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 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生化生化调试调试 指导手册指导手册 2017-08第一版第一版 张华灵张华灵编制编制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2 目录目录 一、 说明.3 二、 调试条件.3 三、 前期准备.3 1. 现场勘查准备.3 2. 排出系统死泥.4 3. 初始水质准备.5 4. 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准备.6 5. 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7 6. 系统工艺参数调整.8 7. 相关资料制表准备.8 四、 开始调试.9 1. 开始植泥与恢复活性.9 2. 开始进水.9 3. 投菌.10 4. 进水负荷提升.11 5. 运行参数控制.12 6. 文书资料.14 五、 生化单元调试注意事项.14 1.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注意事项.14 2. 活性污泥系统调试、运营注意事项.19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3 一、一、 说明说明 本手册是针对 XXXX 公司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在以 XXXX 高效生物菌剂及 XXXX 填料(如有)为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编制在调试 过程中需要的辅助事项,尤其对于故障系统或改造系统的调试更有针对性,亦可 作为新建系统调试、试运行、验收之参考。 二、二、 调试条件调试条件 1)商务合同及技术方案经双方公司同意并已签署; 2)现场的建(构)筑物、设备、电气、管道均能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并投入使用; 3)调试相应的物质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 剂的已准备; 4)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已准备; 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三、三、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为调试人员到达现场,对现场工艺、设备及现有运行状况进行 详细勘查,发掘存在的问题,掌握系统详细工艺、运行参数的前提下,针对系统 现状拟定的调试准备及计划安排。主要包括排出系统存在死泥、池体初始水质控 制、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投加准备、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系统主要运行参数 调整及相关文书制表。 1.现场勘查准备现场勘查准备 调试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对系统进行完整勘查,对系统工艺参数及运行管 理等完整掌握,并形成详勘报告。 1.1.系统整体评估 包括对工艺设计、设备安装的合理性评估、,如活性污泥负荷、鼓风曝气能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4 力、排泥压泥能力等进行复核,并形成评估报告。 1.2.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对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台账记录、运行参数控 制表、检测数据、历史工艺变动及池体构造等,并将部分检测数据拍照保存 形成资料。分析系统存在的制约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及措施。 1.3.拟定调试计划 根据详勘报告及现状分析,深化及完善调试计划安排,建立调试记录、检测 档案。 2.排出系统死泥排出系统死泥 在前期系统勘察了解的过程中, 生化系统微生物活性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指标。通过镜检,可以判断污泥的状态、死泥的多少,若污泥活性较差、死泥成 分较多,或污泥老化严重,则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须对系统进行一定的排泥调整, 恢复系统污泥活性,为菌种投加提供条件。 2.1.污泥含死泥或无机污泥成分较多的情况下(可通过镜检和 MLVSS/MLSS 值确定),需要进行适当排泥,一般排出 50%60%,严重 的需要排出 90%甚至完全排出,再重新植泥投菌。 图图.1 死泥死泥、无机污泥含量占比无机污泥含量占比 50% 2.2.有污泥膨胀现象,判断其为非丝状菌膨胀或是丝状菌膨胀。若是非 丝状菌膨胀,则找出其形成原因并调整即可,若是丝状菌膨胀,且较严重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5 的,则需排空系统污泥,并用次氯酸钠对池体进行杀菌处理。 3.初始初始水质水质准备准备 在诸多项目中,我们面临着项目即将崩溃或已经崩溃的情况。此时,在正式 调试前,应通过稀释控制池体初始水质,降低有毒物质浓度,以免对植入污泥或 投加菌种造成冲击影响。 2.1.一般来说,针对即将奔溃或已崩溃系统,应向生化池注入清水(自 来水、消防水等),将池内负荷控制在正常进水的 20%左右,以降低池内 负荷,以便后期植泥投菌。 2.2.对毒性较大废水,在控制池体初始负荷时,除了要考虑控制初始负 荷,还需要考虑降低有毒物质浓度,以避免其对菌种造成损害。下表为建 议有害物质允许浓度及部分有毒物质初始控制浓度,以供参考。 表表 1 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及初始控制浓度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及初始控制浓度 序号序号有害物质名称有害物质名称容许浓度容许浓度初始浓度控制初始浓度控制 1三价铬3mg/l 2六价铬0.5mg/l 3铁10mg/l 4汞0.01mg/l 5砷0.2mg/l 6石油类50mg/l10mg/l 7烷基苯磺酸盐15mg/l3 8拉开粉100mg/l 9硫化物(以 S2-)计20mg/l 10氯离子600012000mg/l10002000 11挥发酚1000mg/l100200 12盐分6010 13氰化物5mg/l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6 4.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准备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准备 因我们面对的项目多为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 进水水质多数存在碳氮磷比 例不平衡、 可生化性较差等问题, 为保证投入系统菌种活性及迅速使其大量增殖, 有必要适当调整营养比例,和在调试前期通过投加营养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4.1针对高难处理废水项目,存在碳氮磷比例失调问题,应在投菌前准 备好相应营养剂,以投加调整。 表表 2 各工段营养比控制及工程常用营养添加物各工段营养比控制及工程常用营养添加物 工段工段营养比例控制营养比例控制工程用碳源工程用碳源 工程用氮工程用氮 源源 工程用磷工程用磷 源源 UASB(350-500):5:1 葡萄糖、 面粉、 粪便、白糖、 纯度较高酒糟 等等 尿素、粪便磷酸盐 水解酸化池(300-500):5:1 厌氧池(300-500):5:1 缺氧池100:05:01 好氧池100:05:01 4.2在投菌调试前期,为使微生物迅速、大量繁殖保证调试进度,往往 采取向生化系统投加一定的碳源(通常投加葡萄糖),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然后再进行梯度驯化。 4.3除了营养剂, 在调试过程中还往往会遇到系统 PH 偏低或偏高、 碱度 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结合该系统历史检测数据、历史运行参数及现场 检测数据,制定药剂投加计划,PH 过低时则投碱,过高时则投酸,碱度不 足则投加碳酸钠。 表表 3 各工段最佳各工段最佳 PH 控制范围控制范围 段最佳 PH 控制工段最佳 PH 控制 UASB6.87.5缺氧池6.87.8 水解酸化池6.57.0好氧池6.87.8 厌氧池6.87.5好氧池硝化段7.08.0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7 5.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 5.1在系统已崩溃项目,或者因死泥、丝状菌膨胀等原因需要大量外排 污泥的项目,为保证系统快速启动及为投加的高效菌种提供附着基质,可 向系统进行一定量植泥。植泥准备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5.2污泥来源 应尽量选择与项目生产工艺相近、处理工艺相近、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污 泥。 5.3分段投加 厌氧段投加对应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好氧段投加对应污水处理厂好氧污 泥。 5.4污泥活性控制 种植泥经压滤后的,应在压滤后两日内进行投加,保持其新鲜,投加前可进 行镜检,直观判断种植泥活性,若无机泥或死过成分过多,则不应使用该活性污 泥进行种植;良好的污泥色泽应偏泥黄,加水搅拌后易分解散碎,镜检可发现钟 虫、轮虫等原后生动物。针对压滤后污泥种植,种植前应将其捣碎。 5.5污泥泥量计算 一般按照设计污泥浓度进行计算,没有设计污泥浓度的,可参照同类废水处 理工艺污泥负荷进行取值计算,得出所需污泥总量。两者均没有参考数据的,可 直接按池容的 1%5%进行粗略计算,计算得出的污泥为干污泥。一般植泥为一 次完成,植泥量较大时,可分次完成。 表表 4 常用工艺污泥负荷及常用工艺污泥负荷及 MLSS 经典取值经典取值 序号工艺 污泥负荷 (kgBOD5/kgMLSSd-1) MLSS(mg/l) 1.SBR0.30.520005000 2.传统推流式0.20.415002500 3.阶段曝气0.20.415003000 4.延时曝气0.050.1530006000 5.完全混合0.250.520004000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8 6.系统工艺参数调整系统工艺参数调整 在正式投菌前,需要对系统相关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达不到投菌条件的,应 与甲方进行沟通,尽量满足投菌条件。 6.1 进水 PH 调整 系统进水 PH 偏差较多的, 应利用 PH 调节系统将进水 PH 调整至合理范围, 避免 PH 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造成影响。 6.2 前处理工艺参数保证 针对许多设有预处理工艺的项目,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微生物免受过大冲 击,与减小生化段负荷,在开始投菌前,应保证预处理单元正常开启,运行参数 调整至最佳。 6.3 溶解氧 厌氧池需将 DO 控制在 0.3mg/l 以下,缺氧池控制在 0.5mg/l 以下,好氧池 则控制在 24mg/l 之间。 6.4 搅拌均质 水解酸化池、 厌氧池及缺氧池应设置有搅拌装置, 针对许多没有搅拌装置的, 最后导致池内有死泥,效率下降的,我司技术人员应向甲方提出,并采用和实际 数手段解决该问题,如增加内循环泵。 7.相关资料制表准备相关资料制表准备 7.1.除了工艺准备,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技术人员还应收集好项目有关 资料,并进行相应备份,完成各计划与相关报告,在人员、设备、菌种到 达现场后,准备好相关文书。 7.2.收集项目资料 主要包括历史运行参数、 检测数据、 历史工艺变动等等, 并将部分资料备份。 7.3.计划与报告 在勘查完系统充分了解系统后,应完成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计划、种植泥计 划、投菌计划、数据检测计划、工期节点控制,最后形成一份调试方案,建 立调试记录和检测档案。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9 四、四、 开始调试开始调试 在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现场已具备启动调试的条件,并和业主方沟通并签署 开工报告后,按照拟定的调试计划正式启动调试。 1.开始植泥与恢复活性开始植泥与恢复活性 针对高难处理废水启动项目或需大量排泥项目, 在必要情况下需要植泥的项 目,在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可正式开始植泥。 1.1.植泥前:需确保各池内废水水质已控制到位,运行条件已具备。 1.2.植泥:所种植污泥为压滤后污泥的,需要将其打碎后投加,特别是 搅拌能力不足的推流式、升流式厌氧池或缺氧池,需将污泥在液体中打碎 混合后投加,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投加到好氧池,待回复活性后再 通过回流的方式投加到厌氧池或缺氧池。 1.3.植泥位置:一般投加在池体前端,以保证污泥充分混合,UASB 等 反应器则通过人孔投加即可,尽量投加在反应区。 1.4.闷曝:第一次植泥完成后,好氧池开启曝气,不进水不出水,将溶 解氧控制在 34.5mg/l,闷曝 35 天,期间需不断调整碳氮磷比及 PH 等运 行参数, 废水可生化性较差的可适当超量投加葡萄糖等以提高其可生化性。 早晚各进行一次镜检,检查活性污泥活性及状态。第二次及之后植泥,则 可直接投加。 1.5.内循环搅拌:对于厌氧池及缺氧池,在第一此植泥完成后,不进水 不出水,开启搅拌或内循环,持续 35 天,期间不断调整氮磷比及 PH 等 运行参数,每天进行一次镜检,观察活性污泥活性及状态。 2.开始进水开始进水 针对启动项目或崩溃后恢复项目,在第一次植泥完成后,可根据进水计划开 始进水。前期进水宜采用间歇进水,不建议采用 24H 进水。特别说明,需要根 据浓度梯度进水的,在前期原水进水量较少时,应配备适当稀释水,以增大进水 量,避免池中泥量较多时,因进水量过少,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延时曝气,导致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0 部分菌种內源呼吸自我消耗,不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 3.投菌投菌 投菌前,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可选择驯化后投加或者溶解后投加,具备驯化驯 条件的一般采用驯化后投加。 3.1.驯化: 这里指的驯化是项目现场进行的, 采用梯度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培、 驯化菌种。 驯化驯化一般操作:一般操作: 1) 准备相应驯化装置,如驯化容器(一般 1m或以上)、曝气装置、搅拌 装置; 2) 配置初始浓度母液, 一般根据 20%浓度配置, 即 20%原样加上 80%清水; 3) 接种菌种,接种菌种量宜根据容器控制在 1%20%,好氧菌种投加后开 启曝气,控制 PH、溶解氧、碳氮磷比等指标;厌氧及缺氧菌种投加后 开启搅拌,控制 PH、碳氮磷比等指标 4) 制定驯化浓度梯度表,浓度梯度表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处理难度较 大的废水,提升原水比例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浓度跨度可适当缩小; 5) 按驯化浓度梯度表依次加入原水,直至与大系统中水样浓度接近; 6) 完成后即可向系统进行投加。 表表 5 驯化驯化浓度梯度表(以晨鸣纸业为例)浓度梯度表(以晨鸣纸业为例) 菌剂菌剂驯化驯化操作计划表操作计划表计算值计算值 时间原水/L自来水/L 投加菌 剂量/Kg 溶液总体 积/L 原水所 占比例 /% 起始接种量 /% 8:00100400550020.001.00 12:001500065038.46/ 16:002000085052.94/ 20:0030000115065.22/ 0:0035000150073.33/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1 8:00投至大系统 关于扩培驯化容器体积的选择,具体请参考公司研发部制定的扩培容器容积 的确定 150911-hyd ; 具体扩培驯化的基本参数操作请参考公司研发部制定的 关 于菌剂现场驯化操作的一些基本参数、建议和实例 160801 3.2.溶解后投加: 溶解后投加即按照我司相关菌种使用说明,针对一般低难度处理废水,按照 配比将菌种溶解于清水后进行投加的方式。 一般步骤:一般步骤: 1) 准备相应装置:菌种溶解容器、搅拌装置等。 2) 使用方法:将产品按照每磅/20L 清水的比例溶解,搅拌 20 分钟后即投 加。 3) 投加位置:第 1 天全池泼洒,第 3 天起投加于池进水端。 注注: 第一次投菌时应与甲方充分沟通第一次投菌时应与甲方充分沟通, 因多数项目工期以第一次投菌为起始日因多数项目工期以第一次投菌为起始日, 在第一次投菌完成后应形成文件,甲方签字确认。在第一次投菌完成后应形成文件,甲方签字确认。 4.进水负荷提升进水负荷提升 根据前期制定的进水计划,在系统单元去除效率达到目标后,即可进行进水 负荷提升。负荷提升一般参考厌氧单元去除率稳定达到 6080%,好氧单元去除 率达到 70%90%(以 COD 去除率计算),则可提升进水负荷。 4.1.提升进水负荷跨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 5%20%(满负荷计算)为 宜; 4.2.在去除率达到目标值,可进行负荷提升时,针对高难处理项目,宜 适当稳定 23 天,观察系统,再进行负荷提升; 4.3.负荷提升除了以去除率为标准,还需考虑控制 F/M 比,当 F/M 比值 过高时,不建议进行进一步负荷提升,宜待 MLVSS 提升后,再进行负荷提 升; 4.4.负荷提升后,应适当调整相应参数。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2 5.运行参数控制运行参数控制 调试期间应每天进行镜检,好氧池取样进行 SV30 检测,根据镜检结果指示 进行参数调整,此外,还需根据检测数据调整风量、进水间隔、进水量、污泥回 流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硝化液回流量等等参数。 5.1.剩余污泥排放 在调试前期,需要将菌种培养起来并实现富集,以增大优势菌群数量,因此 在调试前期,一般不排泥或少排泥。排泥的时间及数量均可以通过计算得知,在 工程项目上,则可以通过判断污泥是否出现老化,从而掌握排泥时机。污泥老化 一般有以下迹象: 活性污泥色泽深暗,生物絮凝能力变差; 好氧池池面出现生物泡沫累积,甚至在泡沫表面有死泥漂浮; 污泥在做 SV30 时,污泥絮体压缩性较好,但上清液中残留难以沉降的 细小活性污泥絮体; 二沉池出现一层稀薄的浮泥影响出水水质; 镜检发现后生动物占绝对优势地位,菌胶团呈解体状,泥水间有细小颗 粒。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应考虑适当排泥,排泥量可根据控制泥龄大致核算: X-每天派出的总固体量,gVVSS/d X-曝气池中 MLVSS 浓度,gVSS/m V-曝气池反应器容积,m -污泥泥龄 5.2.污泥回流比 回流比在实际的工艺控制操作中,正面的操作调控作用不甚明显,但是在活 性污泥系统故障时的应急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活性污泥回流比的正常控制值在 30%70%,也就是说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流量占曝气池进流污水、废水流量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3 的 30%70%。 污泥回流比一般计算: R-污泥回流比 X-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mg/l XR-回流液污泥浓度,mg/l 表表 6 回流比一般控制回流比一般控制 工艺处理项回流比 生活污水 推流曝气、阶段曝气25%75% 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10%400% A/O脱氮50%100% A/O除磷40%100% A/O同步脱氮除磷20%100% 延时氧化沟75%150% 石化废水 推流曝气、阶段曝气 50%100% 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 A/O A/O A/O 延时氧化沟 5.3.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 现场具备检测 MLSS 的,应常进行检测,得出 SVI 值,并依此调整系统参 数,调试系统。 表表 7 污泥容积指数调整方案污泥容积指数调整方案 SVI 值产生原因对策 150 活性污泥负荷过大,导 致活性污泥相对沉降性 降低 发挥调节池作用均化水 质,提高活性污泥浓度 活性物发生丝状菌膨胀 依据丝状菌膨胀对策处 理 50 活性污泥发生来华,导 致活性污泥沉降比异常 降低 废弃部分活性污泥,根 据污泥负荷要求调整活 性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内过量无机颗 粒,导致活性污泥沉降 强化物化段处理效果, 依据污泥龄要求积极排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4 的异常压缩泥 6.文书资料文书资料 在现场,除了对系统进行调试,还应形成相应文书报告: 项目现场工作日报、项目现场工作周报、每日监测数据、每日运行参数(包 括进水量、药剂投加量等)、第一次投菌联系函、开工报告、项目大事记等等 五、五、 生化生化单元调试单元调试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反应机理:、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 (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 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1 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 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 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 所利用。 1.2 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 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 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1.3 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 胞物质。 1.4 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 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原理图如下: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5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6 2、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2.1 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 5-20嗜温 20-42嗜温 42-75) 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 中温厌氧 (30-35) 、 高温厌氧 (50-55) 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 1,效 率下降 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 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 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2.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 PH 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 PH 应控制 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 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 6.5-8.0, 最佳范围为 6.8-7.2,PH 低于 6.3 或高于 7.8,甲烷化速降低。 2.3 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 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 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2.4 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 C:N:P=(350-500):5:1。 2.5 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2.5.1 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 制作用最为严重; 2.5.2 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 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2.5.3 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26 工艺技术参数: 2.6.1 水力停留时间:HRT 2.6.2 有机负荷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7 2.6.3 污泥负荷 3、厌氧反应器启动、厌氧反应器启动: 3.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 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 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 (可按 2kg 干粪/m3 池容投加)都可利用作菌种培养基质,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 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 大于反应器容积 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 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 入厌氧反应器内。 3.2 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 、 起 始 阶 段 反 应 池 负 荷 从 0.5-1.0kgCOD/m3d 或 污 泥 负 荷 0.05-0.1kgCOD/kgVSSd 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 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 COD 负荷为 1000mg/L。进液浓度 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4 小时一次,每次 5-10min, 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 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30min。 起始阶段, 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3d 时,这一阶 段洗出污泥量增大, 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 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 50%上升到 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 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 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 VFA 不大于 500mg/L,当 VFA 超过 500-1000mg/L, 厌氧反 应器呈现酸化状态, 超过 1000mg/L 则表明已经酸化, 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 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 30-40d 时间。 3.3 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8 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 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 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 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 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般 COD 浓度为 1000-5000mg/L, 当超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 200mg/L 时,则亦应稀释至 100mg/L 以下 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 0.2-0.5kgCOD/m3d 开始, 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 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 正常 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 24h 或 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 指标测量 VFA 浓度,启动阶段 VFA 应保持在 3mmoL/L 以下。 5、当容积负荷走到 2.0kgCOD/m3d 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 过 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 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 水 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1、污泥生长过慢 1 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 进液酸化度过高; 3 种泥不足。 1 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 减少酸化度; 3 增加种泥。 2、反应器过负荷 1 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3 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 短。 1 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 减少污泥负荷; 3 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 间隔。 3、污泥活性不够 1 温度不够; 2 产酸菌生长过快; 3 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1 提高温度; 2 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 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19 4 无机物 Ca2+引起沉淀。4 减少进泥中 Ca2+含量。 4、污泥流失 1 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 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3 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1 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 循环; 2 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 化程度; 3 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5、 污泥扩散颗粒污 泥破裂 1 负荷过大; 2 过度机械搅拌; 3 有毒物质存在。 4 预酸化突然增加 1 稳定负荷; 2 改水力搅拌; 3 废水清除毒素。 4 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2.活性污泥系统活性污泥系统调试、运营注意事项调试、运营注意事项 一、活性污泥的形、色、嗅 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正常活性污 泥呈黄褐色。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溶解氧过高或 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二、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 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 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 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 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三、条件控制: 1、条件控制,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 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 10051。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20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 0.3mg/l,正常代谢活动 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 500m 活性污泥絮粒 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 2mg/l 时,絮粒中心已低于 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 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 35mg/l。 调试一般认为, 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 控制在 2mg/l 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 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 1045C,适宜温度为 15 35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 PH 为 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 PH 910.5,超过 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四、运行管理 1、巡视: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 证运行效果。 2、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 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 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 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 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 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 絮。 3、曝气池观察: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运 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 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污泥负荷高,水 质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泡沫呈茶色、灰色 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 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 负荷过高, 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气泡较粘, 不易破碎。 4、污泥观察: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 分解有机物能力外, 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 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 “泥” (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 SV30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 30min 后污泥所占体积,体 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7 年 08 月第一版21 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 SV30 常在 1530之间。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 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 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 (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BODCOD 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 BODCOD0.25 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 表示生化性差。进出水 BODCOD 变化不大,BOD 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 BOD COD 比进水 BODCOD 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出水悬浮物(ESS)高,ESS 30mg/l 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 则表示污泥沉 降性能良好。 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 2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 池出水端 DO 2m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口腔医学临床知识运用与技能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协议书格式网名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入门知识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防控知识应用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半导体行业芯片技术研发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药研发行业生物信息技术与药物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泌尿外科尿路异物取出技术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科听力障碍疾病筛查与康复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检验医学实验室常见操作规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治疗与肿瘤放射诊断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考试题库+答案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6校园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案例分享课件
- 社区获得肺炎护理
- 高压氧舱培训课件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英语(含答案)
- 锁骨骨折诊疗指南
- 矩阵论简明教程全课件
- 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成员及工作职责、实施方案范文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绿化工技师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