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常见疾病.ppt_第1页
牙周常见疾病.ppt_第2页
牙周常见疾病.ppt_第3页
牙周常见疾病.ppt_第4页
牙周常见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内科学,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五,三,二,一,牙龈的炎症和出血,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的吸收,牙松动和移位,牙周病的活动性,第一节牙龈的炎症和出血,一、临床病理,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病损(initiallesion)早期病损(earlylesion)确立期病损(establishedlesion)晚期病损(advancedlesion),正常龈少量中性粒细胞移出进入结合上皮冠方和龈沟,初期病损菌斑沉积24小时内,小血管扩张,龈沟液量增加,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牙龈结缔组织,临床表现为正常龈,早期病损血管扩张,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破坏增多,出现上皮钉突,临床表现为龈炎早期,牙龈发红,探诊出血,确立期病损龈沟液增多,白细胞浸润进一步增加,浆细胞数量增多(10-30%),中性粒细胞移出,结合上皮增生但位置不变,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牙龈炎症,牙龈红肿,龈沟加深,与牙面不紧贴,晚期病损炎细胞浸润向深部组织扩散,浆细胞占50%以上,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冠方与牙面分离,菌斑深入龈下,牙槽嵴顶骨吸收,牙周破坏期,临床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X片可见牙槽骨的吸收。,二、临床表现,(一)牙龈出血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最先发生的临床表现,常为患者主诉症状,是诊断牙龈炎和判断牙周炎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二)牙龈颜色健康时呈粉红色,炎症时呈暗红或鲜红色,范围可波及游离龈、龈乳头及附着龈(三)牙龈外形健康时为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炎症时龈缘变厚,龈乳头圆钝,与牙面不紧贴,可伴有点彩消失,龈缘糜烂和结节状增生肥大(四)牙龈质地正常为坚韧致密,渗出性炎症时变得松软脆弱,增生性炎症时牙龈表面坚韧肥厚,龈沟和牙周袋内壁探诊出血,(五)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袋底至龈缘的距离附着水平(attachmentlevel,AL):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1)牙龈有退缩,探诊深度为4.5mm,附着丧失(釉牙骨质界至袋底)为6mm(2)探诊深度为9mm,附着丧失为6mm,(六)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GCF渗出量增多是牙龈炎症的早期指标测定GCF的量不但是衡量炎症程度的敏感指标,还能通过生化手段检测其中的多种炎症因子水平,来分析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情况。,第二节牙周袋的形成,一、牙周袋形成机制,牙周袋形成的机理: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炎性浸润牙龈胶原纤维破坏结合上皮根方增殖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需区分假性和真性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有利于菌斑的沉积,形成恶性循环。,二、牙周袋的病理,(一)软组织壁袋上皮细菌微生物与结缔组织间的唯一屏障,常有糜烂溃疡,是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直接与龈下生物膜接触的袋上皮面积可达72cm2,与成人手掌面积一样大。结合上皮冠根长度变短,结缔组织水肿,退行性变,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可见坏死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探诊疼痛,表面光亮点彩消失,袋内溢脓,探诊出血,粉红致密,质地松软,色泽暗红,袋壁溃疡,血循环阻滞,胶原破坏,纤维修复,化脓性炎症,上皮萎缩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增生充血,(二)根面壁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面,表面有龈下牙石和龈下菌斑附着。结构改变:牙骨质脱矿,易发根面龋和根面敏感牙骨质高度矿化,阻止结缔组织新附着化学改变:袋内根面钙、磷含量变低,而暴露于口腔中的根面钙、磷增多而抗龋细胞毒性改变:牙骨质中渗出毒性物质,抑制细胞生长,影响结合上皮附着,(三)袋内容物包括菌斑、软垢、食物残渣、龈沟液、脱落上皮、白细胞、血液、脓液。具有一定的毒性。,三、牙周袋的分类,根据牙周袋底与牙槽嵴顶的关系分为骨上袋(suprabonypocket)骨下袋(infrabonypocket)根据累及的牙面数分为单面袋(simplepocket)复合袋(compoundpocket)复杂袋(complexpocket),第三节牙槽骨吸收,牙槽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骨吸收与新生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即可能发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甚至牙齿脱落。,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D.T.Graves.JournalofOralMicrobiology.2011Reviewofosteoimmunologyandthehostresponseinendodonticandperiodontallesions,细胞因子网络,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D.T.Graves.JournalofOralMicrobiology.2011Reviewofosteoimmunologyandthehostresponseinendodonticandperiodontallesions,二、牙槽骨吸收的病理炎症,当慢性炎症扩展到牙槽骨附近,骨表面和骨髓腔内分化出破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发生陷窝状骨吸收。在远离炎症的组织中可见骨的修复性再生,骨吸收区的对侧骨小梁也可见新骨沉积。牙周炎伴随着骨吸收和修复性再生的交替出现。新骨形成可以缓解牙槽骨的丧失速度,也是牙周治疗后骨修复的生物学基础。,牙周炎患者常伴有咬合创伤,导致受压侧的牙槽骨吸收,受牵引侧的骨质新生。炎症和咬合创伤都可以引起垂直型骨吸收。继发性牙合创伤:牙齿支持组织减少,使牙齿原本能承受的正常咬合力变成超负荷,超过剩余牙周组织能耐受的强度。,二、牙槽骨吸收的病理创伤,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水平型骨吸收,垂直型骨吸收(角形吸收),牙槽嵴高度降低,牙槽嵴高度降低不多,骨上袋,骨下袋(一壁骨袋,二壁骨袋,三壁骨袋,四壁骨袋,混合骨袋),骨上袋和骨下袋的区别,凹坑状吸收,反波浪形骨吸收,第四节牙松动和移位,引起牙松动(toothmobility)的原因有:1、牙槽嵴吸收:达根长1/2以上,多个面的骨吸收,单根牙,牙根短小,无邻牙等2、创伤:牙周炎伴有牙合创伤使动度增加3、牙周膜的急性炎症:急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4、牙周翻瓣手术后:去骨及创伤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月经期,激素类避孕药6、其他:牙根吸收,乳牙替换,肿瘤压迫等,牙的病理性移位的主要因素有:,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正常的牙齿外形和邻接关系,牙列的完整性,唇颊舌肌力的平衡是保持牙齿正常位置的重要因素。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继发性牙合创伤,肉芽组织作用力的改变病理性移位好发于上、下前牙,如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早期即可出现上下前牙的唇向移位,牙间间隙增宽,又称为扇形移位。也可发生于后牙,一般向牙合力方向移位较多见,可伴有牙齿扭转。,第五节牙周病的活动性,牙周炎病变呈静止期(qu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