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汽车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pdf_第1页
带传动汽车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pdf_第2页
带传动汽车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pdf_第3页
带传动汽车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pdf_第4页
带传动汽车用V带及其带轮尺寸.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传动 汽车用 V 带及其带轮 尺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 V 带(以下简称 V 带)的截面尺寸、有效长度及极限偏差、露出高度、中心距变 化量、尺寸测量方法以及带轮尺寸。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燃机附属机械传动传动装置使用的 V 带及其带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490 V 带 带的均匀性 中心距变化量的测量方法(GB/T13490-2006,ISO9608:1994,IDT) GB/T 17516.1 V 带和多楔带传动 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 第一部分:V 带(GB/T 17516.1-1998,idt ISO 8370:1993) ISO 1081 带传动 V 带和多楔带及其轮槽 术语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ISO 1081 所确定的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4 V 带 4.1 种类 V 带的种类根据与所配用的带轮轮槽形状可分为 AV10、AV13、AV15、AV17、AV20、AV22 六种型号。 4.2 尺寸 4.2.1 截面尺寸 V 带的截面形状及顶宽的公称值如图 1 和表 1 所示。 V带在轮槽中的节面位置决定于有效线差be,be的值可根据GB/T 17516.1 进行测定,本标准对be值暂 不进行标准的规定,除用户和厂家有特殊约定外。V带的公称楔角为 40。 图 1 V 带的剖视图 1 表1 汽车V带的公称顶宽 单位为毫米 项目 符号 AV10 AV13 AV15 AV17 AV20 AV22 公称顶宽 W 100.4 130.4 150.4 170.4 200.4 220.4 4.2.2 V 带的有效长度和露出高度的测量 V 带的长度用有效长度表示,其测量方法是将 V 带装在两个相同的测量带轮上(见图 2) ,测量带轮 的尺寸见表 2 和图 3,并且两个带轮要安装在同一直线上,施加测量力 F,至少转两圈,以确保 V 带与 带轮的良好贴合。 V带的有效长度计算公式:LeEmaxEminCe 式中:Emax 两带轮的最大中心距; Emin 两带轮的最小中心距; Ce 带轮的有效周长,Cede300 mm,但是AV22 的Ce为 380 mm; 1滑动带轮 图 2 测量装置 图 3 测量 V 带的槽轮 2 表 2 测量带轮、测量球或柱销尺寸及测量力 不同型号的参数值 项目 符号 单位 AV10 AV13 AV15 AV17 AV20 AV22 极限偏 差 槽角 36 36 36 34 34 34 10 有效宽度 Wemm 9.7 12.7 14.7 16.8 20 21.5 有效直径 demm 95.49 95.49 95.49 95.49 120.96 120.96 外径 domm 95.5 95.5 95.5 95.5 121 121 0.2 测量球或柱直径 d mm 7.95 11.12413.20514.28817.462 19.775 0 0.025 球或柱的外切线间距 K mm 99.31 103.53106.19103.71133.36 138.05 0.05 最小槽深 P mm 11 13.75 15 16 18 19 测量力 a F N 267 267 267 356 440 440 a 在非水平测量机测量时,带的每个直段上所受张力应为所示值的一半。 对 V 带轮进行测量时,V 带有效长度的变化量用中心距变化量表示,其中心距极限偏差及多根带传 动时同一组带之间中心距差值如表 3 所示。 表 3 中心距参数 单位为毫米 带长范围 中心距极限偏差(推荐值) 配组中心距差值(推荐值) 1000 3.0 10001200 4.0 12001400 4.5 0.8 14001600 5.0 16002000 5.5 20005000 6.0 1.0 5000 注 1:带长范围的数值为有效长度的公称值; 注 2: 单根带传动时的中心距极限偏差与多根带传动时各条带之间的中心距差值, 原则上应根据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将被测量 V 带安装在测长机两轮轮槽中,再施加表 2 测量力,将 V 带转动至少两圈,使之与带轮贴 合良好,待其停稳后,测量出图 3 的 f 值,但注意不要在 V 带上布层接头和商标的位置测量。取测量三 点的平均值。 各型 V 带的露出高度 f(见图 3)应符合:0 mmf2.4 mm;AV22 应符合:0 mmf3.4mm。 4.2.3 中心距的变化量 中心距的变化量与带顶宽的关系示于表 4,中心距的变化量的测量按 GB/T 13490 规定进行。 表 4 中心距变化量极限值E 单位为毫米 带长 带顶宽(W25) 大于 小于或等于 E 1000 1.2 1000 2000 1.6 2000 5000 2.0 5000 2.5 3 4 4.2.4 V 带的配组 在多槽 V 带传动中使用的 V 带必须具有基本一致的尺寸, 因此需要在长度上进行配组。 长度配组中 心距差值必须符合表 3 的规定。V 带的制造方应将每组配组 V 带包装在一起并做上标记,使用中当一组 V 带中的一条损坏时,必须将整组 V 带换为另一组配组 V 带。 4.3 V 带的标记 V 带的标记内容和顺序为型号、有效长度公称值、标准号 标记示例如下: AV131000 GB12732 标准号 有效长度公称值 汽车 V 带型号 5 工作带轮 5.1 尺寸 工作带轮的尺寸示于图 4、图 5 和表 5、表 6(详细的带槽尺寸和选用规范见附录 A) 。 新式的辅助传动装置常常使用一组多根带来传动,表 6 所示轮槽和轮槽间距同时适用于汽车工业 用多带传动和联组带传动。 端面和径向跳动公差单位为毫米 dp-节径 图 4 工作带轮的槽轮 表 5 带轮的尺寸 型号 项目 AV10 AV13 AV15 AV17 AV20 AV22 轮槽的有效宽度We/mm 9.7 12.7 14.7 16.8 20 21.5 槽角 3630 最小槽深 P/mm 11.0 13.8 15.0 16.0 18.0 19.0 轮槽侧上部最小圆角半径 r/mm 0.8 注:轮槽的两侧应是光滑的; 轮槽的端面和径向跳动分别通过测量在轮旋转一周中安装于轮槽中的百分表触头在轴向和径向读数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差而测出,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触头的球体在弹簧作用下始终与两侧壁相接触; 若轮槽底取圆弧形,半径可以任选,但圆弧应在槽深P以下; 轮槽的每一截面的对称轴应与穿过带轮轴心线的半平面成902的角; a对直径57 mm的AV10型带轮、直径70 mm的AV13型带轮、直径102 mm的AV15、AV17型带轮和直径132 mm 的AV20、AV22型带轮,槽角最好减至34。 端面和径向跳动公差单位为毫米 图 5 多槽带轮 表6 多槽带轮尺寸 型号 项目 AV10 AV13 AV15 AV17 AV20 AV22 轮槽的有效宽度We/mm 9.7 12.7 14.7 16.8 20 21.5 槽角 3630 最小槽深 P/mm 11.0 13.8 15.0 16.0 18.0 19.0 轮槽侧上部最小圆角半径 r/mm 0.8 槽间距 e/mm 12.50.25160.25190.25 190.25 24.50.4 轮槽中心到端面的距离 f/mm 6.50.5 8.00.59.00.5 11.00.5 12.50.5 5 表6 (续) 注 1:轮槽的两侧应是光滑的; 轮槽的端面和径向跳动分别通过测量在轮旋转一周中安装于轮槽中的百分表触头在轴向和径向读数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差而测出,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触头的球体在弹簧作用下始终与两侧壁相接触; 若轮槽底取圆弧形,半径可以任选,但圆弧应在槽深P以下; 轮槽的每一截面的对称轴应与穿过带轮轴心线的半平面成902的角; a对直径57 mm的AV10 型带轮、直径70 mm的AV13 型带轮、直径102 mm的AV15、AV17 型带轮和直径132 mm 的AV20、AV22 型带轮,槽角最好减至 34。 注 2:多于两个轮槽的中心距公差应在0.6 mm 的范围内。 5.2 有效直径的检验 将两个测量球或圆柱(尺寸见表7)间隔180放入轮槽中,并与轮槽的侧面接触。然后测量球或柱 的外切间距K。 deK2x 有效直径应满足:de2x的偏差不超过0.6mm。 表7 球或圆柱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型号 项目 符号 AV10 AV13 AV15 AV17 AV20 AV22 球或柱的直径 d 7.95 11.124 13.205 14.288 17.462 19.775 球或柱的直径公差 0 0.025 修正项 2x 3.8 8.0 10.7 8.2 12.4 17.1 如果在带轮中每个轮槽都具有相同的公称尺寸,则不同槽之间K值的偏差应满足每5 mm直径小于 0.01 mm。极限情况: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152 mm的,该值不超过0.3 mm。 5.3 带轮技术要求 5.3.1 带轮材料:带速小于 30 m/s 时采用 HT20-40,带速大于 30 m/s 时采用 35 号或 40 号钢; 5.3.2 带轮的硬度:有效直径 100 mm 以下的带轮硬度不小于 30HRC,有效直径 100 mm 以上的带轮硬 度不小于 20HRC; 5.3.3 带轮两侧表面应光滑,其表面粗糙度为Ra3.2 m; 5.3.4 轮槽两侧面对带轮轴线的斜向圆跳动不得超过 0.4 mm; 5.3.5 轮槽任一横截面的对称平面与带轮轴线的角度为 9030; 5.3.6 一根 V 带传动的带轮数一般不要超过 3 个; 5.3.7 带轮的不平衡量不大于 10 g.cm; 5.4 带轮的标记 V带轮的标记由产品名称、有效直径、槽数、槽型和标准号等内容依次组成。标记示例:AV10型的 轮槽,有效直径67 mm,单槽汽车V带轮标记为:671 AV10 GB 13352;由不同的槽构成的多槽带轮可 将个槽的标记依次组合起来标记为:901 AV13671 AV10 GB 13352。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带轮轮槽的设计尺寸规范 A.1 槽型尺寸的规定 AV10、AV13、AV15、AV17、AV20、AV22六种型号带轮轮槽的设计尺寸按下图所示尺寸设计: 注: 对直径57 mm的AV10型带轮、直径70 mm的AV13型带轮、直径102 mm的AV15、AV17型带轮和直径132 mm 的AV20、AV22型带轮,槽角减至3430。 A.2 发动机附件传动用皮带槽型的规定 A.2.1 风扇皮带槽型统一采用AV22(除个别进口发动机外); A.2.2 公司十米以下车型,空调用皮带槽型采用AV17; A.2.3 公司十米以上车型,空调用皮带槽型采用AV20; A.2.4 其他附件的传动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槽型。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审核: 批准: 7 编 制 说 明 1 目的和意义 1.1 规范汽车 V 带轮的槽型尺寸; 1.2 规范槽型和 V 带匹配 1.3 避免一条 V 带匹配的带轮槽型尺寸不一致导致的 V 带早期损坏; 1.4 规范带轮槽型和 V 带匹配检验标准。 2 标准的实施 2.1 对新设计的带轮必须按此标准要求设计。 2.2 对库中已经存在的带轮图纸将逐步进行规范。 3 起草标准的经过 由于前期没有统一的 V 带轮标准、 各发动机厂家采用的 V 带槽型尺寸又不尽相同, 造成目前我公司 一条 V 带传动的带轮槽型尺寸不一致,带轮槽型和 V 带的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