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doc_第1页
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doc_第2页
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doc_第3页
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doc_第4页
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标本采集和转运指南1. 目的正确采集转运检验标本保证检验质量.2. 范围实用于本医院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3. 职责3.1住院部各部门医生护士负责正确采集转运住院部患者检验标本.3.2检验科负责正确采集门诊患者检验标本.3.3检验科负责抽查标本采集转运质量.4. 工作原则与程序4.1标本采集和转运的重要性4.1.1标本的采集由医生和护士执行,检验人员不能直接控制其质量4.1.2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所占时间约为标本全部运行时间(从病人准备到报告发出)的50%,这项工作如果失控,检验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句空话.4.1.3一些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可导致错误结果.医生和护士可能不完全知晓这些因素,以至于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和对病人的不当处理.4.1.4卫生部管理年检查的重点之一4.2标本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4.2.1标本的正确认定和标准化:采集过程标准化.被采集人体的采集部位时间状况与标本要正确认定.4.2.2个体内变异和个体间差异由采集时间时生理状况不同产生个体内要素,由于个体不同产生个体 差异.4.2.3临界差别和参考变化不同个体(特殊个体)的生物化学个性不同.生化个性不同个体,有临床意义的检验临界值(又称医学决定水平)有差异.不同个体使用同一参考范围有缺陷,应使用本人正常参考值范围,但难以实现.4.2.4抽血的一般注意事项a.切忌在输液的一侧肢体取血标本,必须在输液对侧另外抽取. b.压脉带束缚时间应尽量缩短.c.使用真空采血管能防止血液水分的蒸发溶血杂质污染等,有利于保护血液标本的质量及防止院内血液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d.禁止从小静脉抽取血液(如手背或手腕部位等) e.抽血时认真做好三查三对贴好标签.4.3微生物标本正确采集转运与处理的原则 4.3.1安全原则: a收集标本必须带手套,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和护目镜.b容器必须不漏,运送时要置入防漏塑料袋中并封口,外侧分隔袋中插申请单.C不可把带针头的注射器直接送入实验室,应把注射器内的标本转入无菌试管(或运送管)中送检;或将针头取下(注意安全和无菌),在注射器口上盖上盖子,封入防漏的塑料袋中送检. D不可运送和处理泄漏的标本. 4.3.2标本选择和收集的一般要求 选择特定部位的特定标本,不能代表疾病的进展过程,应保持病原的活性. a正确采集标本,避免常住菌(背景菌)污染 b选择获取标本的正确解剖部位 c要有适宜的采样技术和设备 d厌氧标本要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采集,可采集活标本或注射器抽吸物;很少用拭子;不能冷冻,常温保存 e量要足,否则会有假阴性 f标本要标记姓名编号来源采样部位采集日期和时间采样者等 g容器应不漏,要能提高致病菌的生存率,要注意生物安全问题4.3.3标本转送的一般要求a所有标本应在2h内送往实验室,最好立即转送;如不能做到,应存于特定的条件下.b细菌标本保存不能超过24hc病毒通常4摄氏度可稳定2-3天.小量厌氧标本应15-30min内送检,活检组织在厌氧系统内25摄氏度可存20-24he环境敏感的细菌,如志贺菌(应立即处理)淋球菌脑膜炎奈氏菌流感嗜血杆菌,对冷敏感,故不要冷冻来自脑脊液生殖器眼或内耳等的标本.f临床细菌标本的转送不管距离长短均要包装并注上感染的标记4.3.4培养标本的采集a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严重的急性感染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可立即使用或更换抗生素;非急性感染者,为了培养阳性率的提高,可暂时不使用或更换抗生素,必要时可暂停抗生素.b通常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应视为单份血培养).C对间隙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d一些研究资料显示:菌血症用需氧瓶和真菌培养瓶的检出率远高于厌氧瓶;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用有吸附剂的培养基检出率高;商业的培养瓶检出率一般较高.e儿童通常仅采1-2次血培养.f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并不多,通常仅10-20CFU/ml,故采血量大阳性率高;g直接将血采入培养瓶优于注射器采血,因为可避免污染,利于细菌存活并立即生长,可避免抗凝剂对细菌的抑制;i血液和培养基之比为1:51:10j急性菌血症:在抗生素使用前,在10min内于不同部位采血两次.k非急性菌血症:在抗生素使用前,在24h内于不同部位采血23次,每次间隔不小于3h.l急性心内膜炎:在抗生素使用前,在12h内于不同部位采血3次.M亚急性心内膜炎:24h内,于不同部位采血3次,每次间隔在1h以上.如24h培养阴性,再采血23次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