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_第1页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_第2页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_第3页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_第4页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 摘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 而教材建设更是 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物理 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讨论了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怎样把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在此背景下, 我们开展了“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 的编制,并开发出“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课件,这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有 着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 价 值 。 该 课 件 是 用 V is u a l B a s ic 6 .0 竺 竺 编 制 的 , 其 操 作界面与W i n d o w s 的风格相似, 具有界面友好、 运行稳定、实用性强等特点, 是 对现有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在开展 “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实 验教材中的应用研究”中,我们获得很多宝贵经验,这对其他实验类课程的教学 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关 键 词 : 教育改革 、 “- 教材建设多 媒 体 瓤 工 科 “ 掣 计算机辅助教学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Mu l t i m e d i a T e x t b o o k f o r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b s t r a c t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 p u t e r m u l t i m e d i a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b e c o m e a t r e n d i n c u r r e n t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a n d e s p e c i a l l y t e x t b o o k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h as b e e n b e i n g t h e f o c u s o f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a i m s a t e n h a n c i n g c r e a t i o n a r y s p i r i t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a n d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i s a s p e c t . O n t h e b a s e o f e x t e n s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t e a c h i n g s t a t u s o f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m e n t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U n d e r t h i s b a c k g r o u n d , w e c a r r y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m u lt im e d i a t e x t b o o k f o r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 f i n a l l y d e v e l o p e d t h e c o u r s e w a r e o f m u l t i m e d i a t e x t b o o k f o r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w h i c h h a s i m p o r t a n t t h e o r y m e a n i n g a n d r e a l i t y v a l u e t o c h a n g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 T h e c o u r s e w a r e i s p r o g r a m m e d w i t h t h e s o ft w a r e V i s u a l B a s i c 6 .0 ; i t s o p e r a t i o n i n t e r f a c e s t y l e i s s i m i l a r t o Wi n d o w s ; i t h a s m a n y g o o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s u c h as f r i e n d l y i n t e r f a c e , s t e a d y r u n n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s tr o n g 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 a n d t o s o m e d e g r e e , t h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a y c h a n g e c u r r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 d u r i n g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m u lt im e d ia t e c h n o l o g y a p p li e d i n c o l l e g e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e x t b o o k , w e g e t m u c h v a l u a b l e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t h e s e h a v e s o m e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t o o t h e r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o u r s e r e f o r m . K e y Wo r d s :E d u c a t i o n R e f o r m Mu l t i me d i a T e x t b o o k T e x t b o o k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m p u t e r A s s i s t e d I n s t r u c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m e n t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 获 得 合肥工 业大 学 或 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 工 作过的同 志所做的 任何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致谢。 C% iE jcT 签 “ : o叭 惫拼 Q M : “ 3 年 5 叫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 合 肥工 业大盖 匕 有关保留、 使用学 位论文的 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 递交 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 被 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一 合 肥 工业大兰一 可以 将学 位论 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 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 采用影印 、 缩印 或扫 描 等复 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 位 论 文 储 签 名 : 刻 叭 去 导师签名 签 字 日 期 :“产 石 ” 3 p 签 字 日 期 : ; 年 r -P 刀 日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毕 业 后 去 向 : / v * ,a 生 大 多 哪妙东 工作单位: 未 取 习 味 勇 代 恿 支 通 讯 地 址 :恤秘 堪 附件 电话: 邮编: J 一 ) 致谢 在近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 我的导师罗乐副教授在学业上给予了我精 心的指导,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同时,导师那渊博的学术知识、 严谨的治学精神、豁达的处世之道也是我学习的楷模。 在此,笔者向导师致以衷 心的感谢! 笔者在校期间, 得到了 理学院院长何晓雄教授、邓铁如教授、邓小玖教授、 高峰副教授、胡亚敏等的热情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 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2 0 0 0 级研究生孙林、胡智文、张鉴、朱晓翔、袁航、李锋 刚、时钟涛、张学勇、张静、 杨艳芳、刘彩霞、 姚凤薇、王建国、刘东、鲍嘉明、 宋逢泉等各位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在学习期间, 我的家人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 默默的奉献和周到的照顾, 使 我解除了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去, 谢谢! 月 U舀 2 1 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 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 这就要 求高等教育在新的形式下进一步深化改革, 即从改变过去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 主的教学模式过渡为以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上来。与此同时,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 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 的机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面临 新的形式,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材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同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 应用己 是当今趋势, 教材多媒体化更是教材建设的 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开展了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工作。 这一 课题来源于笔者的导师罗乐副教授主持的安徽省教育研究基金项目“ 工科物理实 验教学与测评系统” ( 项目 编号9 9 S Y B 0 0 1 ) 。 该课题主要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 入教材建设之中,进行 “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C A I课件的编制,以改革传 统的物理实验教材模式,实现教材建设现代化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 的。 现在, “ 工科物理实验多 媒体教材”的研制取得了 阶 段性的进展, 所制作完成的部分C A I 软件在一定范围内试用中获得较好教学效果。 第一章 面向2 1 世纪大学物理教育改革 1 . 1 面向2 1 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 1 . 1 . 1 国 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 1 1 2 D 3 1 面对2 1 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国际竞争日 益激烈。国家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能力归根到底, 取决于各国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说到底就是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最雄 厚的生力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各国为 了 在以 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所采取的 关键对策就是教育改革。国外各国高 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重视提高教育质量 各国普遍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到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 美国和前苏联从7 0 年代 末到8 0 年代初, 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转折时期, 由 发展数量为主转到以提高质 量为主的阶段。1 9 8 3 年1 0 月,美国成立了“ 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小组” , 强调“ 高等学校要全力以 赴地提高教育质量” , “ 在学科内 容上跟上最新发展趋势” 前苏联对高等教育尤为重视,1 9 8 7 年在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 针中, 再次强调“ 提高专门 人才的 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 。 2 .培养目 标上的改革趋势 在现代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由于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产业结 构不断变化,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 专业面较宽,创造性、适应性较强的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各国都在修订高等 学校的培养目 标。 前苏联在教育改革中提出 “ 高等学校的专业不适当地划分过细,对一般学术 和职业培养产生了 消极影响。 ” 要求“ 纠正按狭窄部门 和学科设置专业, 大量减少 专业种数”的问题,要培养 “ 高深基础知识与扎实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业面宽的 专门人才。 ” 3 .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结构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与培养规格的要求配合而构成的课程 组合。这种组合常常表现为各类课程之间的一定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反映了 各国高 校课程结构的 特征。 进行课程结构改 革, 就是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 理论课与实践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内与课外等等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课 程体系。在改革课程结构方面,各国的主要经验有以 下几个方面。 加强基础课 基础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地说,基础科学在人类全部知识 第一章 面向2 1 世纪大学物理教育改革 1 . 1 面向2 1 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 1 . 1 . 1 国 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 1 1 2 D 3 1 面对2 1 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国际竞争日 益激烈。国家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能力归根到底, 取决于各国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说到底就是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最雄 厚的生力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各国为 了 在以 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所采取的 关键对策就是教育改革。国外各国高 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重视提高教育质量 各国普遍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到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 美国和前苏联从7 0 年代 末到8 0 年代初, 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转折时期, 由 发展数量为主转到以提高质 量为主的阶段。1 9 8 3 年1 0 月,美国成立了“ 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小组” , 强调“ 高等学校要全力以 赴地提高教育质量” , “ 在学科内 容上跟上最新发展趋势” 前苏联对高等教育尤为重视,1 9 8 7 年在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 针中, 再次强调“ 提高专门 人才的 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 。 2 .培养目 标上的改革趋势 在现代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由于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产业结 构不断变化,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 专业面较宽,创造性、适应性较强的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各国都在修订高等 学校的培养目 标。 前苏联在教育改革中提出 “ 高等学校的专业不适当地划分过细,对一般学术 和职业培养产生了 消极影响。 ” 要求“ 纠正按狭窄部门 和学科设置专业, 大量减少 专业种数”的问题,要培养 “ 高深基础知识与扎实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业面宽的 专门人才。 ” 3 .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结构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与培养规格的要求配合而构成的课程 组合。这种组合常常表现为各类课程之间的一定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反映了 各国高 校课程结构的 特征。 进行课程结构改 革, 就是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 理论课与实践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内与课外等等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课 程体系。在改革课程结构方面,各国的主要经验有以 下几个方面。 加强基础课 基础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地说,基础科学在人类全部知识 第一章 面向2 1 世纪大学物理教育改革 1 . 1 面向2 1 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 1 . 1 . 1 国 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 1 1 2 D 3 1 面对2 1 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国际竞争日 益激烈。国家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能力归根到底, 取决于各国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说到底就是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最雄 厚的生力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各国为 了 在以 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所采取的 关键对策就是教育改革。国外各国高 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重视提高教育质量 各国普遍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到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 美国和前苏联从7 0 年代 末到8 0 年代初, 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转折时期, 由 发展数量为主转到以提高质 量为主的阶段。1 9 8 3 年1 0 月,美国成立了“ 提高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小组” , 强调“ 高等学校要全力以 赴地提高教育质量” , “ 在学科内 容上跟上最新发展趋势” 前苏联对高等教育尤为重视,1 9 8 7 年在 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 针中, 再次强调“ 提高专门 人才的 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 。 2 .培养目 标上的改革趋势 在现代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由于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产业结 构不断变化,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 专业面较宽,创造性、适应性较强的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各国都在修订高等 学校的培养目 标。 前苏联在教育改革中提出 “ 高等学校的专业不适当地划分过细,对一般学术 和职业培养产生了 消极影响。 ” 要求“ 纠正按狭窄部门 和学科设置专业, 大量减少 专业种数”的问题,要培养 “ 高深基础知识与扎实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专业面宽的 专门人才。 ” 3 .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结构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与培养规格的要求配合而构成的课程 组合。这种组合常常表现为各类课程之间的一定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反映了 各国高 校课程结构的 特征。 进行课程结构改 革, 就是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 理论课与实践课、 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内与课外等等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课 程体系。在改革课程结构方面,各国的主要经验有以 下几个方面。 加强基础课 基础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地说,基础科学在人类全部知识 中是比较稳定不易老化的那一部分, 是专业学科的“ 基石” 。 国内 外的教育经验表 明, 打好基础是培养学生 智能的基本功。欧美各国的高等教育素有 “ 通才” 教育 之称,其特点是专业划分比 较晚。法国人用衣架的形状比喻他们的知识机构,说 明基础知识的宽广。 扩大选修课 必修课把本专业须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而 选修课则能比 较迅速地把科学技术新成就、新课题反映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扩大 学生的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气氛。近几年,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进一步 扩大选修范围,以 适应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才能等个性特征, 促进大学生学习的 “ 自 主性” 。 如日 本大学专业选修课特别多, 覆盖面广, 每门课时较少, 有的系开 设的专业选修课上百种,而必修课则不多。教师指导学生选课时,不主张学的知 识面太窄,要求学生各种课都要学一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起到了大学生接 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于社会的桥梁作用。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获取一定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 而对学生已学的理论知识则是一个再实践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是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付诸实践的过程。尤其对工科院校学生,需要加强工程 教育和工程素养的训练,克服轻视工程实践的倾向。要通过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引导学生重视工程学科中实验技能和计算技巧的练习,培养联系工程实际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1 . 1 . 2 国 内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现 状C il C 7 C5 1 6 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于5 0 年代初期, 由 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以 及科学 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上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 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大幅度增加;在层 次结构上,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及博士生教育按比 例协调发展; 在专业结构 的设置上,正在逐步改革本科专业划分过细,适应性不强的情况,根据 “ 三个面 向”的要求,强调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提高能力,同时增加了一些 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所需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在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学校的自 主权增强, 这就使得学校增强了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培养的能力。 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起着重大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面向21 世纪 的今天,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诸 多方面: 专业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与 教学设备的更新: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等等。 中是比较稳定不易老化的那一部分, 是专业学科的“ 基石” 。 国内 外的教育经验表 明, 打好基础是培养学生 智能的基本功。欧美各国的高等教育素有 “ 通才” 教育 之称,其特点是专业划分比 较晚。法国人用衣架的形状比喻他们的知识机构,说 明基础知识的宽广。 扩大选修课 必修课把本专业须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而 选修课则能比 较迅速地把科学技术新成就、新课题反映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扩大 学生的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气氛。近几年,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进一步 扩大选修范围,以 适应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才能等个性特征, 促进大学生学习的 “ 自 主性” 。 如日 本大学专业选修课特别多, 覆盖面广, 每门课时较少, 有的系开 设的专业选修课上百种,而必修课则不多。教师指导学生选课时,不主张学的知 识面太窄,要求学生各种课都要学一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起到了大学生接 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于社会的桥梁作用。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获取一定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 而对学生已学的理论知识则是一个再实践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是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付诸实践的过程。尤其对工科院校学生,需要加强工程 教育和工程素养的训练,克服轻视工程实践的倾向。要通过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引导学生重视工程学科中实验技能和计算技巧的练习,培养联系工程实际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1 . 1 . 2 国 内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现 状C il C( 6*R 1 )/5 T h e n L a b e l 2 . C a p t i o n=“ 现在开关是合上的1 L i n e 2 . X 2 = 3 0 8 0 E l s e l f x=1 A n d T e x t 2 . T e x t R 1 T h e n L a b e 1 2 . C 即t i o n= R 2 = T e x t 2 . T e x t L i n e 2 . X 2= 3 2 8 0 - E l s e I f x二 0 T h e n L a b e l 2 . C a p t i o n二 ” 现在开关是合上的! ” ( 1 0 0 0/R 1 )*( R 2一R I ) “ 现在开关是断开的! L i n e 2 . X 2= 3 2 8 0 E l s e l f x二1 A n d T e x t 2 . T e x t 二 0 T h e n T e x t l . T e x t二 z L a b e l 8 . C a p t i o n二” 中心左“ E 1 s e l f z =0 T h e n T e x t l . T e x t二 z L a b e l 8 . C a p t i o n=” 中心左, E l s e l f z0 T h e n T e x t l . T e x t二A b s ( z ) L a b e l 8 . C a p t i o n=” 中心右“ E n d I f E n d I f x 二T e x t l . T e x t Y二T e x t 2 . T e x t r二x 2+Y“ 2 I f L a b e l 3 . F o r e C o l o r=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I f r 6 2 5 A n d r6 2 5 A n d r = 3 2 4 0 0 T h e n v二1 . 2 6 6 5*L o g ( 3 2 4 0 0/r ) I f O p t i o n 2 . V a l u e=T r u e A n d S h a p e l 2 . F i l l C o l o r二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L i n e l . X 2二 6 6 8 0+ 1 2 0 *v E n d I f E l s e r e s p o n s e二M s g B o x ( “ 操作失 误i “ ,0 , 注意:“ ) E n d I f E l s e I f L a b e 1 4 . F o r e C o l o r=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I f r6 2 5 A n d r =0 T h e n T e x t 2 . T e x t二z L a b e 1 9 . C a p t i o n =” 中心上 E l s e I f z 二0 T h e n T e x t 2 . T e x t二 z L a b e l 9 . C a p t i o n=“ 中心上, E l s e l f z0 T h e n T e x t 2 . T e x t=A b s ( z ) L a b e 1 9 . C a p t i o n=“ 中 心下” E n d I f E n d I f x=T e x t l . T e x t y = T e x t 2 . T e x t r = x“ 2+y2 I f L a b e l 3 . F o r e C o l o r=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I f r 7 8 8 0 6 2 5 A n d r = 3 2 4 0 0 T h e n v二2 . 5 3 3*L o g ( 3 2 4 0 0/r ) I f O p t i o n 2 . V a l u e=T r u e A n d S h a p e l 2 . F i l l C o l o r= 0 ) T h e n L i n e l . X 2= 6 6 8 0 + 1 2 0 *v E n d I f E l s e r e s p o n s e 二M s g B o x ( 操作失 误! “ , 0 ,” 注意: ” ) E n d I f E l s e I f L a b e l 2 . F o r e C o l o r二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I f r 6 2 5 A n d r 二 3 2 4 0 0 T h e n v=1 . 2 6 6 5*L o g ( 3 2 4 0 0/r ) E l s e r e s p o n s e 二 M s g B o x“ 操作 失 误! ” , 0 , ” 注意: “ ) E n d I f E l s e I f L a b e l 4 . F o r e C o l o r=R G B ( 2 5 5 , 0 , 0 ) T h e n I f r 6 2 5 A n d r 二 3 2 4 0 0 T h e n v=3 . 7 9 9 4*L o g ( 3 2 4 0 0/r ) E l s e r e s p o n s e = M s g B o x ( “ 操作 失 误! ” , 0 , ” 注 意: ) E n d I f E n d I f E n d S u b R G B ( 2 5 5 , 0 , 结 束 语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 仅仅是我们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物理实 验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这对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由于 水平和条件所限,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教材在人机的交互性、程序界面的外 观设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这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进一步修正、 完善。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广泛的系统工程, 工科物理实验多媒体 教材的研制只是我们在教材多媒体化方面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当今,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己成为一种趋势, 而教材多媒体化更是一种潮 流。 如何广泛而有效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教育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将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I l l 郭洪荣 “ 中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评述” 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3 期 p 8 0 - p 8 2 2 杨黎明、 吴启金“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概述”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1 9 9 4 年第4 期p 9 1 - p 9 6 3 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 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 首 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 p 9 6 - p 9 9 4 朱国 仁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航海教育研究 1 9 9 4 年第3 期p 3 6 - p 3 7 5 王素荣 “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 5 卷 ( 1 9 9 5 年) 第6 期 p 2 3 - p 2 4 6 万芝荣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兰州大学学报 , 1 9 9 4 , 2 2 ( 4 ) p 1 4 4 7 l梁冬冬 “ 大学普通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 广西物理1 9 9 9 . V o l . N o 2 8 赵凯华 “ 对当 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在中国 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 第七届 第一次全体 ( 扩大 ) 会议上的 报告” 大学物理 C O L L E G E P H Y S IC S 2 0 0 0 V o l . 1 9 N o .2 p l 9 张 淳民 “ 大学物理课程体系、 教学内 容、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 学 物理C O L L E G E P H Y S IC S 2 0 0 0 V o l . 1 9 N o .3 妙3 - 4 5 ,4 7 1 0 霍炳海 崔栓锦 “ 工科大学物理改革定位的思考” 工科物理 1 9 9 9 V o l . 9 N o .5 p 4 1 - p 4 3 1 1 罗乐等 “ C A I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室技术与管理 2 0 0 2 . 3 1 2 刘凤泰“ 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 题” 实验技术与管理 V o l . 1 7 . N o . 3 2 0 0 0 p 6 - p 7 1 3 王纪俊“ 实现层次 教学的实验教材改革”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1 9 9 9 年第3 期 p 3 4 - p 3 6 1 4 邹永瑞 “ 实验物理教学模式和教材结构改革试论” 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1 9 9 7 年第3期 p 8 5 - p 8 6 1 5 李绍宏 董力三 “ 2 1 世纪高等院校教材改革的前瞻”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 9 9 9 年第4 期 p 1 1 8 - p 1 2 0 1 6 张华著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p 6 5 -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