衢江区杜泽镇、峡川镇、周家乡及周边外业人员子女就近接受初中段义务教育需要,推动衢江区城镇教育一体化进程,提高我区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拟投资12000万元,在原址实施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扩改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5.75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土地约20.12亩。项目总建筑面积38824.5m2,新建28533.1m2,已建 10291.4m2,将原有的食堂等旧房子拆除,新建教学楼、专教楼、食堂及多功能厅、学生公寓和风雨操场,地下室;对原来的学生公寓重新装修、改造,作为教师公寓;东侧增加 300 米标准操场;增加景观、综合管线、道路等工程。其中新建包括2#教学楼及专教楼6657.7m2,风雨操场2935.78m2,食堂及多功能厅6050.72m2,1#、2#学生公寓8570.3m2,门卫70m2,看台280m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968.6m2。新建还包括3个篮球场和1个排球场、300米环形跑道,100米标准直跑道、游泳池、看台等,地上建筑最高为六层。改建项目实施后,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改建后学生1500人、教工人数120人。该项目已于2019年8月30日获得衢州市衢江区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受理通知书,原则同意项目实施,详见附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原国家环保部令第44号+生态环境部1号部令)本项目类别属于“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类中的“11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小类,属于“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有化学、生物等实验室的学校”项,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该学校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1.2建设内容及规模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扩改建项目位于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校园内。拟投资12000万元,总用地面积为65.75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土地约20.12亩。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8824.5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28533.1平方米,包括教学楼、专教楼、风雨操场、食堂及多功能厅、学生公寓、门卫、地下停车场、运动场等;计划改建装修建筑10291.4平方米,包括原教学楼、综合楼、四合院、教师公寓等;计划拆除建筑1733平方米,包括原二合院、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等;改建原校园内道路、绿化、供电线路、给排水、消防设施等公用附属设施以及设备购置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类别数量备注原红线总用地面积30421.5m2约45.63亩新红线总用地面积43856.0m2约65.75亩总建筑面积38824.5m2新建总建筑面积28533.1m2其中地上总计容建筑面积32097.06m2其中新建计容面积21805.66m2,已建10291.4m2其中2#教学楼、专教楼6657.7m2新建风雨操场2935.78m2新建(其中不计容架空层面积为1241.74m2)架空层布置了机动车停车位36个食堂及多功能厅6050.72m2新建(其中不计容架空层面积为574.93m2)1#学生公寓4285.15m2新建60间,600人(其中不计容架空层面积为421.77m2)2#学生公寓4285.15m2新建60间,600人(其中不计容架空层面积为520.4m2)门卫70m2新建看台280m2新建1#教学楼2817.0m2已建综合楼2407.4m2已建四合院928m2已建1#教师公寓1490m2已建2#教师公寓1364.7m2已建3#教师公寓1284.3m2已建地下建筑面积3868.6m2地下停车场,停车位99个运动场面积12800m2容积率0.73建筑占地面积8892m2建筑密度20.3%绿地率30%1.3总平面布置校园东南侧为教学行政综合区,1#教学楼、综合楼,在总平面上,保留了四合院建筑。2#教学楼和专教楼,共同组成了整个教学行政综合区。基地北侧布置生活服务区,由2栋五层的学生公寓楼和原有三栋三、四层的教师公寓和食堂及多功能厅等生活设施用房组成;运动区位于基地东侧,新建了风雨操场,300米的标准运动场,3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和运动器材区,以供学生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之用。校园内主要车行道路沿建筑主体成外环式布置,道路宽度为6米,内部其他道路作为景观道路兼作消防车道,宽度为4米,以满足消防要求。在学生公寓楼架空层和食堂及风雨操场架空层分别设非机动车停车区,方便教职工、学生自行车停放。在风雨操场架空层布置了机动车停车位。在操场的南侧靠近次出入口部分,布置了地下室停车库。(1)竖向设计竖向布置的原则是场地排水的畅通,合理设计建筑物基础埋深和管线埋深,有利于区域内外道路标高的衔接,土方工程尽量小。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竖向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标高详见设计图纸。采用暗管系统排水,场地坡度方向与排水方向基本一致。管线平面综合布置。本项目管线工程由室外管线、给排水、污水管、雨水管、通讯电缆、电力电缆、路灯电缆等组成。各专业管线依据市政管线提供规划预留口位置与其相衔接,在平面综合布置时,使其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和间距规定。(2)交通组织和道路设计区域内交通组织通畅,符合国家及衢州市的法规和规范,同时能兼顾学校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合理规划。车行系统本项目道路规划以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和人车适当分离为原则。教学楼和生活区都布置了消防车道,其余都布置了景观步行道,实现最大程度的人车分离。在操场的南侧靠近次出入口部分,布置了地下室停车库,方便接送家长停车,实现了和地面流线分开,互不干扰。校区外环道路为6m,内部道路为4m兼消防车道,满足车行需求。步行系统教学楼和生活区内布置了部分的步行系统,结合各种层次的步行观景带,完全为学生和教师享用。步行系统的处理,以装饰性铺设,花圃、植栽为主,并设置景观路灯及草地背景音乐,全部按照无障碍标准进行设计,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环境。在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都设置了大的铺地广场,便于人员的疏散,满足消防要求。停车系统校区停车设置在风雨操场架空层停车。家长接送车辆布置在操场南侧的地下车库。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要求,项目建设要求与周边生态地形环境协调和谐,尽可能根据地形地貌和学校建设要求设计建设,整体布局美观大方。消防车可通达每栋建筑,满足规定的消防间距,局部有步行通道,道宽3米,水平与垂直的交通路线分开,互不干扰。1.4公用工程(1)水源水源由城市自来水管网提供,由道路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两根DN150的给水管直接供水,本工程直接利用城市水压。生活给水管室外采用钢塑复合管;室内采用PPR1.25管道热熔连接。室外消防采用球墨铸铁管。室内消防采用镀锌钢管。(2)排水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系统,场地雨水由道路雨水井收集,通过场地雨水干管道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实验室器具清洗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一起经校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纳管,经杜泽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入铜山源。(3)电气每栋建筑各从变电所引来一路380/220V低压电力电缆穿管埋地敷设进入建筑总配电箱。配电系统的接地均采用TN-C-S系统。工作零线(N)和接地保护线(PE)自总配电箱处开始分开,不再相连。配电方式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楼层配电箱采用放射式供电,为保证用电安全,用于移动电器装置的插座均设电磁式漏点保护(动作电流30mA)。(4)暖通实验室设排毒通风柜,并设专门风道或竖管将实验室废气引出屋顶排放。同时,对所有实验室设通风换气,换气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进行。地下室采用机械排风系统。项目采暖和制冷主要采用柜机和挂壁机,不设中央空调。食堂不设锅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 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现有校区情况介绍(1) 现有校区情况概况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浙江省衢州市杜泽镇202县道与305省道交叉口西200米,是衢州市衢江区一所全日制农村初中。现有18个班级,710名学生,在职教师53人。校区东侧为空地和杜泽三村,村边为305省道;南侧为202县道,隔路为杜泽三村;西侧杜泽三村;北侧为空地。现有项目校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1。N办公楼学生公寓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综合楼教学楼图1-1现有项目校区总平面布置图(2)项目原有环评情况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学校成立时间较早,未办理环评手续。(3)现有校区污染情况1) 大气污染现有校区主要废气污染物为食堂油烟废气、垃圾恶臭、地面汽车尾气以及实验室废气。油烟废气现有学生710人,教职工53人,食堂在烹饪、加工过程中会挥发出油脂、有机质及热分解产物,从而产生油烟废气。年工作日以220天、食用油消耗量按人均日用量20g计,则食用油消耗量为3.36t/a。经调查,学校食堂一般以大锅菜为主,其所排油烟气油烟含量相对较低,油烟排放系数按1.3%计,则为43.68kg/a。学校食堂加装油烟净化器,使油烟排放浓度小于2.0mg/m3,净化效率达到75%以上,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型规模标准。经处理后油烟经专用烟道食堂屋顶排放,排放量为10.92kg/a。项目食堂单个灶头风量2000m3/h,设置4个灶头,则排气量8000m3/h,一天平均工作4h计,油烟的排放浓度为1.6mg/m3。垃圾恶臭校区内设置加盖垃圾桶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异味气体主要来自垃圾筒。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化分类投放,并做到每日外送清运,在垃圾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桶日常保持密闭,并保证垃圾收集点周围的卫生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垃圾筒5m外基本无异味。地面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因子有CO、HC和NOx。目前没有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不集中,分布较分散,启动时间短,因此废气产生量较小,很容易扩散,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实验室废气项目设置实验室,开设简单的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偶尔会有极少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产生(如硫酸、盐酸酸雾等),由于实验教学过程为间歇性的过程,因此可通过通风柜等设施收集后经竖管由实验楼屋顶高空排放,经空气稀释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2) 水污染现有校区废水排放主要为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现有学生710人(住校生568人,非住校生142人),教职工53人,全年上课天数以220天,非住校师生生活用水量按80L/(pd)计,住校师生按120L/(pd)计,污染排放系数按0.85计。实验室器具清洗废水,以每人50学时计算,主要出水质因子为pH和盐类。项目用水明细见表1-2。表1-2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名称用水定额用水规模用水量(t/a)排放系数年排水量(t/a)住校师生120L/人d621人1639485%13934.9非住校师生80L/人d142人249985%2124.2实验室器具清洗废水2L/人学时50学时71100%71小计/18964/16130.1不可预见水10%/1896.460%1137.8合计/39824/33398计算得项目年用水量为39824t/a。年排水量为33398t/a。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实验室器具清洗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一起经校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入附近水体铜山源。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见表1-3。表1-3废水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项目年排水量CODcrNH3-NSS动植物油产生浓度/350mg/L35mg/L200mg/L15mg/L产生量33398t/a11.691.176.680.50排环境浓度/100mg/L15mg/L70mg/L10mg/L排环境量33398t/a3.340.502.340.333)噪声污染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交通噪声、师生活动噪声。主要设备噪声有配电房、空调室外机噪声,约为6368dB,进出本项目的车辆一般为小型车,且多在低速、禁鸣条件下行驶,车速较慢,因此噪声较低,在59dB76dB之间。普通教学声级范围为6070dB,体育课、早操及运动会期间声级范围为7080dB。4)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教职工和学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少量的实验室废试剂瓶、废液。生活垃圾该项目生活垃圾主要是学生与教职员工生活过程产生的瓜皮果壳、废纸、塑料包装等。非住校师生142人,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按0.75kg/(pd)计,住校师生621人,住校师生人均产生生活垃圾量按1kg/(pd)计,则全校师生年产生活垃圾160t。实验室废物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后产生部分实验室废液、废化学品包装材料,现有校区每年将产生0.15t/a实验室废液、0.03t/a废化学品包装材料。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实验室废液及废化学品包装材料属于HW49其他废物,危废代码为900-047-49。目前实验室废物直接以普通垃圾处理。(5)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见表1-4。表1-4现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污染物名称产生量(t/a)削减量(t/a)环境排放量废水废水量33398033398CODcr11.6903.34氨氮1.1700.50SS6.6802.34动植物油0.5000.33废气油烟0.04300.011固废生活垃圾1601600实验室废物0.180.1802、 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1) 主要问题目前学校化学实验产生实验室废液及废化学包装材料,目前实验室废物直接以普通垃圾收集处理,不符合固废处理要求。(2) 整改措施实验室废液、废化学材料包装材料均收集后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在外运处置前,须在校内安全暂存,确保固废得到安全处置。- 70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2.1地理位置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11920,北纬28142930。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总面积8841.12平方公里,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的中心城市。本项目位于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原址,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根据现场踏勘,校区东侧为杜泽三村,村东侧邻近305省道;南侧为202县道,隔路为杜泽三村;西侧为杜泽三村;北侧为空地。项目周围环境情况如下图:噪声监测点东干渠杜泽三村N图2-1周围环境示意图2.2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衢州市位于金衢盆地西段,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平原、丘陵、低山和中山。东南部为仙霞岭山脉;西北及北部边缘为白际山脉南段和千里岗山脉的一部分;西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境内最高处海拔1500.3m,最低处海拔33m。全市丘陵面积3224km2,由岗地、低丘和高丘组成;山地面积4336km2,由低山和中山组成;平原面积1289km2,主要的平原有衢江平原、开化金马平原等;盆地20余处,较大的盆地有金衢盆地、常山盆地和江山盆地。全境横跨北东南西走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发育良好。境内主要构造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盆地和火山构造。2水文衢州市河流绝大部分属于钱塘江水系,市境属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km2,占市域面积94.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515.8km2,占市域面积5.8%。钱塘江水系的常山港(上游称马金溪)与江山港在衢州市市区西部的双港口汇合后称衢江,衢江由西向东横贯衢州市,流入兰溪市,汇合金华江后称兰江。衢江流域面积11138km2,干流长81.5km,河道比降0.47%。衢江:属钱塘江上游南支流,源于开化县,止于兰溪,主河道长232.9km,流域面积11138km2。衢江横贯衢州市区中东部,自双港口起,经衢州市西侧和北侧向东至龙游县中部出境,境内流域面积6030km2,主河道长81.5km,河道比将0.47。衢州市河流绝大部分属于钱塘江水系,市境属钱塘江水系的流域面积8332.6km2,占市域面积94.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515.8km2,占市域面积5.8%。钱塘江水系的常山港(上游称马金溪)与江山港在衢州市市区西部的双港口汇合后称衢江,衢江由西向东横贯衢州市,流入兰溪市,汇合金华江后称兰江。衢江流域面积11138km2,干流长81.5km,河道比降0.47%。衢江(樟树潭断面至篁墩断面):属钱塘江上游南支流,源于安徽省休宁县,止于兰溪,主河道长232.9km,流域面积11138km2。衢江横贯衢州市区中东部,自双港口起,经衢州市西侧和北侧向东至龙游县中部出境,境内流域面积6030km2,主河道流程81.5km,河道比降0.47。铜山源:衢江左岸支流。发源于太真乡银坑村大源(衢淳界梅树湾尖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沿途汇合石柱岗背、华坑、龙坑、茶槽、少伸、珠头等小溪,流至下槽桥始称双桥源。出双桥后转向东北流至铜山桥头和庙前溪会合。庙前溪(古称铜峰溪、铜山源),始于庙前乡西坳坑,自西北流向东南,汇合凹坑、梭铺、姜孟坑等溪,流至铜山桥头。双桥、庙前二溪会合后统称铜山源。全源流经太真、七里、双桥庙前杜泽、莲花、云溪高家等八个乡镇,至高家镇章德埠头村上埠头汇人衢江。主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47.6平方公里。本项目附近水体及纳污水体为铜山源。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15),源头至汇入衢江处(上埠头)水环境功能属渔业、农业用水区,水功能为铜山源衢州渔业、农业用水区,目标水质为III类,水环境功能区划见图2-4。3气象特征衢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夏干冬湿区,由于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所以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根据统计资料,其主要气象特征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4.9,最高月(七月)平均气温28.9,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5.2。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1643.2mm,最大月(五月)平均降水量228.8mm,最小月(十二月)平均降水量29.5mm。风向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偏东风,占29.65%,次主导风向为东风,占12.02%。年平均风速3.0m/s,年静风频率为8.98%,冬季最大。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大月(三、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2%,最小月(八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6%。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405.1mm,最大月(七月)平均蒸发量222.7mm,最小月(一月)平均蒸发量为45.8mm。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1630.2h,最长月(七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39h,最短月(二月)平均日照时数为68.9h。衢州市春、夏、秋、冬和全年的各风向频率见图2-2,各风向所对应的平均风速见图2-3。 图2-2衢州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图2-3衢州市风速玫瑰图4土壤与植被衢州市土壤以红壤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海拔650m以下的低山丘陵;其次为水稻土,约占17%,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垅间岗地,为目前主要耕作土地;再次为黄壤,约占15%,主要分布在600650m以上的低中山地。土壤特征为“酸、瘦、粘”。此外还分布有紫色土、粗骨土和水稻土等。在全国和省级植被区划中,衢州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植被区”,具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然和人工植被并重两大特点。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以及经济林。全市森林覆盖率约为65%,其分布很不平衡,南北山区覆盖率大于75%,中部低海拔地区的覆盖率约为30%。2.3社会环境简况1、衢州市衢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800多年历史,其中南宗孔氏家庙和衢州府城最具价值。辖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等三县一市二区,全市总面积8841.12平方公里,人口245.6万人,其中城区面积93.8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3.46万人。衢州的水、矿产、劳动力、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境内风景名胜众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矿产储存种类多,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已探明矿产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岩、黄铁矿、叶蜡石、大理岩、耐火粘土、铀矿等。2、衢江区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271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近40万,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中国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全区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9个乡、2个街道,513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近40万。衢江区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达60亿吨,水资源丰富,境内拥有浙江省一级水源,总储量达2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物种多样。2.4项目所在区块环境功能区划介绍根据衢州市区环境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区块属于衢江区粮食及优势农作物生产区(0801-0-1),环境功能区划见图2-5。(1) 基本概况该区位于衢江区平原地区,主要包括峡川镇、杜泽镇、周家乡、云溪乡、高家镇、莲花镇、全旺镇、后溪乡、廿里镇、大洲镇等农业生产连片区域,总面积443.8平方公里,是衢江区主要农业生产区。小区内地形主要以低丘和平原为主,水资源丰富,溪源众多,衢江从中穿过,两侧支流呈羽系状,一级支流铜山源、邵干源、下山溪、罗樟源、乌溪江;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适合农业生产;土地类型以耕地、园地为主,其次是林地。(2) 主导功能及目标环境功能定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保障周边地区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供给。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类标准或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第二级标准值(农用地标准)。(3) 管控措施1、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三类工业项目和涉及重金属、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现有的要逐步关闭搬迁,并进行相应的土壤修复。2、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工业集聚点)外新建、扩建其它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只能在原址基础上,并须符合污染物总量替代要求,且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3、对区域内原有个别以三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功能区(工业集聚点或因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选址于此的基地类项目),可实施改造提升,但应严格控制环境风险,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长远应做好关闭搬迁和土壤修复。4、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工业集聚点)之间的防护带。5、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规定,控制养殖业发展数量和规模。6、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河湖湿生境,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占用水域;除防洪、重要航道、城市河道、景区河湖必须的护岸外,禁止非生态型河湖堤岸改造;建设项目不得影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湖水生态(环境)功能。7、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杜绝“以次充好”,切实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8、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负面清单: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4)负面清单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三类工业项目和涉及重金属、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本项目为初中扩建工程,不属于工业项目,不在负面清单范围内,项目产生的食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实验室器具清洗废水经中和处理后一起经校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纳管,经杜泽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入铜山源。不会影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湖水生态(环境)功能。因此,项目符合环境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地图2-4衢州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衢江区粮食及优势农作物生产区(0801-0-1)项目所在地图2-5衢州市区环境功能区划图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为衢州市。本项目评价基准年为2018年,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根据衢州市环境监测站的数据,本项目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表3-1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单位:g/m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8.336013.9达标第98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9.6715013.1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32.174080.4达标第98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64.678080.8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4.077077.2达标第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05.3315070.2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3.293595.1达标第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737597.3达标CO第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148400028.7达标O3第90百分位数8h平均质量浓度15216095.0达标注:上表中现状浓度为衢州市环保大楼、实验学校和衢州学院3个监测点位的浓度平均值。由上表分析,基本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能达标,可见区域基本污染物总体情况良好。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项目附近水体为铜山源。为了解铜山源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引用衢州市铜山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铜山源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衢州市环科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对铜山源的监测数据,进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1)监测项目pH、CODCr 、氨氮。(2)监测断面铜山源水电站坝区、减水段、发电尾水、发电尾水下游 200 米。(具体监测断面见图 附图 3)。(3)水环境现状监测时间及频次2019 年 2 月 22 日2 月 23 日,共两天,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4)检测结果表3-2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pH无量纲,其他均为mg/L采样时间样品编号及点位样品性状项目名称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第一天第一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50.09411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60.0838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60.0489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10.0518第二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20.0899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30.08610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40.05410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00.05711第三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60.0898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60.0869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30.0609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20.05710第四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80.08612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70.0808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40.0549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880.0609第二天第一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30.09410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40.08312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20.04811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00.0518第二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40.0898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80.0869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70.05411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30.05712第三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20.08910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50.0869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30.06013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40.05710第四次坝区液、无色、透明7.350.0868发电尾水液、无色、透明7.300.0806减水段液、无色、透明7.910.05410发电尾水下游200米液、无色、透明7.950.0607III类标准6-9120根据监测结果,铜山源的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标准,水质状况良好。3.3环境噪声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浙江环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该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检测。本次环评共布设了5个测点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4。检测时间:2019年10月15日;检测频次:各检测点昼、夜间各检测一次;检测方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表3-4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测点位置昼间夜间是否达标执行标准检测值标准值检测值标准值场界东1#50.46045.750达标环发2003 94号场界南2#53.16048.150达标GB3096-2008中2类标准杜泽三村3#51.76044.650达标场界西4#50.56042.750达标场界北5#49.36041.150达标目前区域西、南、北厂界和敏感点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和东厂界满足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 94号),评价范围内道路两侧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按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3.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选址位于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原址,项目周围主要为学校、居民区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详见下表:表3-4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目标保护级别相对方位和距离主要特征大气环境杜三村GB3095-2012二级E,50m358户,1200人杜三村S,50m杜三村W,50m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东干渠GB3838-2002类SW,30m/铜山源SW,320m/声环境杜三村GB3096-20082类E,50m358户,1200人杜三村S,50m杜三村W,50m项目南、西、北场界/项目东场界环发2003 94号/N-项目所在地杜泽三村320m30m铜山源东干渠图3-1 主要保护目标图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特殊污染物HC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2000ug/m3标准,特殊废气污染物硫化氢、氨、氯化氢、硫酸则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具体标准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g/m3)取值时间二级标准采用标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m)年平均7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4小时平均150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氮氧化物(NOx)年平均5024小时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0001小时平均10000HC1小时平均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硫化氢1小时平均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氨1小时平均200氯化氢1小时平均50硫酸1小时平均300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废水附近水体为铜山源,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标准。各污染物的标准限值见以下各表。表4-2本工程涉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序号县(市、区)名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河流范围目标水质备注起始断面终止断面钱塘73衢江铜山源衢州渔业、农业用水区渔业、农业用水区铜山源源头汇入衢江处(上埠头)附近水体表4-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pH无量纲,其他均为mg/L污染因子pHCODCODMnBOD5DO石油类氨氮总磷类水质69206450.051.00.24.3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执行2类标准。项目东场界靠近305省道,执行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 94 号),评价范围内道路两侧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按昼间 60 dB、夜间 50dB 执行。具体详见表 4-3。表4-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等效声级昼间夜间2类6050环发2003 94 号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4.4废气本项目汽车尾气废气、实验室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5。表4-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NOx240150.77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201.3非甲烷总烃120151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2017硫酸700153.0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0.5氯化氢150150.3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25汽车尾气特征污染物CO排放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表1中容许浓度,具体标准见表4-6。表4-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CO/2030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即厂(场)界二级标准,见表4-7。表4-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场界标准,mg/m3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m排放量,kg/h氨1.5150.9三甲胺0.08150.54甲硫醇0.007150.04硫化氢0.06150.33臭气浓度20(无量纲)152000(无量纲)项目食堂灶头数为6个,油烟废气排放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大型规模标准,详见表4-8。表4-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1,33,66对应灶头总功率(108J/)1.6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