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三稿).doc_第1页
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三稿).doc_第2页
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三稿).doc_第3页
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三稿).doc_第4页
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三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学 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 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 学 号 2014ZSB060111 学生姓名 刘维赜 指导教师 钟小红 年 月 日目录一、桑桑身上人性的真实1(一)充满灵性而又顽皮的天性1(二)勇敢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2(三)、坚强和奋发向上的品格4(四)、善良和博爱的胸怀。5参考文献:7草房子中桑桑的人物形象特点摘要桑桑是曹文轩所著草房子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曹文轩的笔下,桑桑的形象凸显了人性美的真实,与建国以来至今的其他儿童文学的人物形象相比,桑桑的形象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经典人物。关键词:桑桑 人物形象特点The featur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ecret grass houseAbstractSangsang is written by Cao Wenxuan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novel in the grass house. Under the pen of Cao Wenxuan, Sangsang image highlights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of real, compared to other childrens literatur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the characters, Sangsang image is more thought and art, is a class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Keywords: SinSin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III前言桑桑是作者童年的映像,他的身上,折射着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铭刻着作者对人性美的不懈追求和对传统美德深刻的印记。正如曹文轩所说的那样:“桑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他是落入凡间的精灵。”(1)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更感受到一种无邪的童真,尤为可贵的是桑桑身上最闪亮的品质人性的美,更是在曹文轩如流水般的笔下汩汩流淌,从头至尾,没有一刻的停歇。而在作者充满梦幻般的诗意的文字中,更闪烁着一种浸润到骨子里的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推崇。虽然,在曹文轩的笔下,没有那种刻意追求所谓的深刻,而是将历史的厚重和白描化的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桑桑就是这个结合的中心,就像一幅幅唯美的水墨山水,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风情展露在我们面前,无声的让你体会其中的意境。笔者尝试用两个部分来解读桑桑这个儿童人物形象,尝试走进这个充满浓浓中华人文色彩的画卷,领略桑桑真实的内心世界,品味这个让人不忍释卷的人物的魅力。一、桑桑身上人性的真实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而人性则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著名作家沈从文认为:“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2)。而人性美,则是指人性中求真、向善、爱美的价值取向和体现。曹文轩笔下的桑桑,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背景中,质朴、纯真、善良、单纯的品性夹杂着一点顽皮和不谙世事,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恶作剧,却使这个人物的人性显现的更加真实。在曹文轩闲适的文笔中,桑桑的形象一点点的勾勒出来,活生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里面有他的影子,也有你的影子,每个人都会在桑桑的身上找回属于自己的童年,咀嚼自己已经逝去的儿时岁月。(一)充满灵性而又顽皮的天性桑桑喜爱鸽子,为了让自己鸽子住上温暖而宽敞的“房子”,毫无顾忌的将自己家的橱柜改装成了“豪华”的鸽子窝,即便被母亲暴打也无怨无悔;因为羡慕大人们能用大网捕鱼,于是他自作主张的将自己家中的蚊帐改成渔网,即便他抓到了许多的鱼,却仍然被母亲惩罚不得使用蚊帐,饱尝被蚊虫叮咬之苦;为了验证冰棍为什么不化,他自己在夏日里穿上冬天衣服去晒太阳,出尽了洋相和风头。几个小小的情节片段,一个调皮、活泼,想象力丰富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看似愚蠢、不经大脑的行为,却最容易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共鸣,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做过属于自己的调皮事一样,桑桑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代入感。闭上眼睛,一个精灵古怪、大胆莽撞的男孩子就活生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曹文轩将自己的经历和艺术加工糅合在这个小男孩身上,在他的眼中,桑桑是他,他是桑桑,在我们的眼中,桑桑是我们,我们就是桑桑。在曹文轩的笔下,桑桑就像邻家的孩子,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形象的塑造,是因为曹文轩的创作契合了儿童文学从“艺术”到“本位”的回归。也就是摒弃了儿童文学中那种“高、大、全”的所谓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贴近儿童心灵,复原儿童的生活,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生活气息,与其他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相比,桑桑更有张力和内涵,给人印象更为深刻。与秦文君的男生贾里相比,秦文君笔下的贾里聪颖机智、热情侠义,它所展示的那种飞扬灵动的童年幽默和新的童年精神,指向着传统儿童形象在中国当代少年小说群落里发生着的某种蜕变。通过贾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当代少年生活,看到他们有滋有味的成长历程。“我敢说自己很有伟人素质: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总之,可以同每个褒义的成语都拐弯抹角地挂上钩。痛苦的是,外人对此毫不察觉,连我最好的朋友鲁智胜也说:你既不是伟人,也不是庸人。唉,这种不负责任的评价何时能停止呢?-摘自贾里日记”(3)这正是贾里自信、幽默、心思灵动的写照。在秦文君的小说中,贾里的形象是向外的,充满着阳光灿烂的气息,贾里在小说中敏于行,健于言,在他的身上没有生活的负累,跳脱轻灵,无忧无虑;而曹文轩笔下的桑桑,他的灵性却是“向外”和“向内”的结合,敏于行,却讷于言。在舒展儿童性灵的天性的同时,却带着一丝生活中的沉重。如果说贾里的灵动是花间舞动的蝴蝶,那么桑桑的灵动则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精灵。这种灵性的区别正是曹文轩与其他儿童文学作者的不同之处。曹文轩笔下的桑桑儿童灵性的的发展轨迹,是旧我与新我的转换,是触及灵魂的思考,因此他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喜爱和精神共鸣也就不足为奇了。 顽皮是儿童的天性,在这一点上,曹文轩塑造的桑桑与其他的儿童并无不同。但是顽皮不等于顽劣,桑桑可以将自家的橱柜改造成鸽子房,也可以将自家的蚊帐做成渔网去捕鱼,但是桑桑因为顽皮带来的快乐更多是一种自虐,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即便是有戏弄陆鹤的恶作剧,但他也没有伤害陆鹤的初衷,只是事情发展到他控制不住局势才造成了伤害他人的后果,这一点正是桑桑与其他儿童作品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地方。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描写“顽皮”形象与桑桑异曲同工的是“嘎子”,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中这样描写到“嘎子”的顽皮:“小嘎子扭头一看,原来房角上有个烟筒,再一瞧厦子底下,真是冤家路窄,大黑墩子正在灶火膛前烧火呢。小嘎子两眼一眯,蹭蹭几把。从墙头上薅下一绺子青草来,团成个蛋,就塞进烟筒去了。不一刻,浓烟滚滚,呼呼地从灶膛里倒灌出去,大黑墩子不知缘故,撅着屁股去吹,越吹烟越冒,忙又咕嗒咕嗒拉风箱,烟就大股大股朝他喷。不一会,狼烟弥漫,浓烟把大黑墩子裹起来了,呛得他涕泪齐流,“咔咔”地咳个不住。在房上,小嘎子前仰后合,乐得几乎喘不上气儿来 ” (4)几句话,嘎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两部作品所处的年代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二者都没有脱离生活,他们所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桑桑和嘎子摆脱了单一化、脸谱化的创作桎梏,拥有着独特的人物形象特点。(二)勇敢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桑桑是勇敢的孩子,但却有着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本书中,在桑桑生活中出现频率蛮高的女孩纸月和他的交往的描写,把他的这个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纸月这个从板仓小学转到油麻地小学的女孩,身上有着吸引人的性格,恬静娇美、温柔是她身上独有的特质,她的出现无疑为桑桑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而作者笔下的女子除了明眸皓齿,身材纤细外就是单纯、不复杂,这一性格深得大众的喜爱。曹文轩曾说过:“我觉得无论什么时代中国10个男人中大概有9个会喜欢含蓄、温柔的女人,1个喜欢热情、奔放的女人。她们都是千篇一律的善良,文弱,有才气、灵性。男人总是希望保护那些弱小的女人,表现自己的强大。”(3)而桑桑的勇敢正是和纸月的柔弱相对应,桑桑的细腻和纸月的含蓄相呼应。这个女孩是和外婆一同出现在桑桑家的时候,桑桑冒失的出现在她们的面前却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后来会有青涩的情感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这种男孩女孩之间的懵懂的情谊都是在不经意的描写中得以体现,让人读之怦然心动。为了维护纸月,捍卫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他面对着三个恶少而不惜一战。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桑桑举起了砖头,并侧过身子,做出随时投掷的样子。刘一水们不知是因为害怕桑桑真的会用砖头砸中他们,还是因为被桑桑的那副凶样吓唬住了,暂时停了下来。而这时,桑桑反而慢慢地往后退去。他在心里盘算着:当纸月登上渡船的一刹那间,他将砖头猛烈地投掷出去,然后也立即跳上渡船,将这一头的绳子解掉,赶紧将渡船拉向对岸。纸月似乎明白了桑桑的意图,就往大堤下跑,直奔渡船。桑桑就这么抓着砖头,一边瞪着刘一水们,一边往后退着。刘一水们还真的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在一定的距离内,一步一步地逼过来。桑桑掉头看了一眼。当他看到纸月马上就要跑到水边时,他突然朝前冲去,吓得刘一水们掉头往后逃窜。而桑桑却在冲出去几步之后,掉头往大堤下冲去。桑桑一边冲,一边很为他的这一点点狡猾得意。”(5)在描写这一故事的时候,作者用了连续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将双方的对峙的情景描绘的让人身临其境,突出了桑桑的勇敢和机智,也写出了这种被逼迫出来的“勇敢者”的窘态。曹文轩在这里用稍许自嘲的语气,把桑桑的心理活动描写的丝丝入扣,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却又感受到一点沉重,而这种人物形象却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哪个人人自危的特殊年代,保护像纸月这样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是需要良知。同样的勇敢,处在不同的年代和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中这样写嘎子的机智和勇敢:“枪!小嘎子心里猛地一跳,一股强烈的欲望,陡然涌上心头。他抡眼四望,天哪!街上空荡荡的,一个熟人也没有。他搓着手,暗暗地跺脚。啊,那小子就要把气儿打足了!就要直起腰来了!就要转过脸来了!忽然,小嘎子摸了摸腰里的张嘴灯。然而,那是木头的,行吗? 行!小嘎子把牙格嘣一咬,老钟叔说过,汉奸全是草包!不是有个叫罗金保的,用笤帚疙瘩就下了他们的手枪吗?我这个更行啦!说时迟,那时快,他把草筐一甩,蹿过去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打死你狗汉奸!”(6)在这里一个无畏的小战士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民族危难的背景下,一个儿童面对着敌人的枪口而挺身而出,这是大勇,更是大义;同样的,在人人自危的年代,面对着遭受欺辱的女性,桑桑的出手何尝不是大勇大义?虽然描写勇敢的背景不同,但是嘎子和桑桑都在烂漫的童真下,表现出对正义的坚守,这正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教化。在这一点上,桑桑的形象塑造也是在当下的儿童文学人物中比较稀缺的资源。桑桑是个矛盾的组合体,他既有儿童的顽皮,又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早熟,既天真烂漫,又盼望着长大;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他的心灵世界是不断的丰满和成长的。作为草房子一书中的线索人物,桑桑的心灵世界是随着生活的环境和与之交往人员的命运的变化而起伏,他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的自我的体验与认知,开始添加很多的外界烙印。他从秃鹤身上学到了人生蜕变的勇气;他从杜小康身上学到了坚韧和豁达;他从细马身上学到了善良和宽容。正是油麻地周边一幕幕的悲喜剧的上演,才使桑桑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当他得病以后,“春天到了。一切都在成长、发达,露出生机勃勃的样子。但桑桑却瘦成了骨架。 桑桑终于开始懵懵懂懂地想到一个他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很少有机会遇到的问题:突然地,不能够再看到太阳了!他居然在一天之中,能有几次想到这一点。因为,他从所有的人眼中与行为上看出了这一点:大家都已经预感到了这不可避免的一天,在怜悯着他,在加速加倍地为他做着一些事情。” “他居然有点思念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一天。那时,他竟然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因为,在想着这一天的情景时,他的耳畔总是飘扬着温幼菊的那首无词歌。于是,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就变得一点也不可怕了。 “桑乔从内心深处无限感激温幼菊。因为,是她给了他的桑桑平 静和勇气,使儿子在最后的一段时光里,依然那样美好地去看他的一切,去想他的明天。”(7)在面对着死亡的过程中,桑桑的内心世界从最初的迷茫、断裂、消极、痛苦逐渐的演变为坚强、从容、担当,曹文轩用唯美的笔触将一个少年的心路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儿童文学中善于描写心理世界变化的高手还有蒙古族作家黑鹤,他另辟蹊径,将儿童的内心世界的的外延和内涵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疆域“自然”。在他的作品黑焰中,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属于藏獒的陌生而遥远的世界,通过他们强大、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借助作者独特的思维视角,让我们寻找心灵之光的映照和反射,走进我们精神视域中来。而在儿童的世界里,心灵的图景比现实远为真实。在描写藏獒格桑面对韩玛由敌视转为信任的过程中,他这样写道:“有一种力量制止了格桑那种要将韩玛的手撕碎的渴望,它终于没有发作,没有猛乱地扑咬,在山坡上一年野蛮的生活并没有使它失去应有的理智。但即使如此,它仍然警惕地注视着这个人和他旁边的同伴,留意着不要让他们捉住了自己脖子上的铁链,它再也不想重复那种被长久地束缚的生活。让格桑从韩玛的手里取食这根火腿肠几乎花了他们一个早晨的时间。要在昨天,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上路一个小时了。终于,格桑一直毫无表情的眼睛里出现了一丝温和的眼神。几乎就是在那一刻,一直小声地对着格桑说话的韩玛也惊讶地看到了格桑的变化那些如灌木丛般耸起的长毛慢慢平复下来。格桑终于向前移动了那惊心动魄的一步,轻轻地从韩玛的手里叨住了这根火腿肠,但它只是轻轻地叨住,牙齿几乎没有在上面留下痕迹,然后它又把这根火腿肠放在了地上,然后仍是以那种似乎刚刚遭遇过风沙的迷蒙的目光望着韩玛。于是韩玛大胆地平摊着自己的手,向它伸过去。韩玛的手终于落在看上去似乎与秋天的灌木丛并无二致的格桑的鬃毛上,他发现毛的质地与灌木丛也非常相似。格桑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息从胸腔里发出的咆哮,但这咆哮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随着韩玛手上的动作出现同样微小却非常契合的波动。韩玛的手像是在抚弄最脆弱的小苗,他的手滑到格桑颈下时,格桑终于发出自己都同样感到惊异的类似还在母獒腹下时温和的哼叫,它全身在颤抖,不能控制的全身的颤动。”8在这里作者用格桑的视角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揭示了格桑心灵的变化,而格桑的这种变化的过程,与桑桑的内心世界的改变是一致,这些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的内心,正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契合我们思想变化的根本,让我们能够与他们在精神的世界找到共同的通道。(三)、坚强和奋发向上的品格在苦难中坚强着寻求美追求美,并且在困境中发掘自身强大的力量,这是曹文轩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加能展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把苦难美写得活了起来,不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难以接受,他利用人道主义的怜悯情怀对世间及身边发生的一切苦难和悲剧痛惜着、感伤着、心疼着、关怀着。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伟大的爱是深沉的,也正是这种深沉才能直白的勇于面对苦难。在苦难中的油麻地却拥有着一张张充满阳光内心强大的笑脸,不论贫穷还是痛苦,这些孩子都会坚强乐观的去面对,这些也是作者寻求及想要保留的那些童真了。在作者的妙笔下,疾病也体现了一种美,在曹文轩的笔下,这场大病却是一次心灵的历练和蜕变之旅。没有悲痛的离别,有的只是坚强和希望。当桑桑生病的时候,除了桑乔陪伴他去求医外还有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温幼菊替他煎药,在那让人头脑清醒的药香缭绕下,低矮的药寮里弱不禁风的温幼菊和身患重病的桑桑聊天并一起看着药,她神情淡然、语调温柔,一句外婆的“别怕”,让桑桑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强大。她为桑桑唱得儿歌“咿呀呀”,哀伤却又刚强,柔软却又沉重,简单的曲调却道尽生命的沧桑。在这之后,曾对苦药排斥的桑桑不再任性,而是每当喝药之际耳边就会响起温幼菊常唱的歌和那句“别怕”,至此喝药在这个小孩子眼中竟成为了一件悲壮且优美的事情。这是桑桑在病时最大的收获,可谓一生受益。他拥有了同龄人不曾有的淡定和从容,拥有了看淡生死的豁达,拥有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动力。当他配合家人及老师的治疗下成功的恢复了健康时,他同父亲去野地里放枪,抓起那烫手猎枪高高的对天空放七枪后大哭,这集聚力量的一系列动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向往。面对苦难甚至死亡,在儿童文学中的描写并不多见,曹文轩草房子中的桑桑的描写,是从桑桑的心路历程入手的,从最初面对死亡的恐惶、畏惧,到直面生死的淡然和从容,桑桑在死亡的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唯美的领悟成为桑桑这个人物形象的亮点。同样是面对死亡,秦文君的云裳则直入胸臆,当5.12大地震发生后,谢老师为了救云裳以及她的同学而死去,在废墟下面对死神的考验时,“云裳想到:死,太可怕了,死了我还能见到光明吗?我还小,还很年轻对吧?我还没做过新娘呢,我要活,为了奄奄一息的心心,为了可亲的爸爸和爱我的闹钟妈妈,为了老师和朋友,为了大地和鲜花,对了,为了所有的美好,我不想就这样死去!”(9)在死亡面前,云裳生存的意愿在废墟中大声呼号着,而作者更用“所有的美好”概括了一切的生之眷恋,云裳的形象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正如曹文轩所言:“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10)桑桑的形象塑造,正是代表着作者的这个理念,也是这个理念的典型。 (四)、善良和博爱的胸怀。桑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出于本心,行于自然,毫无造作。桑桑是博爱的,不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天空中飞翔的鸽子和田野中游荡的牛羊。只要是生命,桑桑都给与他们尊重,给与自己能够付得起的关怀。桑桑妈妈的一句“长大后是个烂好人”的结论就足以说明这一切。为了给鸽子找个好住处,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甚至“觉得自己为鸽子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11)虽然为此结结实实的挨了一顿揍;在刚到油麻地小学的时候,他心无挂碍的叫被很多人讨厌的秦大奶奶“奶奶”,一句奶奶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于是桑桑成了唯一敢和秦大奶奶往来的人,虽然被父亲称为“没有是非观念”也义无反顾的照顾她,陪伴她,在她死后,桑桑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秦大奶奶送上他的一綹头发;当细马在生活的困顿中,是桑桑陪伴着细马走出了自己心灵的阴影;当杜小康决意要自己创业改变自己生活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卖掉了自己心爱的鸽子,为曾经的竞争对手筹集创业的资金。在桑桑的眼中,没有泾渭分明的好坏,只有做事对错之分。但不管对错,桑桑都是用自己的真诚的善良去对待周围的人,而这种质朴的善良正是桑桑最大的闪光点,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善,和他博大的胸怀,才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真爱无敌,大爱无疆,一个幼小却高大的桑桑寄托了曹文轩的希望和梦想。在小说中,小说中的桑桑的善良也是不断发展的。一开始桑桑的善良是一种自身品质的自然体现,是被动的,偶尔闪光的特质;而到了小说的最后部分,当桑桑饱受病痛折磨,在父亲、最喜欢的温幼菊老师和充满温情的同学的关爱中,他的善良因为他人的善良的互动而得到了升华,肉体的痛苦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深刻,面对着死亡,他的精神世界如凤凰涅槃,最终绽放出善的光辉。书中是这样写道:“桑桑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他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帮助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情”(12)。同样是写善良,曹文轩是从一件件的小事入手,如涓涓溪流,最终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桑桑的形象,桑桑也因为善良的互动而灵魂得到升华,他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获得新生,常新港的独船中的张石牙则是因为自己的善良而死亡。常新刚在不长的篇幅里构筑了这样的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环境:多年前,石牙的母亲因一场罕见的暴雨,在小黑河里淹死了。父亲张木头认为妻子的死是因为没有人肯救,于是便断绝了与人们的来往,买了一条船捕鱼,和儿子石牙相依为命。石牙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欺辱,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妈妈吃时,他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后来,又是一场暴雨,王猛为了给妈妈捕鱼被河水卷走了。石牙用独船救了王猛,自己却像当年的母亲一样,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书中这样写道:“王猛从来不知愁,这两天却愁了。石牙有好几次感到王猛想主动跟他说话,但又不把肚里的话全说出来,还掩藏着什么。石牙问黑小三:“王猛怎么啦,他好像有事?”黑小三说:“他妈病了,想吃鱼,到处买不到。他知道你家有船,你爸又会挂鱼。可他不好意思张嘴求你!”“你告诉他,明天我们划船去取鱼。我爸每天都把挂网提前下好,不会空网。”“石牙,你真是个好人!”(13)常新港用带血的笔触,描绘了善良的代价,在他的笔下,我们看不到儿童文学惯有的脉脉温情,读到的是一种另类的震撼。讴歌人性美的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表达人性的光辉是儿童文学基本的主线。桑桑和张石牙两个人物在这里是相通的,但结局不同。石牙被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最终石牙是因为自己的善良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桑桑却是因为善良的互动而走出了死亡。一个是将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一个是小心翼翼的呵护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才是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曹文轩笔下的桑桑形象之所以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是因为作者有着深刻的使命感,同样是写人性的善良,他把这种美好纤毫毕露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阅读中体味到善良的人性在我们的生命中是最伟大的记忆,尽管这种记忆也许是在苦难中留存。正是在对记忆的重新凝视和梳理中,在对苦难与人性的确证和诠释中,曹文轩确立了自身创作的维度与着力点。“一个民族的文学和艺术,哪怕是在极端强调所谓现实主义时,是不是还要为这个民族保留一份最起码的体面呢?”(14)这其实是曹文轩对文学的根本认识。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文学作品才有生命力,只有吸收中国文化的营养,文学作品才会不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曹文轩草房子的创作,真切的体现了这一点。他没有刻意去剖视那段特殊历史留在中国人心灵上的印记,而是从人性的真实入手,将一个民族最弥足珍贵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桑桑、纸月、陆鹤,还是秦大奶奶、蒋一轮、白雀、温幼菊,每一个人都有其人性的闪光点,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现实或者过去的影子,他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他们,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