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床科研方法的设计原则与应用.ppt_第1页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的设计原则与应用.ppt_第2页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的设计原则与应用.ppt_第3页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的设计原则与应用.ppt_第4页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的设计原则与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原则与应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卫东教授,内容,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与应用诊断试验评价设计原则与应用OR、RR、HR区别与联系,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数学模型,产生假设,检验假设,验证假设,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基本原理主要应用设计要点,基本原理,a,c,b,d,(1)a/a+c=b/b+d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2)a/a+cb/b+d暴露因素为疾病危险因素(3)a/a+cb/b+d暴露因素为疾病保护因素,回顾性,主要应用1.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2.药物有害作用的研究。3.疾病预后研究。4.评价疾病预防与治疗措施的效果。,设计要点匹配研究对象选择样本含量估计研究因素确定,匹配:即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匹配的目的: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与疾病及所怀疑的病因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可能是混杂因素,可选为匹配因素。,匹配的优点(1)增加流行病学效率。(2)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匹配的缺点:(1)选择对象复杂。(2)需匹配因素多时,难以决定合适的匹配因素。,1.成组匹配:就是要求对照组匹配因素所占比例与病例组一致。2.个体匹配:以每一病例为单位,选择在某些特征或变量方面与病例一致的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计数和分析的单位。1:1,1:2,1:3,1:4个体匹配,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样,随机抽样,研究对象的选择:1.病例的选择:病例是指患所研究疾病者或发生某事件者。(1)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2)病例来源:1)来源于医院:2)来源于社区(3)病例有三种: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1)对照应代表病例的源人群。(2)对照的来源: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3)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样本含量的估计1.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2).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类错误的概率;(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为统计学假设检验第类错误的概率.2.估计方法,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P1=(ORP0)/(1-P0+P0OR)P0(P0P1)/2Z0.05=1.96Z0.10=1.28,病例组为经胃镜确诊的胃溃疡患者中的Hp感染者6个月内无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病史,无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Hp相关疾病的Hp感染者为对照暴露因素:毒力基因包括vacA的亚型s1a,s1b,s1c,s2,m1,m2a,m2b;cgaA、babA2、iceA1、iceA2,实际研究中往往同时探索几个因素,而每个因素都有各自的OR及P0,这时估计样本大小常以最小的OR和最适合的P0为准进行估计,以使所有的因素都能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P=OR/(1+OR)RR/(1+RR)m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则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Mm/(P0q1+P1q0)P0、P1为对照组、病例组的暴露率P1=(ORP0)/(1-P0+P0OR)q11P1,q01p0,1:1个体匹配设计,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0.05,0.11:1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暴露比例p00.3,OR=2先求P10.46,P=2/3,m=90M=186,(三)对象的选择:1.病例的选择:病例是指患所研究疾病者或发生某事件者。(1)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2)病例来源:1)来源于医院:2)来源于社区(3)病例有三种: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1)对照应代表病例的源人群。(2)对照的来源: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3)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基本原理主要应用设计要点,研究因素的选择,1.变量的选择兴趣变量、协变量2.变量的规定定义、测量方法,基本原理,暴露组,非暴露组,随访,发病,未发病,发病,未发病,随访,a,b,c,d,a/(a+b),c/(c+d),比较,结论,队列研究的应用,1.病因研究2.预防措施评价3.预后研究,设计要点,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确定样本大小确定随访期,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因素:暴露因素、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暴露因素选择:建立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定义:测量:定性、定量敏感、精确、简单、可靠的方法询问、实验室测定、查阅记录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发病或死亡某些血清指标分子标志的变化定性或定量,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吸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癌,结局的测量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一)研究现场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发病率较高,(二)研究对象的选择1.选择研究对象的两种基本方式(1)按规定的暴露选择一组有暴露的人群,然后另外选择一组非暴露人群;这组非暴露人群称为外对照组。(2)选择一个暴露因素分布不均匀的人群,将其一分为二,即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这个非暴露组叫内对照组。,2.暴露人群的选择(1)职业人群(2)特殊暴露人群(3)一般人群(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3.对照人群的选择:应注意其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人群相同)。(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无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员。(2)特设对照(外对照):(3)总人口对照:(4)多重对照:,确定样本大小,(一)影响样本大小因素(1)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p0:p0越接近0.5,所需观察的人数越少。(2)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dp1p0,d值越大,所需观察人数越少。(3)显著性水平:0.05或0.01(4)把握度:1-0.9,公式,条件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P1:暴露组预期发病率P0:对照组预期发病率,已知p0=0.007,RR=2.5,=0.05,=0.1,计算样本量根据上述条件Z=1.96,Z=1.282,q0=0.993p1=p0RR=0.0175,q1=0.9825代入公式得N=2310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注意事项:(1)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通常采用两组等量的方法。(2)通常按10%来估计失访率,故计算出来的样本量再加10%做为实用样本量。,随访期随访期:可根据潜隐期确定。可参考他人经验随访间隔观察期长短结局变化的速度人力、物力例如:1-2年,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基本原理主要应用设计要点,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与应用,基本原理主要应用设计要点,结局,结局+,实验组(干预措施),对照组(对照措施),样本,目标人群,结局+,结局,基本原理,主要应用,1.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2.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效或制剂的效果3.探讨疾病的病因4.医疗保健措施的评价,设计要点,三要素四原则,三要素,1.研究对象根据目的确定代表性入选标准排除标准,2.研究因素根据目的确定明确的定义客观的测量方法试验应能回答当初提出的问题,应能鉴别出处理因素(受试药物)的净效应,如果问题是:某种中药能否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试验组:中药+猪肝设立空白对照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应设计为:试验组中药对照组空白或安慰剂,如果问题是:中药+猪肝是否比单用猪肝更好?试验组:中药+猪肝对照组:猪肝如果要同时回答上述两个问题试验组1:中药试验组2:猪肝试验组3:中药+猪肝对照组:空白或安慰剂,处理因素还可以考虑设计几个剂量梯度,以确定不同剂量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找出最佳剂量。-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3.结局变量要求:客观、敏感、特异、可行。,猪蹄甲和穿山甲对炎症的治疗效果的效应变量体重阑尾重量阑尾体积,四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1.设立对照组(1)为什么必须设立对照组1)通过对照组可取得研究指标的数据差异2)通过对照组可清除被试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2)影响实验效应的因素1)不能预知的结局2)向均数回归3)霍桑效应4)安慰剂效应5)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3)常用的对照形式标准疗法对照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实验人群,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处理因素,安慰剂或,传统药物,结果1,结果2,比较,结论,安慰剂是外形、颜色、大小、味道与受试药物完全一样,但对实验结果无任何影响的一种物质,如可用糖片或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组的可比性除实验因素外其他因素与实验组无差异,布拉福德.希尔爵士(BradfordA.Hill,1897-91)英国著名医学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世界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者,2.随机化分组(1)目的:平衡实验组、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2)常用分组方法,例1:将12个实验单位随机等分为A、B、C3组先将12个实验单位编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为每个单位查12个两位随机数字,将随机数字排序,得序号,并规定序号14者为A组、58者为B组、912为C组。,个随机数字00-0405-0910-14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0115389852051885039226422499066996325232486093326927028594140756824140201513858780301626965978013851534503611496944011286882185892503638528626273333451774550405219816191065167079925115988884502720958346375577054141798326877199229446614509486488620002973653097606283579407020652357741624975019211450521747286763050717783000151080683091915303646639981624814917775779084095084820298818596662800703268474062660773799027909829956415766164411801008941757782589648888629902791096754176765565944105473613483386679239305324927083113435788040533647172645690663346033222554906007111312063183740349927577155042367372631164888821505801821362111528200724379931892928476785693739472227811551144753409243678790054423410127400254054440329491349115986147599384460628465984414922487307344348167347701624856036484489809351987951864439765710589036844104179688712479806216622386085782850243253342428469477118908012147242815774083739076766526153214130268181061955165773128366636028284207021981369419434736641067,3、盲法的应用目的: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1).单盲: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2).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实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实验(3).三盲: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开放实验: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实验公开进行,重复适宜样本含量多次实验,样本量计算:,非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p1:对照组发生率p2:试验组发生率,:(p1+p2)/2Z:为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Z:为1-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不同或水平的Z和Z值的标准正态差简表,*双侧检验时Z与单侧检验时相同,例如:假设对照组的发病率为40%,通过干预措施发病率下降到20%才有推广使用价值,规定水平为0.01,水平为5%,把握度(1-)为95%,本研究为双侧检验,问两组要观察多少人?,p1=40%,p2=20%,Z和Z可从表6-1查出,双侧检验时Z为2.58,Z为1.64,=(0.4+0.2)/2=0.3代入公式:,即每组需观察184例,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为估计的标准差d:为两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Z、Z和N所示意义同上述计数资料的计算公式多组共用一个对照组时,则共用对照组的样本含量应随处理组数而增加。K为处理组数(不含对照组),例如:假设合理膳食可以使干预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15mg/dl,已知从其他资料获得胆固醇方差为(25mg/dl)2,本设计为双侧检验,水平为0.05、为0.05,试计算各组样本数。,为25,d为15,从表查得Z为1.96,Z为1.64,代入公式:,即每组需观察72例,诊断实验评价设计原则与应用,基本原理主要应用设计要点,评价对象,金标准,阳性(病人),阴性(健康人),诊断试验,诊断试验,阳性(a),阴性(c),阳性(b),阴性(d),真实性评价基本原理,设计要点,确定金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样本含量估计盲法评判结果主要指标,1.确定“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