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粱的初步研究_第1页
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粱的初步研究_第2页
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粱的初步研究_第3页
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粱的初步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杂志C r o p s 2 0 1 0 5 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梁的初步研究 朱 凯王艳秋邹剑秋杨 晓光 ( 辽 宁省农业科学 院高粱研究所 , 1 1 0 1 6 1 , 辽宁沈阳 ) 摘 要 2 0 0 62 0 0 8年 , 研 究 了马铃 薯下茬 复种辽杂 1 9的产 量和 经济效益 , 并与 辽杂 1 1 、 大 豆、 白菜、 萝 卜等下茬作物 的经济效益 比较。结果 表 明, 马铃薯 复种 辽杂 1 9比辽 杂 1 1 、 大豆、 白菜 、 萝 卜作下茬作物有 多方 面优势 , 在这一模 式下 , 最 多 可 收 马 铃 薯 4 5 2 9 0 6 k g h m 、 辽 杂 1 9 高 梁 1 1 2 8 8 5 k g h m , 经济效益 可达近 3万元 h m , 应 用前景 良好 。 关键词 复种 ; 辽杂 1 9 ; 高梁 ; 产量 ; 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我 国耕 地面积 大量减 少 。人 多地少 , 粮 食 紧张成 为 复种 生产 的发展动力 , 也 是我 国农业发展 的必然趋 势。 复种 可以充 分利 用 温光等 自然条 件 , 改变 东北 过 去传统 的一年一熟 的种植模 式 , 可扩 大耕地面 积 , 提高作物 的单产水平 。 高粱是 世界 上重 要 的禾谷 类作 物之 一 , 在 非 洲、 亚洲 、 美洲 的热带干旱半 干旱地区都有广 泛种 植 , 具有抗性强 、 适应 范围广等特点 。马铃 薯复 种 高粱 , 既有效 利用 了现 有 的耕 地 、 温 光等 资源 , 又满足 了 国 内外 市场 对 酿造 高 粱 和 马铃 薯 的需 求 , 提高了农产 品的竞争力 , 进 而带 动 当地种植 结 构调整和与 之相关 产业 的发 展 , 较大 幅度 地增 加 农 民的收入水平 。而且通 过粮食 作物与蔬菜 的 复种, 还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降低土传病害发 生程度 , 提高作物的品质 。 葫芦 岛市 地 处 北 纬 4 0度 左 右 , 年 有 效积 温 3 6 6 43 8 6 1 o C, 无 霜 期 1 6 31 8 2 d, 日照 时 数 2 6 9 22 8 4 2 h , 光 热资 源丰 富 , 适 合作物 生 长 , 属 于一季有余 、 两季不足的旱作农业区, 发展两茬复 作者 简介 : 朱凯 , 副研究 员, 主要从 事高粱遗传 育种研 究 邹剑秋 为通讯作 者 , 研 究员 , 从事 高粱遗传育种研 究 基金项 目: “ 十一五 ” 国家科技 部 支撑计 划项 目( 2 0 0 6 B AD 0 2 B 0 3 ): 农业部 项 目( n y h y z x 0 7一O 1 1 ) ; 辽 宁省 科技 基 金博 士 启 动项 目( 2 0 0 6 1 0 4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o一0 3一o 1 ; 修 回 日期 : 2 0 1 o一0 61 2 种具 有得 天 独厚 的地 理 和 气候 优 势。葫 芦 岛地 区 , 马铃薯面积大 , 其下茬多为 大豆、 白菜 、 萝 卜 等 蔬菜 , 效益不稳定 。如何充分利用 马铃薯收后 1 0 0 多天 的无霜期 , 提高农 民种植效 益 , 成为 该市农 业 发展 的热点问题 。 2 0 0 6 2 0 0 8年 , 在葫 芦 岛兴 城市东 辛庄镇 进 行 了 3年的马铃薯 复种 高粱试验 。推广 高效 复种 模式与配套技术 , 结果证 明 : 不但可提高: 有限耕 地 的土地利用 率 、 调 剂 市 场、 增 加 品种 、 丰 富 “ 菜 篮 子” 等作用 , 还 能增加单 位 面积土地 的产值 , 获 得 较高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 促进 当地 “ 两 高一 优” 农 业的发展 。 辽宁省农 业 科 学 院高梁研 究所 选育 的高产 、 多抗 、 中熟高粱杂交种辽杂 1 9于2 0 0 4年通过辽宁 省农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会 审定 , 2 0 0 8年参 加全 国 高梁品种春播晚熟组 区域试验 。2 0 1 0年 1月通 过 全国 高 粱 品 种 鉴 定 委 员 会 鉴 定 。该 品种 株 高 1 6 81 7 6 e m, 红 粒 ; 子 粒 的总 淀 粉含 量 7 3 8 1 、 单 宁含量 为 1 2 7 , 是 优质 的酿酒 高粱 品种 。辽 杂 1 9抗蚜 , 对丝黑穗病 3号小种 免疫 , 无 叶病 , 具 有很强 的综 合 抗 性 。在 沈 阳地 区生 育 期 1 1 9 1 2 2 d , 在辽西地 区夏播 生育期 1 0 51 l O d左 右 , 可 作 为马铃薯 、 油菜等 的下茬作 物 , 提 高了 当地 的复 种指数 , 增加 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 1 材料 与 方法 1 1 供 试 品种 马铃薯品种为早大 白, 高 梁品种为辽杂 1 9和 辽杂 1 1 , 大 豆 品种 为辽 豆 1 5 , 白菜 品种 : 勾9 1 1 2, 萝 卜为当地农家 品种 。 1 2试验设计 于 2 0 0 6 2 0 0 8连续 3年在葫芦 岛进行产量 比 较试验 , 随机 区组设 计。上茬马铃薯 品种早大 白 , l 0行区 , 行 长 6 m, 行 距 0 6 m, 小 区面积 为 3 6 m 。 1 1 9 2 0 1 0 5 作物杂志C r o p s 下茬辽杂 1 9 ( 分二期播种 ) 、 辽杂 1 1 、 辽豆 1 5 、 白菜 9 1 1 2和 萝 b品种 均 为 l O行 区, 行 长 6 m, 行 距 0 6 m, 小 区面积为 3 6 m 。3个 重复 。 1 3测定项 目与方法 马铃薯和白菜产量 : 收获时去掉两侧边行 , 收 中间 8行计产 , 折合成公顷产量 。 辽杂 1 9 ( 含一期和二期 ) 、 辽杂 1 1 、 辽豆 1 5产 量 : 收中间 8行计产 , 风 干后用 电子秤称其 子粒产 量 , 折合成公 顷产量 。 萝 卜 产量 : 收获时去掉两侧边行 , 收中间 8行 计产 , 切成条状 , 晾干后 用 电子 秤称其 干重 , 并折 合成公 顷产量。 1 4 施 肥 上茬 马铃 薯施底 肥撒 可 富 1 3 5 0 0 k g h m , 养 分含量 N : P : K为 1 5 : 1 5 : 1 5 , 配施鸡粪 。 下茬高梁不施肥 , 不追肥。 1 5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 E X C E L 、 D P S数 据处 理 系统进行数 据分 析 。 2结果与分析 2 1 马铃薯复种辽杂 1 9产量与效益分析 2 1 1 马铃薯复种辽 杂 1 9产量结果 由表 1可 以看 出, 在马铃 薯复种 高粱 ( 辽杂 1 9 ) 模 式下 , 早 大 白 和 辽 杂l 9 的 3 年 平 均 产 量 分 别 为 4 0 0 1 4 6 8 k g h m 和 1 0 7 3 8 0 5 k g h m 。同时不 同 年份间产量差异显 著。不 同年份 间产量 的变异系 数早大 白 辽杂 1 9 , 说 明辽杂 1 9较早 大白稳产性 更好 ; 不 同年份问早大 白和辽杂 1 9的产 量 比例差 异 很 小 , 与 3年 平 均 比 例 的 差 异 变 幅 仅 在 一 6 9 7 3 4 9 。说明不 同年份间马铃薯 复种 辽杂 1 9模式下两作物具有较为稳定 的丰产性 。 表 1 2 0 0 6 2 0 0 8年产量 结果 2 1 2 马铃 薯 复 种辽 杂 1 9经 济效 益分 析 对 2 0 0 6 、 2 0 0 7和 2 0 0 8年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表 2 ) 表 明 : 马铃薯复种辽杂 l 9的不 同年份 间纯收入变 幅 为 1 7 4 4 0 9元 h m 2 9 8 8 9 9元 h m 。 随着 年 份 的增加经 济效益呈 大幅度增加 的趋 势 , 2 0 0 7比 2 0 0 6年 增 加 3 8 5 5 , 2 0 0 8 比 2 0 0 7 年 增 加 2 3 6 9 , 前景看好 。 表 2 马铃薯复种辽杂 1 9经济效益分析 注 : 方差分析均为上茬 马铃 薯和下茬辽杂 1 9分别 在产 量 、 单价 、 收入 和成本 间的 比较 2 2 种植辽杂 1 9与辽杂 1 1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 2 2 1 种植辽杂 1 9与辽杂 1 1的产量比较 由图 1 可 以看出, 辽杂 1 9无 论是提早播 种还是与辽杂 1 1同时播种 的产 量均高 于辽 杂 1 1 。辽杂 1 9在 6 月 2 5日播种 和 7月 2日播种 产量分别 比辽杂 1 1 高 1 6 8 0 和 8 3 1 。这主要是 由于辽杂 1 1的生 育期较辽杂 1 9长 71 0 d , 作为马铃薯下茬作物种 植很难成熟 , 因此产量受到很大影响 。可见 , 在葫 芦岛地区作为马铃薯下茬作物的高梁品种生育期 不应长于辽杂 l 9 , 否则生产上会有很大风险。 1 2 0 辽杂 1 9 1 辽杂 1 9 2 辽 杂 l 1 品种 图 1 不 同品种及播种期对产量 的影响 辽杂 1 9 1为 6月 2 5日播种 , 辽杂 1 9 - 2和辽杂 1 1为 7月 2日播种 L 一 L , _ _ 1 一 一 一 删 作物杂志C r o p s 2 0 1 0 5 2 2 2 种植辽杂 1 9与辽 杂 1 1经济效益比较 由 图 2可以看 出, 在不 同年份间辽杂 l 9和辽杂 1 1作 下茬作物经济效 益存 在 明显 的差异 。2 0 0 62 0 0 8 年辽杂 1 9的经济效益均显著优于辽杂 1 1 , 辽杂 l 9 的 3年效 益 分别 比辽 杂 1 1增 加 收 入 1 4 1 9元 h m 、 3 0 8 4元 h m 和 4 4 5 8元 h m 。说 明在 葫芦 岛地区 , 种植 辽 杂 1 9高 粱 品种 可 获 取 更 多 的 收 入 , 更适合做为该地 区的下茬作物推广 。 3 5 0 O 0 ,、 3 0 0 0 0 g 2 5 0 0 0 1 2 0 0 0 0 1 5 0 0 0 1 0 0 0 0 5 0 0 0 0 2 0 O 7 年份 图 2辽杂 1 9与辽杂 1 1 经济 效益 比较 2 3 复种辽 杂 1 9与 复种大 豆、 白菜 和萝 卜的产 量及效益 比较 由表 3可知 , 以马铃薯为上茬作物 , 分别以辽杂 1 9高粱、 大豆 、 白菜和萝 卜 作下茬作物 , 进行经济效 益比较表明 , 纯收人 为 : 辽杂 1 9高粱 萝 卜干 白 菜 大豆。复 种辽杂 l 9高粱可 以获得 1 3 6 2 4 1 1 _ h m 的纯收入, 而其他下茬作物均因成本过高、 产量较低或价格偏低等原 因纯收入减少 , 所获得的 经济效益显著低于辽杂 1 9高粱。因此, 辽杂 1 9高 粱作为马铃薯复种下茬作物最理想。 表 3 辽杂 1 9与 大豆、 白菜 、 萝 卜 产 量及效 益比较 3结论与讨 论 马铃薯复种辽 杂 1 9模 式 , 经 济效益最 高。上 茬马铃薯品种早 大 白, 下茬 辽杂 1 9高粱是 目前较 为合理 的种植模式 , 辽杂 1 9高粱作 为下茬作物可 以获得 1 3 6 2 4 1 1 元 h m 的纯收入 。葫芦岛地 区 马铃薯种植 面积约 7 0 0 0 h m , 急需安 全效益 高 的 下茬作物 , 如果都种植高梁 , 比种植大 豆、 白菜 、 萝 b 至少增 加 收入 4 5 0 0元 h m , 7 O 0 0 h m 可使 农 民增收 3 0 0 0万元 以上 , 效益可观。所 以上茬马铃 薯复种辽杂 l 9模式是 一种高效 的种植模 式 , 可以 充分利用葫芦岛地区下茬 1 0 0多天的无霜期。 在高效复种模 式 中, 辽杂 1 9高粱杂交种 以生 育期适 中 , 高 产稳产 、 综合抗 性好 、 适 应性 广等 特 点 , 逐步成为 辽西部 分 高积温 地 区下 茬作 物主 栽 品种 , 深受广大种植农 户欢迎 , 为农 民带来 了可 观 的经济效益。大力 推广马铃薯 复种辽杂 l 9模 式 , 充分利用温 光资 源 , 不但 可 以极 大地挖 掘单 位 面 积 的土地利 用率 、 调 剂市 场、 增 加 品种 , 还能 增加 单位面积土地 的产 值 , 获得 较高 的经济 和社 会效 益 , 促进农 业 的发展 , 增 加农 民收入 , 具 有广 阔 的 发展前景。 参考 文献 1 朱练峰, 江海东, 金千瑜, 等 不同复种方式的生产力和效益研 究。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6 , 2 8 ( 0 6 ) : 9 11 7 9 2 1 2 刘秀英 , 黄 国勤 , 苏艳红 , 等 红 壤旱 地几 种复 种方 式 的周年生 产力及 生态经济效益 研究 耕作 与栽培 , 2 0 0 5, ( 1 ) : 1 9 2 1 3 张云影 , 刘 臣, 赵 岭乐 , 等 麦茬 复种 不 同饲料 作物 经济 效益 的 对 比试验 农 业与技 术 , 2 0 0 5, 2 5( 4 ): 6 76 7, 8 7 4 卢庆善 高梁学 北 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 9 9 9 5 邹剑秋 , 朱 凯 高 粱抗 丝黑 穗病 育种 研究 进展 中国杂粮 研究 , 中 国农业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0 5: 8 38 6 6 程宪 国, 王 莉 磷肥 配施鸡粪 对土 壤磷 组分 及有 效性 影 响的研 究 土壤 肥料 , 1 9 9 2, ( 6 ): 1 21 6 7 唐启义 ,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 析及 其 D P S数据 处理 系统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2 Pr e l i mi n a r y Re p o r t o n M u l t i p l e Cr o p p i ng o f Po t a t o a n d S o r g h u m a t Hu l u d a o Zh u Ka i , W a n g Ya n q i u, Zo u J i a n q i u, Ya n g Xi a o g u a n g ( S o r g h u m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L i a o n i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S h e n y a n g l 1 0 1 6 1 , L i a o n i n g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mu l t i p l e c r o p p i n g s y s t e ms o f L i a o z a 1 9 wi t h o t h e r c r o p s o r v a r i e t i e s, s uc h a s Li a o z a 1 1, p o t a t o, s o y b e a n, c a b b a g e a n d r a d i s h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d u r i n g 2 0 0 62 0 0 8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c r o p p i n g 1 ,1 一 萱 誓 _ 一 _ 蠹 疆 墨 2 0 1 O 5 作物杂志C r o p s 正优 2 8 3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后 明志 赵 华龙 ( 南充 职业技术学院 , 6 3 7 1 3 1 , 四川南 充; 广西南 宁中正种业有限公司 , 5 3 0 0 0 0, 广西南 宁) 正优 2 8 3是用不育系正 A与 四川嘉 陵农作物 品种研究 中心选育的新恢复系 R 2 8 3配组而成的感 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 , 2 0 0 7和 2 0 0 8年该组合参加 广东省区域试 验, 表现为高抗稻瘟病 , 中抗 白叶枯 病 , 米质达省级标准 3级。2 0 0 9年 7月通过广东省 作物品种审定 , 审定编号为 2 0 0 9 0 4 7 。 1 正优 2 8 3的选育过程 1 1 恢复系 R 2 8 3的选育 四川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于 1 9 9 9年用玉 林农 业 科 学研 究所 育 成 的 R 1 7 5 、 湖 南 育成 的测 6 4 - 7 、 广东农业科学研究 院的广恢 1 2 2 、 广西水稻所 的桂 9 9等材料进行有性杂交 , 经系谱选育育成一批 新的恢复系材料。2 0 0 3年 , 广西南宁 中正种业有 限 公司利用这些材料与广西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育 成的不育系博 A测配 , 观察其杂交后代 , 结果 R 1 7 5 与测 6 4 - 7的组合表现最佳 , 遂将该恢复 系定名为 R28 3。 1 2 不育系正 A的选育 正 A于 2 0 0 8年 1 0月 2 5日通过广东省专家组 田间技术鉴定 , 正 A的选育过程如下 : 2 0 0 2 年, 晚稻用博白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博 B作 母本、 博 I I B作父本, 正交、 反交同时进行。在F 代 时选择较为理想的株系再用博 白农业科学研究所的 博 I I I B杂交, 从其杂交后代选株 , 2 0 0 3年 2 0 0 6年 在广西和海南三亚加代 。在 F 代时选优 良株系与 博 A进行测保 、 转育。用部分 B 。 F 与 R 2 5 3 、 2 7 3 、 桂 9 9等测配组合 , 观察其感光属性情况。保持系选至 F 代时 , 不育系已回交 4次 , 其性状与保持 系稳定 一 致 。 然后 用 B F 与 广 恢 1 2 2 、 桂 9 9 、 测 2 5 3 、 2 5 8 、 作者简介 : 后 明志, 副教授 , 从 事作物繁 育和植物营养研 究与教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0 0 61 7 R 2 8 3等 1 0个恢复系进行测配 , 观察表组合情况, 其 恢复情况较好 , 特别是与 R 2 8 3所配组合在 2 0 0 6年 晚稻的多点试验中, 株叶型、 丰产性、 抗病性表现最 为理想。 制保筛选至 2 0 0 7年早稻保持 系已进入 F 代 , 田间表现其性状稳定一致 , 转育的不育系与保持系 整齐一致 , 且株型与 目标性状更为接近 , 将其正式定 名为正 A。 1 3 正优 2 8 3的选育过程 2 0 0 5年 , 用正 A与 R 2 8 3测配 , 进行小 区试 验 ( 晚稻) , 田问表现优 秀。2 0 0 6年 , 晚稻在广西进行 多点试验 , 比对照品种博优 2 5 3增产 3 8 。2 0 0 7 年 , 参加广东省感光组区域试验 ( 晚稻 ) 。 2 R 2 8 3主要特征特性 2 1 植物学特征 株高 1 0 01 0 5 c m, 穗长 2 1 5 2 3 0 c m, 结实率 8 7 3 9 0 5 , 千 粒重 2 0 52 1 5 g , 分蘖 力较 强 , 茎秆中等 , 株型集散适中, 配合力较强 , 恢复谱较 宽 , 主茎叶片 1 61 7 1片左右。倒 1 3叶稍 内卷 , 剑叶与穗基本同长。 2 2生理特性 抗性 : 大 田表现 抗稻瘟病 , 大 田未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