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附参考文献资料:新型疼痛埋针贴的介绍 新型疼痛埋针贴的优点:1, 对于疼痛疾病立竿见影。2, 哪疼贴哪,操作简单,24小时起效。3, 可以作为独特疗法吸引患者。4, 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的补充,增加收益。5, 对不懂针法或者西医也能自如使用的中医方法。6, 制定治疗疗程,能够稳定患者群。(联系微信号:zxzg178)相关文献资料:1.1新型疼痛针埋贴和十二皮部新型疼痛埋针贴作为一种表浅刺激方法与中医针灸十二皮部理论密切相关。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人体表面皮肤上相应的投影区域,它和十二经脉不同之处在于经脉是呈线状分布,络脉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是以“面”来划分的。故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的有机体。可以说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络系统。生理状态下,十二皮部作为人体第一道屏障,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十二皮部功能正常则皮肤色泽鲜明,脏腑气血充盛,其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方面等重要作用才能发挥。 而在病理状态下,病邪则可通过十二皮部深入经脉最后到达脏腑。故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小与而生大病也”,此外素问皮部论亦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说明意为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可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的联系而逐渐深入。 皮内针正是基于十二皮部的生理和病理,通过对皮肤的刺激调动皮部与经脉、络脉乃至脏腑气血的沟通和内在联系而发挥治疗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皮内针即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的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1.2新型疼痛埋针贴揿针和卫气理论 新型疼痛埋针贴作为一种特色的浅刺方法,其与卫气理论联系密切。首先对于卫气的分布,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灵枢经脉云“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故卫气的分布是散布全身,处于皮肤腠理之间,运行于脉外。从生理功能上来讲,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灵枢本藏亦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故卫气有防御、营养、调节的功能,即卫气具有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启闭汗孔之功能。 邪气侵犯人体,卫气首当其冲。病理状态下,由于其运行失常,则可导致各种病变。如灵枢刺节真邪言“卫气不行,则为不仁”。卫气运行不畅,稽留腹中则可发生胸胁支满、喘息等症。如灵枢卫气失常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卫气失司,则目不能瞑。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稽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本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分,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新型疼痛埋针贴是基于古代针刺长久留针的发展。关于留针术,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内经对留针的意义也有比较全面的阐释。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故素问离合真邪论又曰:“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尤其是对于一些病邪较深的疾病、阴证、寒证、虚证均可通过久留针从而驱邪于外。正如灵枢始终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阴阳清浊曰:“刺阴者,深而留之”。灵枢经脉谓:“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又如素问缪刺论云:“刺枢中,寒则久留针。”对于虚证,内经认为应久留针,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盛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1.3新型疼痛埋针贴和留针术 新型疼痛埋针贴是基于古代针刺长久留针的发展。关于留针术,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内经对留针的意义也有比较全面的阐释。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故素问离合真邪论又曰:“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尤其是对于一些病邪较深的疾病、阴证、寒证、虚证均可通过久留针从而驱邪于外。正如灵枢始终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阴阳清浊曰:“刺阴者,深而留之”。灵枢经脉谓:“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又如素问缪刺论云:“刺枢中,寒则久留针。”对于虚证,内经认为应久留针,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盛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 新型疼痛埋针贴揿针的作用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刺激,静以久留,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参考文献1盛燮荪,杭宇飞.略论毫针浅刺针法J.中医杂志,2000,41(1):23.2范郁山,况彦德. 针灸甲乙经有关浅刺针法理论的研究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1):11.3赵京生. 甲乙经的组织结构与针灸学术意义J. 中医文献杂志,2009,01:18-22.4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035乐小燕,范郁山 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7(3) : 42-44.6余华,郑闵琴,黄迪君皮部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应用体会J.西南军医,2008(2) : 103-104.7彭科志.皮内针治疗痛证临床运用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368李定忠,李秀章.经穴皮部挑治与深刺的fMRI对比研究J 中国针灸,2000(8):43-44.9吴俊贤,黄泳,赖新生,等.常规针刺与皮部浅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8):1625-1628.10王艳杰,吴俊贤,黄泳,等.外关穴和阳陵泉穴区不同层次针刺激活脑区的fMRI 比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猫一课优翼课件
- 工厂环保工程改造方案(3篇)
- 东莞工程综合布线方案(3篇)
- 电力工程审计方案(3篇)
- 牧场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馆标志课件
- 溧阳工厂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客服行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科技之星面试题库及答案
- 康复面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 OK课件
- 软件工程导论课件(第六版)(张海潘编著)(1-13章)
- 中建硅墨烯保温板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第三讲 神话学
- 山东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文科)
-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GB/T 12730-2008一般传动用窄V带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