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一步明晰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篇一: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学生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13年4月2日 语 文 一、命题意图:模拟高考,指导复习,查漏明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试卷命题以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依据,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一轮复习的效果,同时查找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明晰二轮复习的着力点与提升点。整个试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15分,考查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的辨析,材料概括,画外音拟写。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宋代曾巩的元丰类稿,考查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三大题为古诗鉴赏,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唐代杜甫的悲陈陶,考点在景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四大题为名句名篇默写,内容选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的初高中篇目及课外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五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美国作家斯考特?奥洛期基的朋友,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六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的是王蒙的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以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梳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七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第题 平均得分2.79 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就答题而言,三点原因中,第一、三点绝大多数考生能基本了解并作出回答(缺核心技术、无安全机制等)。但在第二点上,则表现为概括盲目,扣不住关键内容,大多是提取其中一个小点,以偏概全(如只答“不明”或“盗版”等)。 典型问题:学生在答此类问题时,有相当部分是采用提取法,即从原材料(文本)中摘取语句或词语,导致答案不够准确、鲜明。 电脑处理此答案时,只注重关键词或中心词,综合批改带来阻碍,在宽松和严准上有一定差距,这是批改过程“产生无效果批改”的主要原因。 正确运用“概括”和“摘取(提取)”两种答题要求和技巧的区别在学生中再强化。 教学建议:注重审题,关注题干中“根本原因”关键字眼; 要读懂文本,学会正确分层概括。 第4题 均分3.48分。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1、试题所选时鲜性材料,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升华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本题考查“画外音”的叙写,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兼以抒情意味浓郁的句子表达,有字数限制,基本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 典型问题:1对画外音的考查,各地模拟题都不曾出现,学生对这一考点较陌生。 2学生使用修辞错误或使用不当,这影响得分。 3许多学生对材料进行简单地缩写,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4、少数学生用第一人称。 5个别学生批评李文波的行为。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时鲜素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强化审题意识,加强审题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81题 本题共4分,均分1.67,难度系数0.42,得分率较低。 总体评价: “侃然”无一考生译出,体现命题的难点,其余翻译点体现基础。 典型问题: 1译句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译句,如不知补出主语;介词“于”多译为“在”“把”;“顾计”多译成“顾忌”“算计”等;“自任”多译为“上任”“任务”等; 2译句缺乏灵活性,需直译却意译,需意译却直译,如“及”多译成“像他一样”“和他相比”“和他相提并论”等;“义所在”多直译成“道义所在的地方”; 3文言基础掌握不牢固。“莫”译成“没有”“不”等。 教学建议:1回归基础,巩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直译为主的基础上,能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译句。 82题 平均分0.9 难度系数0.30 总体评价:考点贴近课本,“所以”、“具”、“预”都是教材中学过的,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上重要实词的积累。 典型问题:1“所以”解释不对,有较多学生解释为“?的原因”;还有的直接没有解释。 2“具”解释错误,或解释为“工具”,或解释为“农具”。 3语句不通,存在病句现象。 教学建议:1梳理课本中的重点实词的不同义项。2译文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避免出现前后搭配不当现象。 83 平均分1.39 难度系数0.46. 总体评价: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能考出学生的水平。 典型问题:“陈枢”没能补出来;判断句没能翻译出来;“致仕、报”翻译不准。 教学建议: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上做文章;注意核查译句后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9-1题 平均分1.68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本题满分4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总体答题情况不太好,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答题情况差别较大,有不少满分,也有不少零分 典型问题:1很多学生缺乏答题思路,没有题型思路,有不少同学将它当成了普通的炼字题作答,更有不少同学没有任何答题思路,只是跟着感觉走. 2学生答题严重欠缺规范意识,例如答成:首联写了?此为一悲,颔联写了? 此为二悲;等.语言表达很不到位;或者答成:作者从1,2,3等方面表达了自已的悲伤之情? 教学建议:1对于一字或一词统领全诗的诗眼题,是典型的诗歌鉴赏题型,但对于这种传统题型,许多同学已经记不清答题思路,什么是诗眼?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鉴赏诗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典型诗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2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思. 92 平均分1.42 难度系数0.47. 总体评价:难易适中,学生无审题难度,有话可说;有答题步骤;衬托、借景抒情、渲染是多数学生的答案。 典型问题:答反衬、乐景衬哀情的较多;第2小点,学生容易忽视;技法名称错字不少。 教学建议:重视学生读懂诗歌的训练;答题要结合诗句,少一些大而化之的内容。 93 平均分1.01 难度系数0.33. 总体评价:审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典型问题:学生对”史”的界定不清,与情感评价糅合在一起;很多学生不能紧扣诗句内容作概括;不看题目具体设问角度有针对性作答。 教学建议:注意审题训练;把握评价此类诗歌题型的解答角度。10题 分值:8分 均分: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考察学生对名言名句的掌握,难度适中。 典型问题:1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言笑晏晏(宴宴),吾尝(长)跂而望矣,庶(恕)竭驽(奴)钝(顿),猿猱(揉)欲度(渡)愁攀援(缘、岩),官盛(胜)则近谀,酒酣胸(凶)胆尚(敞)开张,其利(力)断金(筋),其臭(嗅)如兰。 其中“晏”“ 跂”“猱”“攀”有不少同学写了错字。 2书写不认真、不清楚。笔画不清楚和偏旁不规范。 教学建议: 巩固背诵的基础上,加强对默写的检查力度,着重针对易错的字。 11题: 平均分1.67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题型典型,学生能从多角度作答,得分较高。 典型问题:1答题多用套话,内容不具体、不完整。 2错别字较多,如“渲染”写成“宣染”或“喧染”;“铺垫”写成“辅堑”;“基调”写成“激调”等。 3卷面不清洁,涂改现象严重。 教学建议:1强调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能使用套话作答。 2加强基本功训练,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3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的规范。 12题: 平均分1.75 难度系数0.44. 总体评价:本小题分值为4分,全市均分为1.88分左右,难易度适中,考查涉及小说主旨理解的重点词语的理解。 典型问题: 1答非所问,未能扣住题干,联系语境,解释第一处“平静”含义,表述失当; 2未能正确理解讳饰手法,未能理解小说结尾部分的内容,对亚当的死亡及死因理解错误,导致对第二处“平静”理解错误。 教学建议:1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2指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3强化训练,培养题感。 13题 分值:6分,均分:1.55分。难度系数0.26. 总体评价:基本掌握答题步骤,对点答题,前两点涉及较细。 典型问题:1“欧亨利式结尾”特点不明。2缺少“分点”意识。3作用分析不到位。4字迹不整。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外文学名人特色;加强审题要求,此题第三点基本无人答出;字迹、卷面问题仍需强调。 第14题,分值6分,均分1.05 难度系数0.18. 总体评价:1书写较差,答案无条理。2把题目理解成作用题,情节梳理题。3总分6分,均分1.3,得分太低。 典型问题:1本题目为意蕴探究题,很多考生却答“朋友为全文线索,有力的刻画了人物形象”等离谱答案。2主旨错误理解成“对空巢老人的漠视、战争给人带来心灵的创伤、如何交友”等。3对情节把握错误,认为是雷直接或间接杀死了亚当。4答案混乱,不分点作答,只笼统对“朋友”定义大加评述。 教学建议:1多阅读,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2培养能根据文本相关情节的交代抓住文章主题的能力。3加大意蕴探究题型的练习力度,答题要求规范工整。4 要细审题。 第15题,分值6分,均分3.7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紧贴考纲,符合教与学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参考答案设计巧妙而规范,特别是第三个答案点:“通过对比”的要求提示很好。 典型问题:1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答题时没有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词语,从而导致扣分。 2 第三个答案点,部分学生没有概括出要点,而是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 教学建议:1教育学生,平时答题时要有规范答题的意识。2教育学生如何划分层次,学会概括内容。 16题 分值6分,均分1.87 难度系数0.31. 总体评价:难度系数大,学生得分不理想。 典型问题: 1审题不准。题目问“为什么说有时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需要回答到“文化符号”与“文化泡沫”两方面的内容及二者转换原因,但学生基本只谈及“文化泡沫”的特征或产生原因。 2信息筛选不准确或提炼不准确。 3不分点作答,也有的将相同角度的答案分成两点作答。 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从题干的字里行间寻找答题的角度、要点。 2加强对学生分点作答的指导,既要强化学生分点作答的意识,也要训练学生对筛选到的信息 分类合并、提炼、概括的能力。 17题: 此题分值6分,平均分2.38 难度系数为0.39. 总体评价:答案要点为三点,第一点答对的同学较多,答出寻找措施加强管理的人也较多,但二三两点答出来的较少 典型问题:1学生从文中寻找原文,但是不会概括.2审题不清,导致答题思路不清。3没有全篇意识,往往只想从一节中概括出全部答案。 教学建议:1高考论述类文本概括能力要求很高,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以锻炼,不能只做一些原文找出答案的题目,多做概括性较强的文本。 2、文本意识要加强,不能脱离文本胡乱作答。 18题此题分值70分,平均分45.22 难度系数0.64. 总体评价:这次作文为材料作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关键句是“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由此可得出“借鉴”“欣赏”“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善于借鉴并转化自己的东西”等。从阅卷过程来看,本次作文能考查出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文体选择方面都有所考查。在评分方面基本遵循江苏省的阅卷标准进行,判分上拉开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距离,对优秀的作文敢于给分、给高分,对态度不端正、抄袭、思想不健康的敢于打低分。 典型问题: 1审题不准,如尊重、看待、奉献、感恩、回报等 2文章立意不深,流于肤浅。 3学生使用材料单一,不够丰富,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4文体单一,以议论文为主,少有记叙文。 5标题不当,题目过长或含糊不清。 6书写不认真。字体太大或太小,潦草、不清洁、错别字等情况严重,尤其是标题中的错别字。 教学建议: 1加强训练,强化审题意识。 2规范文体,议论文与记叙文同时推进。 3强化拟题意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加强备考,注重素材积累。 加试题 1921题 总体评价: 1分值10,均分57。第20题得分普遍较低,21题得分也不高。篇二: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学生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13年4月2日 语 文 一、命题意图:模拟高考,指导复习,查漏明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试卷命题以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依据,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一轮复习的效果,同时查找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明晰二轮复习的着力点与提升点。 整个试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15分,考查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的辨析,材料概括,画外音拟写。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宋代曾巩的元丰类稿,考查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三大题为古诗鉴赏,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唐代杜甫的悲陈陶,考点在景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四大题为名句名篇默写,内容选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的初高中篇目及课外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五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美国作家斯考特?奥洛期基的朋友,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六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的是王蒙的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以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梳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七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第题 平均得分2.79 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就答题而言,三点原因中,第一、三点绝大多数考生能基本了解并作出回答(缺核心技术、无安全机制等)。但在第二点上,则表现为概括盲目,扣不住关键内容,大多是提取其中一个小点,以偏概全(如只答“不明”或“盗版”等)。 典型问题:学生在答此类问题时,有相当部分是采用提取法,即从原材料(文本)中摘取语句或词语,导致答案不够准确、鲜明。 电脑处理此答案时,只注重关键词或中心词,综合批改带来阻碍,在宽松和严准上有一定差距,这是批改过程“产生无效果批改”的主要原因。 正确运用“概括”和“摘取(提取)”两种答题要求和技巧的区别在学生中再强化。 教学建议:注重审题,关注题干中“根本原因”关键字眼; 要读懂文本,学会正确分层概括。 第4题 均分3.48分。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1、试题所选时鲜性材料,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升华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本题考查“画外音”的叙写,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兼以抒情意味浓郁的句子表达,有字数限制,基本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 典型问题:1对画外音的考查,各地模拟题都不曾出现,学生对这一考点较陌生。 2学生使用修辞错误或使用不当,这影响得分。 3许多学生对材料进行简单地缩写,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4、少数学生用第一人称。 5个别学生批评李文波的行为。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时鲜素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强化审题意识,加强审题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81题 本题共4分,均分1.67,难度系数0.42,得分率较低。 总体评价: “侃然”无一考生译出,体现命题的难点,其余翻译点体现基础。 典型问题: 1译句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译句,如不知补出主语;介词“于”多译为“在”“把”;“顾计”多译成“顾忌”“算计”等;“自任”多译为“上任”“任务”等; 2译句缺乏灵活性,需直译却意译,需意译却直译,如“及”多译成“像他一样”“和他相比”“和他相提并论”等;“义所在”多直译成“道义所在的地方”; 3文言基础掌握不牢固。“莫”译成“没有”“不”等。 教学建议:1回归基础,巩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直译为主的基础上,能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译句。 82题 平均分0.9 难度系数0.30 总体评价:考点贴近课本,“所以”、“具”、“预”都是教材中学过的,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上重要实词的积累。 典型问题:1“所以”解释不对,有较多学生解释为“的原因”;还有的直接没有解释。 2“具”解释错误,或解释为“工具”,或解释为“农具”。 3语句不通,存在病句现象。 教学建议:1梳理课本中的重点实词的不同义项。2译文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避免出现前后搭配不当现象。 83 平均分1.39 难度系数0.46. 总体评价: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能考出学生的水平。 典型问题:“陈枢”没能补出来;判断句没能翻译出来;“致仕、报”翻译不准。 教学建议: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上做文章;注意核查译句后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9-1题 平均分1.68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本题满分4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总体答题情况不太好,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答题情况差别较大,有不少满分,也有不少零分 典型问题:1很多学生缺乏答题思路,没有题型思路,有不少同学将它当成了普通的炼字题作答,更有不少同学没有任何答题思路,只是跟着感觉走. 2学生答题严重欠缺规范意识,例如答成:首联写了此为一悲,颔联写了 此为二悲;等.语言表达很不到位;或者答成:作者从1,2,3等方面表达了自已的悲伤之情 教学建议:1对于一字或一词统领全诗的诗眼题,是典型的诗歌鉴赏题型,但对于这种传统题型,许多同学已经记不清答题思路,什么是诗眼?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鉴赏诗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典型诗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2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思. 92 平均分1.42 难度系数0.47. 总体评价:难易适中,学生无审题难度,有话可说;有答题步骤;衬托、借景抒情、渲染是多数学生的答案。 典型问题:答反衬、乐景衬哀情的较多;第2小点,学生容易忽视;技法名称错字不少。 教学建议:重视学生读懂诗歌的训练;答题要结合诗句,少一些大而化之的内容。 93 平均分1.01 难度系数0.33. 总体评价:审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典型问题:学生对“史”的界定不清,与情感评价糅合在一起;很多学生不能紧扣诗句内容作概括;不看题目具体设问角度有针对性作答。 教学建议:注意审题训练;把握评价此类诗歌题型的解答角度。10题 分值:8分 均分: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考察学生对名言名句的掌握,难度适中。 典型问题:1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言笑晏晏(宴宴),吾尝(长)跂而望矣,庶(恕)竭驽(奴)钝(顿),猿猱(揉)欲度(渡)愁攀援(缘、岩),官盛(胜)则近谀,酒酣胸(凶)胆尚(敞)开张,其利(力)断金(筋),其臭(嗅)如兰。 其中“晏”“ 跂”“猱”“攀”有不少同学写了错字。 2书写不认真、不清楚。笔画不清楚和偏旁不规范。 教学建议: 巩固背诵的基础上,加强对默写的检查力度,着重针对易错的字。 11题: 平均分1.67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题型典型,学生能从多角度作答,得分较高。 典型问题:1答题多用套话,内容不具体、不完整。 2错别字较多,如“渲染”写成“宣染”或“喧染”;“铺垫”写成“辅堑”;“基调”写成“激调”等。 3卷面不清洁,涂改现象严重。 教学建议:1强调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能使用套话作答。 2加强基本功训练,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3保持卷面的整洁,书写的规范。 12题: 平均分1.75 难度系数0.44. 总体评价:本小题分值为4分,全市均分为1.88分左右,难易度适中,考查涉及小说主旨理解的重点词语的理解。 典型问题: 1答非所问,未能扣住题干,联系语境,解释第一处“平静”含义,表述失当; 2未能正确理解讳饰手法,未能理解小说结尾部分的内容,对亚当的死亡及死因理解错误,导致对第二处“平静”理解错误。教学建议:1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2指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方法;3强化训练,培养题感。 13题 分值:6分,均分:1.55分。难度系数0.26. 总体评价:基本掌握答题步骤,对点答题,前两点涉及较细。 典型问题:1“欧亨利式结尾”特点不明。2缺少“分点”意识。3作用分析不到位。4字迹不整。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外文学名人特色;加强审题要求,此题第三点基本无人答出;字迹、卷面问题仍需强调。 第14题,分值6分,均分1.05 难度系数0.18. 总体评价:1书写较差,答案无条理。2把题目理解成作用题,情节梳理题。3总分6分,均分1.3,得分太低。 典型问题:1本题目为意蕴探究题,很多考生却答“朋友为全文线索,有力的刻画了人物形象”等离谱答案。2主旨错误理解成“对空巢老人的漠视、战争给人带来心灵的创伤、如何交友”等。3对情节把握错误,认为是雷直接或间接杀死了亚当。4答案混乱,不分点作答,只笼统对“朋友”定义大加评述。 教学建议:1多阅读,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2培养能根据文本相关情节的交代抓住文章主题的能力。3加大意蕴探究题型的练习力度,答题要求规范工整。4 要细审题。 第15题,分值6分,均分3.7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紧贴考纲,符合教与学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参考答案设计巧妙而规范,特别是第三个答案点:“通过对比”的要求提示很好。 典型问题:1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答题时没有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词语,从而导致扣分。 2 第三个答案点,部分学生没有概括出要点,而是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 教学建议:1教育学生,平时答题时要有规范答题的意识。2教育学生如何划分层次,学会概括内容。 16题 分值6分,均分1.87 难度系数0.31. 总体评价:难度系数大,学生得分不理想。 典型问题: 1审题不准。题目问“为什么说有时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需要回答到“文化符号”与“文化泡沫”两方面的内容及二者转换原因,但学生基本只谈及“文化泡沫”的特征或产生原因。 2信息筛选不准确或提炼不准确。 3不分点作答,也有的将相同角度的答案分成两点作答。 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从题干的字里行间寻找答题的角度、要点。 2加强对学生分点作答的指导,既要强化学生分点作答的意识,也要训练学生对筛选到的信息 分类合并、提炼、概括的能力。 17题: 此题分值6分,平均分2.38 难度系数为0.39. 总体评价:答案要点为三点,第一点答对的同学较多,答出寻找措施加强管理的人也较多,但二三两点答出来的较少 典型问题:1学生从文中寻找原文,但是不会概括.2审题不清,导致答题思路不清。3没有全篇意识,往往只想从一节中概括出全部答案。 教学建议:1高考论述类文本概括能力要求很高,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以锻炼,不能只做一些原篇三: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宿迁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学生答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13年4月2日 语 文 一、命题意图:模拟高考,指导复习,查漏明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试卷命题以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依据,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考查学生一轮复习的效果,同时查找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明晰二轮复习的着力点与提升点。 整个试卷共七大题1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15分,考查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的辨析,材料概括,画外音拟写。 第二大题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宋代曾巩的元丰类稿,考查对文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三大题为古诗鉴赏,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唐代杜甫的悲陈陶,考点在景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四大题为名句名篇默写,内容选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的初高中篇目及课外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五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美国作家斯考特?奥洛期基的朋友,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六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的是王蒙的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以主观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梳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七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选择题第题 平均得分2.79 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就答题而言,三点原因中,第一、三点绝大多数考生能基本了解并作出回答(缺核心技术、无安全机制等)。但在第二点上,则表现为概括盲目,扣不住关键内容,大多是提取其中一个小点,以偏概全(如只答“不明”或“盗版”等)。 典型问题:学生在答此类问题时,有相当部分是采用提取法,即从原材料(文本)中摘取语句或词语,导致答案不够准确、鲜明。 电脑处理此答案时,只注重关键词或中心词,综合批改带来阻碍,在宽松和严准上有一定差距,这是批改过程“产生无效果批改”的主要原因。 正确运用“概括”和“摘取(提取)”两种答题要求和技巧的区别在学生中再强化。 教学建议:注重审题,关注题干中“根本原因”关键字眼; 要读懂文本,学会正确分层概括。 第4题 均分3.48分。难度系数0.69 总体评价:1、试题所选时鲜性材料,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升华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本题考查“画外音”的叙写,要求使用修辞手法,兼以抒情意味浓郁的句子表达,有字数限制,基本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 典型问题:1对画外音的考查,各地模拟题都不曾出现,学生对这一考点较陌生。 2学生使用修辞错误或使用不当,这影响得分。 3许多学生对材料进行简单地缩写,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4、少数学生用第一人称。 5个别学生批评李文波的行为。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时鲜素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强化审题意识,加强审题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81题 本题共4分,均分1.67,难度系数0.42,得分率较低。 总体评价: “侃然”无一考生译出,体现命题的难点,其余翻译点体现基础。 典型问题: 1译句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译句,如不知补出主语;介词“于”多译为“在”“把”;“顾计”多译成“顾忌”“算计”等;“自任”多译为“上任”“任务”等; 2译句缺乏灵活性,需直译却意译,需意译却直译,如“及”多译成“像他一样”“和他相比”“和他相提并论”等;“义所在”多直译成“道义所在的地方”; 3文言基础掌握不牢固。“莫”译成“没有”“不”等。 教学建议:1回归基础,巩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直译为主的基础上,能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译句。 82题 平均分0.9 难度系数0.30 总体评价:考点贴近课本,“所以”、“具”、“预”都是教材中学过的,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上重要实词的积累。 典型问题:1“所以”解释不对,有较多学生解释为“?的原因”;还有的直接没有解释。 2“具”解释错误,或解释为“工具”,或解释为“农具”。 3语句不通,存在病句现象。 教学建议:1梳理课本中的重点实词的不同义项。2译文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避免出现前后搭配不当现象。 83 平均分1.39 难度系数0.46. 总体评价: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能考出学生的水平。 典型问题:“陈枢”没能补出来;判断句没能翻译出来;“致仕、报”翻译不准。 教学建议: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上做文章;注意核查译句后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9-1题 平均分1.68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本题满分4分,试题难度较大,学生总体答题情况不太好,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答题情况差别较大,有不少满分,也有不少零分 典型问题:1很多学生缺乏答题思路,没有题型思路,有不少同学将它当成了普通的炼字题作答,更有不少同学没有任何答题思路,只是跟着感觉走. 2学生答题严重欠缺规范意识,例如答成:首联写了?此为一悲,颔联写了? 此为二悲;等.语言表达很不到位;或者答成:作者从1,2,3等方面表达了自已的悲伤之情? 教学建议:1对于一字或一词统领全诗的诗眼题,是典型的诗歌鉴赏题型,但对于这种传统题型,许多同学已经记不清答题思路,什么是诗眼?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鉴赏诗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典型诗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2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思. 92 平均分1.42 难度系数0.47. 总体评价:难易适中,学生无审题难度,有话可说;有答题步骤;衬托、借景抒情、渲染是多数学生的答案。 典型问题:答反衬、乐景衬哀情的较多;第2小点,学生容易忽视;技法名称错字不少。 教学建议:重视学生读懂诗歌的训练;答题要结合诗句,少一些大而化之的内容。 93 平均分1.01 难度系数0.33. 总体评价:审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典型问题:学生对“史”的界定不清,与情感评价糅合在一起;很多学生不能紧扣诗句内容作概括;不看题目具体设问角度有针对性作答。 教学建议:注意审题训练;把握评价此类诗歌题型的解答角度。10题 分值:8分 均分:5 难度系数0.62. 总体评价:本题考察学生对名言名句的掌握,难度适中。 典型问题:1错字别字现象严重。如:言笑晏晏(宴宴),吾尝(长)跂而望矣,庶(恕)竭驽(奴)钝(顿),猿猱(揉)欲度(渡)愁攀援(缘、岩),官盛(胜)则近谀,酒酣胸(凶)胆尚(敞)开张,其利(力)断金(筋),其臭(嗅)如兰。 其中“晏”“ 跂”“猱”“攀”有不少同学写了错字。 2书写不认真、不清楚。笔画不清楚和偏旁不规范。 教学建议: 巩固背诵的基础上,加强对默写的检查力度,着重针对易错的字。 11题: 平均分1.67 难度系数0.42. 总体评价:题型典型,学生能从多角度作答,得分较高。 典型问题:1答题多用套话,内容不具体、不完整。 2错别字较多,如“渲染”写成“宣染”或“喧染”;“铺垫”写成“辅堑”;“基调”写成“激调”等。 3卷面不清洁,涂改现象严重。 教学建议:1强调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能使用套话作答。 2加强基本功训练,杜绝错别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文化身份认同与艺术表达-洞察及研究
- 肺出血遗传易感性分析-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驱动的用户需求挖掘-洞察及研究
- 天然气供需预测分析
- 动漫角色设计技巧
- 匹多莫德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功能影响的机制探究
- 北京市东南郊原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生物有效性及治理策略
- 剖析文件口令认证机制中密钥导出算法的安全维度与强化策略
- 创新驱动:双童吸管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解析
- 珠宝售后服务与顾客忠诚-洞察及研究
- GB/T 4798.4-2023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4部分: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 (小鼠)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教程课件
- GB/T 5023.1-2008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 第七章-辐射防护分析课件
- 研究生英语阅读综合教程reading more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件
-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
-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大学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沥青拌和站设备租赁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