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儿童心理学抽动进食排泄睡眠言语秋.ppt_第1页
培训儿童心理学抽动进食排泄睡眠言语秋.ppt_第2页
培训儿童心理学抽动进食排泄睡眠言语秋.ppt_第3页
培训儿童心理学抽动进食排泄睡眠言语秋.ppt_第4页
培训儿童心理学抽动进食排泄睡眠言语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抽动障碍进食障碍排泄障碍睡眠障碍言语发育障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黄春香,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抽动的特征是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额、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运动抽动等,通常可伴有发声抽动、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或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等行为改变。抽动病程可呈短暂或慢性的,甚至持续终生。本症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以男性为多见。,分类,按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抽动障碍分为三种类型: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单纯性抽动或儿童习惯性痉挛。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综合症),病因,遗传因素:本症患者家族成员患Tourettes及tics较多躯体因素:躯体局部疾病刺激而诱发器质性因素:围产期损伤史(异常:%,异常:);神经心理学研究:右侧大脑半球损害为主精神因素:紧张、不愉快、学习负担过重药源性因素: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可至抽动或抽动秽语,暂时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障碍(transientticdisorder)又称抽动症(tics)或习惯性痉挛(habitualspasm),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抽动障碍类型。临床表现大多数为单纯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的部位多见于眼肌、面肌和颈部肌群;发声抽动如清嗓声、咳嗽、嘶嘶声等。病程持续数月至一年。流行病学:1024%儿童在其童年某个时期会出现短暂的抽动。国内报道患病率约17%,以男孩为多见。,临床表现,抽动症大多起病于57岁简单的运动抽动障碍最多见,如眨眼、皱眉、缩鼻、咬唇、张口、摇头、歪颈、侧视、耸肩等;少数可为复杂的运动抽动,如眼的表情和转动、面部动作和表情、头部的姿势和动作等。运动抽动首发部位常限于眼肌或面肌,而后可改变,单纯某部位运动抽动,此消彼现向上、下肢发展,少数可为发声抽动,单纯、迅速、无意义的声音。暂时性抽动症状至少持续数周和数月,诊断,起病于童年或少年早期,以45岁儿童最多见单一或多部位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眨眼、扮鬼脸、头抽动抽动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入睡后消失抽动天天发生,一天多次,至少持续两周,不超过一年排除小舞蹈病、肝豆变性、肌阵孪、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和其他锥体外系病变,慢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motororvocalticdisorder)临床主要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或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一般以运动抽动多见,但两种症状不同时存在。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以上,甚至终生。症状特征往往持久,刻板不变。儿童青少年中慢性抽动障碍患病率约为1%2%。,临床表现,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表现类似暂时性抽动障碍,但前者多累及面肌、颈肌和肩部肌群,很少有上、下肢和躯干抽动。慢性运动抽动患者常表现一侧面部歪扭或眨眼,多年持续不变。慢性发声抽动较少见,常为清嗓声或轻微吸吮声,胸腹横膈肌收缩形成发声。,诊断,不自主运动抽动或发声,但一次抽动不超过三组肌肉病期至少持续1年以上(1年中缓解期不超过2个月)18岁前起病排除慢性锥体外系病变、小舞蹈病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Syndrome),本症又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combinevocalandmultiplemotortic)最早由Itard(1825)描述法国医生Tourette于1885年报告9例并作了详细叙述,故称Touretles综合征,流行病学,TS总的患病率为0.05%0.1%,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为0.1%1%1963年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报道3例,均为男孩。70年代以来,国内报道增多。男:女约:,大多起病于岁,临床表现1,本症临床特征为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眼、面部头部颈、肩、上肢、躯干及下肢,形成多部位抽动,随着时间推移可出现种种复杂的、形态奇特的复合性运动抽动,表现为冲动性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踢腿、蹲下、弯膝、跪姿、走路旋转等动作,自身不可克制,临床表现2:共患病,强迫障碍:发生率20%6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约50%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发生率约60%自伤行为:发生率约30%40%睡眠障碍:发生率约20%,临床表现3,部分病例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或发声抽动在运动抽动发作后年出现,或单一发声为首发症状、或发生无意义的字句声,或不恰当的词句,统称是重复刻板的秽语,至少有出现秽语症。本症为缓慢进展病程,症状波动,时好时坏,新的症状代替旧的症状,或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初期,少数可短暂缓解、自发缓解为。本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诊断,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多为复杂性的抽动,二者多同时出现。抽动可在短时间内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剧,睡眠时消失。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儿十分痛苦和烦恼。岁前起病,可延续至成年,抽动几乎天天发生,天多次,至少已持续一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一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个月。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不自主抽动和发声。,抽动障碍各类型的鉴别,症状病程暂时性抽动运动或发声年,症状持久抽动秽语运动和发声症状呈波动性,鉴别诊断,风湿性舞蹈症(小舞蹈症)亨丁顿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肌阵挛急性运动性障碍,治疗,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支持、教育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氟哌啶醇112mg、泰必利、可乐定(贴片)、五氟利多、利培酮等,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异食癖,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神经性厌食指主动拒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伴体象障碍的一种进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可伴有间歇性发作性多食。起病年龄在1225岁,患病率约为0.7%。本症以女性多见,占90%95%。,病因,遗传因素:单卵双生同病率56%,双卵双生7%下丘脑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本世纪患者上升,患病的地域性及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学习工作压力、性虐待史),临床表现,拒食少食,呕吐,腹泻,剧烈活动体重下降,体象障碍闭经(诊断的重要依据)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癫痫精神症状:焦虑、抑郁、失眠、易激惹、强迫性思维等1/2周期性的贪吃体查:低血压、低体温、下肢浮肿、憔悴等CT:脑萎缩及脑室扩大;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及雌激素水平低。,诊断标准,主动拒食或限制自己的饮食量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25%体象障碍,拒绝保持体重在相应年龄及身高的最低水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闭经、月经来潮推迟、乳房不发育、男性性欲减退。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脑垂体功能低下、结核、肝病、溃疡病、慢性腹泻、恶性肿瘤等。,治疗与预后,治疗:躯体治疗:纠正饥饿恢复体重药物治疗:抑郁、月经不调心理治疗预后:本病常为慢性迁延病程,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部分患儿可自发性或经治疗完全恢复。50%完全恢复,25%明显改善,20%慢性病程,5%发展为贪食症或自杀,排泄障碍,排泄障碍指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缺乏对自身排泄功能的控制能力,或曾经有过控制能力,但不能长时间保持这种能力而出现排泄问题,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括约肌控制障碍,包括遗尿症和遗粪症。,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分类过度嗜睡障碍(DOES),或睡眠过度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或失眠与睡眠、睡眠阶段或部分醒觉相伴发的功能紊乱,或睡中异常,包括睡行、夜惊、梦魇、遗尿、磨牙等睡眠-醒觉程序障碍,睡眠生理,正常的生理睡眠,由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睡眠)和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两组状态组成。NREM又分为第I期打盹浅睡期、第期中睡期及第、期深睡期。睡眠周期:NREM第I期第期第、期0.57分钟3045分钟第期REM第期几分钟至1小时入睡后7090分钟持续1030分钟,儿童睡眠特点,REM睡眠:89小时/日(新生儿)12小时/日(青少年)NREM:新生儿NREM四期界限不清;2个月时出现、期睡眠,6月后醒觉NREM睡眠;学龄儿童NREM-期一般发生在上半夜,青春期后,-期睡眠相应减少。睡眠-觉醒结构变化:新生儿无昼夜节律,以后,短的睡眠发展为夜间睡眠。,睡惊症(Nightterrors),又名夜惊,指睡眠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惊扰症状,表现为惊叫、哭喊、伴惊恐表情和动作及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等自主神经改变。常见于412岁儿童,男略多于女。患病率约3%,湖南省调查约0.41%。与遗传及心理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入睡后突然坐起尖叫、哭喊、瞪目直视或双眼紧闭,十分惊恐对周围毫无反应、很难唤醒、一旦唤醒则意识浑浊、抓人不放,偶可有幻觉、甚至出现自伤或暴力行为。伴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一般持续30秒5分钟,然后迅速入睡,次日不能回忆多发生于第一个NREM-期,故常见于入睡后0.52小时。,梦魇(nightmares),又称梦中焦虑发作,指儿童从梦中惊醒,作内容恐怖的梦所引起的焦虑、恐惧发作,常见于学龄前期、学龄期,湖南患病率为0.72%。,临床表现,儿童梦见威胁安全、危及生命的恐怖事件,如被追跑等儿童焦虑、惊恐、出汗、心跳快等易被叫醒,且很快意识清楚,能回忆,难再入睡常发生于REM,下半夜多,睡行症(Sleepwalking),睡行症指儿童在睡眠中起床行走,或做一些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发生于NREM深睡期,约入睡后90120分钟。512岁儿童中大约15%有过至少一次睡行体验,持续的睡行症患病率为16%。男孩较多见,可伴夜惊及遗尿。,临床表现,在熟睡中起床,双目凝视、在室内或室外走动可作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似带有一定目的性口中念念有词,甚至回答他人的问题,但口齿欠佳,答非所问经历数分钟,然后自行上床躺下,恢复正常睡眠,次日不能回忆也可不下床行走,只迷迷糊糊的坐起,作一些刻板无目的动作12分钟后又入睡睡行常发生于第一个NREM-期,即入睡后1.53h时发作,诊断,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发作时,睡行者表情茫然,目光呆滞,对别人的招呼或干涉行为相对缺乏反应,要使病人清醒相当困难。发作后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或躺在地上继续睡觉发作后苏醒初期,可有短暂意识及定向障碍,但几分钟后即恢复常态,但醒后完全遗忘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睡眠障碍病因,遗传因素大脑皮质发育延迟心理因素,鉴别诊断,夜惊梦魇癫痫,治疗,心理支持治疗,解除心理诱因药物治疗:小剂量安定类药物,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