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doc_第1页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doc_第2页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doc_第3页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doc_第4页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导学案设计课 题:习作:变形记 (2课时)课型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 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学习重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学习难点:2 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预习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学 习 过 程(2课时)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准备好写作文纸 笔。导入感知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 (文略)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 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自主探究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 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 就可以。不过,人物形象固有的特点不能变,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这个特点千万不能改变,一改就完全不 想这个人物了。 3.如何在作文中发挥想象,把作文写具体呢? 4.学生讨论交流。 (1)习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想象呢? 发挥想象,是此次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的亮点。这里给孩子们推荐三点妙招:一是人物包装上发挥想象, 可以赋予人物一个非凡的本领。二是故事情节上发挥想象,故事千万不要平铺直叙,而是要跌宕起伏,扣人 心弦。三是人物言行描写上发挥想象。比如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会让作文幽默风趣,更富感染力。 (2)经过是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写详细呢? 一是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点与性格特征,所以要具体地,细致地描 写,越传神越好。这里总结的方法是“细致描写写详细”。二是情节不要平平淡淡,而是要一波三折。怎样才能写得一波三折呢?还是从宫廷剧说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便是宫廷剧的特色。因此,在“详写经过” 时,要设置一个又一个“波折”,或者一个又一个“悬念”。只有这样,情节才会有趣、详细。这种方法总结为“一 波三折写详细”。2.教师相机点拨。 4.老师相机点拨展示交流三、学生编写故事。 1.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故事。 2.老师适时点拨。 3.修改作文。 总结巩固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家庭作业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课型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了解分号的用法。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学习难点: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预习准备: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导入感知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阅读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自主探究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引导学生总结: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有形象生动效。展示交流词句段运用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凤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总结;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举例: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钟的脉搏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应提高。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介绍分号意义。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除此之外,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总结巩固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家庭作业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9竹节人 (2课时)制作()课型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豁、凛”等15个字,正确书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竹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这种玩具。3.体会传统游戏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4.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读文章。学习重点:1.了解“竹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能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体会传统游戏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学习难点: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读文章的方法。预习准备:1. 搜集制作传统游戏图片、课件;竹节人玩具。(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学 习 过 程第一课时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导入感知1.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说出玩法。2.认识传统玩具。3.齐读课题。1.引导学生交流,能说说你喜欢的玩具吗,它是怎么玩的?2.课件播放传统玩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几个。3.简单介绍自己认识的传统玩具。板书课题。自主探究1.听读,思考并交流。(1)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儿时制作竹节人,并和同学们一起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玩竹节人的事。(2)迷恋自制玩具和制作竹节人(第14自然段)。玩竹节人(第518自然段)。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第1922自然段)。老师也玩竹节人(第2329自然段)。2.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3.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3)读词语。4.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5.完成查字典理解词语。1.范读课文,(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给课文划分段落。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相检查。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5.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展示交流1.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准确。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4.练习书写,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2.播放生字动漫。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3.范写生字,重点讲解上下结构的“筹”字;左右基本相等的“豁、雕、颓”;半包围结构的“疙、瘩、裁”的书写要领。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总结巩固1.从老师的总结中,掌握识字方法及汉字书写规则。1.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家庭作业2.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导入感知1.齐读课题。2.思考老师的话的意义。1.板书课题。2.引出新课。自主探究1.齐读导读提示,明确阅读的主要任务:(1)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竹节人。(2)找到课文中描写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乐趣的相关段落或语句。(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读文,做好圈画或记录。1.课件出示导读提示,想一想如何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分组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展示交流1.小组内开展活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2.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汇报任务1:(1)展示“竹节人制作指南”。(2)教别人玩“竹节人”。组员们派代表到前面讲述玩法,并演示竹节人怎样玩。总结游戏方法。汇报任务2:(1)汇报圈画的相关句子。(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汇报任务3:找到文中描写老师的内容,并将老师的故事讲出来。1.下发活动建议,并做好活动指导。2.分小组安排任务。总结巩固1.默读课文。2.交流汇报:(1)快速读文,先找到描写竹节人制作过程的段落(第3自然段),再仔细读,交流后开始写玩具制作指南,最后找到描写同学们是怎样玩竹节人的段落(第518自然段),交流总结玩法,组织玩竹节人活动。(2)先仔细阅读课文,遇到描写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就画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1.引导学生再次读文。2.引导学生说说同学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家庭作业(3)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的时候,重点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10宇宙生命之谜(2课时)制作()课型新授课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会写“谜、嫦”等13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世界的情感。3.了解课文旁边的批注,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学习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世界的情感。学习难点: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预习准备:1.制作课件:宇宙模拟图、星球图、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图片。(教师)2.搜集有关宇宙的资料。(学生)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欣赏宇宙、星空视频。2.结合搜集的有关宇宙的资料,谈谈你对宇宙的了解。3.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4.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1.播放视频:宇宙模拟图。2.设疑:同学们,你们了解宇宙吗?宇宙中除了地球,其他星球还有生命存在吗?3.板书课题。4.读题质疑。导入感知1.阅读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2)学习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3.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倾”字的第四画是“竖提”。“揭”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4.随着教师示范练习书写。5.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1.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3.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4.教师示范书写。5.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自主探究1.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1)组长组织组员认真读屏幕中出现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了解意思。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相互质疑解决。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嫦”“尚”“摄”都是翘舌音;“倾”是后鼻音,读qn;“揭”读ji;“磁场”的“磁”读c;“干燥”的“燥”读zo。(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重点交流易混易错字。左右结构:谜、嫦、娥、摄、倾、揭、燥、漠、磁、御。形近字:迷谜、班斑、躁燥、滋磁。(3)小组内查字典理解词语。(4)按自然段的顺序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情况。(1)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分组自学生字。生命之谜嫦娥奔月尚未找到摄氏度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海盗指名读,齐读;及时正音。(2)强调本课生字的字形。注意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3)理解相应的词语。屏幕出示:沧海一粟、倾角、揭开、磁场、抵御。(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认真倾听,发现读错、添字、漏字、破句等问题,及时纠正。注意长句子的正确断句。展示交流2.交流课文叙述的顺序。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按先总写再分写的顺序,向我们讲述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明确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总结巩固1.说说本课收获。1.引导学生谈谈本课的学习收获。家庭作业认真书写生字。认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导入感知1.根据自己所在小组,有目的地读文。2.听读课文。3.自由质疑。4.梳理出主要问题。(1)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2)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1.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有目的的阅读”。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的音频。3.引导学生思考:听读课文后,你们有哪些疑问呢?请大家说一说。4.根据学生质疑进行归纳。屏幕出示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1.学生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阅读找出批注对应的自然段,了解批注的内容。2.学生汇报。(1)第一个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2)第二个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来”。(3)第三个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来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4)第四个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阅读这段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5)第五个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这段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6)第六个批注在第8自然段旁边,提示我们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的发现,信息可能不准确,需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3.认真听老师总结,重温阅读方法。1.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这些小字就是批注。这类课文是批注课文。2.阅读课文旁边的批注,看看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批注的内容是什么?3.小结:这些批注提示我们以下几种阅读方法:阅读时可以进行精读,勾画主要段落、语句、关键词;阅读时可以略读,就是快速浏览或进行跳读;阅读时对阅读信息不准确的内容,要查找相关资料再读。展示交流1.交流汇报,完成阅读任务:第一组:我们组研讨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快速浏览了课文,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我们还快速浏览了第4自然段,提取了关键信息,并借助段首段尾的关键句,知道木星、土星等这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第二组:我们组研讨了第二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我们对第3自然段进行了细读,勾画出了关键词,得出结论。生命存在的条件:(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2)必要的水分,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3)适当成分的大气。(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第三组:我们组也研讨了第二个问题。我们结合批注提示,仔细阅读了第57自然段。我们了解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经过近距离观测发现:(1)所谓的“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2)火星十分干燥,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大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第四组:我们组快速阅读了第8、9自然段,结合批注提示,又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科学家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所以,科学家仍然相信“太空可能存在生命”。2.讨论:研究宇宙生命之谜是有意义的。1.根据选择提出的问题,组成学习小组。根据批注提示,有目的地阅读。(1)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请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看出示的三个问题,结合课文旁边的批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问题一: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问题二: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问题三: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2)教师结合学生每组的汇报情况,屏幕出示相关语句。总结巩固1.交流阅读的收获:第一组:我发现我们组学习的是精读课文的相关段落。第二组:我们组是略读了一些段落找到了答案。第三组:我们组还查了一些资料。2.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查资料阅读等方法,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文章。1. 引导学生交流在分组学习中的感悟,体会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体会到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2.推荐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家庭作业课外继续搜集宇宙的资料,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宇宙知识的小报继续搜集宇宙的资料,制作手抄小报,感受宇宙的奥秘。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11*故宫博物馆课型新授课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自主读懂四份材料的内容。2.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感受故宫博物院的中华文化底蕴。认识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学习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四份材料的内容,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瑰丽,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难点: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预习准备:1. 制作故宫建筑图片课件。3.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学生)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导入感知1.欣赏故宫建筑图片。2.用合适的成语形容这些建筑。3.读课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1.欣赏一组故宫建筑图片。2.引导学生用成语形容这些建筑。3.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自主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带拼音的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2)学习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3)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本课的构成:由四份材料组成,每一份材料介绍了什么。2.阅读并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3.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面对从未到过故宫的家人将如何制定游玩的路线图呢?4.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1)故宫之旅定线路,选择一个学习任务。(2)了解四份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学习,深入阅读。完成学生活动卡。(3)确定学习呈现方式。在组长的安排下合作完成。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了解每一份材料介绍了什么内容。2.出示本课的学习任务:(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3.故宫之旅初体验。4.提出小组学习要求:(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学习任务。(2)小组合作,了解四份材料的内容,(3)小组确定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展示交流汇报交流。1.说出四份材料的不同内容。材料一:介绍游览路线、故宫博物院的各个宫殿的特点及功能。其中以太和殿介绍最为具体。材料二:修复太和殿的小故事。材料三: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及参观方案。材料四: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2.汇报选择的学习任务,以及选用的辅助材料。完成任务一要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其他材料略读。完成任务二要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其他材料略读。3.按不同任务进行成果展示,1.指导学生说说课文提供的四份材料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交流小组确定的学习任务,以及选用材料内容和理由。3.指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总结巩固1.说说自己的收获。1.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家庭作业2.课外搜集故宫博物院的其他相关资料。2.布置作业:继续搜集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 让生活更美好课型习作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2. 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学习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预习准备: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 谈谈我们的生活。1. 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2. 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3. 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就自己现实中的生活感悟来说话、对比、议论,激发兴趣,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准备。导入感知【课件2】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板书课题,出示课题。【出示课件1: 让生活更美好】自主探究二、说说心动的活动。出示:【课件3】 美食 旅行 梦想 创意 集邮 阅读 种花 诚信1. 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2. 指名班内汇报。美食: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让我了解到了祖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3.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活动来谈一谈参加活动的好处,为习作搭桥。展示交流3、 写写选好的话题。1. 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2. 温馨提示: 出示:【课件4】v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v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v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布置习作题目后,给出温馨提示和例文,旨在使学生明确思路,学会这类作文一般从什么地方选材,叙述过程中如何融入感情,写好作文。总结巩固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出示:【课件5、6】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范文略)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3)开始习作。家庭作业四、分享伙伴的作品。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 )导学案设计课 题:语文园地三课型语文园地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2.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3积累古诗词春日。学习重点:积累朱熹的诗春日。学习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预习准备: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来思考根据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得出新的认识。导入感知2. 学生自由说。3.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自主探究4.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课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展示交流词句段运用(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1) 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2) 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3) 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5.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2) 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3. 教师检查,指导:(1) 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2)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总结巩固日积月累一、指导预习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春日。(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随意。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按照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欣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家庭作业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学习收获 :( )导学案设计课 题:12桥课型新授课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4.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学习重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学习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预习准备: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教师)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教师)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教师)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学生)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2.齐读课题。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是哪里的桥?这座桥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1.播放有关洪水暴发的录像,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导入感知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先独立学习,再同桌互读,交流学习情况。2.学生汇报交流:(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咆哮嗓子呻吟(2)写好生字:特别注意“咆、哮、嗓、呻”的写法。(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试着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惊慌嗓子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书记丈夫党员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4.同桌相互读课文,小组赛读。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组织学生汇报。(1)检查生字读音。(2)指导书写:(3)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指导朗读课文。自主探究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大意。2.(1)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惊天动地。(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们的表现。(跌跌撞撞你拥我挤惊慌恐慌疯了似的)(3)动情朗读。(4)交流理解:是魔鬼,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逼近。理解到了拟人的句子的表现力。随机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用拟人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大意。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点:再次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多读几遍。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1)说一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2)找一找:如此大的洪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表现。(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展示交流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2.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1.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总结巩固家庭作业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2.思考并回答主要内容。1.播放听读课件,听写词语。2.启发学生结合听写的词语回顾主要内容。导入感知小组合作学习:1.独立默读课文,找句子、悟感受、作批注。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情况。3.全班交流,展示研究成果。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把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自主探究根据学习卡汇报学习收获:1.老人像座山。(1)读句子体会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2)有感情地读一读“老汉沙哑地喊话”,尤其注意感叹号的语气。将危险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2.交流描写党员的语句。(1)读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2)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来理解。(3)自由回答。(秉公办事、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老人像座山。(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教师导学:你体会到了什么?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这两句话,并通过朗读体会。2.党员排在后边。多媒体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1)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情况?(2)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3)死亡正一步步逼近,这时儿子想逃生也是情理中的事,可被老汉揪了出来。你认为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展示交流3.交流“父子之情”:(1)读重点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A.结合两个“推”、两个“吼”,进一步理解。B.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品质。结合两个“推”,体会小伙子与老汉在危急关头的父子情深。(2)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老汉要喊的话语。(3)在情景中朗读: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_。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蹿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_。3.父子之情。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1)设疑引导: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地“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2)引导想象:此时此刻,在儿子被吞没的一刹那,老汉如果能喊,他要喊的可能是什么?(3)指导朗读。总结巩固1.在浏览全文后,汇报交流。预设如下:(1)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家庭作业2.迁移写法完成练笔。2.布置作业:课外练笔。板书设计;学习收获( )导学案设计课 题:15夏天里的成长课型新授课年级执教学习目标:1.会写“棚、苔”等8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述上的特点。3懂得珍惜时间,抢抓机遇,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的道理。学习重点: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习难点:1.制作生字卡片、搜集相关植物的照片和影音资料。(教师)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谚语的意思。(学生)预习准备:课件。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预习检测1.初步感知夏天。2根据提问,想象在夏天成长的事物,交流发言。3跟随老师的步伐,带着信心和好奇心齐读文题。1.巧妙提问,激发阅读兴趣。2引导联想,鼓励学生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