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概述qdu.ppt_第1页
多媒体技术概述qdu.ppt_第2页
多媒体技术概述qdu.ppt_第3页
多媒体技术概述qdu.ppt_第4页
多媒体技术概述qdu.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述,2,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述,媒体和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标准和系统,3,1.1媒体和多媒体的概念,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分类和描述数字媒体,4,1.1.1媒体,“媒体(medium)”的原义是“thingsinthemiddle”,又称载体或介质,指信息传送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可分为感知媒体(perceptionmedium)、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medium)、表现媒体(presentationmedium)、存储媒体(storagemedium)和传输媒体(transmissionmedium)五类。,5,1.1.1媒体,感知媒体:指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自然种类。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电影和文本等。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媒体帮助人类感知环境的信息。目前,人类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环境的信息。触觉作为一种感知方式也慢慢引入到计算机中。人类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70%80%是从视觉获得,10%从听觉获得,其余的10%从触觉、嗅觉和味觉获得。,6,感知媒体例:文本,象形文字:foot(埃及),汉字:水(唐朝怀素、东晋王羲之及周朝石鼓文),中国甲骨文字释文旬壬申夕月有食说明远在三千年前我国即有关于天文方面的记录,本片甲骨是当时月食的记录。这说明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7,感知媒体例:图形和图像,图形,图像,8,感知媒体例:动画和视频,动画,视频,9,感知媒体例:音频,10,感知媒体例:音视频,11,1.1.1媒体,表示媒体:指被交换的数据类型,它们定义信息的特性。表示媒体的特性用信息的计算机内部编码表示,例子有语音PCM编码、图像JPEG编码、文本ASCII编码和乐谱等。,12,1.1.1媒体,表现媒体:指为人们再现信息的物理工具和设备(输出设备),或者指获取信息的工具和设备(输入设备)。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等输出类显现媒体,以及键盘、鼠标器、扫描器等输入类表现媒体。,13,1.1.1媒体,存储媒体:指存储数据的物理介质,如纸张、磁盘、光碟等。,14,1.1.1媒体,传输媒体:指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电链路等传输媒体。,15,传输媒体:电缆,(a)双绞线,(b)同轴电缆,16,传输媒体:光纤,17,传输媒体:无线,电离层,18,1.1.2多媒体,“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大约在1960-1965年开始使用,其中“multi”是“许多”的意思。术语“多媒体”的原意是指“通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散布和表现用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文本等格式编码的信息”。多媒体=多种媒体数据+一系列交互,19,多媒体=多种媒体数据+一系列交互,多种媒体数据:多种来源的、多种类型的和多种格式的数据(multisource,multitypeandmultiformatdata)的集合。多媒体成分之间的交互:由复杂的关系组成。如果没有这些关系,多媒体只能是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与其他数据的简单集合。,20,交互,交互是人类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看见的信息人们只能记住20%听见的信息人们只能记住30%既看见同时又听见的信息人们能记住50%既看见同时又听见并且也参与的信息人们能记住80%,EffectofMediaTypeonMemoryRecall,PercentageofFactsRemembered,Treichler(1967),%Recall,0,10,20,30,40,50,60,70,80,90,Reading,Hearing,Seeing,Hearing,and,Seeing,Saying,and,Doing,22,1.1.2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有多媒体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传输技术、表现技术、安全技术等。一般所说的“多媒体”,不仅指多种媒体信息本身,而且指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的相应技术,因此“多媒体”常被当作“多媒体技术”的同义词。,23,1.1.2多媒体,区分一个应用或系统是否是多媒体应用或多媒体系统的三条主要标准:媒体的数目支持多媒体的类型媒体的集成化程度支持处理多种媒体,以及支持多种类型媒体集成化处理,是衡量是否属多媒体应用和系统的标准。,24,1.1.3多媒体分类和描述,从人类感知角度划分,媒体可以分成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触觉媒体、嗅觉媒体和味觉媒体等五大类。听觉媒体又称为可聆听(Audio)媒体,视觉媒体又称为可视(Visual)媒体。现在多媒体包含的主要是可听和可视两大类。,25,1.1.3多媒体分类和描述,如果媒体的显示域是一个连续域,这种媒体一般称为模拟媒体(analogmedium)或连续媒体(continuousmedium)。如果媒体的显示域是一些离散的点,这种媒体一般称为离散媒体(discretemedium)。,模拟媒体例:时间和幅度均连续离散媒体例:时间和幅度均不连续,26,1.1.3多媒体分类和描述,按照显示域里的时间维,媒体被分为非时间媒体(离散媒体)与时间媒体(连续媒体)两类。非时间媒体或时间离散媒体。它们由不依赖于时间的信息组成。时间媒体或时间连续媒体。其显示要求随时间变化连续地播放。,27,时间离散媒体,28,时间连续媒体,29,1.1.3多媒体分类和描述,从网络连接的角度,媒体可以分为非实时媒体和实时媒体两大类。根据应用的不同,上述时间离散媒体既可能是非实时的,也可能是实时的。,30,媒体的网络分类,31,1.1.4数字媒体,在多媒体技术中,绝大多数数字媒体是对模拟媒体进行适当处理而得到的。,32,1.1.4数字媒体,处理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对模拟媒体在显示域进行采样(sampling),形成离散媒体。第二步:对离散媒体的表达值(即第1步得到的样本值)进行量化(quantization)。,33,采样,如果对模拟信号,每隔相等的一小段时间采样一次,这种采样称为均匀采样(uniformsampling);否则称为非均匀采样。通常采用均匀采样。,34,量化,连续幅度的离散化通过量化来实现,就是把信号的强度划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并用某种准则(例如四舍五入)将其数值表示出来。如果幅度的划分是等间隔的,就称为线性量化,否则称为非线性量化。,35,模拟-数字转换的两个问题,采样频率(fs):每秒钟需要采集多少个信号样本量化精度:每个信号样本的比特数b/s(bitpersample)应该是多少,36,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theory),采样频率不应低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就能把以数字表达的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这叫做无损数字化(losslessdigitization)fs2f或者TsT/2其中f为被采样信号的最高频率,T为被采样信号的最低周期,fs称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间隔。,37,奈奎斯特理论解释,模拟信号可看成是由许许多多正弦波组成的,一个振幅为A、频率为f的正弦波至少需要两个采样样本表示,因此,如果一个信号中的最高频率为fmax,采样频率最低要选择2fmax。示例:电话话音的信号频率约为3.4kHz,采样频率通常选为8kHz,38,工程实现问题,ADC和DACADC(Analog-DigitalConvert)DAC(Digital-AnalogConvert)模拟运动图像的数字化:首先是在时间维上采样,得到静止图片。然后对每幅图片在水平方向采样(X轴),得到行图像。然后对每个行图像采样(Y轴)。最后对得到的每个样值进行量化。其他问题:性能方面:如带宽、存储容量、处理能力等质量方面:实时性(realtime)、容错(errortolerance)和同步(synchronization)等,39,1.2多媒体标准和系统,多媒体标准ISO的MPEG系列、MHEG、JPEG系列,ITU-T的音频标准G.711/G.721/G.722/G.723/G.728,IEFT的RSVP、DiffServ、IPv6,W3C的HTML、XML、XHTML等标准移动多媒体3G,4G.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多媒体系统及特性、分类、元素,40,1.2.1多媒体标准,什么叫做标准?所谓标准是记录在案的一致意见(documentedagreements),包含技术规范或其他被一致地用作规则(rules)、指南或角色定义的精确的准则,以便保证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合乎各自的目的。有很多组织机构开发和发布与多媒体技术有关的协议,包括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和研究单位等。,41,多媒体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TU-T因特网协会W3联盟中国的官方标准化组织,42,ISO,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开发标准的国际机构一个自愿的、无条约的组织会员是由各成员国指定的标准化组织,再加上没有选举权的观察组织组成。目前共有146个国家参加了该组织。虽然ISO不是一个政府机构,但有70以上的ISO会员是政府的标准研究机构或依法组建的团体,其他会员大多数与各国的行政管理机构有密切联系。包含150多个技术委员会,600多个分委员会,1,500多个工作组,43,ISO(续),ISO于1946年组建以来,已在广泛的领域发布了12,000多个标准,超过300,000页,涉及从螺纹到太阳能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就是ISO提出的标准。ISO的目标是推动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服务往来,并发展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等各领域的活动合作。,44,ISO标准的开发原则,一致意见(Consensus)。即考虑所有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包括制造厂,销售商和用户,消费群体,测试实验机构,政府机构,工程行业和研究组织。工业界(Industry-wide)。寻求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世界范围的工业界和消费界要求。自愿(Voluntary)。国际标准是市场驱动的,因此基于市场上所有利害关系方的自愿参与。,45,ISO标准的开发过程,第一阶段:标准的提出标准的需要通常由一个工业工作部门提出,这个部门将此需求与一个国家成员体进行交流。后者向ISO提出一个总的工作项建议。当识别到真正需要一个国际标准并就此正式达成一致意见时,第一阶段就开始了,包括定义该未来标准的技术范围。这个阶段通常有一个工作组完成,工作组由来自对该主题感兴趣的有关国家的专家组成。,46,ISO标准的开发过程(续),第二阶段:实现一致意见当就该标准覆盖的各技术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后,就进入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各国就该标准的细节规范进行协商。这是实现一致意见的阶段。最后阶段:ISO标准包括正式批准形成的国际标准草案,以及作为ISO国际标准出版。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47,ISO标准经历的六个步骤,建议阶段(Proposalstage):一个新的工作项目被指派到合适的技术委员会,该技术委员会再将其分配给合适的工作组。预备阶段(Preparatorystage):工作组准备工作草案。当工作组认为那些被提到的问题已经有了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才会考虑下一步的工作草案。在这个阶段,草案会被提交给该工作组的上级委员会,从而进入寻求一致意见阶段。,48,ISO标准经历的六个步骤(续),委员会阶段(Committeestage):一旦委员会草案第一稿形成,就要在ISO中央秘书处登记,并将其分发给感兴趣的成员,以期得到推荐及技术上的评议。直至委员会成员就其技术内容一致同意后,才会考虑后续的委员会草案。一旦达成一致,该文件才能作为国际标准草案(DraftInternationalStandard,DIS)提交。质询阶段(Enquirystage):ISO中央秘书处向全体ISO成员体发行该DIS,已发行的DIS需要经过5个月的投票和建议期。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多数赞同,且反对票不超过总票数的四分之一,则该DIS被批准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inalDraftInternationalStandard,FDIS)提交。如果未能达到审批标准,则该DIS文件会返回给原工作组,以便进一步研究,而修订过的文档会再一次作为DIS发行,以便再次投票和建议。,49,ISO标准经历的六个步骤(续),批准阶段(Approvalstage):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由中央秘书处向ISO全体成员团体发行,并在为期2个月的时间中进行最后的投票。如果在这个阶段还收到一些技术建议,那么它们不被考虑,而是登记在案,并在该国际标准将来修订时被考虑。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多数同意,且反对票不超过总票数的四分之一,那么该文本被批准为国际标准。如果没有达到被批准的要求,那么该标准会返回给原工作组,原工作组根据反对者所列举出的技术原因对其重新考虑。发行阶段(Publicationstage):一旦最终国际标准草案被批准,经过一些必要的编辑上的少量改动之后,它就被作为最后的文本推出。最终的文本被送到ISO中央秘书处,由ISO中央秘书处发布为国际标准。,50,ISO标准的说明,多数标准需要定期复审,决定确认(confirm)、修订(revise)或撤消(withdraw)。现在,ISO对标准的开发过程进行了修改,允许在标准开发过程的不同期间出版中间文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很多ISO标准实际上是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合作工作的结果。,51,ISO的多媒体标准,与多媒体有关的很多ISO标准实际上是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合作工作的结果(主要工作组是JTC1)。JTC1中的SC29与多媒体有关。ISO/IECJTC1/SC29有三个工作组从事多媒体系统交换格式的标准化,即WG1(JPEG和JBIG),WG11(MPEG)和WG12(MHEG)。,52,ISO的多媒体标准(续),MPEG系列(包括MPEG-1、2、4、7和21)、MHEG、JPEG系列(包括JPEG-LS、JPEG2000)、JBIG、SGML、HyTime、ODA/HyperODA、AVIS、PREMO、ODP/ANSA、CGM等标准都是与多媒体有关的ISO标准。,53,ITU,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是标准化国际电信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办事机构,其前身成立于1865年。ITU的章程是“在促使世界范围电信标准化的观点下,负责研究技术的、运行的以及关税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发布建议书(Recommendation)”。它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将电信领域的技术和操作标准化,以达到通过国际电信连接的端对端的兼容性,不论这两端分属于哪个国家。,54,ITU(续),ITU有5类成员:政府部门(国家的邮电部,美国是例外,因为美国没有邮电部),得到许可的私人运营商(如AT&T,英国电信),地区电信组织(如欧洲ETST),电信制造商和科研组织以及其他有兴趣的组织(如银行业和航空公司网络)。,55,ITU(续),ITU有3个主要部门:无线通信部(ITU-R),电信标准部(ITU-T)和开发部门(ITU-D)。无线通信部为世界范围的利益竞争组织分配无线频率,电信标准部处理电话和通信系统。与多媒体技术关系最密切的是电信标准部。,56,ITU-T,ITU-T(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sSector,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永久成员机构。ITU-T的前身是CCITT(19531993年)。1993年3月1日,CCITT被重组以减少官僚主义,并更名为现在的名称以反映其新的特色。,57,ITU-T(续),ITU-T的任务是制订电话、电报和数据通信接口的技术建议。ITU-T现在每年产生大约5000页的建议。一个国家的政府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采取或忽略它。但实际上,ITU-T的建议都逐渐成为国际承认的标准,因为人们都不愿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来。ITU-T的实际工作是在研究组完成的,一个研究组通常有400人。为了能够完成工作,研究组又分成了若干工作组,然后又再分为专家小组,最后分成特别小组。,58,ITU-T(续),ITU-T大约有200个政府部门成员、100个私人运营商以及几百个其他成员。所有的成员都可以参与ITU-T的工作,但只有政府部门成员可以投票。在电信标准上,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常常合作以避免出现两个正式的但互相不兼容的国际标准。,59,ITU-T(续),ITU-T的工作执行周期为四年世界电信标准化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在这次聚会中,根据其会员对研究小组的请求,由各研究小组提出问题,以此建立其后四年的工作程序。在会议上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重新审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范围,建立新的研究小组,或废除已存在的研究小组,并为这些工作组分配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每个研究小组准备建议草案。建议草案有可能在下次会议上提交,也就是四年以后,以期获得批准。现在越来越常见的情况是一旦建议准备好,就可以被批准,不用再等到四年的研究期结束后。这种加速处理过程于1988年被采纳,60,ITU-T多媒体标准例,音频标准G.711/G.721/G.722/G.723/G.728等视频标准H.261、H.263和H.264视频会议标准H.320、H.323、H.324等,61,因特网协会,建立于1992年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性的专业人员组织负责Internet的设计、工程和管理的统筹委员会,涉及范围包括Internet自身的操作,以及Internet上终端系统为达成网际互联而使用的协议的标准化工作。,62,因特网协会(续),Internet协会下属的三个重要组织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ArchitectureBoard):负责定义Internet的全局体系结构,为IETF提供指导以及大致的方向。Internet工程任务部(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nternet协议的设计及开发主力军。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SG,InternetEngineeringSteeringGroup):负责IETF活动及Internet标准化过程中的技术管理。,63,Internet标准及协议的开发,Internet的新标准及协议的实际开发工作都是由IETF特许的工作小组承担的工作组的成员以自愿方式组成,任何感兴趣的团体都有可能参加所有文档采用统一的格式,即RFC(RequestforComment,请求评论)在线发布(例rfc0959,FTP协议),64,Internet标准及协议的开发(续),从RFC发展成为Internet标准的决定是由IESG根据IETF的建议做出的强调的是操作经验原则稳定且被充分理解技术上合格经充分操作已证明了的多种独立的、可互操作的应用方案为大多数公众所支持在全部或部分Internet上被承认是有用的,65,IEFT标准例,IEFT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因特网上的多媒体应用RSVP、DiffServ以及直接支持多媒体的IPv6等都是IEFT开发的,66,W3C,W3C(TheWorldWideWebConsortium,W3联盟),又称为万维网联盟或万维网协会,是Web的鼻祖TimBerners-Lee在美国DARPA和欧盟支持下,联合Web的发源地CERN,于1994年10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的一个民间国际组织。与Web有关的一些协议如HTML都是W3C开发的。W3C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互操作性和鼓励开放的讨论论坛,以引导Web的技术发展。,67,W3C的长期目标,通用的访问:通过促进技术发展使Web能被大家访问,这些技术应考虑各大洲用户文化、教育、能力、材料资源和物理限制等的巨大差别。语义Web:开发一种软件环境,允许每个用户最有效地使用Web上的可用资源。可信Web:指导Web开发认真考虑由这项技术引起的新的法律、商业和社会问题。,68,W3C的任务,远景规划(Vision):W3C促进和发展万维网未来的远景规划。如果Web真正成为通用信息空间的话,W3C要辨识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设计(Design):W3C设计实现其远景规划的Web技术,既考虑现存的技术,也考虑未来的技术。标准化(Standardization):W3C通过产生规范(称为“推荐标准(Recommendations)”)来标准化Web技术。,69,W3C开发标准的过程,W3C出版两种类型的技术报告:推荐标准轨迹技术报告(Recommendationtracktechnicalreports):这是由工作组生成的规范、指南等。W3C记录(W3CNotes):W3C工作记录是一种注有日期的、公开的记录,记录某种想法、说明或文档。推荐标准轨迹技术报告可能有不同的进程,从工作草案(WorkingDraft),到最后征集工作草案(LastCallWorkingDraft),候选推荐标准(CandidateRecommendation),建议的推荐标准(ProposedRecommendation),最后是推荐标准(Recommendation)。,70,W3C标准例,HTMLXMLXHTMLPNGSMILSVGRDF,71,中国的标准化机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中国国家官方标准化组织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StandardizationAdministr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它是国务院授权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网址是:Http:/。,72,部门、地方和专业标准化机构,部门标准化机构由有关部(委、公司)及所属部门的相应单位组成。地方标准化机构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成。各专业相应的标准机构称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在有260个全国性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多媒体有关的标准主要由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IEC/JTC1)归口。,73,标准分类,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军用标准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对于国际标准的采用,有等同采用、等效和不同等几种方式。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分别用等同(idt,identical)、等效(eqv,equal)和不同(neq,notequal)来标识。,74,标准的编码,中国国家标准编码GBnnnn-yyyyGB/Tnnnn-yyyy示例GB/T18794.1-2003行业标准XX/Tnnnn-yyyy地方标准DBXX/nnn-yyyy其中,nnnn(或nnn)为该标准的编号,yyyy为该标准的年号,XX为相应编码。,75,1.2.2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多媒体系统是一种支持多种来源、多种类型和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数据的交互的信息系统。关键特征必须是计算机控制的必须支持媒体独立性能处理离散和连续媒体,76,多媒体系统及特性,离散和连续媒体根据一般的定义,如果应用同时使用离散和连续媒体,才被称为多媒体。独立媒体多媒体系统中所操作的媒体应该是独立的。计算机控制的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处理媒体的系统,能够由系统程序员或用户(在某些限制内)进行可选的编程。集成将计算机控制的独立媒体集成,形成一个综合系统,一起提供某种功能。,77,多媒体系统分类,按系统功能分:开发系统演示系统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系统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其他系统,78,多媒体系统分类,按系统的服务对象范围分:个人系统:单独的多媒体终端执行独立的操作。分布式多媒体系统: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是一种集成的通信、计算和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有服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保证的、同步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管理、交付和表现。局域系统广域系统,79,多媒体系统元素,多媒体系统的三种关键元素:多媒体硬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和多媒体用户接口多媒体开发、交付工具和应用软件,80,多媒体系统硬件,81,多媒体系统硬件,多媒体硬件子系统包括以交互方式表示多媒体信息,捕获、处理和产生多媒体信息,存储多媒体信息以及传送多媒体信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图像设施,如2D、3D加速卡,图像压缩卡,扫描仪,数码相机,视频设施,如视频采集卡(捕获卡),视频压缩/解压缩卡,存贮设施,如大容量硬盘,CD-ROM,DVD-ROM,通信设施,如多媒体网络设备,多媒体会议系统,其他多媒体专用设备,82,多媒体系统硬件,多媒体计算机平台发展方向专业领域的高档计算机平台工作站,专用于多媒体制作等普及型的计算机平台支持多媒体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用于家庭和办公,83,多媒体系统硬件,硬件实现方法和硬件发展方向:外设卡件主板芯片多媒体单片机芯片决定了计算机的发展走向。,84,多媒体操作系统和用户接口,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资源如CPU、存储器、I/O设备等。多媒体操作系统扩展传统操作系统的功能,提供实时支持的环境以实现对多媒体数据的操纵,保证服务质量。多媒体用户接口提供可听、可视和多窗口的用户接口。,85,多媒体开发、交付工具和应用软件,多媒体开发、交付工具和应用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多媒体数据库、应用软件等。,86,多媒体技术发展简史,启蒙发展阶段标准化阶段蓬勃发展,87,启蒙发展阶段,远古:壁画,文字报纸:主要使用文字内容,也使用图形和图像无线电通信:1895年,俄罗斯亚斯波波夫和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moMarconi)分别独立地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传输电视:20世纪出现Memex系统:VannevarBush(1890-1974)在1945年发表的论文“AsWeMayThink”中提出,引入hypertext的概念hypertext(超文本):1965年,纳尔逊(TedNelson)为计算机上处理文本文件提出了一种把文本中遇到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并为这种方法杜撰了“hypertext”一词,88,启蒙发展阶段(续),1967年,NicholasNegroponte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体系结构机器组(ArchitectureMachineGroup)。1968年,DouglasEngelbart在SRI演示了NLS系统。1969年,纳尔逊(Nelson)和VanDam在布朗大学(Brown)开发出超文本编辑器。197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体系结构机器组向DARPA提出多种媒体(MultipleMedia)的建议。,89,启蒙发展阶段(续),多媒体技术实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美国Apple的Macintosh采用图形用户界面,1987年引入了“超级卡”(Hypercard)198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系统1985年,Negroponte和Wiesner成立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MediaLab)1986年荷兰Philips公司和日本Sony公司联合研制并推出CD-I(compactdiscinteractive,交互式紧凑光碟系统)1987年3月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究中心在国际第二届CD-ROM年会上展示了这项称为交互式数字视频(DVI,DigitalVideoInteractive)的技术。这便是多媒体技术的雏形1985年10月IEEE计算机杂志首次出版了完备的“多媒体通信”的专集Intel和IBM公司合作,在Comdex/Fall89展示会上推出ActionMedia750多媒体开发平台。)。1991年,又推出了改进型ActionMediaII,90,标准化阶段,标准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