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第二部分.ppt_第1页
外国新闻史第二部分.ppt_第2页
外国新闻史第二部分.ppt_第3页
外国新闻史第二部分.ppt_第4页
外国新闻史第二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19世纪以来报刊发展史,第三章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的兴起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发展第五章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史,第三章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的兴起,第一节美国政党报刊及其”黑暗时期”,1783-1833年,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第一份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的创刊,中间的政党报刊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黑暗时期”。,联邦党: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共和党:托马斯杰斐逊,一、联邦党报刊及报人,1、美国公报(1789)约翰芬诺,2、箭猪公报(1787)威廉科贝特,“我将不作公正不倚的陈述,那将毫无用处,而且毫无意义。”“peterporcupine”“尖刻恶毒的笔”,3、纽约晚邮报(1801)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社论之父”、政治家、律师,汉密尔顿,其传记评价:“他是一位天生的新闻工作者和小册子作者美国社论之父之一。他的敏锐的判断力、深刻的洞察力、高度抽象集中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清晰简练等,使第一流的社论作家所具备的品质笔,就是他的权杖和利剑。”,二、共和党人报刊和报人,1、国民公报(nationalGazette)(1791),菲利普弗雷诺,攻击汉密尔顿、华盛顿是“君主立宪的拥护者”,被华盛顿称为“无赖弗雷诺”,2、曙光报(1790)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其人,贝奇对华盛顿人格的攻击联邦党人对贝奇的攻击和报复:报馆被砸遭殴打被丑化:“这个穷凶极恶的小人(无愧是老本杰明的子孙)”在新闻史上,这个丑化性攻击被称之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3、国民通讯员报(1800)托马斯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被攻击的“最严重的受害者”:杰斐逊的抱怨:“从来不看报纸的人比看报纸的人更了解情况,正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比满脑子谬误邪念的人更接近真理。”“如今报纸上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可信的。”,三、小结:政党报刊特征,1、政论多,新闻少2、党派性强,可信性差3、读者少,销量低4、造谣诽谤,攻击谩骂,对华盛顿的攻击对亚当斯的攻击对杰斐逊的攻击马克吐温的讽刺,竞选州长,“世界上任何国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美国报纸是最下贱、最虚伪、最奴性、最腐败的报纸”,第二节别开生面的商业报刊,一、美国三大便士报,1、纽约太阳报(1833)本杰明戴,第一张获得成功的“廉价报纸”被誉为“太阳东升”,“终结黑暗时代”,成功原因:改进内容报道、革新发行方式,(1)内容:,创刊宗旨:“在每个人都能支付的价钱下,将一天中发生的所有新闻奉献在公众面前,同时也给刊登广告提供一个便利的工具。”去除社论长篇大论、死气沉沉作派,改登社会新闻本地新闻黑幕新闻编造虚假新闻,招揽读者,如“月球骗局”政治言论迎合国内读者意识和情绪,(2)发行的革新,首创街头零售低价售卖以折扣刺激报贩积极性,(3)影响及意义,该报的创刊及成功,是西方新闻传播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带来一系列新的新闻理念、报道方式、经营之道。对新闻事业产生深远影响。其意义被誉为“太阳东升”,1833年9月3日被定为大众媒介的起始之日。“预示着大众媒介时代的到来,并使有关新闻媒介的信念遍布世界天涯海角。”,2、纽约先驱报(1835)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名言:“记者一半是外交家,一半是侦探”,仿效纽约太阳报耸人听闻的作派,并在低级趣味上变本加厉。(发行量剧增)大量报道庸俗无聊的社会新闻,肆意侮辱宗教人士。引发“道德战争”贝内特的新闻观:客观性,独家新闻,小贝内特时代:怪人统治时代轰动性报道:斯坦利寻找“利文斯通”报道,是“制造新闻”的开端,系列报道的先例,3、纽约论坛报(1841)霍勒斯格里利,宗旨:“增进人民的利益,提高他们的道德良知、政治素养和社会福利水平”影响“仅次于圣经”,“美国过去没有,以后也没有的一种权威”,最大特点在于“论”,威信和影响来自评论,聘请马克思、恩格斯撰稿,4、便士报著名报人,查尔斯达纳,“达氏新闻定义”:人咬狗才是新闻,善于请人撰稿:马克思、马克吐温、海明威,亨利雷蒙德,格里利的助手是纽约时报的鼻祖:在纽约三大报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寻求创办一份新闻纯正、议论平和的报纸“他培养了在公众事务报道方面一种相当正派的态度。在笔调上,甚至在内容上都一贯保持公正,在发展仔细认真地报道技巧方面也无人能及。”,二、英国的泰晤士报,1、非独立时期(沃尔特一世阶段),1785年创办1906年,沃尔特家族1906-1967,北岩爵士(NorthcliffeofSaintPeter)1967-1981,加拿大汤姆森爵士1981-现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只是一张四开小报,接受政府津贴,2、独立阶段(沃尔特二世以后阶段),旧貌换新颜,社会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势力日隆,泰晤士报成为这一阶级的代言人大英帝国的扩张,成为帝国喉舌。,经营之道:,不断更新生产技术,采用先进传播手段延揽人才,重用人才,3、声震英伦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1817-1841),把泰晤士报办成首屈一指的权威报纸重视社论,建立言论权威地位;鼓励读者来信,畅所欲言,编读互动大大提高了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成为声名赫赫的“无冕之王”、“第四等级”巴恩斯威风八面,一言九鼎,成为“国内最有权势的人”、“theThunderer”,4、大器晚成的主编约翰德莱恩(1841-1877),泰晤士报成为”世界第一报纸”,社会背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国力飞涨,建立“日不落帝国”。,泰晤士报与大英帝国血肉相连,其影响接近顶峰,是世界上势力最大的报纸,是新闻史上一部无与伦比的宣传机器。“,5、第一个战地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第一个著名的专业记者,在历史上象征一个转折。,“记者作为某种民间英雄开始出现,他们以民主的名义,在事发现场无所畏惧地发掘事实真相,这一神话可以说就源于这个时期。”,从这时候起,西方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抢夺“独家新闻”成为西方记者的最高使命或职责。,拉塞尔一生以采访军事新闻为主,克里米亚战争(英法、沙俄)报道远征军的惨境南丁格尔揭露英军统帅的无能和失误,为配合拉塞尔的报道,德莱恩调动社论,猛攻政府,造成内阁倒台,避免英军的失败。拉塞尔被誉为“拯救了一支队伍的英雄”,被封“骑士”勋章。,三、法国的三大廉价报纸,政论传统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商业性报刊也以政论为主,文艺色彩强。,1、吉拉丹与新闻报(1836创刊),法国第一份廉价报纸,售价仅为普通报纸的1/10,发行量创13万份的空前纪录。吉拉丹在报界地位显赫,被称为“报界拿破仑”,“决斗”,大力改进报纸内容,压缩政治新闻与争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重视经营管理。大规模刊登广告,法国新闻史的评价:“如果说雷诺多特是法国报业之父的话,那么,吉拉丹无可争议地是这方面的革新者他凭借刊登广告,增加收入的办法,降低报纸的售价,从而扩大了发行量。”,2、迪塔克与世纪报(1836年创刊),更富“煽情性”,在社会中下层拥有广大读者,内容更耸人听闻文字更通俗生动首创刊登连载小说先例,三剑客,3、威尔梅森与费加罗报(1826),是当今法国数一数二的大报,也是全球名报。被称为“法国中上阶层的圣经”,1826-1854,油灯报,刊载逸闻趣事和艺术小品,1854年,威尔梅森在此基础上,办费加罗报,成为一张“高级报纸“,威尔梅森办报艺术:,改进版面编排,设新闻、社论、特写、广告等固定栏目,使版面条理整齐,一目了然在内容上,大力加强耸人听闻和趣味性报道。“每天要把一块石头投进池塘”,邀请作家、诗人投寄作品,加强政治报道和政论,集法国报业传统“文艺性”与“政论性”于一身。“费加罗”的符号特征,商业报刊总结:,标榜独立,本杰明戴贝内特德莱恩,“我们不能承认,报纸的目的应分担治国者的工作,也不能承认报纸受到同王国政府的部长们一样的限制、一样职责和一样义务的约束。这两种权力的目的和职责永远是互不关联的,一般是独立的,有时截然相反的。新闻出版界一旦接受从属地位,其尊严和自由就会受到遏制。为了完全独立的履行其职责,从而也符合公众最大的利益,新闻出版界决不可与当代政治家结成密切或有约束力的联盟。”,注重新闻,新闻是手段,广告是目的?,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企业化经营,经济独立,意义重大,商业逻辑,流弊深远,讨论及作业:,商业报刊的思想渊源与“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第四章大众报刊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大众报刊发展的历史土壤,第二节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第三节赫斯特与黄色新闻,第一节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大众报刊:19世纪末兴起的以大批量发行和大规模读者为主要特征的报刊。自此,报刊成为真正的大众传播媒介。大众报刊是19世纪一系列社会变革的综合产物,其兴起有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一、政治民主,舆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开放,顺应政治民主化潮流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热情和意识高涨,关注各种社会民生事务。,二、经济发展,贸易繁荣,三、教育普及,读者大增,四、科技进步,通讯加速,五、城市兴起,人口集中,六、大众社会,大众文化,七、通讯社的发展和壮大,第二节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主编的世界报曾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捐款设立普利策新闻奖捐款建立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一段名言,流传至今:“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一、早年经历,匈牙利犹太人离家出走,投笔从戎美国淘金遇到卡尔舒尔茨,走上新闻道路,二,办报生涯,1、圣路易斯快邮报(st.LouisPostDispatch),1878年创办,普利策第一份报纸将刺激性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抨击丑恶行为,倡导社会改革(锐气)另一方面,继承19世纪30年代纽约三大廉价报纸的衣钵,进一步发挥耸人听闻、刺激煽情的报道风格(刺激性)。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为后来普利策掀起黄色新闻狂潮开了先河。,2、纽约世界报(NewYorkWorld),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经营28年,竞争环境,成功奥秘:一方面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另一方面则放开手脚大肆煽情,以致最后酿成黄色新闻的轩然大波。,“为人民而战”:,发刊词、十个具体目标揭露黑暗,仗义执言为安装自由女神像发起声势浩大的募捐运动,煽情作风:,“血腥的头版”内莉布莱(NellieBly)的环球之旅(制造新闻),“普利策半边脸像慈祥的天使,半边脸像魔鬼撒旦”“世界报以揭露社会弊端,发动改革运动赢得声誉,以煽情新闻刺激销数。”,三、新闻遗产,1、办报思想,报道风格:文章富有趣味、文字简洁生动、版面新颖活泼(标题简短、生动、有吸引力,大量刊载图片和漫画)经营管理:1890年,建成纽约世界报大厦(普利策双目失明),2、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892年,提出捐建,1912年成立(捐200万美元)“我希望开展一场运动,把新闻提高到一个学术性的层次。”提出一套新闻学院的培养方案,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辅之以新闻技巧方面的课程。,3、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开始,每年的5月份颁发,包括十多个奖项(公众服务奖、最佳地方报道奖、最佳全国报道奖、最佳国际报道奖、最佳社论奖、最佳漫画奖、最佳新闻图片奖),普利策退休寄言:“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办报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丧失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共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举。”,第三节赫斯特和黄色新闻,一、黄色新闻与煽情主义,黄色新闻就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其基本特征就是“耸人听闻”。不可仅等同于色情新闻,其范围和含义还包括战争、灾祸、犯罪、逸闻趣事、名人活动,甚至体育赛事等。判断黄色新闻的标准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煽情新闻与黄色新闻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具有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都以耸人听闻为宗旨区别:煽情新闻的意思比较宽泛,既有琐碎内容,又有生活情趣,含义亦褒亦贬。任何一家媒体都难以摆脱煽情。而黄色新闻意思比较特定,一般多指色情、凶杀、恐怖之类的血腥的肉麻的报道,主要具消极功能,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闻。煽情新闻由来已久,黄色新闻的兴起不过百年。煽情是稀释的黄色新闻,而黄色新闻是浓缩的煽情新闻。,一则“黄色新闻”范文:,玛塔海丽被枪决,(据说记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辟谣,即所谓玛塔海丽光着身子上刑场),二、“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1863-1951),“赫斯特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他的名字成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词”,1、赫斯特其人,2、办报生涯,主编考察家报,让世界“发惊、发谔、发呆”买下纽约晨报,改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成为赫斯特的王牌,大肆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引人入胜的内幕消息。并降低报价与普利策竞争,成为报业大王。,两大报王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比较:,个人经历办报理念共同之处,三、黄色新闻的导火线“黄孩子”(YellowKid),1、星期日世界报的风行栏目彩色连环漫画霍根小巷(HogansAlley)主人公总穿一件黄色睡衣,被称为“黄孩子”(YellowKid)。(作者:奥特考尔特),迎合了工业革命完成后消闲、娱乐的社会风气,妙趣横生,“黄孩子”家喻户晓。,2、赫斯特、普利策围绕“黄孩子”展开的竞争,挖墙角黄孩子“双包案”纽约一时“黄孩子”铺天盖地,乌烟瘴气,结果,由此产生“黄色新闻”一词,黄孩子这个漫画人物也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赫斯特纽约新闻报和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四、黄色新闻高潮美西战争(1898),在美西战争中,黄色新闻煽风点火、推波助澜。而黄色新闻不择手段以求耸人听闻的特征,也在美西战争中表露的淋漓尽致,发挥得登峰造极。美西战争被称为“赫斯特战争”,报道西斯内罗斯事件“圣女贞德”“你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报道缅因号事件“必战”唆使刺杀麦金利总统,五、黄色新闻发展“小型报”(tabloid),到1920年代,黄色新闻的泛滥在全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新闻就是三个W,即女人(women)、财富(wealth)和恶行(wrong-doing)”,小型报的产生:篇幅只有普通报纸的一半;大量使用图片;内容庸俗、极尽煽情。英国每日镜报(北岩)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帕特森)美国纽约镜报(赫斯特),第五章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概述第二节法新社(AFP)第三节路透社(Reuters)第四节美联社(AP),第一节通讯社概述,一、通讯社的成因,通讯社,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收集、分发消息与解释性材料”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通讯社和商业报刊是一对孪生儿。,商业报刊的崛起,对新闻的需求量大增,各报不可能单独奔赴世界各地采集新闻,于是专业化的新闻通讯社应运而生。通讯社为报业提供丰富的新闻,使以新闻为主的商业报刊获得长足的发展。,二、通讯社的种类:,国际通讯社,如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国家通讯社,如新华社、德新社、安莎社、共同社专业通讯社,(专栏作家),第二节法新社(AFP),AgenceFrance-Presse,前身是“哈瓦斯通讯社”,一、哈瓦斯与哈瓦斯社,1、哈瓦斯其人,2、1835年,哈瓦斯通讯社在巴黎成立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成为通讯社鼻祖,3、哈瓦斯通讯社与沃尔夫、路透,二、通讯社条约(1870),19世纪三大通讯社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德国沃尔夫通讯社英国路透社,“三国演义”,形成:1870年,三大通讯社制定通讯社条约,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确立各自采集新闻和发布新闻的势力范围。路透社的势力范围是大英帝国下属的国家和东亚地区;哈瓦斯社负责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帝国所属地区;沃尔夫社拥有奥地利、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俄国的地域范围。影响:通讯社条约对全球新闻传播格局的形成与演化,特别是对国际通讯社的竞争与发展,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深远影响。至今都可在国际新闻传播秩序中发现其历史身影。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世纪的通讯社条约名存实亡,瓦解原因:第一,一战后,国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沃尔夫社一蹶不振,而美联社、合众社脱颖而起,迅速崛起。第二,无线通信取代了有线通信。大通讯社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国际有线通信网络,从而排挤中小通讯社的参与竞争,垄断世界通信市场。无线通信使得任何通讯社都可以迅速便捷的传送新闻,不受电报线路的限制。1934年,世界各国通讯社开会宣布废除通讯社条约和其他所有垄断性协定。,三、哈瓦斯社法新社,1、哈瓦斯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新闻,在国际国内的传播能量巨大“哈瓦斯通讯社只消发一条消息,就足以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引发一场惊乱,或在议会发动一场可能导致政府下台的运动,引起动乱,甚至发动战争”控制法国80%的报业广告,成为最大的广告垄断组织。接受政府的变相津贴和补贴,演变为法国政府的半官方喉舌,2、二战爆发,哈瓦斯社瓦解分裂。1944年,巴黎光复,在原哈瓦斯社基础上建立法国通讯社法新社,第三节路透社(Reuters),一、路透与路透社,1、1851年,路透创办伦敦“路透通讯社”,路透其人及亚琛电报事务所,2、路透社的发展和壮大,1851至1858年,路透社的业务局限在商业金融界,无缘于新闻界,1858年至1865年,向新闻界拓展,攻下泰晤士报”堡垒“1865年后,获得长足发展和良好声誉。“迅速、准确、客观、公正”“英国的贸易、电报公司和路透社丰富的消息来源和声誉共同使伦敦成为世界新闻的中心”1871年(20周年)、1891年(40周年)路透分别被德国、英国分封爵位,声望和地位远超哈瓦斯、沃尔夫3、路透之后的路透社,二、关于路透社的说明:,第一,路透社首先是商业资讯社,其次才是新闻通讯社。至今路透社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数据和商业信息的提供者。,第二,路透社是一个纯粹的国际通讯社,不经营国内新闻业务。(英国国内新闻由“报联社”负责,二者达成协议)FleetStreet,“舰队街”(弗利特街),第三,路透社的崛起和大英帝国的命运血肉相连,密不可分。“路透社比英国的海军和陆军更强大,而且更危险”。,第四节美联社(AP)AssociatedPress,一、形成时期(18481900),1、电报的发明和新闻电讯,2、港口新闻联合社纽约新闻联合社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美联社(1900),与合众社的竞争,斯通,“美联社之父”,5W1H报道模式,形成过程,二、发展时期(1900年以来),美联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等私人性商业通讯社不同,它从始至终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社,是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合作组织和机构,为加入该社的各家报纸提供新闻服务。,一战前后,随着美国国力提升和全球扩张,美联社开始崛起,二战后,三大通讯社名存实亡,美联社迅速向海外拓展,庞大网络遍布全球,三、美联社与客观性法则,1、内容:,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是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关手法。“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客观性包括三项承诺:独立(新闻应该不受政治压力的左右)平衡(新闻在表现上应该不偏不倚)客观(新闻应该仅仅陈述事实,不能渗透主观判断)“,“客观性法则三个基本内涵:事实与观点分开、不带感情色彩、力求公正平衡”,2、由来,一般认为,客观性法则是由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的,“美联社是客观性报道的先驱”。,美联社的合作组织性质,会员利益千差万别。美联社对客观性法则的大力鼓吹,斯通:5W1H,倒金字塔结构肯特库珀宣称客观性法则作为一种至善至新的道德法则,发展于美国,奉献于全世界将记者的公正无私与法官、律师的专业伦理相提并论,3、影响,在西方新闻界,客观性法则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