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理论与建筑选址营造.ppt_第1页
风水理论与建筑选址营造.ppt_第2页
风水理论与建筑选址营造.ppt_第3页
风水理论与建筑选址营造.ppt_第4页
风水理论与建筑选址营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水城市建筑,主讲人:关瑞明2010.4.9,重要参考文献:1、井图式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2、建筑营造意识中的人地关系3、风水的辩证思考,Page2,Page3,Page4,Page5,风水城市建筑,井图式建筑中的井图式风水的释义风水的辩证天人关系人居环境,Page6,一井图式,井的发明带来了原始的农业文明,井田制盛于西周,井田的疆理规划所构成的九宫形平面形式井的图式,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大量的史料,来研究井的图式意义以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表现。,1.井的发明,发明之前:人类大都选择河流岸边或近水的台地作为聚落点,这样可以兼顾了村落对取水和防涝两个方面的要求,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迹如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等的聚落形态,就是这种“择中”现象的典型例子。,Page7,发明之后:井的发明,使大量的土地得以开发。农耕的范围也从河边湖畔扩大到只要能掘井取水的地方,可见井的发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烈山氏和共工氏,就是以擅长开荒种地和平治水土筑成的谷物之神稷和土地之神社。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来说,“社”和“稷”是社会经济的基础。,1.井的发明,Page8,1.井的发明,井的意义:井的雏形是圆形的,是一个挖得较深并可以取水的土坑。夏代的井是方形的,人们已经能够很好的维护井壁而使井挖得更深更牢固。“井”字古时作“井”、“丼”,在井中心的这一点是取水工具,而外围是当时井壁维护结构的形式井干式。古汉字是象形文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字来研究其涵义。“田”字古时作“”,掘井是为了取水,水是农业的命脉,田是耕种的土地,因此,“田”由“井”而生。“耕”字亦写作“畊”,耒是农具,可见“耕”也由“井”而生。“井”是农田耕种的代名词。,Page9,2.井的图式,井田制: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在西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今31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元,称为一田,亦称一夫、一家,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图1),面积为一平方里。井已成为疆理土地的计量单位。“八家共一井”指出了井的位置以及一口井取水灌溉的服务规模(图2)。,图1一井合九田,图2八家并一景,Page10,2.井的图式,九田:九田,即九畴,在九宫的九格中按一定的规律放进1-9九个自然数,就成为九畴之图(图3A),这是井文化“数”的表现。我们也可以把这九个自然数放在米字格的九个交点上,产生九畴之图的另一种形式(图3B)。按照正向或斜向相邻的三个数字为一组,可得出八组数字。以5为中心的四组数是:456357852951数集(1)周边上的四组数是:492816438276数集(2)上述八组数中,每一组三个数的总和都是15在数集(1)的每一组三个数中,两边数字与中央5的差值分别是:1,1,2,2,3,3,4,4数集(3),图3A,图3B,Page11,2.井的图式,九宫:九宫(图4A),即九田,“宫”是宫室,是建筑。因此,宫田之别如同国野之别。司马法说:“王国百里为郡,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国”就是王国,就是城市。从九宫的中心向外发射,有八个方向,由此构成的图示是九宫的另一种形式,即米字形。米字格(图4B)的九个交点与九宫的九格是一一对应的。九宫图示是井文化“象”的表现。,图4A,图4B,Page12,2.井的图式,八卦:八卦是以阴阳符号组成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图形,用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伏羲八卦称为先天八卦,文王八卦称为后天八卦(图5、6)。先天八卦为道、为体,后天八卦为器、为用6。把后天八卦按相应位置一一放入九宫中,就成为八卦方位图(图7)。,图6文王八卦,图5伏羲八卦,图7八卦方位,Page13,2.井的图式,五行:五行图示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之一。五行之说源于尚书洪范,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材,代表圆、直、曲、锐、方五属性;相对应的颜色是白、绿、黑、红、黄五土;相对应的方位是西、东、北、南、中,称之为白虎、青龙、玄武、朱雀、螣蛇。五行方位与八卦方位是密切谐合的同构成体。,Page14,2.井的图式,太极:八卦,亦称经卦;六十四卦,亦称别卦。由别卦可作出精确的先天太极图。在民间流行的太极,包括南韩国旗中含有乾坤、坎离四卦的太极图,图形绘制较为简便,且称之为通俗太极(图8)。实际上,根据前文九畴之图中数集(3)的数理关系,便可绘制出简便且又准确的先天太极图(图9A),这与由别卦作出精确的先天太极图在象数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图9B)。,图8通俗太极,图9A先天太极,图9B先天太极,Page15,二建筑中的井图式,形态上:井的图式文字上:井的称谓,1.城市:营国制度2.建筑:宅居模式3.室内:殿堂空间4.陵墓:山陵艺术,Page16,1.营国制度,考工记记载了周朝的都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是一个典型的九宫图示(图10)。“九经九纬”的都城道路系统,是井字结构棋盘式布局,是井田的翻版。这种如同方块熟田的城市布局和棋盘式道路系统所产生严谨的秩序和条理称之为“秩序井然”和“井井有条”,唐长安城和隋唐洛阳城便是例证。此外,里弄、井巷、市井和胡同以及“市朝一夫”、“背井离乡”等语义,均由井而生。,图10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Page17,2.宅居模式,宅居模式即八卦方位图,亦称八宅。“四合院”便是典型的平面形式(图11)。在四合院中心,乃“井”所在,“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通天者,谓“天井”,感地者,谓“漏井”,或井漏、中霤,是纳气、聚财的“明堂”。四合院四方屋顶仰承天水(雨水)而集于中霤,谓之“四水归明堂”。,图11宅居模式,Page18,2.宅居模式,更大体量和规模的建筑群,则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形成若干个院落,其中在主体建筑(正方)前方的院落最大,是整体的核心,其它院落处于从属地位。以北京明清故宫为例,由太和殿、太和门、弘义阁、体仁阁组成的院落为整个故宫的核心,因此,太和殿是正房,弘义阁和体仁阁是厢房,中右门和中左间是耳房,太和门、贞度门和昭德门是倒座。故宫其它院落空间和构成形式均可按照这个办法类推。,图12北京明清故宫主体,Page19,3.殿堂空间(藻井、平棊),九宫是宫殿厅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从现存的古建筑来看,平面形式都是矩形的,这是由殿堂的坡屋顶形式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殿堂平面形式是矩形的九宫图示。例: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建于公元782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公元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图13南禅寺大殿平面:大殿减柱四根,图14独乐寺观音阁:内槽减柱二根,图15佛光寺大殿平面:内槽减柱四根,Page20,4.山陵艺术,古代中国的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一观念的背景下,营国制度和山陵艺术的风水之说是“使生者和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之地气取得谐合的艺术”。“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五土,返本还原之道也。”五行方位是西白虎、东青龙、北玄武、南朱雀、中腾蛇(图16)。五行的中心即九宫的中心,是陵寝建筑的“穴”,即“井”的位置,谓“金井”,“地以葬口为穴者”,金井是陵寝建筑的核心。,图15陕西乾陵总平面:利用了山峦形势,Page21,三风水的释义,望文生义:风+水,动态的(外在的动力)太阳(阳光),风水的典考风水的别称风水的释义,流动的空气循环的淡水阳光的普照,Page22,“风水”一词是由“风”与“水”一字组成的。从字面释义来看,“风”是指流动的空气。静止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温差与气压差,从而形成了空气的流动。因此,确切地说,“风”和”“水”是指在阳光作用下动态的空气循环系统。“风水”二字描述的是人与万物赖以生存、生长的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白猿经中的“日火下降旸气上升图”,描述的正是风与水的生态循环系统。(图17),图17日火下降旸气上升图,Page23,1.风水的典考,“风水”一词,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事实上,汉代青乌子的青乌先生葬经更旱些就论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引文表明,“风水”一词,早在汉代就己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加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玄想,由此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Page24,2.风水的别称,风水之法渊源流长,历代沿革,因此有不少流派与别称,主要有堪舆(堪余)、形法和地理等。堪舆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人地,象四时”。强调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同一。形法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所谓“形体之法”,就是考察山川地理形势,择其形胜之处,因势随形而营国立都、筑室安居。在天道与地道之间,形法似乎更注重对地理形势(地道)的考察。把“地理”作为“风水”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仰观人文,俯察地理”是风水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也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天文学与地理学的根源。,Page25,3.风水的释义,风水理论是相地营国(城市规划)、选址建屋(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各种风水古籍中,均有大量关于择居、营国、立都、建屋的论述。风水别称卜宅、相宅和图宅等,盖出于此因。风水之法,流派诸多,然以形势宗与理气宗为分野。形势宗更注重自然环境的“辩方正位”,包括对生态与景观诸多因素的讲究,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专注山川形势及其构成要素的配合,少有无稽拘忌,因而其学较盛,成为风水之主流。理气宗则注重天地人之间的种种感应与附会,落入阴阳、八卦、五行诸说的窠臼,历来受到达者的激烈批判。,Page26,四风水的辩证,科学的内核,迷信的外衣,天与人同一技与艺结合形与势兼备礼与乐互补,Page27,1.天与人同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风水理论的指导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理性判断与辩证思维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和谐论”学术观点十分相似。,2.技与艺结合,风水理论兼顾了对建筑技术的合理运用与对建筑审美的准确把握,使技术与艺术在建筑营造活动中得到完美结合。,Page28,3.形与势兼备,风水理论提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概念,很好地把握住建筑群体与单体的尺度感。“形”与“势”不是抽象的尺度概念,“形”为百尺,折合现代尺寸为23-35M,“势”则十倍于“形。远观其势,强调的是聚落整体与山势地形的配合关系;近察其形,注重的是建筑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大到营邑立城,小至制里割宅,无不遵循风水理论的“形体之法”。,Page29,4.礼与乐互补,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向观念,强调“礼,序也”、礼别异,卑尊有分,上卜有等,谓之礼”。具体而微地将社会居住秩序的礼制伦理纲常观念与建筑的空间秩序结合起来形成了居住空间对称严谨、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特点。把山石水体、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引入院子,与亭榭轩阁融为一体,使宅与院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宅”为“礼”的表达,“院”是“乐”的体现,一礼一乐,一张一弛,提高了居住空间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情趣,体现了儒家礼乐互补的人伦原则。,Page30,迷信的外衣:,在风水理论中,“地灵人杰”观念格外令人瞩目,它表达了人们寄托于聚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其正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这种人地关系无限制的推演,则把它推进了迷信的泥沼。风水理论既不是迷信的法术,也不是当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下,集迷信与科学于一身,糟粕与精华共存,合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独特的占代中国的前科学学术门类。,Page31,五天人关系,1,名词解释,天道自然规律地道自然环境人道人伦原则,天时(天文)地利(地理)人和(人纪),Page32,2.中国传统,“天人相关”思想倾向是以周易和张载的学说为代表的。天人有别而统一“天人相分”思想倾向是以荀子与刘禹锡的学说为作表的。天人统一而有别“天人感应”思想倾向是以董仲舒与二程(程颢、程颐)的学说为代表的天人本无二,统一而无别,Page33,3.西方文化人文地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德国(地理学家迪采儿):把自然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把个人和民族的特征归之于自然条件的效果。,或然论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兰士)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地面相关现象的因果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之外,还有来自其他因素的作用。,适应论英国(罗世培)主张要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另一是人群与所住区域之间的关系。,生态论美国(地理学家巴洛斯)提出不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上,而应放在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上。,Page34,六人居环境中的天人关系,1.聚落(疆理、规划),风水学家认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人类的聚落形态和居住环境必然顺应自然的环境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