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绪论_第1页
中医心理学绪论_第2页
中医心理学绪论_第3页
中医心理学绪论_第4页
中医心理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心理学,主要内容,什么是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历史与发展,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心理学,中医心理学的概念、性质、特点及主要研究内容。,中医心理学的源流、形成及发展,中医心理学的学习意义、方法和要求,中医心理学的概念,中医心理学是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心理学包含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及中医心身疾病治疗两大部分。,中医心理学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边缘性,辩证性,特点,1,2,3,4,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属性,基本内容,养生,概论,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常用治疗方法,常见疾病,中医心理学基本内容,中医心理学基本内容,形神合一论心身关系,心主神明论心理活动的机制和作用,心神感知论中医理论中的感知觉问题,五脏神志论中医心理信息交流系统机制,阴阳体质论中医人格分型与体质关系,理论基础,阴阳睡梦论解释睡眠与梦境的关系,中医心理学简史,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摘自Murphy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中医心理学思想源流,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渗透到中医理论体系中,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心理学”一词,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与实践经验。,远古至春秋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人类生活非常艰苦,对于疾病的产生原因,常常看作是神灵惩罚或恶魔作祟。因此,治病手段就是对两者的“软硬兼施”,或祈祷神灵的保佑和宽恕,或驱鬼、辟邪。特点:原始朴素治以祝由祝由方法的产生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祝由与心理治疗,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心理疗法祝由尚书金滕说:“周公祷武王之疾而瘳。”当时,为人治病基本上由巫祝所为。古籍中所记载的许多传说中的名医,大都以巫祝疗病。上至王侯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巫祝治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医生苗父说苑载:“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医,国语楚语下“在男为觋,在女为巫”原始人类为什么采用祝由术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祝由术与心理学,“祝由”这样的医疗活动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在内。此期就是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时期。第一,从业者有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灵枢贼风第二,从业者能深刻分析和把握病人心理,对证治疗。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吴鞠通)第三,施术者能较好的进行情境设置,同时因人制宜。应该看到祝由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由于它的产生背景导致的,但它不是简单的迷信。,祝由术的价值和启示,最早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实践方法。指出了咨客与治疗咨询者之间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才能进行治疗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既说明了祝由的内在治疗机制,又是中医形神合一理论的有一外延,战国至西汉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特点:海纳百川,岐黄立法,中医心理学甚至是世界心理学都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古代对心理现象活动的观察、思考和认识,以及一些重大的心理学命题的提出,都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对人感觉、知觉问题的认识;对于情感问题的重视,以及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道家所主张的“少私寡欲”,都对中医心理学乃至整个世界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礼记礼运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儒家认为情绪与个人性格发生是与生俱来的。,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左传儒家提倡中庸。礼记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其中,“中节”是适度的意思,“和”是和谐的意思。可以看出,“中和”的状态是儒家所认为的世间万物乃至人的心理的最佳状态,也是符合心理卫生的健康心理状态,情绪类型的认识和界定,情绪与心理健康,内经奠定中医心理学基础,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主神明、脏象学说等中医心理学基本理论均在内经中基本奠定。内经中的“九气”、“五志”都是以后南宋陈无择定型七情学说的基本依据。对睡梦等心理现象、对个体心身发展的基本观点、对心理过程、对人格体质学说等一系列问题都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志,意,思,虑,智,心理活动之,内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为实践研究及应用积累了资料,奠定了基础理论,为后世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加深了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基本理论多数源于内经-形神会一心主神明人格体质阴阳睡眠,丰富发展了中医心理学临床实践的内容,对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个体心理发展问题都有了更深入认识,九气,五志,七情,华佗与心理治疗,开展了心理治疗实践工作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治验病案。华佗神医秘传中说: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东汉至三国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秦汉时期中医理论及实践体系已经形成,动形养神,运动对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张仲景与心身调理,张仲景强调了心身调理的治疗思想,并把精神、情志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他形象地描述了奔豚病的证候,明确指出本病“皆从惊恐得之”,并创奔豚汤、桂枝加桂汤治之。,张仲景首先提出“脏躁”病名,描写其症状表现为“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患脏躁症的患者,无故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连续打哈欠伸懒腰,动作言语都不能自控,似有“神灵附体”一般。,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脉学专著介绍了情志变化在脉象上的反映,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注重针灸的心理效应,形,性,气,血,晋唐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唐代的心理治疗,根据隋唐医事制度,太医署中均设有祝禁科,并设有咒禁博士、咒禁师等医疗官职。如果把祝禁科看成最早的原始蒙昧的心理治疗科,那么咒禁博士、咒禁师等可谓官方命名的最早的“心理治疗医生”。,千金方的调气法,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受到了当时盛行的佛教及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养生、养性。他在千金方中具体介绍了运用“内视法”、“调气法”、“呼音法”等气功养性方法来疏通气机,调畅情志。,同时,千金方还记载类似现代暗示疗法的禁咒疗法,每法中的律令(即行禁时的咒语)对病情都有针对性,并配合药物,对患者有明显的暗示治疗作用。特别是孙思邈在其临床实践中把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看成是内在脏腑病变的部分症状,从而把心理活动的变化纳入了脏腑辨证体系。,心神病证的理法方药,孙思邈指出:“心气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悲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善忘”,进而提出:“治心实证,惊梦,喜笑恐畏,悸惧不安,用竹沥汤”,“治心不足,善悲愁恚怒,善忘,恐不安,妇人崩中,面色赤,茯苓补心汤”。由此看来,孙氏对心神病证的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密切联系的。,宋以后的中医心理学思想与临床,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各种致病因素归结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统称为“三因”。其中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陈氏在论述三因致病时,特别突出了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所创立的“七气汤”、“大七气汤”、“小定志丸”、“菖蒲益智丸等方剂,为中医诊治情志病作出了贡献。,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特点:七情为基,法治多样,七情学说走向成熟并定型,刘完素以倡“火热论”著称。他提出“五志化热”的著名理论,即“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因而提出一套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方法,并注重调理情欲。这当然也包括心神疾病的治疗。”,刘完素与五志化热,注重临床,医学心理学思想深入中医临床实践,李杲的脾胃学说,李杲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情志因素常为脾胃受损先导,“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脾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在治疗上他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主张服用“补中益气汤”时,必须“宁心绝思,药必神效”。,情志相胜疗法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期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思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他的心理治疗医案流传至今,而且有治有论,理论及实践均有创见。,张从正儒门事亲,辩证诊断张从正多次强调由于社会因素的不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也不同。他对情志过度所导致的疾病有着独特的见解,可以从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一篇中知其端倪。他还注重病人的个性差异进行治疗,比如在“禁吐八条”一篇中他就综合考虑了将病人个性作为治疗方法选择的参考依据,可谓独到。,由于各种心理疗法应用广泛,影响很大,甚至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记述的“范进中举”,因过喜而连叫“我中了”呈疯癫状,后经他平时最惧怕的岳父胡屠户打了一个耳光而治愈,就是心理治疗的典型案例。,儒林外史与范进中举,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张介宾在类经会通中专列情志疾病29条。景岳全书中对痴呆、癫、狂、痫、郁、诈病等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证论述颇详,还特别指出“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写到:“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这个时期,心理治疗运用广泛,具体方法丰富多样,像情志相胜疗法、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说理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等等,,缪希雍本草经疏,王清任医林改错,“灵思在脑不在心”的论述是古人又一次对精神意识思维发生器官的认识和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心理学?,从学科发展的意义来看从心理工作者素质培养来看从个人发展定位来看从心理卫生保健的需要来看,心理学研究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中西心理学发展历史碰撞,燕国材,高觉敷,赫根汉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让读者看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历史脉络。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我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钟友彬教授在他的著作现代心理咨询一书中提出,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人格素养基础、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客服务,还要了解咨客的内心世界,洞悉咨客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