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受人体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了解当代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理解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性质以及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disease:说明病人的躯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illness: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恶心、焦虑等症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Sickness:说明人生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了。(从社会学角度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二、心理社会因素概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大。(一)心理因素:即个人的内在认知、意志、情绪、个性因素等对外在环境的刺激所引起个人的心理和躯体反应。如忧郁情绪易导致癌症的发生。(二)社会因素:社会应激状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地震、高考、装修污染、饮食污染等。,.,第二节冲突、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一、冲突与挫折的概念(一)冲突:是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冲突是永远不可避免,并随时发生的。(二)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或被延搁的情况。小到考试,大到生活的变故。不同类型的人遇到挫折的反应和结果是不一样的。,.,二、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挫折产生的原因1、外在因素:指阻碍动机行为得不到实现的实际存在的外部因素:如自然环境的改变、自然灾害的发生、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2、内在因素:指个体的生理、心理等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成为挫折源。如色盲不能报考医学类学校;没有坚强意志的人不能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健康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高于体弱多病者;男性强于女性;青壮年强于老年和儿童。2、心理因素:性格开朗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强于性格忧郁的人。人格健全者强于人格有缺陷者。如“秀才赶考”和故事。3、社会因素:挫折的承受力可通过学习获得。受个体的生活经验、受教育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三、心理防御机制,概念界定:是指个体处于挫折和应激情境时,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解脱烦恼、减轻不安和痛苦,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倾向。,.,心理防御机制分类,自恋型幼稚型神经症型成熟型,.,否认、潜抑、反向形成、退行、投射、认同、隔离、转移、转换、抵消、合理化、补偿、理智化、幽默、升华,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例子:“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鸵鸟策略”,.,幻想,指通过想象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人们以幻想进入异想天开的境界,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幻想机制。“白日梦”等都是对幻想机制的生动写照。,.,退行: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习惯化的成熟的应对策略而使用早年不成熟的幼稚的方式应对挫折情境。例子:“病人角色强化”“儿童的退行性依赖”,.,转移:当一个人因限于理智或社会制约,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或态度,在潜意识中转移到另一个替代对象身上。例子:“迁怒于人”、“替罪羊”、“移情”等。,.,反向:由于伦理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合理化:指一个人遭遇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采用各种“合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例子:“酸葡萄心理”、“知足长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潜抑:指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具有威胁性的冲动、欲望、情感等抑制到潜意识领域,以保持心境安宁。,.,升华,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欲望和感受,导向能被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目标和方向上去,这就是升华机制。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升华是人们适应环境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处于尴尬的境地时,有的人常会自发地以发笑、说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进行自我解嘲,既无伤大雅又可解除难看的局面,是自己摆脱困境。,.,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Copyright2002Allyn&Bacon,.,第三节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的概念,个体在觉察到(认知与评价)来自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叫应激。,Copyright2002Allyn&Bacon,应激过程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应激源,应激反应,中介变量,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在心理学领域,对应激的研究侧重三个方面:,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刺激因素与心理生理之间的交互作用,Copyright2002Allyn&Bacon,二、应激源,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分类:社会文化性应激源职业性应激源环境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Copyright2002Allyn&Bacon,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生活事件生活琐事重大变故文化冲突,Copyright2002Allyn&Bacon,2.职业性应激源,职业性应激源: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主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工作者本身工作条件工作性质组织方面,Copyright2002Allyn&Bacon,3.环境应激源,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如:高温、低温、高或低气压、辐射、强烈的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物与生物污染环境。也把电击、损伤,生物原因造成的疾病也包括在内。塞里在研究应激时,采用的刺激物多来源于环境应激源。,Copyright2002Allyn&Bacon,4.心理性应激源,指个体内隐行为所造成的心理困境(1)挫折(2)心理冲突,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一、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对事件全部的认识过程,在心理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事件要求,应对资源,威胁知觉,Copyright2002Allyn&Bacon,三步认知性评价模式(LazarusRS,1993),认知性评价,(对威胁、挑战性的判断),(应对能力的评价),认知性再评价,应激(威胁、危害、丧失、挑战性的),潜在压力源,初级评价+次级评价,认知性再评价,应激(威胁、危害、丧失、挑战),Copyright2002Allyn&Bacon,二、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社会支持主要是指来自于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社会支持对应激的影响存在两种模型。主效果模型缓冲器模型,Copyright2002Allyn&Bacon,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社会支持资源的觉察社会交换感人格社会文化背景,Copyright2002Allyn&Bacon,三、人格特征,人格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刺激物的认识与评价、情绪的产生和生理反应。人格也影响和决定了个体对外界挑战的适应和应对方式、能力与效果,以及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决定得到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质量。,Copyright2002Allyn&Bacon,四、应对方式,可控制性对压力事件具有控制力,能减轻应激和损害。可预测性能预测压力事件和发生,即使个体不能控制,通常也能减轻应激的危害。若事件无法预测、或不太肯定,就会增加个体顺应负荷。,Copyright2002Allyn&Bacon,应激的心理反应,(一)情绪反应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是应激情境下的主要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又称为“情绪应激”(emotionalstress)。,Copyright2002Allyn&Bacon,(二)行为反应,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指通过改变自身以顺应环境的要求,包括远离应激源,或改变自身条件、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如逃避;回避。2.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通过改变环境要求处理心理应激的行为。,Copyright2002Allyn&Bacon,(三)认知反应,应激情境中,个体心理的内稳态受到破坏,应激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认知能力。心理社会文化性应激源通过情绪反应,干扰和影响逻辑思维、智力,造成认知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丧失,降低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自卑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通过歪曲现实改变认知。,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理应激的反应过程,警戒反应抵抗期耗竭期,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理应激与健康,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Copyright2002Allyn&Bacon,二、对健康的消极作用,急性心理应激慢性心理应激对已有疾病的影响,Copyright2002Allyn&Bacon,三、职业应激与健康,心力交瘁是与工作有关的心理生理效能的衰竭状态。特点三维度情绪枯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Copyright2002Allyn&Bacon,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常见的应激源: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职业压力的风险、社会问题、家庭和伦理问题。,Copyright2002Allyn&Bacon,特殊的工作环境,Copyright2002Allyn&Bacon,工作负荷过重,Copyright2002Allyn&Bacon,职业压力的风险,Copyright2002Allyn&Bacon,护理工作中的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生理方面:头疼、乏力、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心理方面: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自卑、不满等。行为方面: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Copyright2002Allyn&Bacon,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策略,医院管理方面:医院领导应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支持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自身方面:强身健体、自我调节、自我防护、工作严谨、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Copyright2002Allyn&Bacon,应对(coping),应对(coping)是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处理策略。分类1、针对问题应对(problem-focusedcoping)指向应激源,管理或改变应激情境,适用于应激源明确的应激情境中。2、针对情绪应对(emotion-focusedcoping)指向自身,控制自己对应激情境的情绪反应,适用于应激情境不明的情况。,Copyright2002Allyn&Bacon,第四节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性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Copyright2002Allyn&Bacon,心身疾病的特征(九个),1.发病因素以情绪障碍有关。2.多数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相联系。3.常有缓解或复发的倾向。4.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的疾患5.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差异。6.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7.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症状相关的体征8.器质性病变往往涉及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器官.9.常有相同或类似的家族史。,Copyright2002Allyn&Bacon,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综合症肥胖症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过缓,Copyright2002Allyn&Bacon,范围,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吸困难慢性呃逆4、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斑秃,慢性荨麻疹。5、内分泌代谢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6、神经系统:偏头疼,紧张性头疼书写痉挛,痉挛性斜颈。,Copyright2002Allyn&Bacon,范围,7、泌尿生殖系统:神经性多汗症,激惹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8、骨骼及肌肉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痛症颈臂综合症9、其他:癌症。,Copyright2002Allyn&Bacon,三、常见的心身疾病,(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是目前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大元凶。心理社会因素有:A型行为、生活应激事件、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等)、社会环境等。心理综合防治:心理咨询、生物反馈治疗、运动治疗(如练习气功、书画、听音乐等)。,Copyright2002Allyn&Bacon,常见的心身疾病,(二)原发性高血压,心理社会因素有:应激与冲突、生活变故及创伤性生活事件、A型行为。心理治疗:主张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认知疗法、自律训练、生物反馈疗法、气功、太极拳等心理治疗。,Copyright2002Allyn&Bacon,常见的心身疾病,(三)支气管哮喘心理社会因素有:情绪因素;人格特点(依赖性、敏感性、过于被动性);早期经验。心理治疗:提高对病理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给予积极的处理;采用放松训练法、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